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要突出(12篇)

| 来源:网友投稿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要突出(12篇)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要突出  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技术基础上的这一自然观坚持的是一种二元论的观点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都是机器而且是分离的和对立的自然界没有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要突出(12篇),供大家参考。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要突出(12篇)

篇一: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要突出

  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技术基础上的这一自然观坚持的是一种二元论的观点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都是机器而且是分离的和对立的自然界没有价值只有人才有价值自然界的安排受到上帝的目的性支配由此自然失去了其神圣性和神秘性人们不再敬畏和尊重自然而是把自然当作可以任意对待的机器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人与自然,和谐生态,2020高考语文最钟情命题方向!

  从世界地球日到世界环境日,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2020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我们该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全面小康、脱贫攻坚,我们要思考人与自然的方向;一带一路、开拓创新,我们应思考人与自然的权重;2020高考语文命题,我们应重视人与自然的话题。保护生态环境,领袖的“五个追求”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如约而至,今年的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辩证法则,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前进方向。今年以来,在北京参加首都植树活动,在浙江、陕西、山西考察调研,领袖一再强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这一理念。(一)

  水是湿地的灵魂,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关注和保护城市湿地,体现了他对城市发展方向的把握,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坚持,对人民利益的重视。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3月31日,领袖在杭州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这里,沿着绿堤、福堤,察看湿地保护利用情况。总书记指出,湿地贵在原生态,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会所,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二)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深山之中,春雨淅沥,云雾缭绕。4月21日,领袖来到陕西省安康市老县镇蒋家坪村的女娲凤凰

  茶业现代示范园区。他拾级而上,步入茶园,沿途察看春茶长势,同茶农们亲切交谈,仔细询问茶叶收成、价格和村民土地流转、参加分红、务工收入等情况。

  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正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属于苏陕扶贫协作项目。目前园区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带动100多户贫困户年人均增收千元以上。

  (三)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倡导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4月3日,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不断推进的时刻,领袖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他说:“我们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既是以实际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又是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5月12日,领袖专程来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听取太原市汾河及“九河”综合治理、流域生态修复等情况汇报。眼前的汾河清水复流,再现碧波荡漾的大河风光。沿岸绿树葱郁,宛如一条条绿色长廊。沿河岸边步行察看汾河水治理及两岸生态保护、城市环境建设等情况,对太原汾河沿岸生态环境的巨变表示欣慰,并首次提出了“治山、治水、治气、治城”的“四治”要求。“四治”既是对“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延续,同时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的具体诠释。(五)

  201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领袖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建设全球生态文明,需要各国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从3月底4月初在浙江考察时调研安吉、西溪湿地,到4月下旬在陕西考察时深入秦岭,再到5月中旬在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考察,一再宣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面向未来,中国也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必将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两山论,让世界读懂美丽中国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

  念的起源地和率先实践地。“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取得显著进步。”当今世界面临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峻挑战。领袖提出的“两山论”,为新时

  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遵循和思想指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智慧2013年9月,领袖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在回答学生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时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要“绿水青山”还是要“金山银山”,辩证关系说得非常透彻。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部长宋玛·奔舍那说:“将两个看似不可调和的发展矛盾,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提出了解决办法。老挝应该将它作为自己的发展理念。”2013年以来,领袖在多个国际场合阐释“两山论”——埃及艾因沙姆斯大学中文系教授纳赛尔·阿卜杜勒-阿勒说,在多个场合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表明他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两山论”凝结了中国智慧,是值得借鉴的发展理念。

  全球实践中国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以大气治理为例,中国打响了史无前例的蓝天保卫战,经过艰苦努力,成为世界上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节能减排持续推进。2019年11月,中国生态环境部宣布,中国已提前达到2020年比2005年下降40%-45%的碳排放目标;——土地荒漠化防治取得积极成效。实现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双缩减”、荒漠化和沙化程度“双减轻”,提前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全球退化土地零增长目标;……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看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中国在环境修复上付出了巨大努力,改变了曾经被污染的土地、河水和天空。知行合一,笃行致远。在对外合作中,中国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肯尼亚蒙内铁路项目,在施建过程中成功保护蒙巴萨红树林,并保障所有类型野生动物自由通过铁路线;——斯里兰卡科伦坡集装箱码头开展“油改电”改造,成为斯里兰卡第一家也是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绿色码头;——巴厘岛燃煤电厂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防控污染,在供应全岛40%电力的同时,让附近的海豚

  湾保持了自然生态;……墨西哥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研究所所长何塞·路易斯·德拉克鲁斯说,中国将生态理念放在发展

  战略的核心位置,这种战略眼光使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治理方面的引领者。中国菌草技术传播到中非共和国、斐济、老挝、莱索托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非洲“绿色长城”

  建设有中国的技术支持;中国科技助力中亚国家“点荒变绿”;中东多国专家来中国学习在沙漠中筑起绿洲的固沙法……如今,中国的生态治理经验,正分享给越来越多的国家。

  世界赞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使“两山论”等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会议通过了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2018年,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在考察浙江后,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中国发展理念表示高度赞赏:“我们希望把这些经验带给世界各国,并以此来激励各国改善生态环境”。……“两山论”让世界各国对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它们与中国开展生态合作的强烈愿望。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部长宋玛·奔舍那说:“中老山水相连,我们期望能在澜沧江-湄公河治理开发和水质土壤检测方面与中国同行紧密协作。”卡塔尔《卡塔尔论坛报》总编辑卢艾·卡杜米表示,中国在治理沙漠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卡塔尔与中国之间的合作空间巨大。墨西哥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研究所所长何塞·路易斯·德拉克鲁斯说,“两山论”是超越国界的,它为南美洲、非洲国家的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面向未来,中国愿同各方一道,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为建设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让绿色释放更多红利(来源:人民时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带来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话题,备受关注。我国着眼尽力补上生态文明建设这块短板、实现全面小康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部署。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直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实

  现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如同一面广角镜,折射出追求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展理念,照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的大局观、整体观,见证对子孙后代负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担当。

  当前,污染防治攻坚战已经取得关键进展,“十三五”规划涉及环保的9项约束性指标,有7项已提前超额完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示出巩固成果、夯基固本的施政方略。加快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瞄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快治理、加紧攻坚,不仅可以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也将为实现美丽中国的宏伟愿景打下坚实基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过去5年,中西部22个省区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4.26万亿元,生态扶贫带动300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地区林草植被持续增加,森林覆盖率平均增长超过4个百分点。实现全面小康、全民健康,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是一个重要体现。要通过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等举措,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们就一定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珍爱地球愿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和谐共生

  (来源:央广时评)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却常常不珍惜地球的存在。如今,人类面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与破坏、酸雨蔓延、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等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地球病了,但是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类病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地球和自然造成了伤害,而这些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人类只有直面挑战,形成共识,协同行动,化危为机,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和谐共生。珍爱地球,就是珍爱生命。人和大自然是一个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每株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痕迹。所有生命的存在,构成了多元、丰富和平衡的地球生态系统。地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失去平衡,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磨难。2020年的澳洲山火、非洲蝗灾、新冠肺炎疫情等,都在警醒着人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破坏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就会给人类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威胁。珍爱地球,就是珍爱自我。每个人珍爱地球,其实就是在珍爱自我。我们对地球负责,其实就是在对自我负责。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时,人们期盼安全良好生活环境的意愿更加强烈。当我们选择绿色出行时,我们是在承担对地球的责任;当我们选择垃圾分类时,我们是在承担对地球的责任;当我们选择节约用水时,我们是在承担对地球的责任;当我们选择节约能源时,我们是在承担对地球的责任。这所有的点点滴滴,都不是挟泰山以超北海的难事,而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做好这些小事则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并在力所能及的小事中为保护地球献出每个人的力量。

  珍爱地球,就是珍爱人类。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人类社会才能获得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地球生态系统震荡断裂,人类社会将面临不可想象的巨大灾难。人类世概念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已经意识到自18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已对气候及生态系统造成全球性影响。在人类世,人类应承担更大责任来珍爱地球,确保环境安全,这样才能维持人类的永续发展。

  《2012》《流浪地球》等电影,其实也在时刻提醒我们,地球生态系统是脆弱的,人类应该尽全力维护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类只有爱护地球,保护环境,才能避免地球被淹没,才能避免地球去流浪。

  地球是全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生态环境关乎人类福祉,关乎未来发展。人类只有团结一致,达成共识,唤醒理性和智慧,凝聚力量和行动,才能共同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有爱的人,从爱地球开始,从爱自然开始,从每一个此时此刻开始,共同推进绿色产业,共同推进循环经济,共同推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呵护好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

  人与自然关系的“三个改变”(来源:人民论坛网)

  此次疫情是建国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疫情,也被看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不仅严重威胁世人健康,而且给世界经济带来挑战,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在人类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由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引发的流行病和瘟疫,给当时的人们带来深重灾难,但也让人类痛定思痛,不断提升医药水平、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我国疫情已经由“遏制阶段”进入到“缓疫阶段”,中国经验正在帮助其他国家的抗疫行动。

  改掉陋习,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

  人类不是世间万物的主宰。人因自然而生,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也会伤及人类本身。陋习可能给行为者自己或他人以及生态环境带来负面的后果,甚至生存的威胁。一些珍稀物种的消亡、疫情疫病的暴发,都可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警告。文明是相对于丑陋和野蛮来说的,有些陋习在当事人看来是天经地义、大快朵颐的行为,但从更大范围、更高层面来看,则是蒙昧和落后的。合不合时宜是指对陋习的判断标准是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与时俱进的,那些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的行为就可能被认定为陋习。

  滥食野生动物被看作是陋习并不是这次疫情才引起的。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有着悠久的历史。人类依靠自然资源而生,大自然是天然的食材库,野生动植物是人类最早的食粮。我们的祖先“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据研究,正是得益于能够使用工具“敲骨吸髓”使得智人的脑容量得以增长,并最终战胜其他直立人而成为现存唯一的人属物种。但野生动植物身上有大量的病毒、细菌和寄生物,因此“时多疾病毒伤之害”。火的使用提升了人类食物的安全性,让人类占据了食物链的顶端,并不断拓展自己的活动范围,但这也给一些地方的森林植被和野生动物带来威胁,甚至是灭顶之灾。澳洲大陆在4.5万年前迎来了第一群人类,两千年后当地体重在50公斤以上的动物遭到灭绝,捕猎带来的火灾让森林变成了荒原,只剩下最耐火的桉树“独步天下”。大约从一万年前开始,人类开始学会驯化一些野生动物成为家禽家畜,为自己提供较为稳定的肉类食物,人

  类社会也逐步从采集、渔猎进入到了农耕、游牧的阶段。但野生动物的命运并没有得到改观。人类的繁衍、扩张继续侵蚀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加上气候变化等因素,一些物种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生态文明追求的不只是环境与生态本身的“文明”,更加需要实现的实际上是社会文明和人类文明。生态文明不仅仅体现在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更重要的是人们的行为举止要不断提升到更加“文明”的高度。近现代欧洲文明的崛起,与那场夺去近半数人口生命的“黑死病”(鼠疫)不无关系。源于中亚草原旱獭(土拨鼠)并经由鼠类、蚤类传播的烈性传染病,改写了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最终结束了贫穷、愚昧和肮脏的中世纪,开启了西方现代文明之旅。近现代欧洲的文明进程也是从“礼貌”尤其是就餐礼仪和宫廷礼仪的教化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鼠疫的抗争使得人们对于公共卫生事业的关注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例如传统用手抓取的共餐制逐步被使用刀叉的分餐制所取代等。新冠肺炎疫情让身处21世纪的我们重新检视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文明的地方。禁食野生动物、使用公勺公筷、实行分餐制等建议再度受到重视。

  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来说,人类对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陋习”远不止于滥捕滥食野生动物,还包括滥砍乱伐森林植被、滥耕乱占湿地草原、滥排乱放工业污废、滥施滥用农药化肥、滥产乱丢生活垃圾等生产生活中的种种陋习。例如,与8000年前相比,地球上的原始森林覆盖率从一半左右下降到今天的7%,而在20世纪的100年中,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约80%遭到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度有90%以上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萎缩严重,原有的100多个通江湖泊只剩下洞庭湖、鄱阳湖、石臼湖3个;海河、黄河、辽河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率超过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分别高达106%、82%、76%,远超40%的生态警戒线,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短短40多年内消亡了60%,科学家警告地球或正处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前期。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革除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不只是为了防范潜在的病毒风险,更重要的是要避免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以期维持生态平衡,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同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但疫情也表明现实中绿色消费还远未形成,要以全面禁食野生动物为突破口,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目前国家已经部署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创建活动,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出行,希望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每一位公民都不能置身事外,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形成全民保护野生动物,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改正观念,牢固树立人与自然构成生命共同体的意识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态度和意识。新冠肺炎疫情在敦促我们调整和改变对待野生动物行为的同时,也在敦促我们有必要重新检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人类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前进,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那么人与自然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来看,人与自然关系经历了四个阶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即原始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强,受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制约明显,对

  自然是一种敬畏、崇拜和顺从的看法。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规律有一定的把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天应时,靠天吃饭,总体上人与自然是一种较为融洽的关系;但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人类没能认识到自身的发展与扩张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力,但资本和市场的全球化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在全世界的蔓延。科学技术的进步助长了“征服自然”和“人定胜天”的冲动,上述种种对自然生态的“陋习”正是在工业文明的旗号下变本加厉,成为了文明的反面。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机械论自然观有关。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技术基础上的这一自然观坚持的是一种二元论的观点,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都是机器,而且是分离的和对立的,自然界没有价值,只有人才有价值,自然界的安排受到上帝的“目的性”支配,由此自然失去了其神圣性和神秘性,人们不再敬畏和尊重自然,而是把自然当作可以任意对待的机器。

  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潮流,但各个国家、各个派别对人与自然的看法却是五花八门,甚至尖锐对立。从大的方面来说,当今世界的自然观可以简单地分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两大类。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是目的,否认自然价值的存在,认为人与自然是主客体关系,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都应当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非人类中心主义也可称为生态中心主义,是伴随20世纪后半叶西方环保运动兴起的一种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绿色思潮,主张自然具有自身的存在价值,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不能离开自然而生存、发展,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应该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相比较来说,人类中心主义存在了几千年,目前仍有众多拥趸,尤其是大部分的市场主体及其代理人。非人类中心主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逐步成熟、壮大,并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既有传承已久的历代生态智慧,也有与时俱进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时不可否认地也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因此,新时代我们要牢固树立和坚持的应该是集合了古今中外先进自然观精华而形成的科学自然观,它构成了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要义。

  一是敬畏自然,视自然与人类一体。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连同社会历史观都是完整的和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恩格斯曾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国道家思想主张世界的本源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在《齐物论》中谈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儒家也视天地人三才为一体,同时主张要敬畏天命。科学自然观主张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领袖多次强调,“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

  二是尊重自然,视自然为人类之家。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人类是大自然长期孕育的产物,是自然之子。同时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全部需要,就像家长一样,不仅给孩子以生命,还要供给孩子吃穿住行,提供成长的空间。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共有一个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这一

  进程中,各国逐渐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无论前途是晴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这既是经济规律使然,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

  三是顺应自然,视自然为人类之师。我国古代的农耕文明注重师法自然,不夺农时。《管子》曰:“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美国生态伦理学者罗尔斯顿也认为,我们应当像遵循指导教师那样遵循大自然,因为自然具有某种“引导功能”:“它指导我们,使我们知道自己是谁,置身何处,我们的天职是什么;与自然相遇还能告诉我们应期待什么,应该以什么为满足。所以,我们能够通过反思自然学会如何生存。”

  四是保护自然,视自然为人类之友。“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与自然是一种互利共生的朋友关系。古代不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追求“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的物我和谐境界。今天我们更要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形成善待自然的人文情怀。

  改善管理,建立健全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治理体系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检验,它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制度优势和整体合力,同时也暴露出制度体系中的若干短板和不足。就革除滥食野生动物这一陋习来说,几十年来社会上的呼声不绝于耳,《野生动物保护法》也做了修订,很多地方也都有一些创新性的法规政策。但从实际效果看却差强人意:一些人不以食用野生动物为耻反以为荣,甚至成了炫耀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一些经营贩卖“野生动物”或“野味”的不法商家明目张胆、肆无忌惮;更有甚者,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漏洞,打着“三有”(有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旗号进行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勾当,且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在野生动物的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环节以及相互衔接方面存在不足和问题。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保护野生动物这个事情上,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其他领域。

  生态文明建设要靠制度来保障,善待自然的理念要有效转化为善管自然的制度体系,这是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近五年来,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不断加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逐步成型。笔者认为,在自然生态领域我们要倡导建立健全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治理体系。

  以自然为本既是一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也是一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制度安排。在科学自然观中,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本是辩证统一的,没有自然生态的平衡,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发展。以自然为本的政策方案也称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Solutions,以下简称“NBS”),是目前国际上提倡的一种保护、可持续管理和修复生态系统的行动方案。这一概念框架最早由2008年世界银行发布的《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和适应性:来自世界银行投资的NBS》报告中提出,2010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世界银行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机构联合发布《自然方案报告:保护区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将NBS正式应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欧盟将之视为一种受到自然启发、支撑并利用自然的解决方案,纳入其“地平线2020”科研计划,并开展更大规模、更多领域的试点工作。在2019年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我国携手新西兰提出了《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政策主张》,并介绍了我国在森林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荒漠化治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实际上,我国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已经体现了以自然为本的原则:在机构上,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开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原则,国家设立了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重新组建了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产权方面,通过改革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不断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在资源利用方面,努力构建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在生态系统保护方面,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在监督考核方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等等。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牢固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短板,早日实现“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的绿色中国梦。

篇二: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要突出

  依法打击无照经营或未采取任何环保措施的砂石场砖瓦厂洗车店废品收购站粪水直排的养殖场户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28家关停3闭环式管理健机制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落实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要求压实镇生态环境办公室职责镇纪委全程跟进靠实相关责任人工作职责强化督查考核问责典型案例坚决公开曝光确保问题发现得了发现得早整改得好

  新城镇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进展情况汇报

  按照全县全面强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要求,现将新城镇全面强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抓促措施汇报如下:

  一、排查整治进展情况

  自全县全面强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推进会召开以来,我镇第一时间部署安排,第一时间抓促落实,全力推进全镇生态环境排查整治工作。一是“拉网式”排查全覆盖。紧盯12类具体问题,制定了《实施方案》,采取“县上交办、镇上督查核查、行业部门和村上摸排、群众举报”的方式,对全镇的生态环境问题拉开“普查”“体检”,共排查出各类问题35个(其中生态破坏方面28个,四水四定”方面3个,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方面1个,环境污染方面2个,环境风险方面1个),并建立了台账,实行清单管理,挂号销账。各村自行排摸的70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是“聚焦式”整改盯重点。针对57个陈年垃圾点,积极组织人工清理、机械拉运,实施拉网围堵,安排专人看管。针对河沟“四乱”问题,督促镇村河长到洪河、潘阳涧河、朱家涧河“下河”巡河,镇村两级河长共巡河31次55公里;

  依法打击圈占河道喂羊、侵占沙坑养鱼等违法行为,目前更换河长公示牌9处。针对公路沿线环境卫生差的问题,督促各村拆除危房、土坯墙199处,整修公路沿线树畦40公里,对行道树作涂白妨害处置。三是“专项式”执法补短板。围绕5个方面,分领域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执法检查专项整治行动;

  大力整治街区市容市貌,增加街区管理队伍力量,提高街区保洁员工资待遇,增加垃圾箱投放,划定道路交通标志线,打击街区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行为,引导流动商贩入市经营,确保新城街区交通安全和道路畅通。依法打击无照经营或未采取任何环保措施的砂石场、砖瓦厂、洗车店、废品收购站、粪水直排的养殖场(户),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28家,关停3家。四是“闭环式”管理健机制,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落实“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要求,压实镇生态环境办公室职责,镇纪委全程跟进,靠实相关责任人工作职责,强化督查考核问责,典型案例坚决公开曝光,确保问题发现得了、发现得早、整改得好。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镇域垃圾清扫拉运不及时。农村垃圾箱投放不够,农村保洁员、清洁员队伍人数不足。全镇只有一个垃圾中转站,分拣或处理设施破漏。垃圾箱满后拉不及的问题突出。二是新城街区污水处理站未建成。受资金短缺限制,新城镇污水处理站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同时街区污水管网布设不科学、不合理,造成雨天污水反流街区,群众意见大。三是乡镇综合执法队执法不够。受法律赋予乡镇执法权、执法人员无执法证等问题,对一些违法违规问题处理手段不够硬,整改后的问题反弹严重。

  三、下一步抓促措施

  一是深刻汲取教训,强化责任担当。认真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深刻汲取祁连山和敦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教训,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中来,确保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落到实处。从严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责

  任制,加强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建设,从严查处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到实处。积极探索并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全镇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是细化整改措施,推动问题整改。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推进河湖“两整两清一巩固”、农村粪污直排、全域无垃圾、街区秩序四项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砖瓦厂、商砼点、砂石场、废品收购等企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力度,确保突出问题不反弹。近期计划开展全镇生态环境排查整治现场观摩,通过全镇学、治理比、成效赶的方式,力促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到位,整出成效。积极争取县级财政支持,加快推进街区排污排水管网改造暨污水处理厂建设。积极对接垃圾清运三方公司加大对新城区域内的垃圾清运力度,增加镇域内垃圾箱和保洁员密度,提高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效率。

  三是整合有效资源,力促高质量发展。坚持把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与生态项目开发建设整合推进,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封山造林、固沟保塬、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实施“林田路房村”齐抓共管“四化”工程,打造新巨、新原和姚惠线3条乡村公路示范线和郭沟圈、孙庵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新城镇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进展情况汇报)。守好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禁止在划定的6.9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新建住宅、取土、修建养殖设施等行为,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努力建设绿水青山、幸福宜居的美丽新新城。

  乡镇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汇报

  按照《县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整改落实县环保委督办环境问题的通知》文件要求,我乡针对检查出的问题,赓即安排乡环保办开展对照整改工作。现就整改内容及措施汇报如下:

  一、整改工作情况

  (一)针对“农村面源污染突出问题”。我乡进一步加强了对各村污染问题的“再梳理、再排查”工作。通过采取与各村村主任共同检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通过就发现的问题分别向所在村发整改要求函及强化督促整改加强了对“农村面源污染”的整改工作力度。

  (二)针对“乡镇污水处理站运行”问题,在通过前期环保局、乡、村、组共同努力下,我乡五个污水处理站已全面整改完成。现以全部投入使用。

  二、存在问题

  我乡在此次自查自纠过程中发现,与交界小地名为穿岩腔处建筑及生活垃圾乱倒问题屡禁不止。虽我乡多次对该处垃圾进行清理、整顿,但保持时间不长。后经对我乡进行排查获悉,该处倾倒垃圾的人员都是非乡人员,且都是选择在临近晚上才进行倾倒。

  三、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我乡将继续狠抓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宣传工作,提升人民群众环保意识;二是就污水处理站日常运行维护问题,将交由污水处理站所在地小区进行监管,严格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上报;三是针对穿岩腔处建筑及生活垃圾问题,将积极与县级部门请示、汇报,同时请求县级相关部门予以帮助,力争本年度内配合县级相关部门杜绝该处乱倒垃圾现象。

  龙桥街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为贯彻落实省、市环保突出问题整改工作各有关会议精神,龙桥街道党工委上下齐心,深入开展环境保护百日攻坚战

  工作,就我街道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突出的几个问题做了大量详尽细致的工作,全街道综合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提升。现将我街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管网缺失污水乱排问题

  中心城区内下磨溪片区至今雨污分流不彻底,部分已建管网未并网,部分旧管网断头或封堵。主动对接区住建局,组织人员进行对周边污水管网和旧居民区排污情况进行再次排查,制定整治方案。

  二、水质提升开展情况

  (一)黑臭水体治理.已从源头查污治污截污做起,一是去年完成对延寿溪支流龙桥溪黑臭水体实施截污工程,完成36处排污口整治,全部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全部收集污水(:新城镇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进展情况汇报)。二是结合泗华路扩宽改造配套建设污水管网,收集恒大、泗华滨溪安置房等住宅小区的生活污水。三是区住建局已就泗华村老叶树安置房污水管破裂,进行修复,已在7月17日完成修复工作。四是已完成了下磨溪上游北磨下斜自然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工程。建设10个“三格式沉淀池”,并在渡槽涵洞处进行截污抽排,从源头上解决污水直排问题。

  (三)三格式沉淀池建设、河道清淤清障。

  1、在延寿村西头自然村建设一个三格式沉淀池,收集居民生活污水,杜绝生活污水排放到延寿溪。延寿村于7月20日开工建设,工期20天。目前已完成三格池建设,正在进行管道铺设。

  2、生态水系建设、河道清淤清障。(1)下磨溪生态河道清淤整治工程、本周完成工会后面篮球场雨水污水管道铺设,星光电影院前面开始铺设雨水污水管道,工会后面篮球场路灯开始放样施工雨污管道铺设。

  (2)龙桥溪暗渠清淤工程。现已完成230米,清淤约250立方米。(3)洋西溪清淤工程,已完成清淤约2公里,清淤约5千立方米,基本完成清淤任务。

  三、空气质量超标整治措施

  今年以来我市大气质量超标17天,其中臭氧超标12天,PM2.5超标5天。目前,对各在建施工工地我们要求全部实行围挡封闭施工,建筑工地出入口全部硬化,并设置车辆冲洗设备和防扬尘喷水器按时喷洒;街道环卫及时对道路渣土清理、扬尘每天进行3-5次的洒水作业,对出现不良天气,马上响应启动应急预案,加强洒水作业。2部雾炮车每日3次(分别为9点、12点、15点)进行喷洒作业,一次2小时,有效改善了辖区内的扬尘污染。对有出现垃圾露天焚烧现象龙桥、泗华等4个村居专门安排人员日常巡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四、小散乱污排查情况

  再次排查发现延寿村有7家“小散乱污”企业,于7月8日发放“小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的预通知。本周5家“小散乱污”企业正在整改整治中。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河道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开展排查、治理黑臭水体。一是积极对接配合区住建局和上级有关部门全面开展污水管网排查整改工作。重点是对绶溪延寿新桥水质下降进行全面排查,加快整治。二是继续配合上级相关部门做好餐饮服务业污染整治工作,从源头上严禁油水污水直排雨水管,确保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收到实效。

  2、强化责任落实。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实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针对辖区内环保问题整治负总责,进一步细化整改方案,明确时间节点,强化整改措施,并建立有效管理机制。

  3、加强宣传引导。一是加大水环境宣传力度,树立先进典型,加大反面事例的曝光力度。禁止村民往河道溪水排放倾倒生活污水,禁止往河道溪水丢弃生活垃圾。二是结合移风易俗宣传深入开展禁燃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广大群众对辖区水质大气环境保护意识,为整治工作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总之,坚决打好污染防攻坚战,全面深入治水、治气、治垃圾、治土等污染现象,要把污染防治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突破口,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点带面,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推动生产系统、生活系统、生态系统的循环链接,切实打好污染防治这场攻坚战。

篇三: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要突出

  山西长治五道五治行动就是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的生动实践由于地区情况各有差异本文提出的生态环境治理建议仅适用于部分地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既要界定问题明确主体严格执行主动参与也需从政策制度法律资金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才能形成长效机制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环境治理论文-农业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内容摘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更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分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情况,结合山西省长治市“五道五治”专项整治行动,探究环境治理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优化治理路径,加强环境保护,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形成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五道五治;生态环境治理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生态环境治理

  (一)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4],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就是良好生态环境,人们必须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破坏农村生态环境不仅影响农民身心健康、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良性运行。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是现实所急所需、农民所思所盼,是生态好转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5]。

  (二)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

  乡村振兴及环境治理关键在生态宜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农村[6],核心是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总方针,那么“生态宜居”的内涵及要求是什么,又该如何发展呢?“生态宜居”不是强调单一化

  的“村容整洁”,而是对乡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其内核是倡导绿色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一,要统筹规划,统一部署、系统治理,将山水林田湖草视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整体修复;第二,突出重点,加快补齐短板,农村的突出环境问题要加强治理,开展绿色农业行动;第三,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其市场化多元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第四,发挥多重效益,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让农村既呈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颜值”,又实现“金山银山”的价值。

  二、长治市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长治市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

  长治市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种类多、开采量大,煤、铁储量居全国前列,素称“煤铁之乡”。矿产资源带来了一定的经济红利和能源支

  持,但其生态恶化后果也严重制约着地区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1.农村面源污染严重,防治意识薄弱。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药重金属、农村禽畜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化肥等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7]。农村经济落后、环保设施不健全、生活垃圾处理困难,来源分散且处理成本较高,垃圾长期堆放易滋生细菌,污染大气和地下水源,使得农村面源污染更加严重,面源污染的历史累积短期内无法好转,已经污染的区域还将进一步加剧。2.农村工业污染突出,形势日益严峻。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地区废气、废水及各种工业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也随之增加。长期高强度煤炭开采使大量土地塌陷,沉陷区连片;煤尘飞扬,有害气体在空中弥漫;地下水破坏、饮用水供应不足;生态恶化、资源枯竭,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和残酷的矿区生态修复危机。

  (二)长治市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成因。

  1.自然原因。长治市地处黄土高原东南部,水土流失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加之干旱、少雨、多风,土地荒漠化逐年扩大,生态环境失衡。多年来连续排放的工业“三废”加剧了空气、水体、土地污染,

  影响农作物生长,粮食减产,使本已脆弱的生态雪上加霜。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加剧生态环境污染。《长治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1.1亿吨,增长3.4%;发电量287.1亿千瓦时,增长5.1%;焦炭产量1329.9万吨[8]。工业布局不均,产品结构单一,工业污染不断向农村扩散。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各相关政府部门对生态脆弱性认识不足,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使得生态环境治理困难重重。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受自身生活环境与传统观念影响,盲目种植农产品,只注重产量而忽视质量,大量滥用农药、化肥,也是农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原因之一。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长治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一)“五道五治”专项整治行动。

  “五道五治”是指在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沿线开展治违、

  治乱、治污、治路、治理行动,是长治市委、市政府于2016年年底以来在全市境内46条国、省道,3455条县、乡、村道,为解决道路环境问题、加强道路环境治理而开展的一场专项整治大行动[9]。长治市是晋煤外运主干线之一,国道、省道辐射广、沿线长,道路周围布满煤渣、尘土和地膜以及建筑垃圾、秸秆焚烧、废品堆放,甚至违章建筑和无证经营的破烂厂房,其“脏、乱、差”危害程度之深、影响之广,无不令人胆战心惊,环境问题迫在眉睫,严峻形势倒逼生态治理[10]。近一年的集中治理,共腾退土地2.26万亩,道路环境明显改善,该环境整治行动成效显著。

  (二)以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从“五道五治”生态治理实践来看,乡村振兴是一个综合大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思想统领,立足新时代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总要求,科学设计、系统规划、协同推进,促进城乡联动、服务共享、社会共治,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1.界定问题,治理核心问题。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过程中出现

  的突出问题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结合不同地区发展实际情况,准确界定生态治理的核心问题,优先考虑生态文明建设,以此为着力点推动乡村振兴。2.明确主体,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农村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加大惩治力度。加强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农体、社会参与的共建机制,在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舆论工具动员力,引导干群互动、充分发扬、凝聚建设合力,使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3.强调务实,严格执行任务。从地区实际出发,加强执行队伍建设,开展高效严格的治理工作。在“五道五治”行动中,主要采取市委市政府“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和“双督查”工作机制,并建立奖优罚劣激励机制,对不作为、慢作为的执行人员追责问责,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4.提高意识,主动自觉参与。农民是农村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受益者,更是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农民的枳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汄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增强其对破坏生态坏境行为的自我约朿,自觉积极参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

  四、结语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视察山西时指出:“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要切实解决,乡村清洁工程要扎实推进,提升村容村貌,为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山西长治“五道五治”行动就是以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的生动实践,由于地区情况各有差异,本文提出的生态环境治理建议仅适用于部分地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既要界定问题、明确主体、严格执行、主动参与,也需从政策、制度、法律、资金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才能形成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J].农民致富之友,

  2018,5:1

  [3]乡村振兴战略,谋划中国农村巨变蓝图———2018中央一号文件专题报道[J].中国合作经济,2018,2:16

  [4]付勤.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N].湖北日报,2018-8-22(4)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篇四: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要突出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文明县城——庄浪县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董锦耘【摘要】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庄浪县始终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准则,以建设梯田产业强县和生态文化名县为目标,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在水土流失得到治理的同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科技得到发展,梯田产出率大幅提高,治理成效显著.【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3页(P65-67)【关键词】水土保持;治理成效;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庄浪县【作者】董锦耘【作者单位】庄浪县水土保持局,甘肃庄浪744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庄浪县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辖18个乡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293个村,总人口44.6万人,农业人口41.9万人,总面积1553km2,耕地面积7.6万hm2,农业人均耕地0.18hm2。境内海拔1405~2857

  m,年平均降水量486mm,年平均气温8.9℃,无霜期198d。庄浪人多地少、干旱多灾、资源匮乏、生态脆弱,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58个特困连片县之一。面对严酷的自然和生存条件,从1964年开始,庄浪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经过34年的不懈努力,建成了数十万公顷水平梯田,1998年被水利部命名为“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实现了整县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形成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为了有效开发梯田资源,治理水土流失,优化生态环境,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庄浪县按照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建设标准,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全面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大力开展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文明县的创建,从根本上改变了全县的基本条件,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为建设梯田产业强县和生态文化名县奠定了基础。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坚持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按照“流域生态化、沟道坝系化、山地梯田化、梯田产业化”的模式,对全县所有流域分类治理,完成治理程度达到85%以上的小流域治理面积840.0km2,占应治理小流域总面积1428.7km2的58.8%。2014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8.2km2,占水土流失面积1302.7km2的77.4%,其中兴修水平梯田6.43万hm2,营造生态林2.11万hm2、经济林0.64万hm2,种植优质牧草0.90万hm2。经测算,现有的各项治理措施每年可拦截泥沙761万t,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9100t/(km2·a)下降到4200t/(km2·a),土壤侵蚀量减少了53.8%,基本实现了“土不下山、泥不出沟、水不出田”的就地拦蓄目标。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63万hm2、荒山造林5533hm2、人工种草6760hm2,境内现有天然林1.03万hm2,在10条重点小流域建成淤地坝61座,配套修建流域、坝系和田间道路5773km,各

  类小型拦蓄工程1700多处,全县实施封禁治理面积85.6km2,设立人工围栏113km,封禁区自然植被恢复较快,物种呈现多样化。至2014年全县林草保存面积3.89万hm2,林草覆盖率达到25.1%,现有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4.63万hm2的84.0%。榆林沟、庙龙沟、贾门沟、史渠沟、青龙沟5条小流域被水利部和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2013年2月庄浪县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开发坝库效益、梯田产业增效等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全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提高水保科技含量,培育了一批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全县推广旱作农业种植3万hm2以上,培育形成了水洛中川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万泉高邵坪优质果菜、三万坪节水灌溉、阳川优质苹果、永宁优质种薯示范基地等一批农业示范区,为发展梯田旱作高效农业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依靠梯田工程,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已建成近百万亩(1hm2=15亩)水平梯田,粮食产量由原来的750kg/hm2左右增加到现在的2700kg/hm2以上,是坡耕地的3.6倍,每年增产粮食9.6万t,为提高粮食产量、实现粮食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在万泉、阳川、朱店、大庄、南湖、卧龙、赵墩等适生区乡镇5年新增红富士苹果栽植面积2.01万hm2,果品产业实现了河谷川台地等适生区全覆盖,果园面积累计达到2.33万hm2以上,2014年全县果品总产量达到12.8万t,总产值达到3.6亿元。“十二五”末,全县果品面积达到3.33万hm2,果品年产量达到32万t;大力培育推广“庄薯3号”马铃薯新品种,确保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8万hm2,实现年总产量72.15万t,在此基础上通过外引内聚资金,建成一批马铃薯营销和加工龙头企业,年总产值达到5.05亿元;扶持发展畜牧业,大力提升生猪养殖小区和肉牛繁育基地建设规模和标准,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54万头、牛饲养量达到10万头,肉类年总产量2.35

  万t,年总产值达到3.7亿元。在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建设过程中,庄浪把生态建设列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水保生态建设长远规划,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建设各项任务。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1)精心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项目。近年来,先后实施了世行二期贷款项目、生态修复项目、青龙沟流域治理项目、双堡子沟流域治理项目、庙龙沟淤地坝项目、庄静大示范区项目、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主的基本口粮田项目,以及公路行道树绿化、梯田产业路建设等重点工程,累计投资1.88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62亿元,地方筹资0.26亿元),对全县重点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探索出了“山顶乔灌戴帽、山弯梯田缠腰、埂坎牧草锁边、沟台果树围裙、沟底坝库穿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2)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县上多方筹措资金1.7亿元,大规模、跨流域,采取自流引水、异地调水、泵站扬水、集中供水等工程措施,建成了南部山区、中部山区、北部山区、洛水北调、店峡南调、梁河北调、洛水西调、庄浪河川、水洛河川等九大人饮工程,2012年底累计解决了全县18个乡镇7.3万户33.73万农村人口和县城8万居民的饮水困难。庄浪县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县份之一。2003年实施生态修复项目以来,对全县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区进行了全面封禁治理,25°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草,坚持自然修复和人工治理并重,进一步加大封禁管护力度,落实县、乡、村、社四级管护责任,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依托全省生态监测体系建设,在县域内建成生态监测站8处、气象监测点4个,依据生态文明建设的类型、数量、规模、分布、实施进度和质量,对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状况、水文气象、水土流失状况、生态修复措施和生态、经济、

  社会效益等各项内容,全面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为生态管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建设宜居县城。按照生态文明县城的建设要求,修编了县城建设总体规划,组织实施了以“南扩北改、东拓西延”为主要内容的大县城建设战略,城区面积达到8.5km2,城区居住人口9.2万人,“一体两翼山水园林县城”的框架初步形成,县城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品位得到明显提升。(2)建设特色乡镇。按照“人口聚集、产业对接、物资集散、适宜人居”的思路,突出区域特色,扩大居住容量,完善设施功能,以县城为中心,以小城镇为支撑,加强“一城八镇”网络体系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发展,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24%。(3)建设生态新村。以旧村改造为重点,按照自然生态型、田园农庄型、中心村镇型、城郊别墅型四种模式建设新型民居,建成新农村示范村125个。通过政府引导,采取建、改、留、移相结合的方式,修建移民安置区18处,搬迁安置林缘区、深山区和地质灾害区贫困群众8000多人,从根本上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1)发展生态农业。把加强生态建设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梯田产业和梯田高效农业,把果品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把马铃薯、畜牧和蔬菜作为助农增收的区域性特色产业,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扩张、标准化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全面提升。(2)开发生态旅游。以打造“梯田庄浪”人文生态旅游品牌为目标,编制完成了全县梯田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启动实施了以梯田旅游为主的“一馆一场一园十大景观”建设,建成了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赵墩沟、堡子沟梯田生态景区,二郎山城郊型梯田生态公园等一批旅游景点。县上先后制定出台了庄浪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封育保护公告、乡村水土保持封育保护乡规民约、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和庄浪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制作了《基石》《亮点》《庄浪大歌》等专题片,出版了《庄浪画册》,编排巡演了大型现代秦腔剧《梯田庄浪》和大型歌舞节目《美丽的庄浪》,

  营造了良好的生态建设氛围。在强化宣传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强预防监督执法管护工作,成立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森林公安分局,各乡镇配备了水土保持技术员、护林员,组建了监督管护队伍,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监督管护力度,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工作步入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2000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水土保持执法检查31次,查处水保违法案件12起,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50项,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由2006年的52%提高到2014年的100%,实施率由65%提高到98%,验收率由31%提高到98%。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为契机,以争创梯田产业强县和生态文化名县为目标,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治理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逐步形成北部5乡镇以坝系建设、沟道治理为重点,中西部5乡镇以大示范区建设、梯田综合开发为重点,中南部4乡镇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东部关山4乡镇以封禁治理、保护水源涵养林为重点的工作布局,努力创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示范县。(1)加快示范区建设,推进流域生态化。坚持以示范区建设为单元,以梁峁、沟道、面山绿化为主线,以坝系建设为突破口,把生态保护、产业开发、新农村建设与坡耕地和劣质梯田改造等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建成一批生态清洁型示范流域,使全县224条小流域和402道梁峁得到有效治理,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5%以上,林草覆盖率达到30%以上。(2)加快淤地坝建设,推进沟道坝系化。依靠项目支撑,计划用1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县建成大、中、小型淤地坝214座,坝库蓄水总量达到4000万m3,发展山地梯田灌溉面积1万hm2,加上水利工程建设,使全县灌溉面积达到3.33万hm2,人均拥有0.07hm2旱涝保收田,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3)加快低标准梯田改造,推进梯田标准化。采取人机结合的办法,新修改造水平

  梯田3.73万hm2,使全县高标准水平梯田面积累计达到6.67万hm2,彻底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同时,以县乡公路为骨架,以完善农田道路网络为重点,规划“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建成梯田产业道路5000km,基本形成方便快捷的农田道路网络体系,为加快梯田综合开发、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4)加快生态修复,推进资源利用永续化。采取生物措施和封禁治理措施,加快沟道梁峁生态修复步伐。对全县224条小流域、402道梁峁和关山水源涵养林,通过采取人工封育,设置围栏,设立封禁标志碑、标语牌、界碑、管护哨所,配备专职管护人员等措施,全面进行封育治理。到“十三五”末,全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超过1100km2,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理目标。2015年9月15日至10月10日,资阳市人大水土保持法贯彻情况专项检查组,对乐至县、安岳县、简阳市和雁江区水土保持法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市级相关部门进行了抽查。检查组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水土保持法贯彻落实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水土保持法宣传、配套法规政策文件、落实考核奖惩制度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市、县两级发改等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落实“三同时”制度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检查组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严格依法落实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及考核奖惩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监督检查,严格依法行政;相关职能部门要依法履职,确保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全面有效落实,努力把资阳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沱江中游的生态屏障。

篇五: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要突出

  聚焦矿产资源开发工业园区污染防治城市精细化管理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等重点领域找准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科学确定治理方式用足用好科技这个手段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治为先修复为要科学治理精准施策坚持一区一策一企一计一矿一案对症下药精准发力由点到面环环相扣个行业一个行业整体推进根治不反复整治一个巩固一个改善一域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质量和效率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

  为认真贯彻落《城市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从严从细从实、全力以赴、坚决有力抓好全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提高政治站位城市承担着省沿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首站首责。城市作为区域中心更是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形成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和工业围城、矿区围城的布局,成为影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十三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对城市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倾全市之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中心城区优良天数304天,较2015年增加37天,二氧化硫、细颗粒物(PM2.5)先后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城市段国家考核断面水质类别为Ⅱ类,优于考核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我市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结构性、区域性、季节性大气污染问题仍然突出,生态破坏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还有很大的空间,既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各级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紧迫意识,清醒认识面临的形势任务,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坚决抓好全市生态环境综合治

  理,推动战略定位在城市精准落地、有效落实,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践行“两个维护”。

  二、把握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认真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铁规矩和硬杠杠立起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从严从实、凝心聚力推动全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为筑牢我国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一旦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出现矛盾,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头。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和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坚决淘汰落后低端产能,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加快推进产业和城市转型,改变“挖煤卖煤、挖土卖土”粗放型资源开发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调共进。——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治理。坚持系统思维,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空间规划为基本依据,统筹衔接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各类规划,提高规划的执行力、落实力。围绕河两岸、山上山下、矿区园区城区统筹施策,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种生态要素系统治理、协同治理、综合治理,增强各

  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提高综合治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更加突出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倒逼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结构调整,实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从注重末端治理向更加注重源头防治和全生命周期治理转变,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各执法部门联合执法,加强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增强执法合力,避免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优化监管体系,加快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大环保格局”。

  ——坚持精准施策、科学治理。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设定治理目标、明确工作任务、选择治理措施,避免“一刀切”行为,依法依规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聚焦矿产资源开发、工业园区污染防治、城市精细化管理、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等重点领域,找准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科学确定治理方式,用足用好科技这个手段,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治为先、修复为要、科学治理、精准施策,坚持一区一策、一企一计、一矿一案,对症下药、精准发力,由点到面环环相扣,一个行业一个行业整体推进、根治不反复,整治一个巩固一个改善一域,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质量和效率。

  ——坚持压实责任、依法治污。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保护。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明确分工,压紧压实各区属地责任、各部门监管责任、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强化统一调度与分工协作、全面监管与重点执法、政策倒逼与市场激励的深度融合,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

  主观不作为的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破除作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模糊态度、侥幸心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三)总体思路。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压茬推进全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坚决完成整治任务。狠抓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矿产资源整合、集中连片治理、生态植被修复、绿色矿山创建,确保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半年见型打基础、当年建制强保障、两年整治出形象、三年见效转面貌。

  全面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优存量、提质量,推动主导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以推进焦化产业重组升级为抓手,把节能减排降耗作为硬约束,倒逼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超低排放改造和特别排放限值提标改造,不断降低排放总量,提升发展效益。

  强力整治扬尘污染,全面深化矿区生产扬尘和矿区、园区道路扬尘整治,着力调整运输结构,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大燃煤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力争扬尘污染突出问题得到根治。

  强化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严格管控河流域环境风险,加强工业固废危废规范处置,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持续推进沿生态修复,深入研究解决水利枢纽泥沙淤积问题,切实增强水土流失防治能力,河流域生态安全得到有效巩固。

  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建立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平台和统一的生态环

  境执法联动监管体系,全面提升大气污染物精准防控能力,积极推进城市及周边地区联防联控联治,增强区域协同治污合力。

  (四)工作目标。到2023年底,全市矿产资源整合、焦化产业整合重组升级工作全面完成,能耗“双控”形成主动局面,绿色矿山建设加快推进,运输能源结构性调整取得阶段性进展,矿区大气环境焕然一新,工业园区、城市环境治理设施短板基本补齐,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深入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再上新台阶。全市三个城区、三个园区优良天数比率、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细颗粒物(PM2.5)、优良水体比例、劣Ⅴ类水体比例等达到或优于省下达的约束性指标要求,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到2025年底,全市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碳达峰行动有序推进,所有生产矿山建成绿色矿山,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工业园区现代化水平、城市精细化管理程度成为区域标杆,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协同推进,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增强,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

  三、重点任务及分工(一)实施规划引领行动。充分发挥规划的统揽引领作用,配合省高质量完成《城市及周边地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十四五”规划》《城市及周边地区绿色矿山建设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十四五”规划》《城市及周边地区矿产资源开发总体规划》的编制并抓好贯彻落实。加紧编制《城市“十四五”生态

  环境保护规划》《城市“十四五”水生态环境规划》《城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做到找准重点、难点和堵点,目标科学合理、项目切实可行、资金保障来源、成效不打折扣。

  (二)强化绿色源头管控行动1.推动产业转型。按照生态优先、布局优化、产业联合、错位发展、规模控制原则,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综合运用产业政策、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电价限电等措施,2021年,做好已停产电石、铁合金企业以及虚拟货币挖矿企业等单位能耗产出效益差的企业淘汰退出工作;2023年底前,继续做好列入省限制类的电石、铁合金、焦炭等高耗能落后企业淘汰退出以及水泥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严格控制钢铁、电解铝、水泥、电石、PVC、铁合金、平板玻璃等行业新增产能。工业园区原则上不得新建重化工项目,重点发展非煤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其他园区做好以“延链、补链、强链、育链”为内涵的“铸链”文章,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能源经济,实现煤焦化工、氯碱乙炔化工、硅化工融合发展,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转化增值、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特色优势的现代煤化工、氯碱化工、新材料等绿色产业集群,积极打造氢经济示范城市。加快编制出台《城市现代能源经济发展规划》,抓好《城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大力推动氢能源研发、生产和应用。实施工业园区观感提升工程,以转型先转颜值为目标,按照园区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依法治园方针,根本改变工业园区灰头土脸的落后面貌,向绿色低碳园区迈进。

  2.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减量控制。巩固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焦化、水泥、铁合金、石化及化工等重点行业特别排放限值提标改造成果。持续推进超低排放和特别排放限值提标改造。2023年底前,全面完成建龙包钢万腾超低排放改造。从2021年1月1日起,国家排放标准已规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我市未要求开展提标改造的行业,全面开展特别排放限值改造,2022年底前改造完成,从2023年1月1日起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2021年起,国家新发布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行业,严格按照要求时限执行特别排放限值标准。强化排放标准刚性约束,严格落实污染物超标排放预警机制,对超标企业实行按日计罚。落实《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全面推行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一证式”监管,加强事中、事后执法监管,定期组织开展排污许可证专项执法检查,对重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实施动态预警监管,严查无证排污和不按证排污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国家、省环评分级审批规定,按照省下一步明确的环评审批权限、上收时限等有关要求,积极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做好生态环境部审批权限以外的新建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工作。

  3.全面加强能耗“双控”。以碳达峰行动为目标方向,各区政府配合各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好各项节能降耗工作措施,确保完成属地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各部门要建立“管发展必须管节能、管生产必须管节能、管行业必须管节能”的工作责任体系,开展好本行业、本领域的各项能耗“双控”工作。按月或不定期召开各区、各部门联席会议,分析研判能耗“双控”形势,审定工作计划、调整工作重点或启动应急预

  案。严格控制新增能耗,对全市纳入统计体系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能情况进行摸底,探索推行精细化用能预算管理。积极开展能效提升行动,有效实施节能诊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进一步拓展有效用能空间。

  (三)推进焦化产业重组升级行动。全面落实《城市焦化产业重组升级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按照“升级存量,做优增量,严控总量”和“以焦为基、以化为主、以化领焦”的总体思路,加快调整焦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焦化新增产能,全市焦化总体规模控制在“十三五”水平,产能指标在全市范围内以整合升级、延链强链方式实行等量置换。用三年时间全面淘汰炭化室高度4.3米焦炉7座、热回收焦炉1座。紧抓焦化围城的突出问题,优化焦化产业布局,全面推进规模化、集群化、产业化,建设千万吨级焦炭生产基地,原则上淘汰置换项目主要布局在低碳产业园区和海南工业园。

  新(改)建捣固焦炉炭化室高度要达到6.25米及以上、产能在300万吨及以上,必须同步配套下游化产链条、余热余气回收利用项目,促进两化融合,实现焦化下游产业链与氢能产业的耦合发展,以化产水平的进步推动焦化产业转型升级。

  新(改)建焦化项目必须配套干熄焦装备,并执行钢铁企业中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超低排放要求,建设废水深度处理工程(含浓盐水深度处理和蒸发结晶等),焦化废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加快施工进度,2021年至少完成干熄焦、超低排放改造和废水深度处理(含浓盐水深度处理和蒸发结晶等)工程的可研、设计、施工方案及前期审批备案手续,2022年至少完成总工程量的40%,2023年11月底前整

  体工程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对没有达到时序进度要求的一律实施停产治理。列入淘汰范围的焦炉各项污染物排放必须实现稳定达标,废水全部回用。

  全面提升焦化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所有焦化企业总平面布置必须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要求,严格落实各相关标准规范确定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等系统装备配置和使用率必须达到100%,未实现或未投用的,一律停产整改。全面加强危险废物贮存、运输、处置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治理,按要求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

  (四)强化矿区执法监管行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自2021年4月1日起,对辖区内鄂尔多斯市在我市境内的“三权不变”企业行政执法管理实行属地监管,主要包括自然资源部门的地质环境治理、排土场规范化整治,能源部门的煤层、采空区和排土场自燃治理、矿区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公安部门的露天开采企业火工品管制,生态环境部门的现场执法及相关行政管理等。鄂尔多斯市在我市境内的“三权不变”矿山企业要按照我市统一要求,组织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重组、连采连排连治工作;在扩大生产规模、改变开采方式时,必须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经所在地的政府批准和同意后方可实施。

  (五)加快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重组行动。2021年4月底前完成《城市矿区矿权整合重组实施方案》编制并组织实施。整合城市矿区矿权,逐步淘汰布局不合理、生态破坏严重的矿山,优化开采次序、开采方式、治理模式,组织开展联采、联排、联治,实现资源集中开发、

  统一管理、连片治理,有效解决矿区项目密集、生产布局混乱问题。2021年底健全机制、全面启动开展矿区整合示范矿山创建工作,2022年底基本完成矿区整合矿山建设,2023年底全面完成。

  (六)深入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和绿色矿山建设行动。以省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为契机,严格按照《省矿山环境治理实施方案》要求,实行统一连片治理,逐个矿山列出问题清单,立行立改,彻底整改。实行集中连片治理示范项目建设,明确各集中连片治理区域的治理完成时限,对未按时序进度要求完成治理的矿山企业一律停产治理。

  加大历史遗留无主矿山生态修复和治理力度,尽快摸清底数,各区2021年6月底前聘请第三方完成外业实地踏勘工作,根据排查情况制定历史遗留矿山整治修复规划,严格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执行。

  推进露天采坑内排和井工矿回填,提高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标准,最大限度恢复矿山原生态状况,杜绝治理后“大坑还是大坑、土山还是土山”问题。对实现内排、矸石回填、生态修复效果明显的绿色矿山企业依法给予政策优惠。积极探索大坑用途,充分考虑“大坑”分布区位,因地制宜采用修复绿化、转型利用、自然恢复等方式进行修复治理,对未按期完成内排和回填治理的矿山企业一律责令停产治理。严格落实《省绿色矿山建设方案》,新建矿山要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生产矿山要加快升级改造,到2023年底前完成25家绿色矿山创建,全市绿色矿山创建率达到47.6%;到2025年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不符合绿色矿山标准的企业依法依规逐步退出市场。对已纳入国家或省绿色矿山名录的矿山,要对照国家新的标准,查找不足,限期完成整改。企业所属煤矿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开展绿色矿区示范建设。鼓励绿色矿山企业通过产业升级、技术优化,实现尾矿和废石综合利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推广应用。

  (七)加快推进矿区自燃火点治理行动。抓好矿区煤层、排土场自燃和煤炭洗选企业煤矸石堆场火点治理,加强矸石自燃火点日常巡查,发现一处,及时治理一处,实现火点动态“清零”。严格执行“先灭火后生产”原则,实行火点治理进度日报告制度,对火点治理进度缓慢的企业责令停产整改,整改完成后方可恢复生产。2021年8月底前,周边无主排土场矸石自燃治理,全面强化治理施工污染管控,最大限度减少对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八)加强矿区扬尘污染整治行动1.强化矿区生产扬尘控制。落实矿山企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先治尘再生产”原则,达不到扬尘污染控制要求的企业,停止供应火工品,严禁投入生产。严控矿山开采扬尘,对采掘场、排土场已形成的台阶进行压覆及洒水降尘,对预爆区洒水预湿。实行露天开采和采空区综合治理项目错峰爆破,采用先进技术抑尘爆破,严格落实火工品差异化供应政策。露天开采企业统一实行夜间禁采(采暖期为晚8点至上午10点,其他时段为晚8点至早6点)。煤炭等物料、矸石、渣土的储存、装卸、输送以及破碎、筛选等产生环节,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扬尘污染。矿区内煤炭运输及物料堆存、转运实现全封闭,不得露天堆放和设置临时储

  存场,未按要求建设封闭料棚(仓)的2021年底前必须完成封闭治理。因无建设用地指标无法实施封闭治理或因资源整合等原因需延迟的,由自然资源部门出具相关证明材料,但防风抑尘网等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必须达到相关规范要求。对实现封闭式皮带、管道运输的企业,可放宽夜间停产管控。开展治场行动,淘汰洗煤厂落后产能、清理不合规煤炭堆场,科学规划调整洗煤厂、煤炭堆场空间布局。提升矿区扬尘污染管控能力,所有矿山企业必须安装视频监控并接入矿区智慧管控系统,将视频监控数据作为监督管理参考依据。

  2.强力整治矿区、园区道路扬尘污染。全面实行“路长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谁使用谁硬化维护、谁清扫保洁”“先治尘再生产”的原则,达不到扬尘污染控制要求的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各区政府要按照“定人、定岗、定责、定区域”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矿区、工业园区所有道路清扫保洁、保养管护、监督管理全覆盖、无盲点的工作要求,2021年3月底前完成本辖区《“路长制”实施方案》的制定并组织实施,4月底前完成各路段责任牌的设立。建立道路管护和定期清扫制度、路长分段负责制度,突出抓好减速带周边及绕行路段和路边停放车辆区域的清扫保洁,加大重点时段区域的清扫保洁、抑尘剂抑尘、洒水降尘力度,提高机械化清扫率,及时清理道路两侧浮土,确保道路平整无浮土,抑尘不起尘。进一步优化矿区、园区道路布局,制定分年度道路硬化优化和修复计划并组织实施。矿区运输道路、固定采区道路、工业广场要全部实施硬化,对未实施硬化、扬尘污染严重的便道实行封堵。交通运输、公安、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能源、自然资源

  等部门要认真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确保“路长制”切实落到实处。全面加强采区道路扬尘污染防治,临时采区道路要碎石硬化,使用期限5年以上的固定采区道路要铺设水泥或沥青路面。企业物料向外运输道路、矿(厂)区至矿区公共道路的连接线必须实施硬化,并加强清扫保洁和洒水降尘。通过采取增加称重检测车道、调整车道开放时间、加强交通疏导等措施,2021年6月底前,妥善解决高速公路和运煤通道收费口重型运输车辆排队拥堵问题。

  3.严控重载车辆扬尘污染。加大重载车辆扬尘污染查处力度,对货运车辆所属企业、货运车辆所有人或者驾驶人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和失信管理的基础上,强化货物运输源头生产单位责任落实,严格落实“谁生产谁治尘”“先治尘再生产”的原则,运谁的货物谁负责整改,对未能按期完成整改、屡教不改的,责令货物运输源头生产单位停产整顿。2021年底前建成生产信息采集、物流服务、车辆监控等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从源头监控车辆是否超限超载,是否采取抑制扬尘等措施。对重点路段运输煤炭、土方、渣土和建筑垃圾等车辆实施全面监控,实施动态管理。鼓励矿山企业对运输煤炭、砂土、石灰等车辆采取集装箱运输并全程监控。细化煤炭、土方、渣土和建筑垃圾等运输车辆各项抑尘措施。建立公安、城管和交通运输执法联合巡查常态化机制,严格运输车辆执法管理,坚持治超与治污相结合、路面治理和源头治理相结合、白天治理和夜间治理相结合,对抛洒、超限运输、带泥带灰上路等违法违规运输行为,尤其是矿山企业运输煤炭、砂土、石灰等未按要求采取抑尘措施和不符合装载要求的车辆驶出矿区、厂区等违法行为

  进行严厉打击。持续开展运煤车辆专项整治行动,对车辆不盖苫布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查处。

  4.污染天气应急响应。2021年3月底前完成《城市污染天气矿山企业限产停产应急预案》的编制,明确启停条件、程序、措施及部门责任等内容,全市矿山企业于2021年4月底前完成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预案的编制工作,煤矿、非煤矿山、煤炭洗选企业分别报能源、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当气象部门发布大风、沙尘暴、大雾等气象灾害预警和微风静稳等不利污染物扩散气象条件时,矿山企业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限产停产等措施。

  (九)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行动。加强VOCs与NOx协同减排,补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短板,突出重点、源头防控、分业施策。进一步深化工业VOCs污染防治,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2021年完成17家企业共18个VOCs深度治理项目。以焦化产业整合重组升级为契机,在所有焦化企业VOCs治理达到现有治理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全面提升焦化企业VOCs防治水平,新(改)建焦化企业VOCs治理必须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实现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加强涉VOCs企业的内部管理。各区要督促企业将涉VOCs物质的控制及监控纳入日常生产管理体系,排污许可证中要有VOCs允许排放量等有关内容,落实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高效治理的要求。建立涉及VOCs原辅材料和产品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档案和VOCs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台账;制定突发性VOCs泄漏防范和处置措施,纳入企业应急预案;严格按照《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落实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

  制定“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将泄漏检测与修复(LADR)工作常态化,按照《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要求频次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紧紧围绕重点时段,扎实开展夏秋季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攻坚行动,确保5—8月份重点时段臭氧污染不反弹。每年4月底前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委托第三方进行挥发性有机物执法监测,确保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正常使用,稳定达标。依法查处未安装VOCs治理装置或治理装置未正常运行企业。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攻坚查处的问题,限期完成整改。严格实施大中型装修、外立面改造、道路画线、沥青铺设、汽修喷涂、喷洒农药、加油站装卸油等行业夏季错峰生产专项管控,引导焦化、化工、农药等企业合理安排停检修计划。

  (十)着力开展调整运输结构行动。以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城市物流、矿区中短途运输以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等特定场景为重点,着力推广氢能源、纯电动等新能源车辆,力争到2023年底前矿区范围内的重型运输车辆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替代率达到10%以上。2021年完成50台氢能源公交车、50台纯电动公交车的更换;2022年完成66台纯电动公交车的更换;2023年完成100台纯电动公交车的更换,确保2023年底全市公交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车辆占比达到50%以上,2025年底达到60%以上。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道路运输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表现突出的道路运输企业,在扩大企业经营范围、线路审批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推动落实扶持政策,交通运输、财政、发展改革部门要积极对接上级主管部门,做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运营补贴、推广应用宣传等相关工作。推进多式联运和

  甩挂运输,积极推进无车承运人试点,构建集约高效的低碳物流体系。继续推进“网络货运”等新业态发展。加快推进公路转铁路运输,力争2021年完成城市各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规划编制。推动城市经济开发区低碳产业园铁路专用线建设;推进市域内拟建铁路专用线及城市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列入国家、省相关规划。利用我市地处经济中心区位优势,依托国内、国际物流大通道,大力发展公铁联运运输组织方式,发挥铁路干线运输优势,提高干线运输效率和一体化服务水平。到2023年底重点行业铁路外运比例达到65%,到2025年底达到85%。

  (十一)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行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管理标准体系,紧紧围绕市容环境提升、垃圾分类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建筑施工扬尘整治、城市生态修复、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智慧城市建设等重点任务,开展系列专项治理,持续改善城市环境和品质。加强施工扬尘污染防治,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工作要求,施工堆土、裸露土壤必须喷洒抑尘剂或覆盖密目抑尘网,倾倒土方必须实施喷淋作业,拆迁工地要做到湿法拆迁、封闭拆迁;所有新建项目施工现场要设置定型化自动洗车装置、雾炮机、塔吊喷淋及扬尘监控设备。加大城区道路清扫保洁、洒水降尘频次,建成区公共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要达到85%以上。加大渣土运输车辆道路执法力度,着力解决渣土运输抛洒遗撒、密闭不严等问题。市交通运输局、区要全面加强省道217绕城段施工扬尘污染管控,倒排工期,确保2021年底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加快推进辅路建设,确保2022年底前完工。积极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力争2021年完成16个小区、2023年底前全面完成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

  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2005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全面推进城镇垃圾分类。积极推动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系统建设,鼓励开展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完善分类运输系统。2021年投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开展城市生态修复专项行动。以点带面,尽快形成适合我市建成区实际的植被种植、生态修复标准和模式。对易产生扬尘污染的裸露地块,具备绿化条件的实施绿化,具备硬化条件的实施硬化,或采取喷洒抑尘剂、洒水降尘等有效措施防风抑尘。组织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行动。

  (十二)实施燃煤污染综合治理行动。稳步推进棚户区拆迁改造。加快推进“城中村”“棚户区”和城郊农业大棚清洁取暖改造。城市建成区优先发展集中供热,集中供热难以覆盖的地区,以街道办事处、乡镇为单元整体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利用新能源等分散式清洁取暖工程。各区要于2021年3月底前完成本辖区燃煤住户清洁供暖改造三年计划的制定并组织落实。到2023年供暖季前,原则上各区要完成建成区所有燃煤住户集中供暖改造,每年完成改造户数要达到三分之一。区力争2021年完成机场路两侧小区燃煤住户集中供暖改造。加强煤质监管,严厉打击劣质煤违法经营行为。加快实现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散煤“清零”。2023年底前建成区清洁供暖率、农区清洁供暖率分别达到97%、45%以上,2025年底前分别达到98%、60%以上。

  (十三)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行动。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

  制度,禁止高耗水工业擅自使用地下水。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之内。暂停受理河干流地表水的新增取水许可,已购买跨盟市水权转让指标的企业加快办理取水许可手续,2023年底前,具备条件的水权受让企业完成取水许可手续申报。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引导和支持疏干水处理回用工程建设,2021—2023年全市疏干水利用率分别达到65%、70%、75%。推进城镇节水。对使用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加大用水稽查力度。实施污水深度处理工程,推动再生水资源化利用,2021年城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率达到100%,2023年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率达到67%。进一步挖掘农业节水潜力,到2023年完成节水增效8000亩、高效节水灌溉3500亩。

  (十四)着力开展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行动。严格落实《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持续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推进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严格落实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加大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因地制宜推进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区、区要进一步加大保留平房区雨污管网新建、改造,二期所有新建管网实施雨污分流,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完善园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改造,确保园区内企业污水应收尽收。2021年底前海南工业园区完成6公里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应合理设置与抗风险能力匹配的事故调蓄设施和环境应急措施,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纳管企业应依规对污水进行预处理,确保废水达标排放。逐步开展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2021年6月底前完成入河排污口(包括雨洪口)摸底排查。严禁新增直排水

  体的工业排污口,对需要保留的入河排污口溯清源头,开展规范化整治,完成建档、立标工作,每月开展监测。持续开展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划定”“立标”“治理”三项重点任务,定期进行巡查,每月开展监测,确保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十五)严格管控河流域环境风险行动。2021年6月底前完成对河干流和都思兔河沿岸3公里范围内工矿企业、固废堆场、矿山排土场和生活源污染等的全面排查,因地制宜确定治理目标和整改时限。2021年底前,宜化化工、华电热电和城市化工完成沿工业固废渣场安全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清理整治、资源再利用、闭库复垦等方式进行治理,切实消除风险隐患。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组织沿岸矿山和排土场开展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并完成年度验收。2023年底前完成6家企业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重点加大河河道乱占乱建问题排查整治力度,突出抓好河滩区综合治理,依法查处涉河违法行为。开展河道专项整治行动,建立问题台账,2023年底前河河道及滩区乱占乱建问题清理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近岸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禁止通行的管理工作。做好危险化学品运输路线的规划、审批及禁行标志的设置;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和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监管。

  (十六)加强工业固废危废规范处置行动。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严格落实《省〈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实施细则〉的通知》要求,积极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为企业

  申请享受优惠政策提供依据,逐步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科学编制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专项规划,深入推进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确保取得实效。2021年底前解决各区存在的缺乏煤矸石集中处置场问题。2023年底前,各区统筹推进工业固废渣场建设,科学选取、合理规划可利用矿坑作为工业固废渣场,至少满足到2035年工业固废渣场的规划和建设需求。强化危险废物环境监管。持续开展重点危险废物经营和产生企业规范化管理年度考核。按照《城市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危险废物安全专项整治和专项治理,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危险废物行为。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加大塑料生产销售源头管控,积极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完善邮政快递包装规范,规范废弃塑料回收利用处置。

  (十七)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行动。强化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加强重金属污染源头管控,把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排放重金属污染物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加强对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的管理。建立重点单位名单并动态更新,督促列入名单的单位每年自行对其用地的土壤及地下水进行监测,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并严格落实,防止新增土壤污染。加大种养殖污染防治力度。全面实施“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膜提效”行动,全市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负增长。深入实施地膜回收处理行动,积极推广可降解地膜,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整区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21年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8%以上,2023年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加快推进农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

  施建设,逐步提高农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分类收集利用水平,到2021年底,建成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行政村占比达到80%以上,2023年底达到90%以上。建立农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机制,保障污水处理设施正常高效、稳定运行。将农区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及风险管控工作。重点对饮用水水源地、化工企业集聚区、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周边开展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调查评估,有效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

  (十八)持续推进沿生态修复行动。根据省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开展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卫星遥感监管、现场核查等多种方式,全面排查市域范围内各类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情况,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新建项目严格按照“三同时”制度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湿地保护工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湿地修复工作,更好地发挥湿地功能。加强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日常巡护及管理,抓好保护区已退出工矿企业生态修复工作。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属地政府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主体责任,切实抓好问题整改与销号工作。持续推进河水利枢纽库区清淤工程,组织开展调度排沙,同步实施人工辅助和机械清淤,到2023年底初步建立河水利枢纽水沙调控运用机制。加快推进河水利枢纽库区清淤工程和矿区生态修复一体化治理,充分考虑水资源支撑条件,探索解决缺土少水等自然因素制约问题,因地制宜开展矿区生态修复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

  (十九)提升大气污染物精准防控能力行动。充分利用现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整合视频监控、卫星遥感、气象观测、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超级站等信息资源,布设空气质量监测微站、激光雷达等监测设施,建设监控热点网格,推进城市大气环境精细化监管项目、海南区空气质量及挥发性有机物管控项目建设,建立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平台和统一的生态环境执法联动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动态数据库,配合省推动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动态数据库的建立工作,实现区域数据共享。逐步掌握影响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PM10、PM2.5等重点污染因子的产生、传输规律,实现实时监控、预测预报、智能预警、溯源管理、精准管控、统一执法。

  (二十)构建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大格局行动。充分借鉴京津冀等重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经验做法,配合省健全完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考核”的区域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工作机制,积极参与随机抽查、交叉互查、帮扶督导、驻地督办等形式的联合执法,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采取信息共享、案件协查、工作联动、交流互访等方式实施工作联动。加强与周边地区交流互访,共商污染防治对策,共享相关技术资源和成果。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实行重污染天气区域统筹管理,实行区域统一联动,当城市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机制时,周边地区同步启动,同步采取应急防控措施。建立信息共享、定期会商、政策协调、交流合作等工作机制,协调解决跨区域大气环境突出问题。实行重污染天气企业减排绩效分级管控制度。积极承担国家晋陕蒙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任务,推动相关地区开展

  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水污染联防联控,建立信息共享、定期会商、交流合作等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好区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四、加强组织领导(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各区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本辖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同时比照市政府成立相应的工作专班。(二)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我市要加大推进力度,既要经常调度情况,协调解决重点问题,又要深入一线,强化工作调研督导。各区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主要领导要亲力亲为,研究细化治理方案,狠抓各项任务落实。市直相关部门要成立监督配合机构,切实承担监督责任,配合、督促、指导各区开展治理工作,各牵头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职能,认真做好日常工作调度,负责牵头工作的专题汇报,有效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形成整体合力。企业是污染治理的主体,要全面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项目和资金,确保各项治理工程按期建成并稳定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企业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各区、市直各相关部门要于2021年3月底前完成本辖区、本部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和2021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并报市政府备案,将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明确完成时限,并分解到年、季度、月,每一项工作要明确一名副处级及以上干部负责抓好落实。(三)强化支持保障。市、区两级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本方案政府承担支持的各项重点治理项目资金落实到位。市直相关部门要在

  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依法予以支持,并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绿色矿山、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为综合治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四)完善工作机制。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各项任务纳入对各区、市直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内容,加大考核权重,实行“一票否决”。建立半月调度、按月通报制度,各区、市直相关部门每月15日、30日向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推进情况,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每月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对治理工作进展不力的,由市领导约谈相关地区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市直相关部门要主动向省相关委办厅局汇报治理工作情况,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市直相关部门要及时向省,各区要及时向市报送工作信息,主动向社会公开治理进展情况。

  (五)严格监督问效。相关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治理任务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贯彻重要指示不坚决不彻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任务严重滞后的,对履职不到位导致环境质量恶化、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责问责。同时,认真落实《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意见》,为工作中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六)推动公众参与。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及新闻媒体矩阵等平台作用,加大环境质量状况、重点企业排放、治理工程建设等信息公开力度,保障公众知情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动员全社会参与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来,主动发声、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突出问

  题,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集中各方力量坚决打赢全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

篇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要突出

  心得体会:建设美丽中国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最新)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34)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靠自然界生

  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

  中华文明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

  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

  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

  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众多。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

  而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导致古代埃及、

  古代巴比伦衰落。我国古代

  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

  乱

  砍滥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经济衰落。

  历史教训表明,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讲发展不讲保护,不能只讲利用不讲修复。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135)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

  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

  板。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一段时间内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

  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

  局工作的突出地位,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展一系

  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污染治理力

  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

  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同时必须清醒看到,过去多年

  高增长积累的环境问题解决起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并不稳固,稍

  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

  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

  也到了

  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如果现在不抓紧,将来解决起来难度

  会更高、代价会更大、后果会更重。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眼

  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

  不觉,失之难存。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

  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36)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

  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

  也是推进现代化

  建设的重大原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

  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

  新路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

  而是辩证统一

  的关系。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不应是

  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

  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

  是金钱不能代替的。挣到

  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

  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

  民、生态为民,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良

  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要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

  在一些生态环境资源丰富又相对贫困的地区,要通过改革创新,让土地、

  劳动力、资

  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

  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

  3•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137)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

  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总书记指出: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

  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

  题,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

  加快形成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

  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

  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

  间和空间。

  (138)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

  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

  链接。要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对突破三条红线、仍然沿用粗放增长模式、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绝对不能再干,绝对不允许再干。

  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篇七: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要突出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实施意见

  制定机关公布日期施行日期

  文号主题类别效力等级时效性

  2012.10.192012.10.19

  环境保护综合规定地方规范性文件现行有效

  正文: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实施意见(2012年10月19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贯穿到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强化环境执法,完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与发展新道路,加快实现生产转型、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总目标。(二)基本原则1.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持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造传统的、发展新兴的、淘汰落后的,加快资源依赖型产业向节能环保型产业转变,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2.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科学统筹地域特点和环境容量,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突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典型示范、滚动发展、整体推进。3.统筹协调,持续改善。坚持改善生态环境与改变城乡面貌、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相结合,持续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力度,努力从治理“脏乱差”向建设“净靓美”转变。4.改革创新,依法管理。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加强对水、土地、能源等资源管控,加大

  生态环境执法力度,加快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5.政策引导,公众参与。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舆论等手段,加强政策引导与调控,强化激励

  约束机制,营造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三)主要目标1.天蓝气爽。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到2015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8%,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18%、12.7%和13.9%;2012年11个设区市、2012年所有县(市、区)建成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实施PM:2.5(细颗粒物)等主要污染因子环境质量监测。

  2.水净河畅。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削减9.8%和12.7%;主要河流、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超过6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达到100%,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劣五类水质比例小于20%;城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90%以上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3.地绿山青。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到2015年完成造林12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森林蓄积量达到1.4亿立方米;50%的“三化”草原得到治理,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60%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0平方公里,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12%以上。

  4.环境安全。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到2015年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实现安全处置,辐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二、主要任务(一)加快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加速产业优化升级。坚持“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大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形成有利于节能环保的增长机制。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加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区)建设,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节能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下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钢铁、机械、建材、食品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坚定有序地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发展新型建材、高效照明、节能汽车、环保材料和药剂等节能环保产业,拓展提高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合理扩大规模,积极提高档次和水平。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大力推进循环发展,努力构建消耗低、污染少的现代生产消费体系。以钢铁、电力、石化、造纸等行业为重点,加快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和应用,促进清洁生

  产;推广工业固体废弃物、矿山尾矿等综合利用技术,全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促进废塑料、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旧金属等回收利用。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抓好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邯郸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等试点,滚动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培育一批绿色龙头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形成资源优化组合、产品互补互供、产业链条延伸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减少服务行业一次性用品使用和消费,引导采用可再生、能降解的包装材料,加强餐厨垃圾管理、回收和利用;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企业、社区创建活动。

  3.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能耗、环保标准,强化目标责任考核,重点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减排。严把节能评估审查关,控制高耗能、产能过剩行业新建项目;开展企业能源管理绩效评价,建立全省统一的工业企业能耗在线监测平台,2013年底前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强力推进建筑节能,到2015年新上建筑物全部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率达38%。严把环评准入关,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作为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新建限制类和允许类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实施“减二增一”,对鼓励类项目实施“减一增一”,新建项目未通过环评的一律不得开工;积极推进重点区域战略环评,深入开展重点园区、重点行业规划环评,严格控制“两高”行业发展。扎实推进工程减排,加强城镇和工业园区(聚集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业点源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善管网配套设施,确保治污设施有效运行;对全省81条日产千吨以上的新型手法水泥生产线烟气脱硝实行限期治理,2014年全部建成烟气脱硝设施并投入运行,综合脱硝效率达到70%;对装机20万千瓦以上发电机组烟气脱硫旁路实施拆除,2012年底前拆除36%,2014年底前全部拆除,综合脱硫效率提高到90%以上。

  (二)深化综合整治,打造宜居环境1.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积极调整城市功能、规划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快污染企业搬迁改造,2015年底城市建成区内不符合功能定位的重点污染企业全部完成搬迁改造。实行城区用煤管制,控制燃煤总量,严格限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炭进入;加快淘汰燃煤锅炉,禁止新建燃煤锅炉。加强工业烟尘粉尘、有机废气以及施工扬尘和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规范城市周边矿业开发活动,禁止农作物秸秆焚烧。加强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出台《河北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制定淘汰“黄标车”相关政策。建设林荫型、景观型、休闲型城镇森林体系,2015年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l%,绿地率达到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开展治脏、治乱、治噪、治堵行动,重点整治公共场所、主要街道、河道水系、城乡结合部等部位,打造“净、绿、亮、美”生态城市。2.全面改善农村环境。落实国家“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结合新农村建设推动环保基础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集中连片整治一批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和集镇。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建立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区,抓好农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推广农牧结

  合和生态养殖模式,优化养殖业布局和结构,大力发展沼气等新型能源,推动养殖小区和散养户污染物统一收集、统一处置、统一利用。到2015年,全省80%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完善畜禽粪便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

  3.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支持石家庄、承德、秦皇岛等市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推动重点县(市)创建省环保模范城市。积极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加快建设正定新区、北戴河新区、唐山湾生态城、黄骅新城和涿州生态宜居示范基地等生态示范城市。积极培育生态园林城市,2015年各设区城市全部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所有县级市和60%以上县城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推行城市阶梯式水价政策,推广应用民用节水器具,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程,打造一批风貌建筑、风貌街区和标志性景观。深入推进生态市、县、乡镇、村庄等生态细胞工程建设,鼓励设区城市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选择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打造一批城乡统筹、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精品。

  (三)搞好流域治理,实现水复其清1.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地。落实《河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科学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快安全防护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和生态监察,加强汇水区工业污染源和有毒、有害污染物防控,取缔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排污口。严格水源保护区新上项目管理,一级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改建和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二级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准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项目。加强城镇水质监督检测,加快供水设施改造升级,提高城镇供水质量,到2015年,完成水厂改造规模183万立方米/日,供水管网改造1800公里。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2015年底完成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严格限制在保护区上游或周边建设化工、造纸、印染等企业。2.加强重点流域和输水沿线污染防治。龙港运东水系为重点,组织开展消灭流域重度污染攻坚战。制定重点流域或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推行取水量、水污染物排放量“双总量”控制。加强排污监测监管,从严控制新增入河排污口,达不到河流生态功能要求的入河排污口一律取缔。以南水北调工程和引黄工程为重点,科学划分输水沿线保护区,严禁排放污水、倾倒垃圾,确保水质安全。3.深化重点海域湖淀环境治理。实施好河北省“十二五”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完善陆海统筹污染防治体系,严格审批和监管入海排污口,严格控制高强度开发和围填海活动,加快修复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设立河北省(北戴河)环境监测应急中心,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监测与应急。以白洋淀、衡水湖为重点,加强补水、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以及城市周边湿地保护工程建设,对未建成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园区(聚集区)实行涉水项目限批。4.加大地下水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力度。实行区域地下水开采总量和地下水水位“双控制”,重新核

  定并公布地下水超采区,划定禁采和限采范围,在超采区域内严格控制新增取用地下水,逐步关闭自备井。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加强对矿山、造纸等耗水大户的节水改造。加快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网工程建设,提高水位、水质监测和防控能力。加强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监管,严防工业固体废物、垃圾填埋场、矿产资源开发、石化行业生产等重点场所地下水污染,依法严厉打击通过渗坑渗井偷排偷放行。

  (四)建设绿色生态系统,再造秀美山川1.构建生态屏障。一是首都绿色经济圈生态屏障。在张家口、承德、保定、廊坊环首都14县(市、区),加快荒山荒地和平原绿化、环城景观林带、通道绿化、村屯绿化以及森林公园建设,到2015年完成造林410万亩。二是沿海防护林绿色生态屏障。在秦皇岛、唐山、沧州等沿海地区,以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和曹妃甸生态工业区绿化为重点,建设以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维护近岸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的的基干林带和纵深防护林,加强滩涂和重要湿地保护,到2015年完成造林50万亩。三是坝上防风固沙绿色生态屏障。在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实施国家及省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到2015年完成造林绿化90万亩;加快实施张承坝上地区低残次农用林网更新改造工程,增强生态屏障防护功能。四是太行山保土蓄水绿色生态屏障。在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的28个山区县(市、区)大力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到2015年完成造林260万亩;继续抓好国家及省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五是燕山及冀西北山地水源涵养绿色生态屏障。在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唐山的31个县(市、区)推进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疏林灌丛补植、低质林改造,加快矿山植被恢复,到2015年完成造林400万亩。六是平原多效综合绿色生态屏障。在平原地区实施农田林网、城镇村屯绿化、通道绿化,到2015年完成造林50万亩,构建点线面结合,多林种、多层次的综合绿色生态屏障。2.恢复草原生态。坚持突出重点、典型引路,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飞播种草等草原生态建设项目,“十二五”期间治理沙化、碱化、退化草原300万亩。进一步强化草原禁牧、休牧、人工种草、补播改良等措施,尽快恢复和提高天然草原功能。扩大高产优质饲料作物种植面积,提高人工饲料供给能力,缓解天然草原放牧压力,实现草畜平衡。建立草原火灾和鼠害、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强草原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提高草原防灾减灾能力。3.建设绿色廊道。制定实施重点公路、铁路沿线生态建设规划,加快铁路、高速公路、省级以上交通干线及县道、重要乡道两侧绿化。到2015年,重要乡道两侧绿化、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达到?0%,各地河湖水系、风景名胜区、公园绿地、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等区域基本实现绿道绿廊全面贯通。坚决拆除公路建筑控制区内的违法建筑、临时建筑,严禁乱搭乱建。深入开展“拆除烟囱、改善环境”活动,对违法违规建设的烟囱一律拆除,对符合规定但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烟囱,实施限期治理,治理后仍不达标的一律拆除。强力推进和实施矿山复绿工程,对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可视范围内的露采矿山,已设采矿权的除由责任人限期治理和恢复生态环境外,还要采取限期关闭和逐步退出等政策性措施;历史遗

  留的矿山环境问题,要研究制定具体治理行动方案,有计划地实施矿山复绿工程,确保3年内矿山生态环境得到基本治理和恢复。

  4.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分区、分类管理,明确不同地区的主导生态功能和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强化管护能力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规划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对受到严重威胁的典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珍贵海洋生物资源及自然遗迹等实施抢救性保护,到2015年全省保护区面积力争达到80万公顷以上。加强物种资源保护和生物安全管理,进一步开展太行、燕山山脉、渤海沿岸等重点地区物种资源调查,加大对外来有害物种的监测和管控力度。

  (五)强化风险防范,保障环境安全l.搞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合理调整涉重金属企业布局,加强监测监管,对重金属污染较重的地区、行业和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安全处置堆存铬渣,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坚决打击废弃铅酸蓄电池非法加工利用。加大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控力度,抓好土壤污染观状调查和监测,加强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修复示范工作。2.加强辐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放射源和射线装置辐射安全许可制度,规范管理放射性同位素购买、使用、运输和存放,健全辐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和重点放射源单位自动监控系统。建立废旧放射源处置保证金制度,确保废旧放射源及时处置。3.严格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管理。落实好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产生、转移和处置利用全过程管理制度,健全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和行政问责制。搞好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禁止对未经评估和无害化治理的污染场地进行土地流转和利用。对不履行危险废物处置义务的单位,实施危险废物行政代处置。4.建立健全环境应急处置机制。建设更加高效的环境风险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完善以预防为主的各项制度,实行环境应急分级、动态和全过程管理,依法科学妥善处置环境突发事件。积极探索建立水环境保护流域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确保流域区域水环境安全。三、重点工程(一)“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工程。新老“双三十”单位全部由省统一调度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每年一考核、两年一奖惩、五年算总账。年度未完成节能或减排目标任务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并约谈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或企业法定代表人,整改期间实行区域或企业建设项目限(禁)批;连续两年未完成节能或减排目标任务的单位,对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政府分管负责人、企业法定代表人通报批评,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实行区域和企业建设项目限(禁)批;连续3年或5年算总账时末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政府分管负责人引咎辞职,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就地免职,民营企业停产整顿。(二)千家重点企业环境监管工程。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全省工业排放量70%一80%的1000家企

  业作为监控重点,采取综合措施,深化污染治理。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发布企业名单,公开污染物产生、排放等环境信息,强化减排降耗措施,提高环境绩效。普及在线自动监控,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全部安装视频监控,加快污染源监控中心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自动监控系统联网;完善监控系统“第三方”运营制度,加强现场检查和运行经费保障,确保正常有效运行。实行环境信用评价,对环境行为评定等级为“好”的企业,支持其申请上市或再融资,;优先安排各类专项资金;对环境行为评定等级为“差”的企业,依法实施挂牌督办、限期治理,暂停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到2015年,千家重点企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减少20%,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30%。

  (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国家试点为契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幸福乡村计划和新民居建设,深入推进重点流域和敏感区域重点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开展农村“四清四化”和“五改”工作,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街道硬化、村庄绿化、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乡)运送、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逐步改善农村居住和生态环境质量。到2013年底,建成幸福乡村计划示范点2000个以上;到2015年底,建成部级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示范村100个以上、省级幸福乡村计划示范点5000个以上,50%的县(市)基本建立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重点区域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四)北戴河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落实《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2012-2014)》,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入海河流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置、沿海防护林建设、海洋环境保障等工作,建立陆海统筹的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协调联动的环境保护组织体系和陆海一体的环境监视、监测、预警和应急系统,形成完善的环境保护和监管运行机制。到2014年,北戴河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明显好转,重点区域海洋生态系统基本恢复,近岸海域水质优于Ⅱ类海水水质标准,重点海域水质达到国家工类海水水质标准,环境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洨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制定和实施汶河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以污水治理、管网改造、生态恢复为重点,对洨河流域水环境污染进行全面整治。加快流域内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确保达标排放;取消所有沿河污水直排口,未经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严禁直排汶河;加快五支渠入南泄洪渠汇流口至赵州桥河道清淤清污、滩地绿化项目建设。到2013年6月,洨河流域水污染状况明显改善,监测断面非汛期水质化学需氧量不超过50毫克/升,氨氮不超过5.0毫克/升,色度不超过50,生态环境初步恢复。到“十二五”末,洨河断面水环境功能明显改善,监测断面非汛期水质化学需氧量不超过40毫克/升,氨氮不超过2.0毫克/升,色度不超过30,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六)以省会为重点的城市气化工程。制定和实施气化工程实施方案,加快建设城区天然气配套设施,重点推进燃气管道县县通、居民生活气化、供热气化电化、公共交通气化、分布式供能示范等工程,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按照“应拆尽拆、非拆即改”的原则,以集中供热替代分散燃煤锅炉,具备条件的全

  部改烧天然气。到2013年底,完成石家庄市内五区和高新区范围内分散燃煤锅炉拆除或置换清洁能源工作,主城区天然气利用量大幅增加,三环路内居民生活气化率达到90%以上,2015年达到95%以上。对其他城市也要安排好气化规划和计划。

  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成立由省长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省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改善生态环境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综合调度和协调等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细化措施,分解责任,加强督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层层落实责任。各设区市、县(市、区)、乡(镇)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以及村支部(总支)、村委会,要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责任,全力推进落实。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抓好协调督导,形成工作合力。(三)加大资金投入。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吸引民间资本和国外资金进入生态环保领域,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和运行管理市场化。省政府设立生态环境建设专项资金,并确保新增财力不断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各级政府要全力保障生态环境建设资金,重点支持大型公共基础设施、重点生态治理工程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四)强化环境执法。完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白洋淀水污染防治、衡水湖水污染防治、辐射污染防治及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地方性法规。对重污染行业和主要流域区域,制定并分阶段实施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建项目环保设施不达标的,一律不得投产;未按规定申请环保“三同时”验收,长期以试生产名义违法排污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要求的企业,一律不得提供用地、信贷,并责令限期治理或关停取缔;完不成环保目标和节能减排任务的地方和企业,一律暂停审批新建工业项目;对擅自降低环保准入门槛、阻挠干扰环保执法的地方和企业,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进一步加强约谈、挂牌督办、区域限批等措施,完善部门联合执法和重点环保案件移送督办机制,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违规案件,依法查办破坏生态环境的刑事犯罪和职务犯罪。(五)创新政策机制。完善绿色信贷评估机制,严格环保“一票否决”制,未通过环评的项目一律不得发放贷款。建立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逐步扩大保险覆盖面。建立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和污染物总量指标预算管理制度,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抵押贷款相关政策。完善差别电价、水价政策,强化污染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优先保障措施,严格落实脱硫脱硝电价政策。进一步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逐步提高考核标准,完善补偿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与京津两市的合作,建立省、市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节能环保产品消费鼓励政策,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对节能环保、循环发展型企业和项目,在资金、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倾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

  (六)依靠科技支撑。建立部门协调通报机制,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套装备、配套设备研发和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组建千批由骨干企业牵头、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产学研联盟,重点研究低温余热利用、建筑废弃物分选及资源化、膜法和热法海水淡化、污泥处理处置等关键共性技术。加快城市空气质量、重点流域、地下水、农产品产地等重点监控点位和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建立高度融合的生态环境信息数据中心。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监察、监测、应急、辐射、固废管理等标准化建设。

  (七)扩大公众参与。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平台,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选树先进典型,推广科普知识,增强全社会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促进广大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生态文明观,提升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环境质量、环保行政审批、环保行政执法和企业环保等情况,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接受媒体和社会的监督。普及环保生态知识,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环境公益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八)严格考核奖惩。省改善生态环境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改善生态环境专项考核实施办法和年度考核细则,每年组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年度考核优秀的,由省委、省政府给予物质奖励;未完成年度考核目标的,向省委、省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同时暂停该地区所有新建高耗能项目的核准、审批和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连续3年考核为优秀的县(市、区),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记二等功;连续3年考核未完成目标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第3年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不得评为称职及以上等次,并按照有关规定对其进行诫免、调整职务或降免职。年底前各部门要按照本意见制定出台实施细则,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不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的单位和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附件:关于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工作任务分工表任务内容牵头部门参加单位1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省住费模式。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商务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国资委等部门,各设区市政府2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把节能评估审查关和环评准入关,重点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减排。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等部门,各设区市政府3加快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控制燃煤总量,加强烟尘粉尘治理,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建设林荫、景观型、休闲型城镇森林体系。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商务厅、省林业厅等部门,各设区市政府4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集中连片整治一批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和集镇,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建立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区,推广农

  牧结合和生态养殖模式。省委农工部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等部门,各设区市政府5推动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建设生态示范城市,培育生态园林城市,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程,推进生态市、县、乡镇、村庄等生态细胞工程建设,鼓励设区城市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选择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各设区市政府

  任务内容牵头部门参加单位6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加强重点流域和输水沿线污染防治,深化重点海域湖淀环境治理,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省环保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等部门,各设区市政府7构建生态屏障,建设首都绿色经济圈、沿海防护林、坝上防风固沙、太行山保土蓄水、燕山及冀西北山地水源涵养、平原多效综合绿色生态屏障。省林业厅各设区市政府8恢复草原生态,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飞播种草等草原生态建设项目,进一步强化草原禁牧、人工种草、补播良种等措施,扩大高产优质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加快恢复草原生态。省农业厅承德、张家口市政府9制定实施重点公路、铁路沿线生态建设规划,加快铁路、高速公路、省级以上交通干线及县道、重要乡道两侧绿化。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林业厅等部门,各设区市政府10拆除公路建筑控制区内的违法建筑、临时建筑,开展“拆除烟囱、改善环境”活动,整治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露天矿山。省交通运输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等部门,各设区市政府11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分区、分类管理,规划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加强五种资源保护盒生物安全管理。省环保厅省林业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等部门,各设区市政府12搞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强辐射环境监管,严格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管理,强化环境应急处置。省环保厅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工业信息化厅、省水利厅等部门,各设区市政府13深入实施“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强化调度、考核,严格兑现奖惩。省环保厅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等部门,“双三十”单位14着力推进千家重点企业环境监管工程,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普及在线自动监控,实行环境信用评价。省环保厅省发张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金融办、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河北银监局等部门15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幸福乡村和新民居建设,开展农村“四清四化”和“五改”工作,推行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省委农工部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等部门,各设区市政府16推进北戴河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入海河流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置、沿海防护林建设、海洋环境保护、建立陆海统筹的污染综合防治体系。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等部门,秦皇岛市政府、唐山市政府17推进洨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加快流域内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取消所有沿河污水直排口,加快河道清淤清污、滩地绿化项目建设。石家庄市政府省环保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等部门18推进以省会为重点的城市气化工程,制定和实施气化工程实施方案,加快建设城区天然气配套设施,重点推进燃气管道县县通、居民生活气化、供热气化电化、公共交通气化、分

  布式供能示范等工程。省发展改革委各设区市政府19加大资金投入,设立生态环境建设专项资金,并确保新增财力不断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等部门,各设区市政府20完善生态环境建设相关地方性法规,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违规案件,依法查办破坏生态环境的刑事犯罪和职务犯罪,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要求的企业,不得提供用地、贷款,并责令限期治理或关停取缔。省环保厅省法制办、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国土资源厅、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河北银监局等部门21创新政策机制,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评估,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进排污权交易,实行差别电价和谁家,鼓励节能环保产品消费,改革集体林权制度。省环保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金融办、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河北银监局、省林业厅等部门22强化科技支撑,支持成套装备及配套设备研发、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省科技厅省环保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部门23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党委、政府24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监察、监测、应急、辐射、固废管理等标准化建设。省环保厅省编委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等部门25严格考核奖惩。制定改善生态环境专项考核实施办法和年度考核细则,每年组织考核,对不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的单位和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省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党委、政府

  ——结束——

篇八: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要突出

  2022年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持久战,推动解决一批生态环境瓶颈难题,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厚植现代化新型城市生态本底。二、基本原则坚持头防控,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关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战略位置,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调整优化,推动经济持续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为公众提供更加多样的生态公共空间,提高城市吸引力和人民群众的归属感。

  坚持系统治污,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提升为主线,坚持系统治污,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大气、水、土壤、固废、生态等治理保护,强化各生态环境要素的综合协同,不断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改善全区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多元共治,加快形成生态环保新格局。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推动环境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提升城市环境治理体系信息化、智能化、协同化水平,强化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多元共治与共享的生态环保新格局。

  三、主要目标到2023年,全区产业结构、能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生态空间规模、质量和服务功能稳定提升,生态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嘉定新城基本建设成为“低碳城市”和“无废城市”,为

  将嘉定区建成品质卓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型城区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空气质量稳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保持在85%左右,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左右。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不低于30%,水生态服务功能持续提升。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工业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资能节约、高效、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碳排放强度、用水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市下达目标。在嘉定新城率先建设低碳示范区,推动全区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结构和产业能级进一步优化,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

  ——污染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建筑垃圾资化利用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全区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9%;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3%以上,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

  量分别降低5%;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得到全面安全处置,有序推动嘉定新城“无废城市”创建。

  ——生态服务功能不断优化。生态空间质量和服务功能整体持续提升,突出生态宜居,构筑绿色空间,畅通蓝色水网,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6.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7平方米,湿地总量保持稳定,湿地保护率维持12.66%,形成田园水林湖一体化的大生态格局。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建立健全高标准、高水平的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区域协作体系和政策体系,全面落实各类主体责任,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和公众参与积极性,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四、主要任务(一)水环境保护围绕“城乡水环境明显改善、水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运行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的发展目标,全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积极完善城乡供水管网建设,补齐污水污泥基础设施能力短板,大力强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逐步恢复水生态服务功能,巩固水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地表水水质稳定改善。1、提升饮用水安全

  2022年,完成永胜水厂8万吨/日扩建和安亭水厂17万吨/日深度处理改造。全面落实严格的水资管理制度,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双控制,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

  2、完善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污水污泥处置能力。完成安亭污水处理厂(三期)5万吨/日扩建工程,启动实施南翔污水处理厂(二期)2.5万吨/日扩建工程。推进嘉定污泥独立焚烧处置设施建设,新增污泥处理规模140吨干物质/日。完成安亭污水厂通沟污泥站建设。持续完善污染截污纳管。启动实施曹安公路污水分流工程和浏翔公路污水管道改造,着力解决沿线污水冒溢问题。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建设10.9公里。开展部分老旧污水泵站设施更新改造,提升泵站运行稳定性和效率,提升污水收集输送系统抗风险能力,有效控制泵站放江对河道水质的影响。3、加强城市面污染治理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整治。按照“全覆盖、重实效、能操作”和“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的原则,全面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数,制定整治方案并持续推进整改工作。到2023年,基本完成镇管以上河道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按照全市部署启动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建立入河排污口

  排查、监测、溯、整治等工作规范体系,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

  推进初期雨水治理和雨污混接改造。大力推进初期雨水调蓄工程的配管等配套设施和截污纳管工程建设,提升初期雨水调蓄、治理能力,减轻初期雨水对河道的污染。坚持“发现一处,整改一处”的原则,开展排水管网周期性检测及问题管网修复,重点加强嘉定老城区、真新、江桥等早期城市化开发建设区域雨污水混接混排整治;持续推进沿街商铺、商业综合体等变动频繁区域的雨污混接混排管控。到2023年完成211公里雨污水管道检测和修复。

  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市绿色生态基础设施功能,增加雨水调蓄模块,推广小型雨水收集、贮存和处理系统,提高雨水资利用水平。积极争取试点,加快启动重点片区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资利用,先行在新城核心区和东部产城融合发展启动区建设海绵城市样板工程。到2023年,3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4、深化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开展河道生态治理。在本区已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河道生态治理。推动横沥河(含环城河整治工程)等骨干河湖综合整治,完成镇村级河道整治20公里,中

  小河道轮疏100公里。对淤积严重的骨干河段实施底泥疏浚,共实施3条段23公里。在嘉定新城依托“十字加环”水网,有序推进横沥文化水脉规划建设,畅通水系链接,着力构筑“水、绿、文、产、城、景”融合一体的绿色生态示范工程,展现河湖相串、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特色。

  加快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重点推进华亭镇和外冈镇以保护原生态、水环境提升与乡村振兴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菊园新区以水环境改善与水景观建设为重点的都市宜居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形成“河湖通畅、生态健康、清洁美丽、人水和谐”的高品质生态清洁小流域。

  5、强化水环境常态管理和跨界水资联防联控依托河长制,提升各街道(镇)河长办的履职尽责效能,强化河道水岸同治。深化水体综合整治,加强河道保洁、设施养护和水质维护,完善整治河道的长效管理,提高河道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探索和强化嘉昆太水资联防、联控、联保机制。根据新要求落实重点跨界水体、水域治理工作。(二)大气环境保护继续强化PM2.5和臭氧污染的协同控制,重点聚焦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以产业和交通领域为重点,统筹能、建设、生活等领域,全面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提升环境空气质量。集中开展交通噪声、工地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的

  防治,提升噪声污染管控水平,给市民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1、持续深化VOCs污染防治实行头VOCs替代。大力推进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溶剂使用类行业及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行业低挥发性原辅料产品的头替代,从头减少VOCs产生。积极推进政府绿色采购,优先使用低VOCs含量的原辅材料。开展新一轮VOCs排放综合治理。继续推进重点行业尤其是汽车整装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VOCs排放综合治理。对涉及VOCs排放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等领域的工业行业、4个通用工序以及恶臭污染物排放企业开展“一厂一策”(2.0版)综合治理,到2022年实现工业VOCs排放量较2022年下降10%。加强无组织VOCs治理和监控。全面加强对含VOCs物料储存、转移和输送、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敞开液面逸散以及工艺过程等排放的无组织排放控制。2、持续强化移动污染治理加强机动车污染管控。持续推广新能车,到2023年,公交、巡游出租、通勤、环卫等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基本采用新能车。加快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充电设施、出租车充电示范站建设任务。推进重型柴油车远程在线监管。对属地范围内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对已标注

  的重点车辆排放检验数据进行核查,年度核查率应达到80%以上。

  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全面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四排放标准,加快淘汰更新未达到国二排放标准的机械。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柴油机尾气达标治理,鼓励机械“油改电”。强化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检测和维修制度,严格落实监督管理及执法检查。根据市级部署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远程在线监管和现场监督检查。

  持续推进车辆淘汰和油品管控。加大高污染车辆和老旧车淘汰力度,全面实施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推进营运性国三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更新淘汰,研究推进国四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

  强化船舶大气污染防治。加快本区低压岸电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岸电设施覆盖率。

  3、持续推进扬尘污染治理强化工地扬尘污染治理。确保在建(符合安装条件)工地扬尘在线监控安装率达到100%,加强扬尘在线监测执法,严格执行文明施工要求,落实扬尘管控措施,拆房工地洒水或喷淋措施执行率达到100%。加强各类工地扬尘污染日常监管,加大执法力度。

  深化道路扬尘污染控制。加大对运输车辆跑冒滴漏现象的联合查处力度,严禁车辆偷倒渣土、垃圾行为。提高城市道路保洁机械化的作业能力,进一步提高道路保洁机械化水平,到2023年,城市化区域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6%以上。

篇九: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要突出

  关于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调研报告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县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以生态创建和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强化领导,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强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前段工作情况**县以解决生活污水和处理生活垃圾为重点,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治乡镇和村庄环境,防治农村工业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源,美化人居环境,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1.以完善机制为基础,全面启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全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安排。二是加大了宣传力度。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发表电视讲话、开设网站专栏、张贴宣传标语、发送手机短信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三是建立了考核机制。县政府把农村环保工作纳入了各乡镇年终绩效考核内容,明确了工作要求,对未完成农村生态环

  精选

  境保护任务的实行环保“一票否决”。2.以“以奖促治”为手段,强力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县政府认真贯彻国办发[2009]11号文件精神,加大了

  财政支持力度,印发了《**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以奖促治”工作方案》,设立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专用于农村环境治理,对积极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并取得较好成效的乡村给予奖励,提高了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积极性。每年确定20个村为全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试点村,采取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方法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由环保部门指导各乡村兴建垃圾池、排污沟,开展改水、改厨、改厕、改栏等工程,通过与农户签订保洁协议、制定环境保护公约、垃圾清运协议等措施,清除农村环境卫生死角。目前建成垃圾池1150多个和垃圾填埋场2个,兴建排污沟8000多米,改厕200多户,建沼气池200多户,有效推动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3.以生态创建为抓手,有效带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县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开展生态创建的有关精神,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创建生态乡村的通知》,对全县生态创建工作进行了统一安排部署,以创建生态乡村为载体,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投入80多万元聘请湖南师范大学编制了《湖南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对全县生态建设作了科学合理的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开发,在乡村所在地、镇村四旁规划

  精选

  建绿、见缝插绿,建公园广场、建花卉草地、建休闲景观,做到了有道路就有绿荫、有村庄就有绿地、有河流就有绿屏、有空地就有绿景。全县19个乡镇均被评为湖南省生态乡镇,其中热水镇、集益乡被评为全国生态乡镇,有18个行政村被评为湖南省生态村庄,有63个行政村建起了农民公园。通过开展生态创建工作,各乡、村不断加大投入,相继兴建和完善了一批农村环境保护设施,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状况。

  4.以项目建设为动力,示范促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按照“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的要求,采取整合资金、集中精力、集中领导、统筹部署的办法,把新农村建设、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统筹结合起来,由县政府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资金使用,并积极争取上级农村环境保护建设项目和资金。通过争取,我县热水镇热水村列入了全省首批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试点村,该村统筹利用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大力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和农户改水、生活垃圾清运处置、建沼气池、排污沟、生活废水消毒处理、村庄亮化绿化美化等工程,极大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在该治理项目的带动下,其他乡、村也积极主动投入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二、农村环境现状农村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是全

  精选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化肥、农药及地膜的频繁使用,目前我县农村环境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

  1.生活垃圾污染。由于各乡镇均没有固定的垃圾场,95%以上行政村没有垃圾池,加上农村群众环保意识差,只顾小家,不顾大家,导致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同时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以致乡村公共卫生环境日趋恶化。

  2.水污染。目前,我国城市供水水质有20%不达标准,而农村供水水质不达标率则是50%。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生活排放废水及农业退水污染。农业退水污染是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所致。集约化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现,畜禽粪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80年代淘米洗菜,90代年勉强灌溉,10年代垃圾覆盖”已成为了真实现状。

  3.工业企业污染。近年来,各乡镇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基于优先发展经济的考虑或因把关不严等原因也引进了一些污染型企业,其中只有部分企业能做到达标排放,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废气,工业生产排

  精选

  放的污染物总量日趋增多,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已成不争的事实。

  4.农业面源污染。近几年,由于禽畜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而几乎很少有规模化养殖场能对污物进行较为正规的和标准的处理。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已成为畜牧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此外,每年一到收后种前,为了抓时抢种,农民往往就在田间地头、路旁采取放火焚烧禾管的方法,一火点燃,漫天遍野,烟雾弥漫,浮尘滚滚,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同时污染了农村和市区的空气和环境。

  三、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经过多年努力,我县农村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有所遏制,但从总体看,农村环境问题比城镇环境问题更复杂化和多样化,主要表现在:1.基层领导对农村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农村的基层领导对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民温饱比较重视,但往往是注重一时的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忽视环境保护,认为农村的天地广阔,有点污染没关系,只要经济发展起来了,环境污染自然就可以解决了,存在先发展后治污的错误观念。加之地方经济实力有限,提供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能力薄弱,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空白状态,农村成为污染治理的盲点和死角,

  精选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任务相当艰巨、繁重。2.环境监管、保障体系不健全。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

  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严重滞后。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农村环境治理的范围广,牵涉部门多,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而按现行的监管体系,农村几乎成了环境保护的死角。职能部门各自为阵,没有全面形成衔接协调的执法管理网络。农村环境保护的机制体系尚未完全理顺,相关部门之间联系和交流还不够,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

  3.农民本身的环保意识差。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认识不到环境污染深层次的危害性,也认识不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之长期传统的生活习惯短期难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在我们深入农村调研时,指着门前、路边的垃圾、到处乱扔的塑料袋,问村民:“你们就看着这样脏,也不管吗?”村民的答复几乎都是“我们农村就是这样子的”。滥施滥用农药化肥、滥捕滥杀野生动物,随意丢弃生产生活废弃物等行为随处可见,农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土壤、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被污染,再加上农村垃圾没有进行专门处理,农村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四、工作建议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综合分析当前的农村环保工作,我们认为应着力加

  精选

  强领导、完善机制、加大投入,不断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1.要加强领导,切实负起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指出:“地方政府是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要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落实目标责任”。各乡镇要把保护农村环境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成立机构、健全网络、制定措施、明确目标;要把保护农村环境做为为民办实事来抓,列入各乡镇年终综合考核,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农村环境保护意识,营造人人有责,个个参与的工作氛围。

  2.要综合治理,切实开展生态示范村创建活动。要把创建生态乡村列入创建生态示范县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分步实施;要对现有农村环境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整治,对威胁农村饮用水源的隐患要组织排除,对工业污染、土壤污染、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要对症下药,综合治理;要规范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因地制宜搞好生活污水处理,加强对农村垃圾的处理处置,依托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办法,改变垃圾到处乱堆的现象。

  3.要突出重点,切实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县乡政府要将农村环境保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实行“以奖代补,以奖代治”做到专款专用;代赈资金要优先倾斜农村饮用水

  精选

  源的建设,确保群众喝上干净的水;扶贫资金要重点支持农村沼气等清洁能源项目,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新农村建设资金要切块用于改水改厕改厨改沟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用于兴建垃圾池和畜禽粪物无害化处理项目,有效改善农村畜禽养殖环境。

  4.要建立机制,切实维护农村环境长治久安。要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环保牵头、部门协同、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逐步推行乡镇环境质量行政首长和主管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年度和任期目标管理,实行问责制;各乡镇要动员和发动群众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环保乡规民约”,由村民推选有威信的老干部、老党员为环保监督员,赋予相应的权利,负责当地日常环境保护的协调和监督管理,各农户要签订《农民家居环境联户保洁协议》,实行农村环境村民自治;要健全镇村两级环保机构,建立一支环卫队伍,乡镇要有清运人员,村组要有保洁人员,要采取县乡补一点,村级挤一点,群众按“一事一议”筹一点的办法,解决环卫人员的工资报酬,达到“谁污染,谁治理,谁出钱,谁收益”的目标,促进农村环境的长治久安。

  精选

篇十: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要突出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当前社会背景下,城市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矛盾愈发严峻,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愈发明显,因此需社会大众进一步强化对其的重视力度,积极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鉴于此,本文在概述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和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供参阅。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和可持续发展重要性

  1.1生态环境保护意义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意义在于其不但能起到文化遗产和人类文明保护作用,还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充足自然资源,加快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提升速度,进而达到国家综合实力增强的效果。地球作为人们生存家园,如果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那么人类基本生存权利也就会受到挑战。基于当前情况来看,经济全球化趋势非常明显,生态危机也是愈发严重,这对各国经济、文化等发展极为不利,而我国更是如此。虽然近几年树立了良好环境保护观念,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也在加强,但整体上看却仍存在着生态危机,需将生态环境保护看作是重要战略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生态平衡前提下加快社会进步。

  1.2可持续发展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社会建设不仅能满足当前大众提出需求,又能不对后代需求产生任何不利影响,在此期间生态环境能够健康发展,可以说其是社会可持续前进的首要前提。因我国人口数量较多,相应对的生态资源需求量也较大,为更好满足这一要求,开始盲目投入到生态资源开采利用中,却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管理保护,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例如:我国于2016年爆发一次水灾隐患,不仅造成了经济效益的巨大损失,还对人们生命安全起到了严重威胁,因此

  无论是从经济还是社会角度分析,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一项必须坚持工作。

  2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要想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就需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建设,制定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也有所加强,法制建设对促进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需要对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不断健全和完善。国家政府需要根据相关的环保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立法的进度,不断完善和改进相关的条例。当前,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包括《环境保护法》在内的多部法律,明确规定了城市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以及相应的惩罚政策,从而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2.2大力宣传环保理念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大力的宣传环保理念,让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理念的宣传和普及需要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才能够不断的提升环保的效率。国家相关部门需要重视起环保理念的推广和宣传工作,使用各种不同的宣传方式,进而将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比如在宣传的过程中可以发挥社区的作用,随时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理念和知识。可以建立多媒体平台来宣传环保政策和理念,保证人们可以随时了解到相关的环保政策。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人民群众的自觉性,其也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而且还需要制定一些不同的教育方案来应对不同的人群,这样能够让大众充分的了解环境保护,并且能够做到环境保护工作。并且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环保思想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环保理念教育。

  2.3倡导循环经济

  做好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循环经济能够改进传统的技术行业,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废物的再利用,降低资源的消耗。这样能够利用好生

  态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避免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影响。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想做好循环经济的工作,就需要将循环经济的理念作为城市的发展方向,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和谐稳定,进而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改进生态补偿机制,也是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对生态资源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就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战略措施,比如生态补偿,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等。

  2.4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布局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没有合理的进行规划,特别是旧城区改造的过程中与城市发展不适应,导致城市绿化以及生态环境很容易被破坏。因此,城市改造以及规划过程中,要保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协调,保证城市布局的科学合理,从而推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城市可以合理的处理一些污染严重并且占地范围较大的重工业工厂,大力淘汰一些发展不好的企业,发展较好的企业可以迁移到人口较少的地区,从而降低工业污染的发生。还需要做好城市的绿化工作,可以建立城市建筑绿地系统,合理规划绿色隔离空间,设置自然生态屏障与城市绿地系统,这些可应用在城市公园绿地、街旁绿地、防护绿地、道路绿地以及广场绿地等工程当中,形成生态环保的城市特有景观。加强城市绿化的水平,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温室效应,同时还能够降低噪音污染以及空气污染,从而保证城市居民的健康,更好的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

  2.5有效治理城市污染源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有效的治理城市污染源。由于城市人口密度比较大,因此也存在着较为集中的污染。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集中的控制和治理这些污染,比如可以采取一些污染排放收费的方式。需要根据城市目前的情况来制定污染排放量标准,如果污染排放超过这些标准就需要收费。地方政府需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本投入,可以使用一些效果较强的方法以及仪器来彻底的处理污染,从而避免城市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6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在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性考核,要努力发展城市考核指标。将城市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考核的基本指标,使得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能提升到更高的一个水平。在对城市考核过程中,要着重加大对城市污染物排放量和资源生态保护力度,提升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强化对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力度。

  2.7加大公共环保基础设施能力建设

  为了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公共环保基础设施的投放力度也是重要一环。比如加大日常城市街道排水设施的建设、规整、维护力度,及时更新和补充摆放新型垃圾回收设备等。同时,加强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日常管理也尤为重要,其可以有效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质量。比如环卫工人的队伍建设、环卫设施的日常维护等。此外,还需要借助政府的引导,将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协调和调动城市中的各种环境保护资源,不断提升城市环保基础设施能力建设。

  3结束语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病日益凸显,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空气污染、饮用水质量下降、城市垃圾处理不及时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所以,要从社会层面上要积极普及环境保护的理念,强化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从多个角度、发挥社会力量来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努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婧,范晓琳,何晋勇.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节能,2019,38(8):98-99.

  [2]姜泽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253-254.

  [3]王世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节能与环保,2018(8):4243.

篇十一: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要突出

P>  p(一)、大力推进工业集群化,促进集约发展。充分利用已有产业基础,通过扩大企业规模和招大引强等举措,培育壮大一批关联度高、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引导企业运用现代管理,依靠现代科技,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切实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走集约发展之路。大力引进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制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二)、产业结构减排。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有关规定,要坚决淘汰一批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落后产能,为优势产业发展、节能降耗腾出空间。编制和实施全区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各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时间进度安排。二、目标完成情况20**年1-6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价能耗为798461吨标煤,同比增长0.33%,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953.48亿元,同比增长10.1%,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总产值等价能耗为0.0837吨标准煤,同比下降8.94%。1-6月份全区节能目标完成下降7%(目标为4.2%),列全市第一。三、主要工作举措(一)签订责任书,落实目标责任制四月份我局主持召开了全区“腾笼换鸟”暨节能降耗工作会议,区政府与全区25个镇(乡)、街道、工业园区签订了年度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要求镇(乡)、工业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5%,街道下降7%,同时与住建、交通运输、城管、卫生、教育、旅游、商务、机关事务等八个涉能部门签订了个性化目标责任书。在重点用能企业考核工作中,我局对市级重点用能企业以外的22家区级重点用能企业及5家非工业企业下发了节能目标任务书。同时,要求各镇(乡)街道、园区对辖区内规上工业企业和行政村下达节能目标任务并落实节能承诺,涉能主要部门所辖重点用能单位由相关职能局下达节能目标责任书,形成了节能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节能工作体系。同时,成立了区腾换办,出台了节能和“腾笼换鸟”考核办法。(二)开展常规节能工作根据年初节能工作安排,开展了常规性的节能工作。一是实施节能改造项目80项,项目总投资1.5亿元,年可节约标煤2万吨;二是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企业54家,比去年翻一番,投入资金8000万元,预计年节标煤8000吨;三是安排能源审计企业20家,能源监察企业30家,目前时间过半,工作进度过半;四是组织2家企业赴嘉兴参加能博会;五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月活动。(三)建立“腾笼换鸟”机制年初,根据省市“腾笼换鸟”工作要求,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腾笼换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试行)》(鄞政发[2013]58号),要求到2015年全区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五大新兴产业比重达3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30%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5.5万元/人,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6%以上。“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盘活存量土地4000亩,腾出用能空间10万吨标煤,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市下达目标。为了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相关副区长为副组长的XX区“腾笼换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此项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按照市对区淘汰落后产能计划要求,上半年我区已经完成了关闭鄞州乾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和鄞州中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改造宁波耀义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三家不锈钢企业,年节标煤3452吨;关闭了姜山镇沈余砖瓦厂和高桥镇岐阳砖瓦厂,年节标煤5850吨;宁波

  牡牛集团有限公司淘汰了一条9#涂布白纸板生产线,年产能1万吨,年节标煤1730吨。(五)继续推进行业整治我局全面启动五大行业整治工作,首先对五大行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确定整治企业名单,共计69家,其中化工企业4家,造纸企业2家,金属表面酸洗企业17家,罐头食品企业11家和铸造企业35家(仅含云龙、横溪两地)。在调查摸底基础上,根据《关于印发XX市“十二五”期间高污染企业深化整治促进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XX市化工、造纸、铸造等八个重污染企业提升方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XX市XX区化工、造纸等重污染企业污染整治提升实施方案》,全面提出行业整治的工作目标、整治标准和要求及整治完成期限。同时召开了分行业的整治工作会议,具体落实了整治提升工作。(六)节能环保投资合作4月18日、19日,XX区政府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召开投资合作对接会,中国节能与会各专业公司与我区展开了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洽谈,中节能实业公司与我区达成了全面合作意向。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区积极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积极作用。此次投资对接会打破了单个企业、单个项目的单体对接模式,给中国节能与我区提供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实现多方位、更紧密、更深入的投资合作方式。双方在节能环保设备制造、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与运营、垃圾填埋场污染防治和废物回收利用,设立区域性总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合作前景。另外,上半年对铸造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根据市经信委提供的“XX区铸造企业初步名单”90家,逐一进行核实,其中7家企业名称重复,3家企业以铝、铜为原材料,33家企业已完成转型升级,7家新增企业,最终确定调查对象54家。由我局委托宁波远大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已上报市经信委。四、下步主要工作(一)进一步深入开展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腾笼换鸟”专项行动。首先确保今年度工作任务的完成,同时及早安排明年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方案,使国家明令禁止的淘汰设备逐年按期淘汰。一是着力腾出“低小散”换来“高大优”。将鄞州大“笼子”中产能过剩、经营粗放的企业“笼子”腾出来,发展占用资源少、创新能力强、附加值高的高端、高质、高效产业,真正推动经济发展从仿制型、制造型向创造型转变,从创业型向创新型提升。二是着力实施倒逼政策。推进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聚,鼓励企业向产业集聚区搬迁集聚发展,实施差别化的土地、水、水费政策。对高端、高质、高效企业实施用电、用水、用地和税费优惠。相反,对高耗能、高污染,“低小散”的企业,则实施逆向调节机制,倒逼这些企业腾笼。三是进一步开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对接活动,与中节能建立更加深化的合作平台。(二)按照年初工作计划,督促相关企业按期完成节能改造项目、清洁生产企业审核、能源审计和能源监察。规范我区节能和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资金管理和监督,确保专项资金有效安全运行和专款专用,用于我区的清洁生产推进,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篇十二: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要突出

P>  党的十八大以杢我们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乊大制度出台频度乊密监管执法尺度乊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乊快前所未有推劢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叱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心得体会:建设美丽中国——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最新)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34)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中华文明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众多。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而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衰落。我国古代

  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经济衰落。

  历史教训表明,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讲发展不讲保护,不能只讲利用不讲修复。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135)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一段时间内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同时必须清醒看到,过去多年

  高增长积累的环境问题解决起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并不稳固,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如果现在不抓紧,将来解决起来难度会更高、代价会更大、后果会更重。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36)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挣到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要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

  在一些生态环境资源丰富又相对贫困的地区,要通过改革创新,让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

  3.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137)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138)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要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

  线三条红线。对突破三条红线、仍然沿用粗放增长模式、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绝对不能再干,绝对不允许再干。

  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139)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要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与世界

  各国共同呵护好地球家园,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4.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140)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要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看问题,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如果因小失大、顾此失彼,最终必然对生态环境造成系统性、长期性破坏。要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保护和修复不能各管一摊、相互掣肘,而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要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

  化、石漠化综合治理,扩大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5.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141)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更

  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强化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权威,加强力量配备,并推动向纵深发展,保证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要下大气力抓住破坏生态环境的反面典型,释放出严加惩处的强烈信号。对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人,凡是需要追责的,必须一追到底,决不能让制度规定成为“没有牙齿的老虎”。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一些重大生态环境事件背后,都有领导干部不负责任、不作为的问题,都有一些地方环保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的问题,都有环保有关部门执法监督作用发挥不到位、强制力不够的问题。要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考核问责。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责。

推荐访问: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要突出 成效 环境治理 生态

热门文章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