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3篇

| 来源:网友投稿

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3篇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  第一种是强烈的文化不自信也就是文化自卑感认为传统是阻碍中国现代化的罪魁祸首如五四时期形成的激烈批判传统的思潮第二种是现代焦虑症就是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3篇,供大家参考。

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3篇

篇一: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

  第一种是强烈的文化不自信也就是文化自卑感认为传统是阻碍中国现代化的罪魁祸首如五四时期形成的激烈批判传统的思潮第二种是现代焦虑症就是对现代的强烈崇拜和追求渴望获得西方的认同把西方的文化和社会逻辑内在化如现代科学技术理性等词汇在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中都具有正面价值不像西方人文思想中有着强烈的反思现代主义反思科学主义的传统

  重新认识20世纪中国的文化坐标

  作者:张慧瑜来源:《艺术评论》2020年第3期

  张慧瑜

  【内容提要】一百多年来,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三种主体状态和文化结构:一是传统中国、乡村中国;二是现代中国、城市中国;三是工业中国、工业乡村。这三种主体状态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回应特定的时代命题。与西方欧美国家不同,中国有着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当下中国保留着两种文化遗产,第一种是上千年农耕社会的历史实践;第二种是百余年中国挣扎、蜕变的现代历史。只有充分辩证地把这样两种历史经验对象化,中国道路才具有真正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文化坐标;中国主体;中国经验

  近代以来,中国遭遇西方的挑战,始终处于传统与现代(时间)、中国与世界(空间)、乡村与城市(社会)三组文化坐标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自我指认是传统、非西方和乡村;追求现代化、变成西方和实现城市化成为中国文化与社会的内在焦虑。随着中国经济崛起,这三组文化坐标也发生了位移,现代中国、城市中国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底色。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获得重新评价,变成新的文化身份;中国的视野中世界景观也不只是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还出现了非洲、中东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乡村也不再是愚昧、落后之所,而是“舌尖上”的诗意田园。与这种截然二分的文化、社会图景不同,在20世纪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产生了一种克服这种二元对立的文化、政治逻辑,如“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辩证法,以及工(业)农(业)联盟基础上的工业城市、工业乡村的想象等。可以说,一百多年来,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浮现了三种主体状态和文化结构。

  一、传统中国与乡土中国的自我指认

  经过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下被动、主动地走向追求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在传统与现代的框架下,中国被认为是未完成现代化的传统中国。因此,启蒙、向西方学习是“五四”以来的基本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在国共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20世纪50到7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曾经受到批判和反思。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另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开启,这种中国传统、西方现代的“五四”意识再次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化共识。这就造成两种文化情感结构。第一种是强烈的文化不自信,也就是文化自卑感,认为传统是阻碍中国现代化的“罪魁祸首”,如五四时期形成的激烈批判传统的思潮;第二种是现代焦虑症,就是对现代的强烈崇拜和追求,渴望获得西方的认同,把西方的文化和社会逻辑内在化,如现代、科学、技术、理性等词汇在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中都具有正面价值,不像西方人文思想中有着强烈的反思现代主义、反思科学主义的传统。1984年的电影《黄土地》就是这种文化意识的典型反映。这部电影通过重新讲述革命历史故事,把“黄土地”表现为一种压抑人的、没有希望的、从来不会被改变的陆地文明,即便穷苦女子翠巧爱上八路军战士,也依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宿命。这种对革命历史故事的反思服务于20世纪80年代重新启蒙的现代化叙事。

  这种文化自卑感和现代焦虑症是互为表里的,从而形成了一种定型化的认知结构:中国的就是民族化的、民俗化的、传统的,而西方的就是现代的、科学的、理性的;现代中国处于一个无法被表达、被叙述的主体状态。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线性时间逻辑与中国是传统、西方是现代的空间想象结合起来,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想象。在冷战时期,中国、苏联、东欧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美国、欧洲、日本等属于资本主义阵营。这两种阵营在政治、经济、文化

  上代表两种不同的制度和逻辑。当时中国的世界想象是与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联系,反对美国与苏联的霸权结构。到改革开放时期,这种国际空间想象发生了巨大转变。中国开始学习欧美的先进经验,把自我书写为“黄土地”,把欧美国家变成发达的“海洋文明”和“蔚蓝色文明”的代表。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一部热播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1993)就体现了这种文化空间的意识,讲述北京的音乐家想到美国去实现个人成功的梦想;直到2013年,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依然延续这种文化想象。这种叙述与中国是传统、西方是现代的中国故事相似,背后的逻辑都是中国属于非现代,西方、美国是现代的、理想的所在。

  这种传统/现代、中国/西方的文化想象,在社会空间的意义上,又被转化为中国是乡土的、非城市的。这也造成近代以来乡土中国及其所代表的农业文明成为中国的典型形象和自我指认。如在五四时期,农村是鲁迅笔下需要被打碎的“铁屋子”,是封建礼教和吃人的盛筵,愚昧、落后的乡村就是整个中国的象征。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和城市化加剧了乡村社会的内部矛盾,在文化上出现了两种乡村故事。一是重申乡村的传统伦理,来批判和反思城市的消费性和诱惑性,如电影《故都春梦》(1930)、《奋斗》(1932)、《天伦》(1935)等;二是呈现乡村内部的阶级分化和小生产者的破产(如叶圣陶1933年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等)。前者是一种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反现代式的乡村视角,后者则是用社会阶级的角度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对乡村秩序的破坏。这两种叙述都是以城市为中心、以乡村为他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中国又被“恢复”为乡土中国,如第五代陈凯歌执导的《黄土地》,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1987)、《菊豆》(1990)和黄建新导演的《五魁》(1993)等都是当时典型的中国故事。

  可以说,从“五四”到20世纪80年代,这种传统中国和乡土中国成为两种最常见的中国形象。这是在启蒙主义和现代化的逻辑下形成的中国认同,代表着一种负面的、需要被现代化所抛弃的价值观,也形成了20世纪历史中深入人心的一种文化自觉,就是激烈地自我否认和文化批判,斩断传统中国与现代的关系,渴望把一系列现代价值观从外部内置到中国文化内部。这也是一种自我他者化、自我现代化、自我殖民化的过程。

  二、现代中国和城市中国的浮现

  这种传统中国和乡土中国的主体认知,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发生了逆转。通过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也基本完成了近代以来梦寐以求的现代化目标,传统中国蜕变为高度现代化的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启蒙话语中,有两种讲述中国故事的主体状态:一是前现代的主体,是落后的、愚昧的中国;二是把中国故事放置在西方人的视角之中,比如20世纪90年代冯小宁执导的《红河谷》(1996)、《黄河绝恋》(1999)和叶大鹰执导的《红色恋人》(1999)。21世纪以来,这两种中国故事开始发生转变。一种现代中国的新主体开始浮现,使得现代与中国的内在张力被克服,中国也能够占据现代的、西方的主体状态。

  首先,从现代中国、城市中国的视角叙述中国故事。这体现在一部生态电影《狼图腾》(2015)上。这部电影由擅长拍摄动物题材的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改编自2004年出版的同名畅销小说。这部电影本来是一个城里的知青到内蒙古上山下乡的故事,但与20世纪80年代所讲述的伤痕累累或者青春无悔的知青故事不同,《狼图腾》成为一部保护动物的生态主义电影。电影一开始就是从城里来的北京知青的视角,讲述插队、在农场生产过程中与狼的遭遇,批判了那种为了生产而对狼赶尽杀绝的工业化逻辑,反而主张一种与狼友好往来、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对狼带有一种神秘主义的崇拜。这种对工业、城市文明的反思,也是一种新出现的文化现象,其背后的逻辑是已经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之后再反思发展主义的弊端,这恰好是后工业时代的价值观。在此,中国不只是一个现代的、城市的主体,而且还是一个反思现代、批判工业发展的主体。

  其次,出现了“世界”之外的世界。中国与西方二元对立的世界图景变成中国与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在喜剧片《泰》(2012)中出现了泰国。中国人去泰国旅游,这是当时一种新的文化经验。之前都是西方人、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现在是中国人去国外旅行和历险。而动作电影《湄公河行动》(2016)也是这样,训练有素的中国特种警察,跨越国境、追捕异国的犯罪分子,这本身就是一种新的中国故事。因为之前只有在好莱坞电影中才会呈现美国大兵到第三世界、欠发达国家执行特殊任务,现在中国人也能够讲述这种故事,这本身反映了中国主体状态的“逆转”。2017年暑期档的《战狼2》更是如此,这部电影创造了56.83亿人民币票房,是目前为止在中国上映的票房最高的电影。片中武打演员吴京所扮演的特种兵,是新时代的中国军人,高度自信、能文能武、有勇有谋。冷锋在非洲保护中国人和非洲难民,这不再仅仅是表现中非之间的兄弟情谊,而且体现了强大的中国已经能为自己的海外侨民提供军事保护。和改编自真实新闻事件的《湄公河行动》相似,《战狼2》中的许多情节也来自于中国从非洲战乱国家撤侨的故事,这改变了中国作为弱国的形象,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或者强国。2018年初上映的《红海行动》讲述的是中国海军特种兵从中东战乱之地拯救难民和撤侨的故事,采用了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模式,用大场面和激烈的战斗场景来凸显中国军人的勇猛和意志。这些电影既与中国资本和劳动力十余年来深入中东、非洲等地区有关,又与中国崛起时代新的国家形象的塑造有关。

  再者,在这种现代中国的主体想象之下,乡土与城市的对立关系也发生了转变,变成了以城市为主体、以乡村为他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村叙述变成路遥式的农村青年进城和陈忠实式的乡绅主体的农村故事。乡土中国呈现为两种空间。第一种是落后、愚昧、非法治的异度空间,也就是恐怖片、惊悚片中的农村,如在近些年上映的《光荣的愤怒》(2006)、《心迷宫》(2014)、《中邪》(2017)等中小成本电影中,乡村被他者化,变成了非文明的、非法治的空间,滋生鬼魅的地方;第二种是诗意的乡村、自然化的乡村,如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012)、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2013)等呈现的是一种浪漫主义式的乡土,赋予前现代、自然空间和乡土一种有机的、绿色的文化想象。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以美食文化为主体的纪录片,用影像和对白构造了一幅美轮美奂的诗意田园画面。不是食品工厂的标准化生产,也不是商业化的超市网络,所有的食材、美味都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乡间,来自于普通人的厨房。这种民间的、自然的美学诉求,是一种典型的去工业化的、去都市化的文化逻辑,通过对自然的崇拜来反思现代、城市文明的异化。

  可以说,中国经济崛起之后,现代中国成为一种新的中国主体位置。这种文化位置,使得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城市与乡村等文化坐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仅使得中国重新回收优秀的传统文明,看到西方之外的第三世界空间和建构一种反现代化的乡愁,而且治愈了文化自卑感和现代焦虑症,找到一种文化自信和对现代中国的认同。

  三、革命中国和当代中国的启示

  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文化逻辑背后都隐含着一种以现代为核心的价值观。不管是批判传统的包袱,还是重新把传统作为正面遗产,都是把现代作为参照系,这是五四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及中国经济崛起之后的支配性观念。这其实压抑、忽视了20世纪50到70年代革命中国、当代中国的历史和另类尝试。这种文化实践,改变了传统与现代的二元想象,变成一种在批判传统中继承传统、在批判现代中追求现代的文化逻辑。这体现为三种不同的文化现象,一是以工业、生产为核心的城市文化,二是农村在地现代化的路径,三是相对平等的亚非拉想象。

  第一,城市在20世纪50到70年代的文化逻辑中具有一种暧昧性。城市文化被作为资产阶级文化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城市里的消费主义空间如咖啡馆、歌舞厅、高楼大厦等是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社会罪恶的象征。这种对城市文明的反思既是工业社会、城市化以来西方现代性的自我批判,又是冷战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批判。在负面化资本主义文化的同时,社会主义文化也创造了一种与资本主义文化针锋相对的现代文化,这就是把消费性的城市改造

  为生产性的城市,把灯红酒绿的夜幕变成阳光明媚的建设工地。于是,在20世纪50到70年代的中国电影中,出现了两种城市形象:“资本主义黑夜”和“社会主义白天”,前者是在旧中国、旧社会的“霓虹灯”下展现身体的诱惑与人性的沦落,后者则在新中国、新社会的“艳阳天”里表现热火朝天的生产性和工业化场景。这样两种截然对立的空间,在1958年刚从苏联学习一年归来的成荫导演的城市电影《上海姑娘》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这部电影的片头是,波光粼粼中浮印出“上海姑娘”的片名,背景则是一幅又一幅倒影中倒置的高楼大厦。这些耸立的高楼大厦代表着彼此矛盾的文化含义,一是现代的、都市文明的象征,二是旧社会、半殖民地、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象征。电影用这种水中倒影的手法表达了社会主义文化对城市既爱又恨的双重定位,也表达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双重任务是既要批判现代化所带来的诸多弊端,又要追求现代化和工业化。这一汪清泉显示出人们对于现代性的渴望和批判的矛盾心情。这样的双重任务给城市电影带来创作上的困境和难题,既要表现现代化的繁荣与“现代”,又要避免现代文明所携带的资本主义的“阴影”。片头过后,这些水中倒影消逝,浮现出来的是一个建筑工地,一个正在建设之中的工厂。一旦进入正文,一种建设的、生产性的空间,立刻取代片头中柔美的现代化倒影。用生产、工业化来表征城市,这成为20世纪50到70年代处理城市题材最重要的修辞方式。

  第二,作为有着悠久农业文明的中国,被迫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以土地革命的方式来完成国家独立和社会改造,这也为新中国开启现代化、工业化提供了社会基础。相比五四时期启蒙视角下的“恶乡村”和浪漫主义视角下的诗意乡愁,新中国所形成的是一种以乡村为主体、从乡村出发的现代化叙事,在那些如《三里湾》(1955)、《创业史》(1960)等乡土、农村题材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中,乡村不再是城市的他者,而是现代化的主体,是以乡村空间为主角,展现农村社会的集体化、合作化的历史,这里的乡村不再是城市之外的他者,而是从城里来的年轻人与村里的人们一起追求现代化、建设工业化乡村的地方。这种乡村主体的视角是“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以及以农村为主体的合作化道路的产物。这种乡村在地现代化的经验,不是把农民赶到城市里,而是通过组织化发动农民实现本土的现代化;人们不是背井离乡去城里寻找现代化的生活,而是在本土本乡实现现代化,农村不是城市的外部,现代化的生活建立在农村生活的基础之上。这种不同于城市视角下的乡村故事得以成立的前提是工农联盟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人民公社体制。可以说,中国近代以来之所以能够抵抗来自西方的挑战以及日本的侵略,很大程度上依靠广泛的农村动员。农村不是等着去救赎、去怜悯抑或恐惧的他者之地,当然,也不是鸟语花香的、浪漫化的诗意空间,而是充满生命力、有主体感的地方。

  第三,在20世纪50到70年代的国际主义和阶级政治影响下,亚非拉和第三世界成为中国打破冷战结构的突破口,中国建立了一种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相对平等的兄弟想象。近些年,因为中国经济开始与亚非拉地区建立广泛的经贸联系,第三世界又重新回到中国的文化视野之中,出现了电影《战狼2》以及2018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现中非友谊的小品《同喜同乐》。只是在这些文化呈现中,中国被表现为现代、非洲被表现为落后,这与20世纪50到70年代关于中非友好的招贴画里中非是一种合作、互助的形象非常不同,在这个意义上,那种彼此承认、相对平等的中非想象对中国在崛起时代重新建立一种国际视野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经过一百多年的现代化之旅,中国从有着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帝国变成现代化的国家。在根本性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上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甚至比西方原发现代国家还要更先进、更彻底。但是,中国毕竟经历了与西方欧美国家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中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经验。简单地说,当下的中国保留着两种大的文化遗产。第一种是上千年农耕社会的历史实践。当下的中国能够比较辩证地对待这段漫长的历史,其中有些是值得发扬、继承的传统,有些是与现代价值不匹配的糟粕。第二种是百余年中国挣扎、蜕变的现代历史。对于这段彼此矛盾、自我否定的历史,还存在争议,甚至在大众文化中存在着一种跨越现代,让当下中国与传统中

  国无缝对接的“穿越术”。这也充分说明现代中国的历史需要进一步历史化、对象化。只有这样,中国经验、中国道路才具有真正的启示意义。

  张慧瑜: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郁婉

篇二: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

  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自我认识不足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对自我形象不认同,觉得自己长的不好。或者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进入大学后的优越感降低甚至没有了,自己没有赢得别人尊重的本钱,于是产生了极强的失落感,原有的优越感一下子就成自卑感。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方面产生自卑感的。

  家庭经济因素

  部分学生由于出身贫寒,生活困难,与别的同学相比,觉得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实在太差而感到自卑。这几年,由于这方面引起自卑的大学生人数有增加的趋势。

  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自卑心理影响很重要。根据米德等人的研新几内亚的三个民族的人格特征,居住在湖泊地带的张布里族,男女角色差异明显,女性是社会的主体,她们每天劳动,掌握经济实权。男性处于从属地位,主要从事艺术工艺与祭祀活动并承担孩子的养育责任。这种分工使该地区的男人有明显的自卑。

  成长经历有关

  人的一生不能说漫长也不能说太短,但真正对人产生深刻影响的关键时期就那么几个,其中童年经历的影响尤深。心理科学的研究已证实,不少心理问题都可在早期生活中找到症结,自卑作为一种消极的心态也不例外。

  个人性格特点

  气质抑郁、性格内向者大都对事物的感受性强,对事物带来的消极后果有放大趋向,而且不容易将其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因而外界因素对他们心理的影响往往要比对其他气质、性格类型者的影响大,产生自卑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

  而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的学生在其上进心、自尊心受到压抑时,不是变得自卑,而是激起更强烈的自尊,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以更大的干劲冲破压抑,努力拼出一条成功之路来。但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则正好相反,在经过一番努力后尚无效果,便会泄气,认为自己不行,于是变得自卑起来。会对社会产生恐惧感。无法正常的接触社会上的人。

  认知法

  就是通过全面、客观的认识,辩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自卑者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心和抱负,自我评价协定高,当在学习生活中,由于自己方法不当,或缺乏处世能力而陷入困境时,自尊心受到损害、优越感严重失落,于是从一自尊自信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一个完全失去自信的人。

  常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优点,我们应该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优点,但也不忌讳自己的缺点,没有缺点优点也能以浮出水面。这样就能正确地与人比较,在看到自己不如人之处时,也能看到自己如人之处或过人之处,伟人之所以难以高攀,是因为你跪着看的缘故。

  其实,最重要的比较是自己跟自己比。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等来确立自己的事业和人生道路,为此发奋努力,不断进步,最后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是积极的、有意义的人生。

  作业法

  自卑感往往是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挫折,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疑而造成的。有此心理学同学,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一举成功后便会有一份喜悦,每一次成功都是对自信心的强化。而自信心的恢复需要有一个过程,切不可着急。应从一连串小小的成功开始,通过不断的成功来表现自己和确立自信,来消除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表现自己时,期望值不要过高,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步用自信心取代自卑感。

  有自卑感受的人多为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因此,表现自己还得从锻炼自己的性格入手。有自卑感受的大学生应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坚韧性、果断性、勇于进取等优秀品质,确立自信,以逐步克服自卑心理。

  补偿法

  补偿法即通过努力奋斗,以某方面的成就来补偿自己自身的缺陷。生理上的补偿现象,如盲人尤明、聋者尤聪,这是大家常见的。其实,人还有心理上、才能上的补偿能力。勤能补拙、扬长补短,可以说是心理上、才能上的补偿作用。华罗瘐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记住:只要功夫深,一定能赶上他人。其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扬长补短。

  亚历山大、拿破仑,他们生来身体矮小,这是他们的短处,但他们并不因此自卑,而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并立志在军事上取提成就,经过不断努力,最终他们都成功了。所以说,人的某些缺陷和不足,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而要看自己愿不愿意改变。只要找到正确的补偿目标,就能克服自身的缺陷或者从另一方面提到补偿。

  领悟法

  领悟法即有自卑感受的大学生,主动求助于心理咨询老师,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分析治疗。其要点是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自由联想和对早期经历的回忆,经分析找出导致自卑的深层原因。经过心理分析,主求助者领悟到,一个人之所以有自卑感,并不是自己的实际情况很糟,而是潜藏于意识深处的症结使然。

  显然,自卑者会发现被过去生活中的阴影影响今天的心理状态是没有道理的,从而使他们有豁然开朗之感最终从自卑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暗示法

  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进行自助的方法。人的自我评价实际上就是人对自我的一种暗示作用。它与人的行为之间有很大的关系。消极的自我暗示导致消极的行为,而积极的暗示则带来积极的行动。每个人的智力相差都不是太大,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就应不断地暗示自己,别人能做的我也一定能做好。

  始终坚信“我能行”、“我也能够做好”。成功了,自信心得到加强;失败了,我们也不应气馁,不妨告诉自己“胜败乃兵家常事,慢慢来我会想出办法的。”

  训练法

  有自卑心理的人常常在性格上表现出不当之处,如内向,不与人交往,敏感多疑等,为此我们不妨进行一下成功性格的训练。

  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随意找到四个你的熟人,问他们对你的印象如何,确定你是否喜欢他们的回答,判断你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留给别人的那种印象。

  第二、确定一下,如果你是一名演员的话,愿意扮演什么角色,以及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角色。

  第三、选择任何一个你所崇拜的人,列出他身上那些使你崇拜的特征和品质。

  第四、把第二和第三综合为你自己所选择的性格。

  第五、改变你的形象、行为、个性中你所不喜欢的东西,强化你所喜欢的东西。

  第六、去表现你的新个性。

  要提醒你的是,不要指望很快便能发展成一种成功地改造自己的性格,还必须以自己性格的内核为基础。

  其他

  n协助该生认识“自卑”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情结”。自卑并非一文不值,适当的自卑可以促进我们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改变对自我的错误认知,肯定自己的价值,相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学会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迈出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三: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

  民族文化的三种心理我把中国人对待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心态整理出来三种心理,一种是民族文化自大心理,一种是民族文化自卑心理,一种是民族文化自信心理。民族文化自大心理主要来说就是只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厉害无比,什么都好,一点点糟粕也会被他们解释成精华,容纳不了一点的外来文化,当外来文化与他们要做一样的事情时,他们又极度鄙视,认为他们心胸狭隘,这种人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优胜性,但无限扩大了自己心目中中国文化的这种优胜性。民族文化自卑心理主要说就是不认可中华民族的文化,认为全是封建糟粕,这种人的心理大多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心理,主要表现在对外国十分迷恋,对于中国文化极为鄙弃,从而导致了崇洋媚外,这一种人完全迷信外国文化,而对中国文化十分不自信,造成了对于中国文化认识不足。民族文化自信心理主要是既认可中华民族的文化,也不鄙视外国文化,而能够不断的学习外国文化,并且可以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能够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不足,也认识到外国文化超越我们中国文化的地方,从而不断学习,使得中西方文化对自己的精神言行方面都有影响,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格,这是自信心理。民族文化自大心理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后,被这种文化吸引,但没有学习外国文化,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面面俱到,不承认外国文化的优点,即使是中国文化中学习容纳的外国文化,他们也一概否定,认为这是中国文化而否定是外国文化,形成这种心理主要的问题还是学识不够,见识不够,这一类人在中国占据了极大一部分,而他们也没有自觉学习的意识,靠着自己积累的知识来认可和反驳一切,而从来不思考别人说的是否是对或者错,是事实还是胡说,从而造成了自己一叶蔽目、心里滋生骄傲自大的特点。民族文化自卑心理主要的原因还是崇洋媚外,造成这种心理的人们大多是受到民国时期各大师的影响,看到了各位大师关于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发扬西方科学精神等言论,各位大师的言论也有好有坏,良莠不齐,当时主要原因是西方文化在一瞬间冲进了中国,极大的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造成精神冲击,很多有学问的人看到这种思想的先进性,就不断的宣扬这种先进思想,导致了忽略中国传统文化,这一部分人在中国也是极多的,其实在民国各位大师的笔下,也有许许多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之作,国学经典之作,但是因为学习的人少,而社会上留下的关于西方思想的多,导致了后人学习时候的偏听偏信,造成思维的误区,从而导致了当今一部分人的崇洋媚外,既国外的月亮是圆的这种思考方式。民族文化的自信心理,这一种心理非常适合学习的时候来用,能够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优点和缺点,优胜的继承,糟粕的也可以思考,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那一个可以丢掉,弃用,那一个可以继承,学习,优胜的和糟粕的在不同的学识和格局下来看,他们的分法是不一样的,只有学识越高,格局越大,才能更好的选择优胜和糟粕的部分,从而塑造自己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他们在学习和继承中国文化的时候,同时也能看到外国文化的优胜和糟粕,可以清楚的去学习和鄙弃他们的学问,达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情况,他们承认中国文化的其中又不好的部分,也承认外国文化中有好的部分,他们有理性的思维,去思考中国文化中借鉴和抄袭他国文化的情况,也会看到中国文化影响周边国家,乃至于全世界的情况,因为有前一种情况,所以他每天都会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的去努力学习,又因为有后一种情况,所以他们能够坦然自信的面对周围一切情况。

推荐访问: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 自卑 时期 影响

热门文章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