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范例推荐)
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古诗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点。学生学习古诗,能充分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语言倾听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供大家参考。
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古诗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点。学生学习古诗,能充分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语言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感悟语言文字的精美,提升审美鉴赏品位,培养提升语文素养。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哲理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古诗内容高度概括,语言洗炼含蓄,既有极强的跳跃性,又有耐人寻味的言外之音。诗人的丰富感情,也往往借助声韵节律来抒发。
但是,古诗毕竟是古代人用古代语言写的,跟现代人用现代汉语写的诗比起来较为难学,这是事实。根据古诗的特征,找出教学难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是教好古诗的前提。其次,从教学对象看。小学古诗教学的对象是儿童。他们年纪小,学识浅,和成人的思想感情有距离。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生产和交通工具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古代诗人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更不同于今天的小学生。所以,有些诗篇要想让儿童真正了解它,除了疏通文句之外,还要作一些必要的补充。所以,教师应通过古诗教学,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水平。教师
需要匠心独运,给予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实行艺术的再造,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与古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引起共鸣,诗歌教学中,学生体会意境尤为困难.教师理应采取有效策略,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整体感悟意境,使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
下面,我就对小学古诗教学的学习策略谈一下我的想法:
一、教师要重视收集信息,查询资料的处理与共享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查询资料的水平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课前、课上预习这个环节是重要而又常被学生忽略的一步,绝绝大部分教师课前不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授课时无针对性。依据上述情况,学生预习时教师应具体指导、引领学生收集信息,查询资料,师生间、生生间要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去思考、去设计解决方案,从中增长知识,培养水平。其做法:
(一、)教师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查询所要学习的古诗的作者、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与作品相关的图文资料等文化知识。
(二、)《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口语交际的培养,要求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水平。课堂上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实行交际,谈谈自己自觉
收集信息的感受和加工处理信息的意见,与同学共享;教师也拿出一份自己的处理意见,让学生从中比较,取长补短,与同学分享。
(三、)让学生们重温以前学过的相关内容,将新旧知识、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科之间的整合。这样,不但强化了水平的训练,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展课程空间,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和孟浩然两位诗人充满诗意的离别,是一种在愉快中分手,在向往中惜别的送别。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他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是在那繁华的季节,去那繁华的地方,一定很快乐,他自己很向往扬州,他一边送别,一边心也跟着飞翔,我们读起来,一定更灵动、愉悦、充满畅想。解读古诗内容,就应先理解诗人,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因为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背景、生活环境、气氛不同,文风自然也就不同。如果对作品所处的时间段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对作者主旨的理解就不会有较大的偏差,诵读时感情技巧的处理也就有所依据了。在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后,再了解诗人的生平,这样就更有利于理解古诗作品,用最适当的方式去表达。
二、体会意境的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古诗的意境美。所谓意境,是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指作者的立意,即思想、情感;诗歌中的“意”就是情意,就是诗人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和评价,包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境,指作者所描绘的环境,包括
自然
环境和社会环境。“境”就是境界,是经过诗人提炼概括而描绘出来的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诗人是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所以,古诗的语言特别精警、跳跃、含蓄,为读者留下很多的“艺术的空白”。所谓使儿童领会古诗的意境,就是要使儿童感知诗人所描绘的鲜明的画面,然后通过想象,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也就是说:使之如临其境,如遇其事,如见其人,如离其声,从而扣动心弦,引起共鸣,达到潜移默化,陶冶性情的目的。课本中入选的古诗,描写四季景色的多达二十几首。而这些诗都饱含了诗人的感情。这些课文的编排,大都与季节时令扣得较紧。因此,组织学生去实地观察相类似的景物,观察之后再上课,就比较容易引入诗境。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荀况提出教学要以“见闻”为基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也就是这个道理。例如韩愈的《早春》中“草色遥看近却无”,是诗人经过仔细观察而提炼概括出来的对早春特有的景色的描绘。“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诗人爱惜早春的真挚感情的流露。如能引导儿童去实地观察一番,就会感到“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得非常真切;然后进一步去体会诗人爱惜早春的思想感情,再通过联想可使儿童认识到自己正好像初春萌芽的小草,当此生机勃勃最好的学习时期,应该及时努力。
(二、)利用图像显示
体会意境。课本中有不少插图,既可
以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又便于导入诗境,应充分运用。如有位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教第二册《锄禾》一课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然后进行交流,边看边谈。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之中培养了观图能力,发展了思维,进行了词句教学和思想教育。学生自然而然地补出了锄禾的主语是“农民伯伯”,了解了“日当午”的意思,看出了“农民伯伯”,了解了“日当午”的意思,看出了“汗滴禾下土”的情况,明白了劳动人民的辛苦,认识到“盘中餐”是“粒粒皆辛苦”的。
(三、)
收集史料
感悟意境。这里所说的史料,包括时代背景、风俗习惯、作者身世以及逸闻趣事等。有些诗歌如果不提供一定的史料,小学生是无法理解诗意的。如讲授《示儿》时,不扼要介绍一下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一角的史实,若不了解陆游的生平简况,亦不易体会到《示儿》中所表达的那炽烈的爱国之情。如为了使儿童了解《赠汪伦》中表达的友谊,不妨讲一讲汪伦奉邀李白的趣闻。讲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得把有关的安史之乱的史实介绍一下,才能引起儿童思想情感的共鸣。又如讲王昌龄的《从军行》也可以讲一讲《史记》中有关李广射虎的记载。
(四)
画图画体会意境。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其中
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鹂之“黄”,柳之“翠”,鹭之“白”,天之“青”,雪之“白”,还有暗含诗中的江之
蓝、船之褐等。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请学生用语言描绘,用画笔表现,远近高低相映成趣的画面。诗画结合,一派春和景明、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活起来了。
(五)讲故事体会意境。
再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头两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写旅途的艰苦;后两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偶得投宿处的喜悦。诗中末句的“归”,意境深远,既写出了诗人从风雪迷漫的困境中忽然找到投宿处的狂喜心情,又表现了山民热情、好客、纯朴的良好品性。为了让学生领悟诗的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情景,提出下面几个问题:(1)诗人经过艰难跋涉,来到人烟稀少的山中,天色已晚,面对风雪,远望苍山,路途遥远,这时,他会想些什么?(2)夜更黑了,风更紧了,雪也更大了,天气冷得叫人难受,正在这十分为难的时刻,忽然发现山间有一间穷人住的茅屋,诗人的心情怎样呢?(3)听到犬吠,茅屋里的主人会怎么做?这时主人与诗人会有一段什么样的对话?(4)诗人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想象,学生自然而然进入了角色,置身于古诗描写的意境之中,然后让学生讲故事,再分角色,对诗人来到柴门边,并受到主人热情接待这一情景进行表演。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领悟到了“归”字所蕴含的意境美。
(六)
综合运用多种策略体会意境。例如学习古诗《暮江
吟》,学生对景物的感受及意境的体会是教学的重点,书中的插图对学生理解有一定作用。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由语言文字进行感悟,我采取以下策略:1读诗句添色彩,诗句中的江水,残阳,明月,露珠是怎样的颜色?2在此基础上,读说样子,残阳,江水,明月的样子学生用语言描述,用上了比喻,残阳像一个大火球,红红的,金色的光辉洒满江面。江水微波粼粼,反射着耀眼的光芒,没有夕阳照耀的江水是绿色的。月亮像镰刀,细细的,弯弯的。三个学生分别介绍以后,我请一位同学描述整个画面,再图文对照,全班学生互相讲给同学听。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最欣赏的景物,说出它美在哪里。4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你站在江边,会怎样赞美?这时指导朗读诗句,学生脑海中构建了画面,体会了意境,朗读极富感情。5从诗句中找出表达诗人感情的词语加以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由夕阳落山欣赏到明月高悬,低头望江水,远眺夕阳,举头望明月,多么具有诗晴画意啊!这时,请学生编故事,讲述诗人在江边的所见,所闻,所感,再度朗读,喜爱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三、朗读训练的策略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对于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以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诗歌教学中更占重要的地位。诗歌由于富有音乐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铿锵
悦耳,富有感情的朗读,能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鸣。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因此,我教古诗,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总之,要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声情并茂,方肯罢休。朗读训练中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感情基调。诗歌朗诵,首先应从诗的内容出发,确定朗诵的基调。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歌颂还是揭露,是劝勉还是讽剌,是赞赏还是惋惜,是激动还是平静,是欢快还是忧伤??这些都是指导朗诵时必须先弄清楚的。教师范读,一定要把握诗歌基调。例如同是李白的赠友之作,同写好友别离之情,可是在《赠汪伦》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跟《送孟浩然之广陵》不一样。前者,充满了愉快感激之情,后者却流露出黯然惜别之意。前者可以读得高昂轻快,后者应该读得低沉迂缓。
(二)小学生学古诗,训练的重点应放在朗读指导上。要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在教古诗时要注意做到“五读”:一是范读,老师有表情地先读一遍,把握基调,引发兴趣;二是领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体会节奏;三是悟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古诗,既充满着诗情画意,又闪耀着哲理的光辉。古诗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
中,或给人以鼓舞,或给人以启迪,因而诗中暗含深刻的哲理。学生应当理解词语和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在领悟意境的过程中读悟结合。四是指名学生读,检查学生领会程度,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悟情。五是离开课本读,即背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程度。通过这样反复地读,学生就会自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之中,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
抓住朗读环节,让学生品味诗意。经常听学生读古诗如小和尚念经,咿咿呀呀,拿腔拖调。其实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它和仄压韵,本身的节奏、音律就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通过正确朗读,更能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表达的意境。在古诗的朗读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古诗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等,同时明确相对应的符号,如停顿
“/”,重音用
“·
”,延长用“---”等。在古诗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古诗不断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动手动口,给古诗加上各种朗读符号,自己练读,再同学间互读,接着全班试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朗读,不光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平,还能加深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不是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嘛。
根据古诗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实际,教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用心编排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古诗学习中,让学生见前人之所见,闻前人之所闻,想前人之所想。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掌握一些,不断向课外拓展。
四、学习方法的策略
(一)自学检查——质疑讨论——尝试辅导——欣赏练习
初读时,学生划出读不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句。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学生初步读通、读懂,教师及时检查,了解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这一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及时找到自己在内容理解上的空白点,进而带着强烈求知欲积极参与,更好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展开讨论,相互交流,自己解决问题,使整堂课都活起来。然后,教师重点辅导,让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引导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学生文字的欣赏感受能力就会受到美的熏陶。最后可作尝试练习,如让学生根据诗意即兴表演,或乘兴作画,再现诗境,加深理解,也可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诗比赛,设计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口答题,开展古诗知识抢大活动等。
(二)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迁移运用
首先,教师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理解题目的意思。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读感知古诗,要求读准,不添字,不漏字。在此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讨论、品味,领悟
诗意。这时本模式中较关键的一步,因为字词是古诗肌体的“建筑材料”,深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均由此表现出来。教师应引导学生创设想象的氛围,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内在韵味,在头脑中再现古诗的艺术境界,沉浸在诗情画意的享受中。最后,出示相似的古诗,让学生按上述的精髓,领略其深刻的底蕴。
(三)多方迁移,领悟意趣美。
我们在古诗教学中有时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我们何不让孩子们对内容做回味、做迁移呢?
1、将古诗改写成短文。
在孩子们领悟了古诗描绘的那种美的意境之后,让孩子们将古诗改写成短文。当然在改写之前,还要提醒孩子们诗的内容,除了古诗所描绘的内容外,还可以做合理的想象。改写是对孩子们一种美的熏陶,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促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
2、链接课外阅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古人写作的秘诀。每学好一首诗,就要求孩子们去找同一类的诗,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
我们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古诗的“意趣美”这一内蕴力,催动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产生最佳的审美效果。
(四)搭建学习平台,促进知识与能力相生相长
一般来说,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他们对诗词的领悟就越丰富深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夯实作为新知识生长点的知识基础。这个基础包括作品积累、诗词常识、鉴赏方法、背景知识以及一些主要诗歌流派的风格特点等。
1、注重作品积累,严格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课内外作品,在背诵中丰富积累,在吟咏中感悟陶冶。
2、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掌握诗词的一般常识。比如诗词的题材类别、意象、意境、风格、表现手法、朗诵技巧等。
3、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诗评名家赏析诗词的文章,让学生走进经典、走近名家大师,这样既有助于对所学诗词内容的理解,又能从中学到赏析诗词的方法。
4、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诗人传记,走进诗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感悟时代风云、生活遭际、理想情感、品性情趣在作品中的反映,从而提高诗词赏析水平,并能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哲理。
(五)拓展学习方式,在合作对话、互相促进的开放式探究学习中整体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又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主要应在三个方面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一是帮助学生确定探究的问题。如“诗的意象与诗的情感主旨”、“诗词中的联想和想象”、“诗人的风格与诗词的主题”、“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等方面
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这些问题应该分为更具体更小的问题,以便于学生的学习。二是从资料的来源、搜集、取舍等方面对学生给予指导。三是组织和指导学生把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
总之,古诗的教学有别于实用文体的教学,应该把鉴赏美的语言、培养美的情感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对话的过程之中,诵读、联想、感悟、赏析、评价、探究,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只有这样,古诗词的教学才抓住了根本。
以上几种古诗教学模式,均为开放式,目标明确,能促使学生形成主动阅读的心态,总体上又形成一个“目标链”,即“整体感知——分步理解——整体升华”。同时,读的训练贯穿始终,“以读为主”落到实处。上述古诗教学模式还把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和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交织起来,组成网络结构,使信息交流呈立体交叉传递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古诗的阅读、赏析能力的提高
总之,古诗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疑难点,教学环节力求活泼有层次感,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提升理解深度。因此,我们采用多种方法学习古诗,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转化为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体会作者感情,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具
体实施操作中,我认为这样的策略比较有效,从朗读层次的变化感受到效果很好。同时,这样的教学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指导学生将事物说具体,按时间顺序将故事讲清楚,可谓一举多得。
同事们,古诗词是我国伟大历史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优秀的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古诗词的优美词句、丰富的内涵、高远的意境,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古诗词的教学,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从而正确地把握诗词的内涵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传统文化,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悟到古诗文的博大精深。
推荐访问:小学古诗鉴赏策略 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古诗 策略 小学
下一篇:护士节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