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6篇
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6篇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对于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的重视需要教育者结合幼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对于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的重视需要教育者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站在幼儿的角度设置材料给予幼儿宽松愉悦的区域环境改进指导策略并通过观察与记录不断地进行反思与调整从而构建出富有教育意义和游戏意义的区域活动使区域活动得到有效开展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教论文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教论文: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可以为幼儿创造自主活动的机会,是幼儿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投放相关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是一种满足幼儿自主体验、建构、发展需要的探索活动。区域活动类型的划分一般是根据其对幼儿发展的不同功能进行的,常规的活动区主要有美工区、益智区、音乐区、科学区、阅读区、建构区、角色区等等(见表1)。幼儿园会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和本园的实际现状进行活动区内容的选择和确立。二、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师的限制过多区域活动强调以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为主,教师间接指导为辅,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指导过多,甚至限制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活动等权利,忽视了幼儿的自主性。案例1:益智区的活动片断益智区有几个小朋友在玩玩具,过了一会,原本在益智区的洋洋和云溪来到了隔壁的美工区,玩了起来。老师发现后,严厉的说:“谁让你们玩颜料的,我请你们玩了吗?”说完,洋洋和云溪将颜料小心翼
翼的归还原位,回到了益智区继续玩。案例2:建构区的活动片断建构区活动时间到了,小朋友开心的去益智区将材料拿到桌子上,
进行桌面游戏。8分钟后,老师说:“把玩具收一收,我们要下去做游戏了啊,赶快。”有的小朋友马上收拾玩具,有的还沉浸在自我操作的过程中,于是老师又催了几遍。
从上述两个区域的幼儿活动现状可以看出,教师规定幼儿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忽视幼儿的兴趣需要。此外,教师的限制还体现在对活动材料的选择与投放方面。通过对教师访谈,发现大多数教师主观的认为幼儿年龄小,想法多,不能对活动材料的选择提出有价值的意见,故而单向地控制区域活动材料。教师过多的限制和束缚,会扼杀幼儿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不利于幼儿多种能力的培养及良好个性的形成。
(二)区域活动开放不均该班级虽然区域活动的种类丰富,但是区域开放不均,部分区域利用率低下。如表演区和美工区使用前需要教师事先做的准备工作较多,耗时耗力,故而开放较少。人为地规定活动区的开放,忽视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没考虑到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而且,活动区只设不用既占用了活动空间,也不能体现活动材料的价值,因此,这种区域活动形同虚设。(三)区域场地资源有限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很多幼儿园的占地面积有限。而在《城市托幼机构建筑面积定额(试行)》文件中有规定,
每间供30名幼儿使用的活动室面积为90平方米,即每名幼儿占地3平方米。这项规定在很多幼儿园都无法达标,由此造成了幼儿园区域场地资源有限,活动室的空间密度小,限制了幼儿活动空间。
(四)区域活动材料固化区域活动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活动材料实现的,幼儿通过对活动材料的操作与探索,获得关键性经验。而材料的新颖性则会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新颖的材料更易引起幼儿的探索行为。在本次观察的幼儿园和对幼儿教师的访谈中得知,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长期固定不变,一般会在教育部门检查或节庆的时候才进行区域材料的更换,因而,活动材料也无法发挥教育的价值。(五)区域活动中缺乏教师有效指导案例4:美工区的活动片断美术活动时间,老师事先画好苹果树的轮廓,调制好颜料,让小朋友用手指沾颜料然后按在树上,为苹果树挂上红苹果。小朋友都很兴奋的操作着,“汉堡”的作品很独特,老师看到后生气地说:“你看你画的是什么东西,颜料弄得一张纸都是,苹果怎么会长在树的外面啊,你这样我怎么贴出去哦。”接着老师握住汉堡的手,沾了颜料,“帮”他一个一个的挂上了红苹果。从上述可以看出,教师没有事先观察幼儿汉堡的创作过程,发现问题后,直接的介入并制止了幼儿的活动,紧接着又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区角活动虽然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但其中也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然而,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也应建立在对幼儿游戏活动观
察的基础上,当幼儿面临困难或危险时,教师适时地指导能够推动幼儿游戏的进行,而不恰当地指导反而会逐渐扼杀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学习品质。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改进策略(一)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创设宽松自由的区域环境《纲要》指出:“教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区域活动是受幼儿欢迎的、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教育方式,幼儿在玩耍中获得知识经验。一方面,教师不仅要意识到区域活动的教育意义,还要尊重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权利。让幼儿依据自己的意愿与能力,自由的选择相应的材料,从而获得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教师需创设宽松自由的区角环境,如在区角材料的设置过程中,让幼儿参与进来,使区角环境中蕴含着幼儿的观点与想法,这样可以让幼儿产生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同时,给予幼儿更多自己探索的时间和更加宽松、自由的空间,改变幼儿园中存在部分区域不开放的现象,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自己选择操作的材料,决定活动的时间,促进幼儿自主有效的学习。(二)将区域活动与主题课程相融合,动态设置活动区幼儿园室内的区角活动虽种类丰富,但是区角开放不均,部分区角利用率低下,造成了室内空间资源的浪费。改善这一现状可以在主题课程背景下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即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区为依托,实现区角活动与主题课程的融合;同时,活动区的设置也可随主
题课程的需要有所变化,不必将活动区的功能、数量、种类等固定化,实现活动区的动态设置。如下图反映了在“有趣的车”主题课程背景下,在区角所开展的相应活动,这样,实现了区角活动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合理利用了区角空间资源,提高了区角的利用率。
(三)共享幼儿园活动区域,扩大区域空间幼儿园由于现实原因,无法改善园所场地面积,但是可以做到现有场面的充分利用,区域共享便是一种生态式区域活动发展之路。区域共享主要是指对幼儿园的公共区域进行充分利用,公共区域包括相邻班级之间的共有空间,如走廊、楼梯等;或在为全园幼儿、或某些班级幼儿设置的特定活动区域,如游戏室、多功能厅等。区域共享即地域空间上的共同拥有,突破了原有区域班级化的空间局限,实现了空间的有效利用;同时,区域共享除了空间共享外,还包含活动材料、活动计划等方面的共享。在共享区域内,没有时间、空间、班级、年龄等方面的限制,这样就扩大了幼儿的活动范围。(四)提供与幼儿发展水平及兴趣相适应的区域材料《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及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是幼儿进行区域活动与探索的物质基础,由此,教师在设置区域活动时,要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与幼儿一起探讨活动所需要的材料.让每个幼儿在其中都能自主的找到喜欢的操作材料。同时,依据活动和幼儿情境的变化及时添加和删减材料,通过对区域材料的投放支持幼儿的活动,保持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和区角的生命力,从而
推动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幼儿园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材料的设置要与幼儿的个体差异相适应,教师要在对幼儿的发展水平、个性特征和学习风格有清晰把握的基础上,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有针对性的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这样就能够激发不同层次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其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的理想效果,从而让区域真正成为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教师要适时适度的介入与指导幼儿的区域活动《纲要》指出:“教师在游戏中要发挥观察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作用,正确处理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注意角色身份的转换。”因此,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首先,教师应主动地参与到区角活动中,细心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包括与材料、同伴及教师的互动,用文字、录像等形式记录下来;同时,教师还应在区域活动中注意身份角色的转换,学会等待并且细心观察幼儿的活动,发现问题或困难时,要在适当的时候以伙伴、参与者的身份介入到活动中,提供需要的材料,和幼儿进行互动,还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刺激思维的运转,协助幼儿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做到接住幼儿抛来的球,并以一种让他们想玩可能渐渐发展出的其他游戏方式将球抛回给幼儿。区域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幼儿玩耍与学习的场所。对于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需要教育者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站在幼儿的角度设置材料,给予幼儿宽松愉悦的区域环境,改进指导策略,并通过
观察与记录不断地进行反思与调整,从而构建出富有教育意义和游戏意义的区域活动,使区域活动得到有效开展,促进幼儿的发展。
篇二: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作者:吴鸽英来源:《学周刊·下旬刊》2014年第12期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活动中最能体现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去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之一,它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快乐的、主动活动的机会,已成为当前幼儿园落实《纲要》精神的最有效的途径。区域活动具有其他教育活动所不能取代的功能价值。而目前因为主客观的原因,幼儿园区域活动组织与管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实现区域活动应有的功能和价值,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问题策略
一、“主题单一,教师高控”
现象:幼儿园区域活动主题内容单一,预设多,基本上都是教师“一手包办”、生成少甚至没有,基本上是“一成不变”。
应对策略:保证核心,依据幼儿兴趣及需要设置
目前,我们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形式,主要是将活动室划分成一个个活动区域,供幼儿学习和游戏。一般的班级都会设置这样几个核心区域:建构区、角色游戏区(也可在这个区域内多设几个小区角,比如幼儿都熟悉又喜爱的娃娃家、超市、医院等)、美工区、语言区、操作区、科学区等,教师们也会设置一些特别的区域,以满足幼儿的需要,比如生活区、展示区、益智区、音乐区、体能区、种养区、沙池区、戏水区等。而区域主题主要来源于:
1.以课程内容为线索。如开学初,随着“我喜欢的鞋……”主题活动开展之前,在组织社会活动“我会选鞋了”之前,考虑到班级大部分孩子可能缺乏选鞋的经验,于是,就在科学区里开始了“鞋的展览”活动,丰富幼儿对鞋的认知。
2.以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为背景。针对现在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弱的现状,在建议家长放手锻炼孩子的同时,幼儿园也要从小事着眼,从生活着手,培养幼儿照顾自己的能力。于是,用筷子夹花生、系鞋带、扣纽扣、叠衣服等生活技能就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在区域活动中,并根据幼儿的发展不断地提升与替换。
3.以班级培养目标为背景。学期初,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制定详尽合适的班级工作计划,其中的许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与发展方向也可以渗透在区域活动中。如,班级培养目标里有一条“做一个不乱涂乱画的宝贝”。于是,在区域活动中,就有了一个专
门的涂鸦区,根据孩子的绘画兴趣、发展水平、美术能力投放适宜的绘画材料,让幼儿恣意张扬,尽展个性。
4.以幼儿的特殊需要为背景。针对幼儿的一些弱势状况,给与一定的引导与帮助,促进其各种智能的协调发展。比如:有的孩子绘画很有天赋,线条流畅、构图奇妙,可是也许他的数理逻辑关系的建立却比较混淆不清。于是,就可以开创一些活泼有趣的“数学加油站”,让他们在数物匹配、数卡接龙等操作活动中提高数学能力,等等。
二、“任务定向”
现象:比如“美工区”,教师准备好画有直线、弧线的纸张和旧画报,让幼儿根据自己能力去选择剪直线、剪弧线或剪图画轮廓,以提高幼儿使用剪刀的能力。这种方法实际上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游戏的方法,活动内容是教师规定的,方法和步骤也是教师安排设计好的,并且伴有较严格的规则和要求。
应对策略:加强活动区的游戏性
区域活动强调以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为依据设置活动区、组织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自己决定活动的内容、活动方式、活动伙伴,这要求教师不要一味地将区域活动学习化,应加强活动区的游戏性,特别是当前幼儿园盛行的任务定向的区域活动,应适当减少。一定要避免重视建构区、美工区、益智区等学习性强的活动区指导,而忽视角色区、表演区、沙池区、图书区等游戏性强的活动区指导。加大区域活动的游戏性,可以把一些适合活动区的教育目标当作游戏目标提出来。儿童的活动只有处在游戏目标下,才能促使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才能获得真正的游戏体验。比如,可以采用为活动区命名的方法,来渲染游戏气氛,创造童话般的境界。例如,把“美工区”变为“艺术坊”“世小巧手”等,孩子们来到这里就扮起了假想的角色,或“做工”、或“作画”,把自己的制造出来的“产品”拿到“商店”去“卖”,用绘制的作品办“画展”。这样,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仍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与教育活动环环相扣,但活动的性质从学习变成了游戏,幼儿的身份从小朋友扮演了一定的角色,活动目的从学本领变成了纯粹的玩,一成不变的活动区变成一个个变化的游戏场所,幼儿活动的兴趣就会明显提高。
三、材料投放随意,缺少预设智慧
现象:有的游戏区材料过于丰富,过于花俏,幼儿看得眼花缭乱,幼儿无从下手;有的游戏区材料单一,幼儿没有兴趣,游戏区形同虚设;有的游戏区材料追求昂贵,认为贵的就是好的,可操作性不强,这样的材料不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有的游戏区的废旧自制玩具,卫生性安全性差、易破损,废旧材料没有经过教师的精心挑选,投放非常随意,更缺乏预设智慧。
应对策略: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有什么样的材料,就可能引发什么样的活动,因此应努力将发展目标、活动内容、期望幼儿活动的经验蕴涵在所提供的材料之中,使幼儿通
过操作主动获取多方面的经验。所以,投放的材料时一定要具有层次性、挑战性、美观性,只有这样,最终实现材料的组合利用。
四、其他存在问题:
诸如:一游戏区设置不合理。有的游戏区互相干扰,如阅读区与音乐表演区放在一起就不妥;有的班级游戏区过于喧闹,幼儿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中,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如在同一班级设置了体育角、动画角、音乐角、小菜场。二游戏区的整合性欠缺。主要表现在班级主题活动开展后,游戏区投放的材料未能及时调整到位,不能很好地深化主题活动;有的游戏区投放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吸引了大部分幼儿前来活动,游戏区太拥挤,而有的游戏区冷冷清清,少有人光顾,导致幼儿的能力得不到整体的发展。三教师指导两极分化等等问题,都应该引起教师们更多的思索与研究。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区域,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创造,永远是幼教工作者长期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2]早期教育.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责编张景贤)
篇三: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区域活动方案
[摘要]区域活动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能够满足他们自己动手做的心理需要,是幼儿园实施个别化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当前区域活动存在很多问题,如区域创建与材料投放不合理,教师组织指导能力弱,班级人数多空间狭小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幼儿园应加强区域教学方面的教研,集思广益,借助专家资源与家长支持,提高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与个性特点组织和指导区域活动的能力。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园教学;教学策略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实施,尊重幼儿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认同。[1]幼儿园区域活动无疑成为落实这一教育理念的主要途径,因为它不仅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还能满足孩子们自己动手尝试的心理需要,给他们反复练习、自然建构自己心智的机会。区域活动是集体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实施个别化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深受幼儿的喜爱。然而,这种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在幼儿园里实施起来却举步维艰,带给教师诸多困扰,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幼儿活动区域的创建和材料的投放不合理虽然教师知道材料投放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但往往很盲目,无法真正做到追随孩子发展的需求,而有计划地投放和调整区域与材料,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教师缺少有目的的观察,对幼儿的行为不能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只是简单认为提供的区域越多越好、材料投放得越多越好,而没有顾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需要;二是教师对幼儿缺少适时的介人指导和系统的评价。在活动中,教师对教育契机的把握欠佳,干预过多,致使幼儿自我发展的空间变小,或者一味地放任自流,对幼儿的探究缺少评价与指导,也会造成区域与材料的形式化问题,不利于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二)自制教具大多过于粗糙,幼儿缺少操作的兴趣由于教育经费紧张或一时难以购置适宜的教具,教师经常花费大量时间
1
自制教具,但由于设计和制作的经验太少,时间又过于仓促,致使制作出来的教具往往很粗糙,不便于幼儿反复操作,容易损坏,如果教师没有及时更换,幼儿就会对教具失去兴趣,课程也就无从发展。
(三)班级幼儿人数过多,空间狭小由于公办园的发展难以满足社会需求,造成公办园人满为患,出现幼儿入园难的现状,这也对教师组织区域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加上又无力改变现状,因此很多教师不得不放弃组织区域活动。(四)幼儿园针对区域教学的教研薄弱幼儿园对区域活动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如材料的投放、教具的制作、幼儿的编组、规则的制定、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等,未能进行及时的教研,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从而也制约了教师区域活动组织能力的提高。二、解决策略(一)应根据儿童年龄特征设置和安排区域区域的创建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2]例如小班幼儿缺少生活经验,动手能力较弱,因此区域设置不宜太多、太复杂,一般设置两至三个区域即可。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动手操作能力有所发展,区域的数量可以适当增加,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较快,教师不仅要增加区域的数量,而且投放的材料应更富有挑战性。为此,每学期初教师应从语言、数学、认知能力等方面对幼儿进行测评,了解孩子的能力。测评时,幼儿进入预备好的区域中,教师通过认真观察和指导幼儿的操作做出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能力调整区域材料,尽可能让教具具有可操作性、层次性、独特性、趣味性与挑战性,满足不同能力孩子发展的需求。(二)教师应有必要的操作演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能力,将之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这样幼儿在进入区域活动前,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分组向幼儿演示、推荐新的教具,一方面让幼儿了解教具正确的操作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中班的数学区投放了数字与圆点卡片的教具,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数与量的对应练习操作,认识单数和双数。在幼儿进入活动区前,教师邀请一部分能力适宜的幼儿,
2
为他们演示了教具的操作方法,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操作兴趣,促进了幼儿数学能力的自主发展。
(三)合理使用区域,并使组织形式多样化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确保幼儿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要条件。由于幼儿人数多,室内空间有限,因此教师要合理使用区域,机动灵活地组织活动。[3]区域活动可以是小组与个人选择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如可以用区域插卡的方式限定进入区域的人数。当幼儿发现卡位已满时,教师一方面可以鼓励幼儿主动去和他人协商并交换区域,以此来规范幼儿良好的进区习惯,学会遵守操作规则,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幼儿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其他区域。此外,户外也可以设置体能活动区,分流部分幼儿,从而避免因室内空间过于狭小而造成的拥挤。(四)每日教研是教师区域活动组织能力提高的保证观察幼儿是教师组织区域活动的基础。对教师来说,观察分为两种:一般观察,即教师要观察每个区域的活动情况;重点观察,即主要看某个幼儿的操作情况。教师当日教研要分析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找出解决的办法。教师之间在指导时要相互配合,每位教师要明确第二天自己重点观察和指导的幼儿,因为指导能力有限,就不可贪多(大约是3~4名幼儿)。重要的是,教师要有观察记录,这样便于跟进每个幼儿的课程指导,形成幼儿的个人课程,确保幼儿个性与能力的发展。为此,可以组织实战型的教研,具体做法如下:1.针对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园长、教研主任与教师上下一心,集思广益,达成教育共识,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泛泛而研,肯定毫无实效。例如,可以在开学前针对区域教学的现状,园长、教研主任、教师共同协商制定出新学期的区域教学计划,并确立小中大班区域教学的重点内容,最后共同解决材料投放问题,明确哪些教具需自购,哪些教具可以自制。只有这样的教研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将之称为实战型的教研。2.组织教师现场观摩,在活动中及时分享经验,解决问题,拓宽教师的思路。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针对大家共性的问题或者值得推荐的典型做法,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进行现场观摩,并进行观后的现场点评,以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3
3.组织教师设计研发适合幼儿的教具。教具的研发在区域教学中尤为重要,为确保教具的合理与适宜,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来完成,同时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比如,我们在投放数与量对应的教具时,首先想到要选用安全且环保的材料,所以一开始想用纸盒,但结果发现纸盒虽然轻便但极易损坏,所以我们就改用了薄木板,在木匠师傅的指导下,自制了小木箱。这一教具既轻便又结实,幼儿十分喜爱。这一制作过程也促使教师认识到,教具无论从材料的选择还是到制作和投放的方法,都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才能真正发挥教具的教育功能。
4.邀请专家介入区域活动的指导,提高幼儿园区域教研的力度与水平。幼儿园可以定期邀请专家来园介人区域活动的教研,借助专家的专业指导,不但能及时解决区域教学中的困难,有效促进区域教学的开展,而且能帮助教师学会做中思、思后行,为教师铺设一条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提升个人专业修养的成长之路。例如,专家在教研中对幼儿行为的专业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学会解读幼儿的内心需求,在尊重、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努力调整个人的教育行为,更积极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
(五)争取家长最大的支持和配合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及社区资源,不定期地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多方面了解区域教学对孩子自主性学习的帮助,以得到家长的最大支持,让幼儿有最好的发展。[4]例如,在美丽的家乡主题活动中,我们渗透了枣庄地方文化课程,并在美术区投放了地方手工制作,在音乐区增设了枣庄地方的斗鸡、斗偶表演,在体能活动区开设了舞龙舞狮、抖空竹的活动。为了带动家长一起走进课程,我们还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走进大街小巷,踏进田野乡村,寻访枣庄的民间艺人,感受家乡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在此体验感受的基础上,我们在新年之际组织了大型的民俗亲子游园活动。孩子们身着传统节日服装,观看爸爸妈妈表演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大孩子还亲子上阵表演了武术操,吹糖人、捏泥人的爷爷们也来助阵,让大人孩子都回到了童年,感受了过年的喜庆,同时让孩子和家长们享受到了一顿家乡民俗文化的精神大餐,促进了家长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与支持。
4
篇四: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上)
摘要:区域活动是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幼儿自尊心和自信心最有效的措施。本文针对区域活动存在的区域划分不合理、材料投放不适宜、教师角色定位不合理等问题,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合理规划区域空间、科学投放区域材料、有效观察与指导等措施。
关键词:区域活动;大班;幼儿园
一、大班区域活动的常见类型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也有一些传统的区域活动,各地区的幼儿园普遍存在,具有大众性,如建构区、美工区、娃娃家、阅读区等区域活动。
(一)益智游戏区
益智游戏区是通过幼儿的摆弄、操作、游戏,来发展幼儿的感觉,调动幼儿充分运用五官进行观察比较,感受物体的形状,识别物体的颜色,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理解形体的等分等,让幼儿在不断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中启迪智慧的区域。[1]区域中会投放七巧板、迷宫地图等材料来提升幼儿动手能力及智力的发展。
该区域的开设能调动幼儿战胜困难,向自我挑战的勇气;提高他们的运算和推理能力,促进思维和认知水平的发展;满足幼儿好动手的需求,促进他们感官的灵敏和手指的灵活性。
(二)美工区
美工区在活动内容上包括三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部分,即绘画、手工和欣赏。区域中会投放蜡笔、水彩笔、毛笔等不同工具以供幼儿使用,会在区域中展示与儿童生活经验接近的美术作品供幼儿欣赏。(手工类如纸工)
它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绘画作品的认知能力,提升幼儿的欣赏水平。让幼儿能够掌握工具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有目的地选用和制造多种表现形式。如:涂蜡法、粘彩法、刻划法、喷水法等。
(三)建构区
建构区是幼儿进行设计造型的区域,教师在建构区放置一定的材料,引导幼儿根据建构需要,选择低结构的材料进行活动,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使用替代物完成作品,进行创意的建造。在建构区中会投放更多低结构材料,大块木头积木和一些建筑物图片,让幼儿参考图片进行搭建。通过在建造区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创造力,还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四)角色扮演区
角色扮演区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该区域会设置娃娃家、小医院、银行等贴近生活的角色扮演并投放相关的材料。通过这个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幼儿能以自己对社会生活的印象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愿望、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不但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能力。
(五)阅读区
阅读区就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的区域。会投放一些绘本、识字卡、动物卡等材料。在阅读区中,幼儿可以随意看各类的图书。能够开拓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面。例如教师引导新故事的情节让幼儿创编或者幼儿自由发挥,大胆创新,克服胆小,不要局限于老一套的方法和动作中。把这个汉字的意思和用处都表现出来加深记忆。
二、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大班幼儿的区域活动是为5-6岁幼儿的自主性活动需要而创设的。相比小中班的幼儿,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在认知水平、社会性发展、情绪情感表现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提高和不同,游戏的经验也更加丰富,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更加的频繁有效。因此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要针对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需要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环境,以满足幼儿自主性、合作性游戏需要,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发展幼儿创造、探索、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而在幼儿园实习过程中,发现大班区域活动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区域空间规划不科学
区域位置以及区域之间的关系容易被疏忽。每个班级的面积和空间特点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合理、立体地利用空间进行环境布置。有些教师对于班级的空间分割和利用未能进行合理的规划,例如:区域之间动静分配不合理,幼儿园里阅读区与建构区设置时处于相邻的位置,当阅读区幼儿在看书的时候无法保持一个安静的环境,导致幼儿注意力无法集中于图书;有些区域需要光线充足却被安置在幽暗的角落里,我所实习的班级阅读区就是放置在不靠窗的一面,天气差的时候就会影响阅读的氛围,也会伤害到幼儿的眼睛等等。
(二)材料的投放不适宜
1.材料不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我所在的大一班中发现阅读区的图书投放不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阅读区中我看到有很多书籍是适合小学生,甚至是初中生阅读的,例如《伊索寓言》、《格列弗游记》等,这些书的内容都是以大量的文字出现,并不适合幼儿阅读。
除了有这些大量文字的书籍外,区域中也有很多的绘本,如小袋袋系列的绘本。此类绘本对大班幼儿来说又过于简单了。而适合大班幼儿的绘本在阅读区展示很少。
2.材料数量不适宜
活动区域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有些老师为了丰富活动区的材料,倾其所能,聚其所有,投放的材料五花八门、杂而无序。其实,多则滥,滥则泛。[2]
在幼儿们的美工区,有着很多的成品材料,家长们也积极配合提供了自制的材料。但教师没有对各个类型的材料进行分类,一股脑地投放给了幼儿。面对众多活动材料,幼儿看花了眼,每个都看看、动动,但又马上被其他玩具吸引,兴趣无法持久,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反的,根本不能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
一般来说,大班有35个幼儿左右,人数是比较多的。如??幼儿园大一班教室有一个区域名为时光驿站,在这里幼儿可以进行串珠活动。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个区域是比较受欢迎的,每次区域活动的时候都有好多幼儿争着进。可是因为串珠的玻璃线不多,并且玩串珠的桌子太过窄小,每次都只能两个幼儿玩耍,那些没有玩的幼儿就会很沮丧,失落。而老师们对于这个现象也没有很好地关注到,会让那些幼儿去进行其他的区域活动。
3.材料的投放缺乏层次性
材料的层次性是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前,要预先作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由简单的到复杂的的要求,分解成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而在材料的投放过程中,教师经常缺乏认真的分析,对于材料与孩子的关系,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缺乏相对性的研究,所以导致材料无层次性。[2]
例如:在大班“我们的祖国真大”主题为背景开展的区域“我们的解放军”活动中,益智区投放了:针、绣花线、毛线、大小一样的纽扣、大珠子。这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来说没有发挥的余地,应该投放一些大小不一的珠子,让能力强的幼儿自己穿小珠子,能力弱的幼儿则选择老师提供的穿好线的针,穿大珠子。
4.材料存在安全隐患
在幼儿园中,安全问题是很重要的,包括了饮食,环境等方面的安全性。其实,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安全性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美工区中投放有尖头的镊子,这是教师为了让幼儿体验生活真实性所投放的,用于装饰物品时夹取颗粒物,却忽略了镊子的尖头会给幼儿带来的危险。
参考文献:[1]刘洋.《阅读与鉴赏(中旬)》[J].2011(9)[2]郑霞.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J].《中华少年》,2015(10)[3]孙妍妍.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9)
篇五: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区域活动环境则是教师为区域活动提供的一定条件,其不单单包括操作素材、场地设置以及区域空间等因素,同时也包括在环境中隐藏的师生关系以及同伴关系等人为因素。想要使区域活动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教师除了要注重合理的投放活动材料,更要注重对活动环境的创建,从而有效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环境设置质量。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环境创建,即以幼儿发展的视角出发思考环境布置,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能力。以下,笔者就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创建问题展开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改善策略。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问题;策略
前言:在幼儿园教育当中,区域活动即教师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具体教学目标以及课程要求创建的活动区。而想要有效开展幼儿区域活动,则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创设,教师只有为幼儿创建出适合的活动环境,才能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然而,纵观当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现状,其中依然存着一定的不足,如活动空间的布置不合理、环境设置太过单调、缺乏良好的环境创建评价等,致使区域活动的开展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尽量为幼儿创建愉悦、和谐且舒适的区域活动环境,确保幼儿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更好的相互合作,进而实现共同进步和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工作的主要问题首先,活动空间的布置不合理。一些教师在布置区域环境的过程中,存在着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将角色区域和阅读区域设置在一起,使幼儿无法在阅读区域当中专心阅读,从而影响阅读区域活动目标的实现。一些活动区域的面积比较小,致使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存在拥挤或者碰撞的现象,使活动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其次,活动环境的设置太过单调。一些教师在对活动空间进行布置的时候,虽然能够保障合理性,但环境设置却太过单调[1]。这显然并不利于活动环境创建质量的提升。比如,一些教师只是简单的在活动区域悬挂或者张贴与区域主题相关的标志或者名称。这种布置环境的方式明显太过单调,且很难有效带动幼儿参与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再次,缺乏良好的环境创设评价。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缺乏良好环境创设评价的现象。虽然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环境创建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最终能否创建出良好的环境却并未可知。因此,需要构建一个针对性的环境创建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最后,存在一定的安全及卫生问题。与成人相比,幼儿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都比较弱,倘若环境存在一定的安全及卫生问题,将会对幼儿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一些幼儿教师在创建区域环境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活动主题的创新,而忽略了其安全及卫生问题。二、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建的具体策略(一)合理布置区域活动空间在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规划空间布置,且尽量做到因地制宜。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充分掌握班级资源位置的基础上,再对区域位置进行针对性的设置,比如了解水源的位置在哪里,有充足光照的位置在哪里等。对于美工区域来说,由于幼儿在调染料的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水,且活动结束之
后也需要及时的清洗画具和手,因此教师应该将其设置在与水源比较近的位置;对于阅读区域来说,由于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静下心来,因此教师应该将其设置在一个比较安静的位置,切不可和角色区域混在一起。倘若班级中的活动区域不够,教师则可以在走廊中设置区域,以此有效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2]。
(二)合理开展活动环境布置想要使幼儿园区域环境设置太过单调的问题得到改善,则需要教师对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在阅读区域内,幼儿教师可以在适当位置张贴一些活动规则,如爱护图书、小心翻阅、轻拿轻放、安静阅读等。这样,不仅能够使阅读区域变的更加美化,还能够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参与到活动区域环境的布置中,让幼儿发挥自身聪明才智和动手能力,对区域环境的布置贡献一份力量。在此过程中,教师更应该积极的参与进来,和幼儿共同完成环境布置,这样不单单能够使区域环境的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也能够使幼儿借助自己的作品来装饰并美化生活环境,具有十分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三)构建良好的环境创建评价体系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为了使区域环境的创建质量得到提升,且能够带动并引导更多教师积极参与到区域环境的创建中,笔者认为幼儿园应该构建一套良好的区域环境创建评价体系。在对区域环境开展评价的过程中,可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组织幼儿园的领导、教师以及幼儿家长等担任评价主体,并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环境的创建展开评价,从而能够更加客观的创建环境。幼儿园应该给予获得评价较高的教师一定精神或物质奖励,且给予获得评价的较低的教师一定建议和指导。但应该注意的是,要想使评价的科学性得到提升,幼儿园应该在评价前构建一定的评价指标,比如区域划分的合理性、区域设置的美观性以及幼儿的具体参与状况等,这样才能使区域环境的设置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四)加强环境安全,确保卫生质量幼儿教师应该将安全及卫生问题当作区域环境创建的重点,以此保障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安全[3]。如,教师应该尽量避免伤害幼儿的设施出现,对一些带棱角的物品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当幼儿间产生冲突的时候,教师要适当介入,并引导幼儿化解矛盾,避免其因相互打闹而造成身体伤害。除此之外,卫生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应该定期对活动区域进行消毒,且仔细做好每日卫生清洁,确保区域环境的卫生与整洁,同时督促幼儿保持自身清洁,勤洗手,进而确保其拥有健康的身体。结论: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区域环境的创建不仅关系着区域活动的开展质量,更关系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幼儿区域活动,教师则必须积极开展区域环境建设,合理布置区域活动空间,积极开展活动环境布置,构建良好的环境创建评价体系,加强环境安全,确保卫生质量等,以此为幼儿创建安全、舒适的活动环境,从而推动幼儿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苏惠惠.幼儿园户外区域创设和材料投放的优化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8,5(30):377-378.[2]沈海平.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优化[J].名师在线,2018(04):94-95.[3]王红婕.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途径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8(01):131.
篇六: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作者:黄素玲来源:《速读·上旬》2020年第05期
◆摘要:对幼儿而言,区域活动不仅能够满足爱玩的天性,而且能够获得动手操作的精神满足感,是幼儿认知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但是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幼儿的活动体验,使幼儿区域活动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因此幼儿园要针对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优化调整,使幼儿通过区域活动得到个性化成长。本文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问题及策略
一、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区域活动流于形式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很多幼儿园盲目追求区域活动的数量和形式,而忽略了幼儿实际的学习需求和区域活动的教育目标,导致区域活动虽然开起来丰富,但是存在流于形式,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只注重于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感官体验,而未能从幼儿的心理特征角度进行設计,导致区域活动未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也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教具过于粗糙
很多幼儿园由于经费紧张,在购买教具时难于挑选到质量高、符合幼儿区域游戏的教具,甚至有些教具是老师及工作人员利用闲暇时间自己制作的,导致很多教具十分粗糙,比较容易出现损坏和碰伤情况,比如教具的边角打磨不够圆滑,幼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角碰伤,幼儿不仅在区域游戏中的体验大打折扣,而且容易对教具逐渐失去兴趣,不利于幼儿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3.区域空间设置不合理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弱,很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导致情绪出现波动,因此在区域活动空间设置时老师要考虑是否合理,既不能没有隔离,导致幼儿陷入无序的区域空间,也不能隔离的过远,给幼儿之间的沟通造成障碍,使区域活动过于沉闷、单调,也不利于幼儿的区域活动体验和能力发展。
4.老师自身定位不准确
幼儿区域活动中老师的指导必不可少,但是大部分老师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将自己当作完全的旁观者,未能明确自身在区域活动中的职责,导致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影响了区域活动的开展效果。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优化策略
1.科学合理的设计、安排活动区域
活动区域的设置直接影响了幼儿区域活动开展的效果,因此在布置活动区域时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个性化发展需求,将有限的场地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划分出不同的活动区域。比如小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较弱,老师可以设置相隔较近的2-3个同类活动区,既能够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同时幼儿之间也能够互相交流、共同探索;而大班幼儿更加活泼,在设计活动区域时,老师既要避免幼儿间相互碰撞、干扰,同时也要给与充足的空间方便幼儿完成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探索。活动区域要做好明确分区,幼儿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来参加区域活动,充分发挥出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能够在活动区域内自语自在的玩耍和探索。
2.设置活动区角,创设良好活动环境
幼儿活动区域通常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区域,即常规区、特色区、主题曲,常规区设置、阅读区、角色游戏区、美工区;特色区可以设置体现本园特色的活动;主题区可以结合教育目标设置不同的活动主题,比如构建区、科学区等。同时在布置区域活动环境时,既要考虑到活动区域的界限性、转换性,同时也要考虑到转换性,幼儿能够灵活的从一个活动区域向另一个活动区域转换。老师可以借助颜色、图案来进行区域活动环境布置,使幼儿通过记忆颜色、图形等环境信息就能够轻松找到想要去的区域,使区域活动环境既美观,同时也引导幼儿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图形、颜色等知识内容的学习。
3.投放安全、无毒、科学的活动材料
在幼儿活动区域内投放的活动材料既要具有安全性、艺术性、趣味性,同时也要具有指向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以及层次性。老师要为幼儿选择无毒、无害、卫生的活动材料,对于废旧物品、自然资源等天然活动材料,老师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安全、卫生。由于幼儿的个体需求的差异以及认知水平的发展,老师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也要注重材料的层次性,避免由于活动材料的层次单一影响了幼儿区域活动的兴趣。
4.老师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
在幼儿区域活动过程中,老师不能仅单纯做个旁观者,而要充分发挥出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当幼儿需要游戏伙伴时,老师可以是区域活动的参与者;当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问题时,老师可以是问题解决者,当幼儿陷入思维困境时,老师可以是启发者……老师可以在幼儿区域活动过程中结合幼儿的需要随时转变角色,为幼儿提供引导和帮助,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活动体验,同时也能够是区域活动的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从而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三、总结
在幼儿园教育中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能力的重要途径,老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学习需求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投放科学合理的活动材料,保障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既能够玩得开心同时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推动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佶.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学导报,2017.
推荐访问:区域设置不利于幼儿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不利于 生成 幼儿
下一篇:育体以育心作文700字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