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构建新时代背景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试论如何构建新时代背景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试论如何构建新时代背景下良好的师生关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样化的意识形态,造就了多元化的社会。如何平衡外部社会形态与学校教育教学生态之间的关系,如何构建新时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试论如何构建新时代背景下良好的师生关系 ,供大家参考。
试论如何构建新时代背景下良好的师生关系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样化的意识形态,造就了多元化的社会。如何平衡外部社会形态与学校教育教学生态之间的关系,如何构建新时代背景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摆在中小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要能够综合新时代对教学的具体需求以及学生的成长需求,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革新教师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升级课堂的管理水平;丰富课堂沟通形式,消除师生的信息壁垒;引入多元评价机制,巩固良好的师生关系等环节,在指导学生完成知识学习的同时,完成新时代背景下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标签:新时代;师生关系;教学理念;管理理念
社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多样化的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社会结构,深刻影响着中小学校园的教育教学结构和形式。中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构建自身价值体系的关键时期。反映在校园的教育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不仅有利于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价值观念的塑造。纵观当前中小学阶段师生关系的现状,教师沟通方式的落后、处于叛逆期的学生、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因素使得师生关系一度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针对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构建新时代背景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从全局的视角来看,当前社会属于改革发展的转型期,本土意识形态与外来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使得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而矛盾的解决需要时间和契机,各种矛盾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学校作为构成社会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环境或好或坏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所造成的后果无法完全准确地进行预估。学生是构成学校的主力人员,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及阅历的限制,在很多时候无法对自己的遭遇进行正确判断,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误入歧途,严重的甚至可能犯下不可弥补的过错,从而遗憾终生。
为了避免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造成的严重后果,学校方面要做出积极应对,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以积极向上、激昂奋进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倡导教师尊重学生,强化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各种主体性的活动深化学生的精神陶冶,着力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指出的是,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开放的,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好的观念、观点,构筑利于学生成长校园环境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具備抵御及净化不良风气的能力,以较高的道德标准融入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中。
二、革新教师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不论是在课堂教学或是学生管理中,教师都牢牢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或接受管理,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较少,低效的师生沟通在某种意义上加剧了师生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结合新时代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教师要能够从自身实际状况出发,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尊重为前提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对教师的看法。承认学生作为个体的独立性,在沟通交流之余组织开展潜能激发活动或游戏。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到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是不成熟的个体,要以包容的心态指导和帮助学生的成长。
教师通过自身角色的转变,使自身从传统的校园模式中脱离出来,同时也摆脱了师生对立关系的束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也更加凸显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的重要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的表情、风趣的言语、热情的态度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迎合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进行自觉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与此同时,综合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将自我管理能力分解为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抓起。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同时这也是对现阶段学生责任心缺失的有效补充。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责任心以后,便能够设身处地理解教师语言或行为的真实意图,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处于同一步调下,在师生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实现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升级课堂的管理水平
新时代背景下的师生关系理所应当是和谐、融洽和互动的关系,教师对创建良性的师生关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现实的教学视角出发,不难发现,教师在知识和经验上相比学生处于优势,自然成为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的引路人和主导者。尤其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身体力行的示范意义大于口头的教育意义。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出发,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学生个体成长的示范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广阔的胸襟,在日常的知识教学和课堂管理中懂得关爱学生,懂得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
综合时代背景及社会发展趋势,教师要及时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完善的人格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从理论层面来看,教师要加强自身政治理论的学习,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忠于教育事业,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以自身形象的塑造和提升对学生的观念塑造和人格形成施以正面影响,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做好人类的工程师。
在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塑造自身职业形象的同时,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培训和提升,而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得以呈现。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有相对深层次的理解,在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以自身广博的胸怀和视野指导学生理解知识所包含的意义,进而实现对学生视野的拓展。教师要时刻注重对自身专业技能和素养的培训和提升,提升自身的教学艺术,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慎重选择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灵活调
整教学手段和方法,使知识以学生易于理解和学习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知识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灵活、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的构建。四、丰富课堂沟通形式,消除师生的信息壁垒
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智能设备的普及,为教育事业的开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不论是在教学还是在课堂管理中,都需要教师明确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改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具体要求。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力量搭建多方共同沟通的平台,促成师生间的多元交流。知识、信息、想法、价值观在课堂的流转,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变得顺畅,同时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有利于师生之间良性关系的构建。需要注意的是,家庭的和睦以及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对良性师生关系的构建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从教学的视角来看,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而课堂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不仅需要安静、和谐的学习氛围,更需要教师能够从课堂以外入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和管理带来的便利条件,与学生、学生家长进行即时沟通。如创建QQ群、微信群等即时通讯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推行无纸化办公,指导学生的知识学习或在线对学生进行作业指导。针对学生在班级及校园内的表现,与学生家长進行及时沟通,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共同探寻问题解决的办法。除去即时通讯软件的沟通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丰富课堂沟通形式,消除师生之间长久以来存在的信息壁垒造成的沟通不畅,促进良性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循环。
五、引入多元评价机制,巩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通常意义上的中小学课堂,对学生的评价多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标准,标准单一且无趣,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出现厌学状况,进而导致师生之间关系恶化的可能性。诚然,学生在学校的学习非常重要,尤其对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尤是如此。但新时代背景下师生关系的构建,以及对学生的评价,要能够从更多角度和标准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元评价机制,衡量的标准可以是体能、演讲能力、辩论能力以及学习成绩,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标准的重要性选取适当的权重,对学生做出全面系统的评价,抓住中小学阶段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激发学生的自我进步和成长。
多元评价机制引入中小学课堂,同时也能让教师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审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针对不同类型及资质的学生制定与之匹配的教学策略,逐步实现精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及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从另一侧面来说,多元评价机制的引入,最大限度地契合了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使其能够从更多不同的视角完成对自身的审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心来源。试想,校园中某一具体的学习或行动,都可能为学生带来继续前进的乐趣和信心,加之教师对学生的认可,学生怎么可能轻易破坏良好的师生关系呢?即便有问题出现,教师和学生也能找到适当的方法进行解决,这便是良性师生关系为课堂教学及班级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益处,有利于巩固良好的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需要教师具备全局思维,通过校园文化的创建,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新课改内在精神的基础上,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围绕学生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工作,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从教师的职业本身出发,教师要注重对自身专业素养的培养,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升级教学艺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构建信息交流平台,消除师生、师长之间的信息壁垒。同时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从更加全面的视角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巩固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全面促进新时代背景下良性师生关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学书,李嘉玮.试论和谐师生关系的特点[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6):13.
[2]孙晶.新课改环境下的师生关系[J].经验交流,2010(3):156.
[3]纪红艳.和谐校园理念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4):29.
[4]武红凤.浅议从情感的角度构建新型师生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2(28).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新时代背景下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8]-JKGHYB-124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