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完整)
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市是苏中平原的一座滨江城市,国家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因“江淮之水都汇于此”而得名,于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供大家参考。
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中共市委
市人民政府
市是苏中平原的一座滨江城市,国家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因“江淮之水都汇于此”而得名,于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建县,1994年撤县设市。全市总面积13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4万亩,下辖13个镇,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09个行政村,4957个自然村,总人口107万,其中农村人口73.8万,素有“鱼米之乡、花木之乡、丝绸之乡、建筑之乡”美誉,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水利枢纽和电力枢纽。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进取,乘势而上,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连续四届进入“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在2004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比中名列第46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亿元,同比增长1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6亿元,增长51.7%;财政投入8.96亿元,增长30.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4亿元,增长24.3%;农业增加值8.95亿元,同比增长51%;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7040元,增长18.3%;农民人均纯收入2933元,同比增长16.2%。
近年来,我市围绕“两个率先、两个提前”和“大干三五年,奋力争进位”总体目标,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引进“三资”开发农业,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下面,将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突出生产基地建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我市根据各地土壤条件、生产习惯、资源基础、产业特点各不相同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形成区域、创出特色”原则,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狠抓生产基地区域布局,依托优势资源确立优势产品,围绕优势产品打造优势产业,利用优势产业形成优势经济。一是着力提高花木、特水等优势产业发展比重。抢抓城市化建设、西部大开发和北京申奥、上海申博成功等机遇,加快以曹王林园场、丁伙镇为中心区域,以雅典娜路为纽带的花木产业“两区一带”建设。目前,全市花木总面积已达10万亩。按照“扩大养殖面积、调整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健康发展”思路,加快水产业特别是特种水产发展。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已达12万亩,其中特水面积8万亩。二是着力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发展比重。采取多种措施,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发展无公害蔬菜、设施栽培蔬菜,大力发展猕猴桃、苦瓜、金花菜等经济作物。目前,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2.7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2.7万亩,培育10亩以上大户200多户,亩平均效益同比增长5.1%。重点规划建设了宜陵至武坚蔬菜产业带,力争明年新扩常年蔬菜
面积3万亩,全市蔬菜面积达16万亩,形成以宜陵、丁沟、小纪、武坚等镇为重点的创汇型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三是着力提高食草畜禽在养殖业中发展比重。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带动等方法,进一步发展壮大奶牛、山羊、肉鸽等特色产业,奶牛存栏已近1000头。目前,全市已基本建成里下河特种水产养殖区、京沪高速和江平公路沿线花木产业区、中部实心地带蚕桑种养区、通南旱杂粮生产区、城郊和里下河蔬菜生产区以及沿运、里下河畜牧养殖区。
二、注重科学技术创新,加快农业园区建设。按照“投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原则,采取“公司建基地、基地雇农户”经营模式,大力整合要素资源,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辐射带动强、农民得实惠的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建设现代花木产业园、小纪农业科技示范园等10个千亩以上农业园区。目前,农业园区总规划面积6.5万亩,建成1.5万亩,累计吸引各类资本1.7亿元。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三资”不断投向农业、主导产业迅速壮大的良性互动效应。福建超大集团投入3000万元创办蔬菜生产、加工项目,首期投资1500万元的项目已在小纪镇、武坚镇两个镇实施;现代花木产业园吸引20多个单位进园发展花木,已完成投资6800万元。二是注重提高科技含量。10个重点农业园区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林科院、扬州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固的技术合作关系。同时,依托园区建立了一批科研基地,永安猕猴桃科技示范园借助安徽农业大学和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的技术力量建立了猕猴桃研究所,丁伙高效花木科技示范园在园内建设了花木新品种实验大棚区。三是着力拉长产业链。10个重点农业园区依托基地优势,积极挂靠和创办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目前,小纪农业科技示范园、苏武农业科技示范园已与超大集团成功“嫁接”,成为产业化“链条”中重要的一环,蔬菜产加销前景看好。四是创新运作机制。把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园区,以园区创办公司,以项目创办企业,形成了
“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营管理模式。目前,已组建了苏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永安猕猴桃开发有限公司、渌洋湖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
三、培壮农业龙头企业,增强产业辐射带动力。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把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外向化的突破口。目前,我市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58家,有13家企业被认定为扬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其中天一油脂集团、快乐集团、扬子木业公司已进入全省180家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快乐集团还被省发改委命名为“全省30家重点出口龙头企业”之一。上半年,扬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17.8%;实现利税4650万元,同比增长22%;实现利润2917万元,同比增长30.9%;完成出口创汇1584万美元,同比增长16.9%。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结合资源优势和企业发展等实际,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重点抓好与农民利益联结较
紧,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龙头企业,促其尽快发展成为我市骨干龙头企业。鼓励骨干龙头企业按照市场和自愿原则,以资本为手段,采取外引内联、重组、兼并、收购、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组建企业集团,扩大企业规模。今年上半年新增扬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总数达13家。二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群。围绕高效花卉、特种水产、经济杂粮、特畜特禽、无公害蔬菜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和引进加工型、市场型、科技型龙头企业,放手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购销企业,实行同行业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抓住外资、民资北移的机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域优势,把农业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各个环节的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通过直接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以及与二、三产业招商相结合等多层次招商活动,大力引进外商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进入精深加工业、现代流通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促进资源、资金、技术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同时,积极做好项目规划、设计和包装申报工作,争取国资投入。今年上半年农业利用“三资”1.84亿元,同比增长26%。四是加强企业产品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扩大龙头企业产品知名度。目前,全市龙头企业已拥有“快乐”、“都友”、“扬子”、“金发”等注册品牌产品。
四、培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近年来,我
市把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引导分散的农户有机联合,提高了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有效地解决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统一大市场的矛盾,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是积极培育。鼓励农村能人、专业大户、村组干部、农技人员等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61个,入会(社)会(社)员2.48万户,带动农户6.5万户,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创利6400多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6.3%和12.9%。二是加强规范。以开展“四有”(即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合作经济组织创建活动为契机,加强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管理和指导,引导其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服务,促进其不断完善和提高,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和对产业的协调、带动能力,不断扩张产业形态,今年全市重点规范邵伯水禽养殖合作社、小纪鸭业协会等15个合作经济组织。三是完善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订单来规范产销双方的权利义务,使销售前移、产销衔接。积极探索以资金、技术、产品和农民土地使用权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逐步推行面向农户的利润再分配。邵伯镇渌洋湖村成立了扬州市首家以土地入股为主的农林综合开发合作社,目前已有会员365户,入股土地1877亩,完成投资450万元。进一步健全“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联结机制,切实提高组织化程度,努力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
五、全力打造名优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依托产地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开展检验检测为手段,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充分利用整体推进优势,积极申报农业“三品”,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市已有无公害农产品39个,绿色食品56个,AA级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5个,“三品”总数达102个,品牌数量在扬州市名列前茅,在省内县级市中屈指可数,产品主要涉及粮、菜、蛋、茶、醋等五大农产品系列。全市通过认定的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9个,农业“三品”基地50万亩。二是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网络。加大资金投入,配备专业人员,扩大检测范围,已初步构建了农产品生产、流通、监督三个环节的检测监督网络。全市41个主要农贸市场都已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三是加快制定、申报、推广农业标准。积极制定无公害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种植(养殖)技术规程及企业产品标准,并将香樟、五宝杜鹃、微型盆景和邵伯菱种植(生产)技术规程申报省级地方标准,其中微型盆景及其技术规程已被确定为省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