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存在问题12篇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存在问题12篇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存在问题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指在临床用血全过程中,对与临床用血相关的各项程序和环节进行审核和评估,以保障患者临床用血安全的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存在问题12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存在问题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指在临床用血全过程中,对与临床用血相关的各项程序和环节进行审核和评估,以保障患者临床用血安全的制度。
1、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协调,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血液库存量应达到医院3天以上用血量,且有应急用血库存,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2、临床科室履行输血前告知和临床输血审批制,按要求准确、完整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申请800-1600毫升的,由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申请量超过1600毫升的,由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急救用血除外)。输血申请应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至输血科备血。
3、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成分输血,科学合理用血。输血前临床医师能够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结果评估输血指征;按要求检测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ALT、ABO、RhD血型、血常规,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查;输血后及时评价患者实验指标的变化。
4、严格执行血液输注前双人核查核对制度,在规定时限内输注,不得自行贮血,输注过程血液中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5、临床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输血过程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输血过程中先慢后快;能正确识别、处理输血不良反应;能及时回报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处理表交输血科保存。
6、输血后24小时内应详实、准确记录输血病程记录,内容至少包括:输血指征、输血目的,输血方式,异体输血品种、ABO、RhD血型和剂量,自体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输注过程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输血反应处理与转归,输血疗效评估;术中输血的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术后病程记录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输血护理记录至少包括异体输血的献血码、品种、ABO、RhD血型、剂量,自体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输注过程及有无输血反应,输血反应处理与转归等。输血完毕,及时保存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记录单等于病历中。
7、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实施血液保护措施,对符合自体输血适应症患者,经治医师应积极动员患者自体输血。
8、医院使用卫生行政部门指定血站提供的血液、医疗机构之间不自行调剂血液。除自体输血外,无非法采集血液;科研用血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临床输血审核制度1.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对全院输血进行管理指导和制度制定,输血科负责血液质量管理和监控,指导临床用血,并定期对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和血液储存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监督。
1
2.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和剂量,切实做到科学、合理用血,避免滥用和浪费血液,大力推广成分输血,使成分输血的比例控制在98%以上。
3.凡输任何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品,均须与患者或患者亲属签写“输血同意书”,输血同意书将归入病历保存。
4.临床输血前须由主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用血申请应符合医院分级申请管理规定:4.1具有中级(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方可具有用血资质;4.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ml(不含800ml)的,由具有用血资质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4.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ml至1600ml(不含1600ml)的,由具有用血资质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正(副)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4.4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ml的,由具有用血资质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正(副)主任核准签发后,送输血科主任签字并报医务部批准备案,方可备血;4.5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2000ml时,须请输血科会诊;4.6急救等紧急情况下用血须按规定补办审签手续。5.临床使用全血或特殊血液成份须由病区提出申请,院临床输血委员会或常设机构(医务部)审核同意并在输血申请单上盖章由输血科联系中心血站进行血液供应。6.因临床血液制品均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者,所以使用血小板、洗涤红细胞、冷沉淀、稀有血型血液或成分等需提前预约。7输血适应证应严格遵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7.1.大出血出血是输血的主要适应证,特别是严重创伤和手术中出血。一次失血量在500ml以内,可由组织间液进入循环而得到代偿,在生理上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失血500~800ml,首先考虑输入晶体液或血浆增量剂,而不是输全血或血浆;失血量超过1000ml,要及时输血;除上述制剂外,应输给适当全血,有时还需补充浓缩血小板或新鲜血浆。7.2.贫血或低蛋白血症手术前如有贫血或血浆蛋白过低,应予纠正。若条件许可,血容量正常和贫血;原则上应输给浓缩红细胞;低蛋白血症可补充血浆或白蛋白液。7.3.严重感染输血可提供抗体、补体等,以增强抗感染能力。输用浓缩粒细胞,同时采用针对性抗生素,对严重感染常可获得较好疗效。7.4.凝血异常对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手术前应输给有关的血液成分,如血友病应输抗血友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缺少症应输冷沉淀或纤维蛋白原制剂。如无上述制品时,可输给新鲜血或血浆。8.临床选择输血方式时应优先选择自体输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9.临床申请用血前必须完成输血前相关检查(包括肝功能、乙肝、丙肝、梅毒、艾滋抗体检测、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检测等)
2
10.临床输血申请单应填写完整,各环节工作人员签字并记录时间后连同患者标本由医护人员送输血科审核,双方核对无误后登记签名;因紧急用血申请单填写不完整时临床医师应在24小时内到输血科补充填写并签字。。
11.输血科根据国家规范及本规定的相关要求,对临床用血申请进行严格审核;对合理的用血申请,应结合血液库存,核准备血量;对于不合理的用血申请,应与申请科室进行沟通,沟通后视情况可更改用血申请或拒绝用血申请,更改或拒绝用血申请应由输血科医师或主任作出决定。
3
篇二: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存在问题
医院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指在临床用血全过程中,对于临床用血相关的各项程序和环节进行审核和评估,以保障患者临床用血安全的制度。
为保证输血安全和质量,进一步规范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安全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制订本制度。一、输血评估及分级申请审核管理(一)临床医师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失血情况、既往史、代偿功能、实验室结果、输血风险、患者意愿等进行综合评估,制定输血治疗方案。(二)为保证合理安全用血,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的用血申请,应予审查,对不适合的血液品种、输血量、输血速度予以纠正。(三)输血申请的权限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
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后方可备血。以上各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急救用血超过1600毫升,事后应于24小时内补办审批手续,输血科和医务科48小时内完成审批手续。(四)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后,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对病人的基本信息、输血前检查,输血指征,上级医师审核等内容予以审核,不合格的申请单退回。对输血指征不明确的病例对临床医师提出合理化建议,但临床医师有临床输血的最后决定权。(五)实施紧急非同型血液输注应履行告知义务,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记载紧急非同型血液输注理由,由患者或其亲属签名。医务科负责审批、备案。(六)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院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二、血液标本采集审核管理(一)采集用于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标本时,应当由医护人员到床旁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患者ID号等信息,应当至少使用患者姓名、住院号/门诊患者ID号两种核查方式,确保患者无误后方可采集。(二)原则上交叉配血的血样采集时每次只抽取一位患者的
标本。需采集两人以上的血
标本时,要严格查对,逐一分别采集血标本,标示清楚,明确区分。(三)交叉配血血样标本的采集时,前次输血在1-14天,本次交叉配血血标本应在输血前24h内采集;前次输血在15天以上,本次配血标本应在输血前72h内采集。(四)标本采集完毕后,在床边及时粘贴血样试管标签,在输血申请单上签署采样人和审核人姓名及采样时间。(五)血样采集后,由医护人员将受血者血样和《临床输血申请单》在输血前一天(紧急输血除外)送交输血科,交接双方核对无误后登记并签名。(六)发现患者信息有误或血液标本不合格时,输血科应当拒收该血液标本并要求临床科室重新采集。三、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审核管理(一)交叉配血前应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二)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4个月内婴儿参照正定型)和Rh(D)血型,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交叉配血。(三)交叉配血试验的方法须能检查出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
抗体,由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完成交叉配血试验,观察有无溶血和凝集,并认真核对,做好记录。(四)交叉配血试验时,有两人值班时,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配血人和审核人双签名。四、血液的发放和领取审核管理(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核对申请单、发血单、血袋标签上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患者ID号、科别、床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以及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血液成分和标示量、数量、有效期,物理外观等,核对无误,经双方签名并记录发血时间后,将血发出。(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1)标签破损、脱落、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三)为保证核对的有效性,发血和取血双方采取复述式核对方式。五、输血前核对和输注审核管理(一)输血前应当由两名医护人员到患者床边分别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患者ID号、腕带和血型等信息。确认患者身份信息与交叉配血结果和需要输注的血液
成分、数量相符。为保证核对的有效性,应采取反问式核对方式。(二)如果输血执行者不能确定所接收的血液成分是否正确(如献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同但未予解释)或者是否符合特殊输血需求,应在开始输血前与输血科联系并核实。
(三)输血过程严密观察,全程定时巡视患者。(四)输血过程中,应对患者严密监测,至少包括:输血开始时,输血开始后15分钟,输血完成时。检测项目包括:呼吸、体温、脉搏、血压。六、输血疗效评价审核管理(一)红细胞输注后24-48小时内,血小板输注治疗后24小时内,由主治医师依据相关规程进行输血后效果评价。其他成分血输血后也应进行输血疗效评价。(二)输血评估输血无效或疗效不佳的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输血后效果评价应记入病历。七、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和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审核管理(一)医疗人员应严格执行输血核对制度,防止差错和减少输血严重危害的发生。(二)严格执行《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方案》,对输血风险进行
评估。对存在输血高风险因素的患者的输血申请,上级医师应予严格审核,对不合适的血液品种、剂量、输血速度予以纠正。(三)发生输血反应时立即暂停或停止输血,按《输血不良反应管理程序》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四)值班医师应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五)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等输血严重危害时,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立即报告医务科和医院领导,医院组织由相关专家组成的抢救小组进行抢救。(六)中重度输血反应,及时通知输血科协助处理。(七)输血科需根据相关程序进行核对患者身份、血袋标签,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查证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错,输给患者的血是否与患者血液进行过交叉配血试验。观察血袋外观是否有血液污染可能。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浆是否溶血,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标本考虑做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胆红素、细菌培养等试验。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的临床病历中。(八)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九)临床科室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上报输血科和质量管理办公室。
篇三: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存在问题
医院临床用血审核管理现状
徐茂云;刘丙龙【摘要】目的加强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管理,促进合理用血、安全用血.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现况调查的方法,对某部所属3所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医院制度健全,医生考核平均得分95.67分,用血审批单签名齐全率97.56%,监督检查较规范.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优化制度流程、严格监督管理,持续改进制度落实效果.【期刊名称】《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年(卷),期】2019(026)004【总页数】3页(P361-362,370)【关键词】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分析【作者】徐茂云;刘丙龙【作者单位】解放军第960医院质量管理科,济南250031;上海市医学会,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2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之一[1],是医疗机构合理用血、安全用血的重要保障。为了解该项制度落实情况,强化临床用血管理,笔者对某地3所医院进行检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1资料来源与方法1.1资料来源2018年7月,以某部所属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和现况调研方法,对3所医院2018年上半年临床用血申请单150份、医生30名进行检查和制度考核,调取医院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质量考核办法以及各类质控检查、奖惩记录等。1.2研究方法以《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基本依据,制定检查标准和方法。检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规范性、合理性、可行性;医务人员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知晓情况;临床用血申请单的各级人员审核签字情况。2结果与分析2.1制度建设情况2012年8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3所医院均在同年进行转发,并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临床用血审批制度的实施细则和质量控制办法。对办法中比较宏观的部分内容,如输血疗效评价和输血记录单仅要求记入病历,但输血疗效评价的方式、频次以及输血记录单格式、责任人等无具体规定,需要医院结合实际制定细则。3所医院对上述内容进行细化,内容比较具体,操作性强。各医院均修订医疗质量检查方案,将临床用血纳入考核范围,有明确的奖惩标准。2.2医务人员知晓情况3所医院共90名医生参加封闭式问卷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94分、96分和97分,总平均为95.67分。医生对该项制度内容的掌握情况比较好,尤其是临床用血指征、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告知、输血成分选择4类内容,3所医院的医务人员回答全部正确。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需要审批的血液成分上,有1名医生认为只有全血和血浆,遗漏红细胞这一重要血液成分。在需要审批的用血量上,有1名医生仍把过去的1000ml和2000ml作为审批临界值;在用血申请的权限上,有5名医生认为是经治医生申请,不符合由
主治医生申请的规定。经调查了解,3所医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主治医生直接分管患者的情况,因此有的经治医生申请用血也符合规定,工作习惯混淆两者的概念。2.3审批落实情况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要求,同一患者一次性用血超过1600ml的需要医务部门审批,3所医院规定审批人员为副院长、医务处或医务值班员,均符合要求。在审批方式上,3所医院均采用人工的方法,由临床医生填写用血申请单,分别经上级医师、科室主任、医务部门审核签发后,再送输血科备血。共抽查450份用血申请单,其中800ml以下的332份,占73.78%;800至1600ml的91份,占20.22%;1600ml以上的27份,占6%。对所有用血申请单的审批情况进行检查,合格439份,占97.56%;各级签名不全的共11份,占2.44%,均为800ml以上的用血申请单。一次性用血800~1600ml的各级签名不全的共6份,占6.59%。其中无上级医师签名的4份,占66.67%;无科室主任签名的2份,占33.33%。一次性用血在1600ml以上各级签名不全的共5份,占18.52%。其中无科室主任签名的1份,占16.67%;无医务管理部门签名的3份,占66.67%;既无科室主任又无医务管理部门签名的1份,占16.67%。对不适用审批的急救用血进行回顾性调查。急诊用血申请单共78份:其中急诊、危重患者抢救等用血申请单75份,占96.15%;属于择期手术的有3份,占3.85%,这些用血可能是因病情评估不准确、病情突然发生变化导致,但也存在规避审批的可能。2.4监督检查情况调阅各医院的医疗质量考核记录,3所医院均采取每月考核的形式。临床用血作为其中一项内容,各医院均由质控部门负责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输血病程及输血疗效评价等医疗文书的检查,输血指征、输血前检查项目由输血科负责检查并报质控部门。3所医院均有相应的检查记录、检查通报和奖惩兑现,考核内容比较全面、具体,医院每季度召开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
分析临床用血现状,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医院对临床用血审核的监督检查规范有序,但也不同程度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临床用血审批虽然纳入考核标准,但相应的检查和奖惩记录比较少;二是质控部门由于工作范围比较大,重点在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病历质量等方面,对输血病程记录、输血疗效评价等临床用血病历的抽查比例偏低。3讨论3.1临床用血管理规范有序从调查情况看,3所医院都能深入学习研究上级政策规定,认真分析医院现状,迅速建立适合医院实际的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使上级规定具体化,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考核成绩上看,每名医生的成绩都在90分以上,制度掌握得比较好,说明医院核心制度教育抓得比较紧,效果比较好。各级医务人员执行政策也比较严格,落实率比较高。管理部门能根据医院规定,定期开展质控工作,抓好监督检查,保证临床用血的科学合理和安全有效。各医院从制度的建立、执行、检查、改进等方面,基本形成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3.2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调查发现,个别医务人员甚至管理者存在错误思想认识,认为输血与药物同样只是疾病的一种治疗方式,其指征、用法、用量等应由临床医生判断和实施,输血科应无条件保障,审批仅仅是个形式,无实质性意义,必要性不大。这些思想认识的偏差,使各级各类人员执行制度的积极性不高,把落实审批作为制度程序的需要,还没有成为一种主动的自觉行为。思想意识决定行为,要加强对各类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一是国家献血法的政策教育。目前国内血源紧张的形势比较严峻,要强化政策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合理用血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过度用血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增强合理用血、防止浪费的责任感、自觉性。二是输血治疗技术培训。加强输血治疗的专业知识培训,把全血以及红细胞、血浆等各类血液成分的主要功能作用、适应证的选择等作为年度培训
的重要内容,提高医务人员输血治疗能力,促进各种血液成分合理使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三是制度培训。既要抓好新进人员的岗前培训,又要做好重点人员、突出问题等的针对性培训。要将执行制度的程序、方法等作为培训内容重点,使每名医务人员都能充分理解制度实质与内涵[2],掌握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的具体要求,真正做到“懂法”,保障制度得到有效落实。3.3优化审批流程各医院均采取人工方式进行临床用血审批,层级较多,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大。建议采取以下方式进行优化,提高管理效率。一是减少层级。备血均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再根据备血量分别由上级医师、科室主任和医务部门核准签发[3]。但医院临床科室经治医师多是住院医师,相当于又增加一个审批环节,层级较多。因此建议,医院在制定制度时,可适当减少层级,如提出申请的可将主治医师改为经治医师,1600ml以下的由科室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1600ml以上的由科室主任及医务部门核准签发,既能达到审核目的,又减少审批环节。二是调整流程。对于1600ml以上用血申请,由于患者病情大多比较重,备血量大,可将审批流程设为先报送输血科,再由输血科每日收集汇总后报医务部门核准签发,既减少人力消耗,又方便输血科提前备血。三是网络审批。有些申请单缺少科室主任或医务部门的审核签名,与不能及时找到相关人员密切相关。因此,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发临床用血审核系统或借助医院自动化办公系统,实行网上审批,手续完成后由输血科打印存档,不再由人工传递申请单。3.4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任何一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是从陌生到熟悉、从被动到主动的持续改进的过程。在此期间,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习惯的养成,既需要自我约束,也需要外部控制。从调查情况看,临床用血审核管理虽然规范有序,但也存在临床用血审批的检查偏少、病历抽查比例偏低的问题,因此医院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监督管理:一是健全考核标准。要把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全部内容,
包括临床用血指征、输血前检查项目、知情同意、医疗文书记录等输血相关内容均纳入医疗质量考核方案,为考核和奖惩提供标准和依据,做到有法可依。二是持续督导检查。检查人员要定期深入现场督导,对制度落实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及时纠正错误行为。有条件的医院应开发实时检测系统,对临床用血指征、输血病程记录、疗效评价等进行实时警示,提高管理效率。加强输血患者出院病历的终末检查,汇总分析输血治疗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持续改进制度落实效果。三是严格奖惩制度。奖惩机制是制度执行力的重要保障[4-5],对严格落实制度的要进行物质或精神上的鼓励,对违反制度的要通报批评或经济处罚,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通知[Z].2018-04-18.[2]朱晓燕,鲁娟,贺祥,等.从病历质量分析医疗制度执行的问题与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6):530-531.[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Z].2012-06-07.[4]徐茂云,魏巍,崔晓宁,等.8所三级医院医疗制度落实情况调查[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3):226-227.[5]李国毅,王晓霞.加强医院核心制度建设的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1):73-74.
篇四: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存在问题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一、临床用血申请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区分紧急输血和择期输血的情况,确保输血的治疗作用(1)对慢性病患者血红蛋白≥10克,或红细胞压积≥30%不予输血:急性失血量在600ml以下,红细胞压积≥35%的患者原则上不输血。(2)对慢性病患者血红蛋白<10克,可小量分次输血,应采用成份输血。2.履行知情同意程序(1)决定输血治疗前,责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血的用途、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存入病历。(2)无家属在场、患者无自主意识需紧急输血进行救治,应由责任医生将《输血治疗同意书》报总值班或医务科签字批准,并置人病历。3.用血申请任何情况下输血,均需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责任医师逐项填写,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送交输血科进行备血。二、临床用血量审批及权限1,预计单次用血量在800ml以内,由中级以上医师提出申请,报请上级医师核准审签;2.单次用血量在800-1600ml的,由中级以上医师提出申请,报请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审签;3.单次用血量超过1600ml,由中级以上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审签后,报医务部门批准。4.急诊用血需科主任医生审批。三、标本及血液取送必须由医护人员或专职人员送输血标本、领取血液并核对签字,不得由患者或家属送输血标本或领取血液。四、血液发放与签收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取血。2.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律不得接收:(1)标签破损;(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3.血液发出后不准退回。五、输血前查对1.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2.两名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对神志清醒的患者要唱名核对,对神志不清的患者或儿童患者应得到主管医师证实确定无误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六、输血过程观察与记录1.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经治医生应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若有异常立即采取措施,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指导科理并记载于病历中。2.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总值班或报医务科,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液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3,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医师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备案。4.输血完毕后6小时,由护士(记录人)记录,医师(复核人)复核,填写医院《临床输血过程记录单》。
篇五: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存在问题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院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临床输血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参照制定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一)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二)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三)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血液贮存、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四)输血申请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由医护人员送交输血科备血。(五)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样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部或分管院长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危重抢救患者紧急情况下
需要用血时,时间内报医务部审批,时间外报总值班,必须由当班医生及医务部或总值班签名____,医务部及总值班备案。
(六)根据病情需要,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时要履行审批手续,经治医师必须填写《大量用血审批表》,由科主任审核签字,医务部审批,输血科应及时联系备血,《大量用血审批表》必须由输血科保存备案。
(七)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八)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血液发出后不准退回。
(九)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液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十)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部备案。(十一)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律不得发出:1、标签破损、漏血;
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篇六: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存在问题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一)临床用血量审核制度
1.预计用血量在2000ml以内,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核准审签。
2.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ml(主要是指全血或成分血而不是各种血液成分相加的量)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经输血科(血库)医师会诊,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处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3.急诊用血由值班医生申请,事后应当由经治医师按照要求补办手续。
(二)临床医师应大力推广节约用血、成分输血。上级医师应审查下级医师的用血申请单,对使用不合理的血液制剂及剂量应及时纠正。
(三)为减少输感染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必须限制全血的使用。
患者如果需要输全血,由经治医生填写临床输全血申请单,责任主治医师审核盖章,临床科室主任及输血科(血库)主任审批。
篇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存在问题
医院临床用血
存在问题
及整改措施
1.合理用血,自体输血,无偿献血缺乏文字性宣传资料
2.因临床用血量少,无不良反应事件,所以无用血不良事件统计表
3.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有年终总结,无计划4.为开展室内质控
整改措施
1.完善合理用血,自体输血,无偿献血等文字性宣传资料
2.及时制作用血不良事件统计表3.制定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计划4.积极请教上级单位争取开展室内质控
篇八: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存在问题
医院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临床输血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参照制定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一)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二)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三)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血液贮存、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四)输血申请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由医护人员送交输血科备血。
(五)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样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部或分管院长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危重抢救患者紧急情况下需要用血时,时间内报医务部审批,时间外报总值班,必须由当班医生及医务部或总值班签名,医务部及总值班备案。
(六)根据病情需要,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时要履行审批手续,经治医师必须填写《大量用血审批表》,由科主任审核签字,医务部审批,输血科应及时联系备血,《大量用血审批表》必须由输血科保存备案。
(七)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
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八)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血液发出后不准退回。
(九)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液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十)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部备案。
(十一)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律不得发出:1、标签破损、漏血;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本精选
(一)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监控组织。
(二)医院感染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开。
(三)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环境卫生、微生物污染、固体废物、消毒灭菌、污水处理等进行抽样调查与检测,定期进行院内感染发病率和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
(五)定期对全院各科消毒隔离情况进行检查,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进行考核。
(六)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七)科室应当指定医师或护士专职或兼职负责科室医院感染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积极改进。
(八)认真做好各项监测工作,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发生,做到监测与控制相结合。
1.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重要的职责,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病人感染率。
3.院感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4.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5.把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定期考核与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定期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6.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7.医院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篇九: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存在问题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一、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对输血进行质量管理和监控,并定期对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和血液储存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监督。
二、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切实做到科学、合理用血,避免滥用和浪费血液,大力推广成份输血,使成份输血的比例控制在85%以上,全血和成份输血适应症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0%。
三、临床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向病人交待有关输血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后果。签署输血同意书,紧急抢救用血如家属不在场无法签字时应向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同意。
四、病房正常手术用血和治疗用血应提前一天申请,由经治医生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后与受血者血样一起在用血前一天送交输血科备血,双方进行逐项核对、签字验收。如病人未进行血型检查时,经治医师先申请进行血型检查。
五、医院紧急抢救用血由经治医师电话通知输血科用血血型、用血类型、用血量,输血科接通知后及时联系血源。经治医生迅速将配血单填写好后送达输血科,如无血型应先由护士抽受血者血样送输血科。
六、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必须提前三天将申请单和血样送交储血室,以备和邯郸市中心血站联系。
七、在本院进行输血者应按规定进行输血前检查。八、配血者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Rh(D)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等项目,检查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交叉配血和发血。九、血液发出后,必须将患者血液标本保留72小时备查,临床输血完成后应将血袋送输血科,保留24小时,待患者无不良反应后方可按医疗废物处理。十、二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十一、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10年。十二、血液从输血科发出后一概不得退回。
篇十: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存在问题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为明确临床用血申请、审批程序与规范,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合理、有序,特制定本制度。
1。医师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遵循科学、合理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2。输血申请单的填写应项目齐全,内容准确无误。按规定时限和要求送交检验科,对不符合规定的申请单,检验科工作人员有权拒收,并要求临床科室重新填写完整、正确后方可接收.
3。根据申请血液数量,由相应级别被授权的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按用血审批权限或经授权资格审签.申请输血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交检验科备血。同一病人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病人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或指定副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病人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填写《临床输血1600ml以上申请单》,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检验科审核后报医务科,方可备血。门诊病人
如需输血,由办公室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急救用血由当班医师提出申请,检验科及时供血。(夜间及节假日申请单不能及时签字的,报请总值班同意,用血后由检验科通知当班医师于24小时内完善输血相关申请).
4。办公室或院总值班负责紧急输血申请、大量输血申请、紧急非同型血液输注申请、紧急情况下RHD阴性病人输注RHD阳性血液制品申请的核准.
5。临床备血超过72h,仍需继续用血时,须重新填写输血申请单及送配血标本。
6。择期手术备血申请单及配血标本应至少于用血前日完成各级审批后送到检验科,以便于检验科及时订购血液成分、完成输血相容性检测、满足临床用血需要。
7。值班人员接到用血申请单和标本以后,要认真检查申请单内容是否完整、准确,审批、签字是否符合要求,标本质量是否达到输血相容性检测标本采集与处理的相关要求,合格后签字接收,不符合要求的申请单或标本及时通知临床科室。
篇十一: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存在问题
P> 医院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一)定义: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指在临床用血全过程中,对与临床用血相关的各项程序和环节进行审核和评估,以保障患者临床用血安全的制度。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应当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有关规定,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工作组,制定本机构血液预订、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库存预警、临床合理用血等管理制度,完善临床用血申请、审核、监测、分析、评估、改进等管理制度、机制和具体流程。实施细则1.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建立并完善临床用血组织体系建设、血液管理制度建设和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制度建设,确保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落到实处。医疗机构对特殊情况下的紧急输血有相关规定与批准流程。2.医疗机构应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并履行其职责。负责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监督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科学用血、合理用血、安全用血、节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每季度组织专家进行输血病历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公示。
3.临床科室及医务人员在具体诊疗工作中应严格遵守本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相关制度,完善输血前评估工作,按照输血适应证申请与审核用血,注意节约血液资源,合理应用,杜绝不必要的输血,并保证患者临床用血全程记录无缺失。
4.医疗机构应当配合血站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当血液库存紧张时,以合适方式提醒临床用血紧张,以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和正常医疗秩序。
5.《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明确,除急救用血外,应按照用血量不同分为三个层级对临床用血医嘱进行审核。
(1)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并与输血科沟通后,报医务管理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6.血液的发放与接收的审核:配血完成后,发血和取血过程需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和签发手续。血液交接双方必须共同核对用血者基本信息、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血袋完整性以及血液外观等,确保患者信息一致及血液质量符
合要求,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血与取血。临床科室护士接收到血库送来的血液时须检查血袋上的采血日
期、有效期,血/血制品有无凝血块/溶血、变色、气泡,血袋有无破损及封口是否严密,并且要核对血袋上受血者和供血者的信息是否与交叉配血单上的信息相符。不符合以上任何情况之一,应立即将血液退回血库。
7.临床输血要落实“双人核对制度”,即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检查血液制品和输血装置是否在有效期内,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门急诊号、病案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制品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8.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医疗机构有明确规定的流程,确保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安全;(2)输血前医师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临床输血操作时,应在患者床旁由两名医务人员准确核对受血者和血液信息;(3)明确规定从发血到输血结束的最长时限;(4)制定使用输血器和辅助设备(如血液复温)的操作规范与流程。(5)在血液输注过程中不得添加任何药物;(6)输血中要监护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及时处
理;(7)输血全过程的信息应及时记录在病历中。9.做好患者输血前相关检测,包括ABO血型、Rh(D)血型、
抗体筛查、交叉配血及感染筛查(肝功能、乙肝五项、HCV、HIV、梅毒螺旋体抗体等)。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二)
基本要求1.临床用血审核包括但不限于用血申请、输血治疗知情同意、适应证判断、配血、取血发血、临床输血、输血中观察和输血后管理等环节,并全程记录,保障信息可追溯,健全临床合理用血评估与结果应用制度、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置流程。2.医疗机构应当完善急救用血管理制度和流程,保障急救治疗需要。实施细则1.输血前医师要向患者、近亲属或委托人充分说明使用血液成分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可选择的其他替代办法并记录在病历中。(1)取得患者或委托人知情同意后,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2)《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中须明确其他输血方式的可选择信息;(3)《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入病历保存;
(4)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特殊情况需紧急输血,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2.输血前的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凡遇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应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检;
(2)按照要求规范开展输血前检验项目:ABO正反定型、RhD、交叉配血、输血感染性疾病免疫标志物等指标;
(3)交叉配血必须采用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标本于2℃-6℃保存至少7天;(5)输血相容性检测报告内容完整性100%;(6)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试剂仪器设备应符合相应标准。3.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细,至少包括输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血前评估(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处置,输血后评估(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等内容;(2)不同输血方式的选择与记录;(3)输血治疗后病程记录有输注效果评价的描述;(4)手术输血患者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术后记录
中出血与输血量要完整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4.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对输血治疗
的反应,及时监测和处理并上报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流程的主要内容有:
(1)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经过培训,能够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的症状和体征。
(2)有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3)发生疑似输血不良反应时医务人员有章可循,并立即向输血科和患者的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报告。(4)疑似为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应立即停止输血,并调查其原因。(5)输血科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确定是否发生了溶血性输血反应。立即查证以下几项:①患者和血袋标签确认输给患者的血是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的血;②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错;③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如果可能,该标本应和受血者输血前的标本进行比较;④用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标本应考虑做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胆红素等试验;⑤实验室应制定加做其他相关试验的要求,做相关试验的标准;⑥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的临
床病历中;⑦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
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⑧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
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⑨医疗管理部门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向临床科
室的反馈率为100%;⑩相关部门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输血发生不良反应,有记录。5.输血完毕,医护人员要及时记录输血过程、输血结束时间、输
血后效果评价;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一式三份,一份入病历,一份送输血科保存,一份医疗管理部门保存;护士抽一管抗凝血,一管不抗凝血连同血袋剩余血液送输血科,输血科检测供、受者血型,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交叉配血等,输血科根据实验结果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反馈调查报告》一式三份,科主任审核签字,医疗管理部门批示,一份入病历,一份输血科保存,一份医疗管理部门保存。
6.临床医师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临床输血应当遵照安全、合理、科学的原则,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临床用血的原则是:能不输坚决不输,能少输决不多输,能用成分血不输全血,能用自体血不输异体血。
7.临床输血申请应由主治医师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后,连同受血者血样于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不
得在手术当日提交输血申请单(急诊用血除外)。输血申请单一式三份,一份入病历,一份交输血科保存,一份交医疗管理部门留存。急救用血除外,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要求补办手续。
8.输血科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及标准操作程序,输血科工作人员做好标本接收和审核工作,并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等工作,做好血液入库、审核、储存、发血、出库等血液质量管理工作及做好各种记录,相关记录保存十年。
9.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急救用血管理制度和流程,保障急救治疗需要。
篇十二: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存在问题
P>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一、定义
指在临床用血全过程中,对与临床用血相关的各项程序和环节进行审核和评估,以保障患者临床用血安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一)医院应当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有关规定,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工作组,制定本机构血液预订、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库存预警、临床合理用血等管理制度,完善临床用血申请、审核、监测、分析、评估、改进等管理制度、机制和具体流程。
(二)临床用血审核包括但不限于用血申请、输血治疗知情同意、适应证判断、配血、取血发血、临床输血、输血中观察和输血后管理等环节,并全程记录,保障信息可追溯,健全临床合理用血评估与结果应用制度、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置流程。
(三)医疗机构应当完善急救用血管理制度和流程,保障急救治疗需要。
三、制度
(二)范围:输血科、各临床科室。
(三)定义:
1.临床用血: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输注。
2.输血不良反应:在输血过程中或结束后,因输入血液或其制品或所用输注用具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四)权责:
1.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医院临床用血进行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具体职责遵守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2.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日常管理与发放,用血计划的申报,临床用血和管理的培训与指导。
3.医务科:大量用血的审批,临床输血管理进行评价与考核,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并监督实施效果。
4.护理部:指导护理人员在用血及血液制品时标本采集、查对和执行,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
5.院感科:负责血液:储存环境的卫生学监测、考核与监督。
6.临床科室: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合理、安全输血。严密监测、及时上报及处置输血不良反应。
(五)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1.“输血申请单”的检查:
(1)输血科(输血科)须检查“输血申请单”的内容是否填写齐全、无误;
(2)检查是否符合输血适应症,必要时与申请医生联系,并作出必要建议;
(3)检查输血量是否按照“临床用血的申请和审批制度”经逐级审批。
2.血液标本的检查:
(1)检查血液标本的标签是否正确标记;
(2)核对血液标本与“输血申请单”署名的受血者是否确实无误;
(3)检查受血者的ABO血型(必须做正、反定型加以确认);
(4)检查受血者的Rh血型;
(5)检查受血者是否存在有临床意义的抗体;
(6)受血者应做的检查有:ALT、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Anti-HCV、Anti-HIVl/2、梅毒。
3.供体血的检查:
(1)检查、确认供体全血和含红细胞的血液成分的ABO血型;
(2)检查是否标有Rh(D)血型,无误后方可选用。
4.交叉配血:
(1)根据受血者的血型和抗体检测情况,选择ABO、Rh等血型适合的供体血液,按正确的操作规程与受血者的血液进行交叉配合试验。
(2)含红细胞的血液成份(包括血小板和粒细胞)须同样进行交叉配合试验,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等血浆成份制品,应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容。
5.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6.以上各类项检查均需有完备的登记和实验结果记录,登记与记录本须保存十年。
推荐访问: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 临床 用血
上一篇:两新党组织工作亮点13篇
下一篇: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检讨书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