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普法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校园普法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校园普法教育工作调研报告一、校园普法教育重要意义(一)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是构建法治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提出“增强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园普法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供大家参考。
校园普法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一、校园普法教育重要意义
(一)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是构建法治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提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建设法治中国,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刻不容缓,必须尽快把法制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内容。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和法治素质的有效途径。加强中小学的法制教育,对于有效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及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是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然而尽管我国在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近年来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这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也给许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不幸。面对当前部分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的情况,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法律知识水平势在必行。
二、校园普法教育现状
(一)普法教育针对性差,学校没有把法制教育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中小学校的法制教育内容不仅内容少,而且全部散见于德育类教材中,作为学校德育内容的一个相对次要的组成部分,不系统、不全面、无规律,缺乏内在连续性和系统性。孰不知,“道德人”与“法律人”尽管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有道德的人会因为不懂法而触犯法律,而不道德的人却会因为了解法律而不敢犯法。
(二)学校对于法制教育不够重视,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法制教育是指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形式,使学生知法、守法并学会用法,培养和提高法律素质,形成良好的守法用法和护法习惯,自觉树立法律权威。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实践,绝大多数仅仅停留在“知法”这一层次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现在知法犯法青少年大有人在,有两点可以说明,一是模仿犯罪,不少青少年模仿影视小说中罪犯的犯罪方法和手段实施犯罪;二是反侦查,比如作案时带手套,伪造证据,破坏现场等等。所以,把传统学校德育中的法律知识教学,转变为法律素养已是当前中小学校普法教育的当务之急。
(三)教学素材保障不到位,学校缺乏法制教育的系统教材。这一点从现行教材的设置便可看出,在现行的教材中,几乎没有任何专门的法律课设置,或者法制课程仅仅流于形式。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任,所以教育
主管部门应重视学校法制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四)法制副校长配备流于形式,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积极性不高。虽然各中小学均配备了法制副校长,但是他们并非都出身法律专业,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便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时候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
(五)法制教育方式较少,范围不广,仅仅局限于校园和课堂之内。由于对法制课的重视程度和经费等原因,现在的法制教育仅仅局限在了校园之中和课堂之内,很少有学校能把学生带出去学习,或邀请多个单位共同参加,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只把教育内容局限在了课堂内,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不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三、存在问题和思考
(一)当前校园学生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整体法律认知水平不高。当前,在校学生对法律知识比较感兴趣,而且越来越认识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由于现行的课时有限,不可能对法律知识系统地展开,加之讲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受专业的局限,对专业课的法律知识难以深入把握,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学效果,造成了学校学生对整体法律认识水平不高的状况。
2.法制观念淡薄。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权利意识对学校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尤为重要。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学校学生守法的自觉性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方面,由于缺乏权利观念,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损人利己,不懂得对他人权利的尊重,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3.缺乏应有的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在对法的现象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是主体关于法的主观心理状态的上升境界。受数千年的政治传统和法律文化的影响,权力至上、专制特权、义务本位等与现代法治精神相悖的、消极的法律观依然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客观上制约了学生对法律的认同,动摇了法律信仰。
(二)增强校园普法教育有效性的思考。
1.领导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普法教育工作。做好法制教育工作,对预防学生违法犯罪至关重要,对建设法治国家有重大意义。学校领导在思想上要切实认识普法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其在学校的重要地位,高度重视其在维护学校稳定、推进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对普法教育的支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应该在教学方面给予倾斜,保证教学课时、经费、师资、考试、教材“五落实”。从硬件设施、人员配备等方面真正落实,切实推进校园普法教育。
2.切实提高校园普法教育者的法律素质。教师是进行普法教育最直接的实施者,其法制观念的有无、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
关系到学生法制教育的成败,只有教师自身的法律意识强了,行为符合法律规范了。才能更好地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成为学生的楷模。
3.确保学校普法教育经费到位。普法教育工作是一项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关键的是财力到位还不够,学校的普法经费有限,青少年学生又是重点的普法教育对象,政府部门在经费投入上应予以确保,从目前的状况看,学校的普法经费与普法验收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学校的普法活动难以开展或开展得不深入,如聘请律师为学校常年法律顾问,挑选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或外出进修,都需要有计划地投入一定的资金,才能保证学校长远地有计划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4.注意普法的实效性和长期性。学校的普法教育,虽易于组织开展,但工作量很大,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具体抓,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普法验收的内容和标准都是以已开展各种普法工作的原始文件、材料作为验收的依据,为了迎检,难免做些表面功夫应付,达不到真正的普法效果。而普法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要求学校做到有计划性地开展使眼前计划与长远计划相结合。
5.普法教育要有针对性和重点性。作为学校,普法教育是一项全校性的活动,必须全面铺开,要获得实效,普法教育应当做到有针对性,有重点性。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接受能力,进行适当的普法教育,着重从守法、懂法的角度帮助他们增强法制观念。
6.普法教育要讲究趣味性。普法教育的趣味性可以调动学生听法、学法、守法的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普法教育的趣味性是普法能否取得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学校目前的普法形式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有的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师应当改变教学方法:一是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组织教学或者观看法制教育录像片,引起学生的好奇;二是开展辩论、讨论、演讲等活动,拓宽学生的思维;三是适当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法院了解有关部门案情和审判的结果或到劳动教养所与改造好的青少年违法对象交谈,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四是请进来,定期聘请律师、司法人员来校作法制报告或授课,以增加学生上课的兴趣。根据本校的条件和特色开展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
7.依法育人与以德育人相结合。学校实施依法治校,依法育人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做到依法育人与以德育人两不误、依法育人是以法制教育为主要形式,使学生按照法律的规范行为,做一个守法的学生。因此,学校在普法教育中,应大力树立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典范,发挥他们的表率作用,影响他人,促进并形成全校的依法育人、以德育人的良好格局。学校普及法制教育,逐步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和稳定的周边环境,对中学生自觉学习、努力成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何使学校的普法教育常抓不懈,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仍需要在今后的普法教育活动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推荐访问:青少年法治教育调研报告 校园普法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普法 教育工作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