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大企业落地地方政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7篇

| 来源:网友投稿

大企业落地地方政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7篇大企业落地地方政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关于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存在的问题招商引资难项目落地难  关于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出现了较为强劲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企业落地地方政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7篇,供大家参考。

大企业落地地方政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7篇

篇一:大企业落地地方政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关于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存在的问题招商引资难项目落地难

  关于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出现了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从签约项目的落地情况来看,在谈的项目多,签约的项目少,落户的项目就更是“广种薄收”。项目落地建设制约因素多,建设进展缓慢,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土地制约是根本。土地供应不足是制约项目落地的关键问题,项目落地必须依赖土地承载,****虽然有16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但土地资源受园区规划和国土规划“两规”制约,符合“两规”的土地不足,土地指标紧缺。很多招商项目因为土地问题而搁浅。今年以来,园区主要对接的**的纺织和服装类企业,是****首批搬迁企业,需在20XX年10月之前竣工投产。园区能提供的符合条的土地很少,仅有的***所属的原企业总部基地因地上建筑问题未能落地。目前正在推进的****和****也因地上建筑物问题存在较大差距。

  二、土地报批困难,办理时间过长。国家土地政策紧缩、卫片执法精准,企业开发用地意向与规划不符,土地指标争取困难,导致企业不能快速办结用地手续。投资项目的土地、规划、环评、建设等有关手续审批难度大,周期长。

  三、企业实力不足,资金筹措困难。由于企业自身资金有限,对项目市场发展前景预估较差,市场经营、合作意向等因素变动改变了业主的投资意愿,导致项目无法推进。部份项目单位资金紧缺,土地报批税费没有落实等,造成无法进行供地。究其原因,一是银行放贷审批难度加大,加上各级担保中心资金规模较小,支持企业融资的力度有限,难以满足项目的信贷担保需求,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二是有效抵押不足。银行抵押放贷只认可固定资产投资,很多项目用地没有办好土地证,拿不出有效的抵押资产。

  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来看,由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不配套以及投入资金的不足,导致园区供水、供气、供暖、环保、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水平远远不能适应园区快速发展和重大项目引进的需要。区内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率不高,且推进速度缓慢。一些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由于投入巨大,资本周转周期长,效益回收困难等原因,使得社会资本难以自发地投向这些领域,仅靠银行贷款和政府投资又难以弥补建设资金的缺口,资金困难导致许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无法开工,成为困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障碍。

篇二:大企业落地地方政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政府与企业合作项目风险

  企业面对的风险及规避

  一、企业面对的风险相对于一般工程项目,与政府合作开发项目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涉及政府、项目公司、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工程建设承包商、经营管理公司、设备材料供应商、项目产品(服务)购买者等众多当事人,各方之间合同关系复杂,风险因素较一般的工程项目要多,风险管理复杂而困难。主要风险有:(一)政策变动风险政策的变动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在项目实施期间,国家出于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的原因会不断调整经济政策,对于符合国家地区和产业规划的项目会予以支持、甚至给予补贴;对于国家不鼓励的项目,会出台相关的文件进行限制。这些政策的变动会使正在建设中的企业处于被动的地位,直接影响到合作企业的发展和盈利。(二)与政府合作方式选择上存在的风险企业与政府合作开发的项目,是一个系统的统筹管理的过程。目前,比较常用的有BOT或BT等,这种合作方式对企业有着更高的要求,它一方面要求企业要有技术、金融、保险、贸易、土地、交通能源、通讯、广告的多方面配合;另一方面要求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密切合作;同时,涉及了多家相互关联的机构,项目管理部门、施工方、投资方、贷款银行等;既涉及工程施工、管理、金融、税收甚至外汇等经济问题,又涉及法律、环保、公众利益等社会性问题。这就需要项目在前期准备过程及过程管理当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策划和操作。其中,政府对于项目的态度及支持力度、风险分摊的分配及规定,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企业采用合理的合作方式与政府合作,需要对自身实力有充分认识,同时,又要对项目运作市场做充分的市场调查,合理的合作方式才是企业利益得以实现的关键。(三)政府诚信风险就地方政府而言,在与企业进行工程合作时,往往会由于地方财政资金缺乏、市政建设项目紧急等原因,为准备合作的企业提供各项优惠措施,但是在合作项目运作过程中却经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不诚信的表现。主要有几下几点:在运作过程中地方或部门的政策调整导致的政府诚信风险。一般来说,政府与企业合作开发工程项目的施工期限较长,在较长周期内可能大大超过了政府官员的任期。或者,在特殊情况下,也存在官员频繁调动的情况。当政府人员发生更迭时,下一届的官员极有可能因

  为政绩的要求改变区域发展战略。战略方向及重点产生改变,即使对于合作开发项目存在某种承诺,但是资金状况和项目预期也会发生变化。

  在工程运作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部门利益调整而导致的信用风险。政府与企业合作工程项目的建设往往是经过反复论证得出的结论,无疑是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会有巨大的帮助。但是,作为地方政府的不同的机关部门,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得到的实际收益往往会有很多不同,随之出现很多的政府行为越位和缺位。

  我国在政府与企业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的风险。以目前政府与企业合作最常采用的BOT融资方式为例,我国关于BOT投资项目还没有正规的、地位较高的成文法规,从而决定了风险的存在。如果政府行为缺乏法制约束,“政府诚信风险”将是企业与政府合作开发项目的最大风险。

  (四)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下能否按计划维持产品的质量与产量,以及产品需求量与市场价格波动给项目运营带来的风险。在政府与企业合作工程项目中,由于政府工程工期长的特性,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化时有发生。在一般意义上,政府与企业合作工程项目周期比较长,又得到了政府的特许和帮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但是不能排除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带来的市场风险。此外,在原材料市场上,由于原材料涨价的原因导致工程成本加大,是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市场风险。(五)其他风险因素处上面四个风险外,资金供应风险、企业竞标中的压价风险、企业施工的图量与招标工程的清单不一致、组织风险、合同风险、工程环境风险、资金风险、技术风险、安全风险、政府效率等,都是企业与政府合作开发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二、风险应对措施合作开发项目风险与一般工程项目风险不同,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多样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综合表现为项目风险的复杂性,因而其风险处置与一般风险处理也不同。在处理合作开发项目风险时,应综合分析某类风险在总体风险系统中的重要程度及关联性。对于比较重要的和关联性大的风险,应采取有效的风险处理措施来分散风险。如BOT项目风险管理通常将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减少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再将风险的承担责任分配给最适合承担的一方。合作开发项目在具体实施时,工程企业还要注意做到熟悉政策及相关法规,预测国家宏

  观调控和政策变化的方向、趋势;合同订立要合规、合法,即使人员变动也有理有据。只有签订一个公平的条约,政策风险和政府信用风险才会有所降低;对市场独立调研,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入进行可行性研究,对项目的所有风险做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估,政府提供的资料只作参考;做好资金筹划,准备备用融资方案,同时也将融资风险合理分担给项目参与各方。

  政府面对的风险及规避

  一、政府面对的风险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支撑。但招商

  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政府主导型所带来的后果是投资商要价高,条件更苛刻,使地方招商引资的成本、风险加大。目前,以政府名义签订的招商引资合同中政府存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

  (一)政府提供担保过多用政府信誉作保证,用国有资产作担保,用经营权、收费权作质押。我们知道我国法律禁止政府作为担保的主体,但是政府不出面担保、资金不到位,项目就谈不成,眼看到手的资金就黄了,有些人就看中了政府缺乏经营的经验,想着法子来设圈套。例如我们审查的一份融资合同,出资一方让政府签个确认函,声称内容是政府确保资金进入企业时的安全。但是经市政府领导批转我们审查后发现,该确认函实际内容则是政府要对使用该资金的企业,在资金使用期满时的还本付息承担保证责任。(二)政府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参与经济行为有些投资商非要把政府作为合同当事人。以前,我们在合同审查时一般不主张政府作为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让投资方与使用资金方来签合同,企业对企业。但是,外来的大企业,特别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政府不出面,人家根本就不谈。政府为了谈成项目,迁就投资商,有意无意的作为合同当事人。有些人认为,政府可以不是合同的当事人,但政府可以是协议的一方,因此主张政府和投资商签协议,岂不知协议、合同、契约都是一个效力,只是叫法不同罢了。政府的目的是发展,客商的目的是赚钱。投资商之所以要求政府作为合同当事人,主要顾虑在于政策的不稳定、投资环境的变化。若政府成了合同当事人,则他的后顾之忧就打消了。实际上投资商此时也有个误区,合同的相对方其实不一定是政府,因为大多数合同的相对方是本地的企业或具有经营能力的机构。若是政府越俎代庖签订招商引资合同有可能侵害其他合法当事人的利益。我们审查的一份涉及招商引资土地转让合同,投资商

  一定要求政府作为当事人,我们审查后发现政府若作为当事人,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则侵害了某一实际用地单位合法权益,而该单位已经办理了合法的土地使用权手续。

  (三)合同权利与义务失衡合同是双方平等协商、意思自治的结果,同时,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不能显失公平。而合同的投资商往往为了摄取最大利益,任意提出不平等条款要政府给其提供大而又大的优惠政策。合同履行中,又往往没有实际能力致使合同无法履行。例如我们招商来的一个企业,以优惠的政策拿到了土地,企业还没有正式生产经营,他们又提出要出让包括土地在内的企业资产。固然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有出让的自由,但是当初签合同、项目落地时,之所以给企业以非常优惠的政策,就是要企业能生产经营,政府得到税收,而现在企业不经营,倒了地皮,我们就应该按照合同要求追究责任。还有一份合同,企业以优惠的价格拿到了土地,投资商一方面提出,他可以出让土地,另一方面又要求当他需要土地时,政府还得以原优惠的地价再给他解决土地。(四)投资商提出的一些不符合政策和法律的要求有些项目、资金引进时,投资商有招商和投资限制,明确要求政府在某一区域内不准再批相关的项目。有的项目要求政府给予减税和返税优惠,有的要求实行国家禁止的零地价招商等。我们审查的合同中,就出现过客商要政府承诺,在其资金到位后,政府应优先给他安排项目,安排工程,优先给他的项目和工程达七、八项之多。投资商提出的这些要求,明显违背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及招、投标法的相关规定。另外动辄以几千万元、几亿、几十亿元的投资骗吃骗喝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风险都应引起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

  二、政府在中风险的规避政府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风险远不止上述问题,但如何规避风险?政府的职能在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但现阶段的核心在于发展,不以大气力抓招商引资、抓项目建设,发展可能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们认为,政府要介入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来,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规避风险:(一)政府应慎审作为合同一方的当事人政府可以就某一产业领域的发展与大型企业集团,就巨额的借贷融资项目与大型的金融机构、融资机构签定宏观的框架协议,就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环保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项目,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项目来签订合同或协议,也可由职能部门去签订,去履行合同。应避免在普通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当然,不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就不是说政府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无所作为,政府一方面可以推介本地的项目,

  可以组团招商;另一方面在优化投资环境上下功夫,使客商来得了、落得下、有钱赚、可发展,以此来避免政府陷入到各类纠纷的尴尬境地。

  (二)政府应审慎提供保证依照我国相关法律,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在经济往来中为他人提供担保,提供的担保一般也是无效的。政府目前可行的做法是集中一些有效资产,成立投资公司,以投资公司的名义为招商引资、金融借贷和融资来担保,但不能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名义为投资商提供各种类型的担保。在担保方面政府要做的事情有两点:一是加强对投资公司的资产监管,担保不宜过多、过滥,通过进行绩效风险评估,选择风险低、见效快的项目来担保;二是要加强对引进项目的监督,要求引进的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尽早投产见效,督促企业按照合同约定积极行使权利,严格履行义务,以此把市场经济的风险降到最低。

  (三)签约时杜绝合同权利义务失衡第一是合同内容必须经过充分论证,达到权责利相一致。例如在我市的一份合作经营合同中,外地的投资商与渭南的一个企业组建合作经营公司。渭南公司出资实物,投资商用外汇折合人民币出资。合同约定投资不到位的违约责任是:未出资的一方按未出资数额月利率2%向合作公司交付利息。而合同法规定的是向受害方支付违约金,这样,本应是渭南企业自己的违约赔偿金就变成了合作公司的收入。因此,在解决合同权利义务失衡方面,一是要看合同的本身,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要均等,核心是:我有义务,必然要享有相应的权利,对方享有权利的同时,必然要承担义务;第二是注意合同与合同之间的均衡,尤其是在给予投资商的优惠政策方面,应统一标准,严格按照政府有关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实施,切不可这个合同给投资商优惠地价,那份合同给投资商零地价,这个合同减税,那个项目负税费等等。不同项目不同待遇,不同时期不同政策,必然会导致恶性竞争,破坏投资环境。

  (四)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合同研究分析一是必须对重大招商引资、建设投资项目等方面的合同进行法律审查。审查时要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要“积极、审慎”的对待招商引资项目,既要促成合同签订,又要把风险降到最低,既要保证项目能顺利开展,又要保证项目能真正促进经济发展;二是政府法制办要有专门的人员注意对各类合同进行分析研究,要有精通经济、熟悉法律的人员成立专门的班子研讨招商引资、建设投资项目中各种风险,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预先研判,向领导及早汇报,提前决策和编制应对预案。

  (五)区分合同性质、类别分别签订在实践中,招商引资协议有的是意向性合同,如战略合作协议、框架协议,有的是具有

  法律约束力的正式文本,主要区别在于法律责任问题,前者一般没有法律约束力,也没有相应的法律责任,仅仅只是双方初步表达合作意向的意思表示,具体合作项目的落实有待双方进一步谈判,而后者则有明确的权利义务要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应当尽量避免签订正式合同。在签订合同时,要注意确定合同性质,关键看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共同指向是什么,如果是优惠政策或物的出让,应视为行政合同,政府可以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签订协议,或者是单方作出承诺,对于其他内容,则应视为是民事合同,一般应由企业签约。

  土地一级开发法律风险分析

  越来越多的地产界人士注意到了土地一级开发独一无二的“优势”,拥有土地一级开发资质意味着在拿地环节坐拥成本优势,进而轻松享受一二级市场的双重收益,更重要的是,在收入以及净利润的确认环节将拥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当大多数房地产公司正在如火如荼忙于建房的时候,少数擅于布局、着眼未来的地产公司已悄然进军或正在着手进入土地一级市场。掘金土地一级开发的“黄金时期”正在悄然而至。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随着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城市中心区已无地可拿的局面已成事实,楼市调控导致房地产业升级重整,行业必将面临重新定位、寻找新的立足点这样一个局面。土地一级开发已并非“房地产”概念,通过“产业上移”控制土地源头可以将运营产业涵盖到任何一个领域。而且在“经济区”、“聚集区”建设之初,土地一级开发是各方资源整合的源头。

  一、土地一级开发市场是政府和企业利益交汇点(一)政府希望企业参与土地一级开发政府希望企业参与土地一级开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土地一级开发的效率。土地一级开发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将土地一级开发委托给企业实施,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负担,提高土地一级开发的效率。另一方面,政府需要筹措资金。土地一级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需求主要来源于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土地征迁或者拆迁费用,另一部分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对于基础设施

  的建设费用,政府可以通过单项的BT项目完成,BT项目融资,土地的征迁或者拆迁费用却难以解决。因此政府需要的是一揽子解决资金问题,这是政府希望企业参与土地一级开发的根本原因。

  (二)企业愿意参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参与土地一级开发的目的主要是牟取利益,虽然企业参与土地一级开发的根本目的在于经济利益,但不同的企业对利益的要求还是有差别的。1)有的企业要求基本的经济利益的同时,追求的是产值,尤其是国有股控股的上市公司,企业要求将土地一级开发过程中全部投资都能够纳入公司的经营业绩,这一类公司不一定要求利益的最大化。2)有的企业追求的就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求对土地一级开发后的土地出让金进行分成;3)有的甚至不仅要求支付资金利息,还要求对土地一级开发后的土地出让金进行分成。这种企业一般以私营企业为主。4)有的企业在要求基本的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追求参与土地的二级开发,即在土地出让过程中享有某种利益。这类企业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主。

  二、土地一级开发的风险(一)政府的风险政府的法律风险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是时间风险,即土地征迁或者拆迁的进度能否按照既定的时间完成。第二是资金风险,即政府选择的参与土地一级开发的企业能否按照政府的要求筹集足够的资金。第三是偿债能力风险,政府最终要偿还土地一级开发的资金,政府的资金筹措能力是政府应当考虑的风险。(二)企业的风险参与土地一级开发的企业的风险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来自政府诚信的风险。由于企业参与土地一级开发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没有相关配套的法律、行政法规规范土地一级开发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基本上靠政府本身的政策规定,因此政府诚信对企业来说是最大的风险,或者说有很大的政策风险。如果政府政策改变,或者上级政府的政策改变,就有可能对参与土地一级开发的企业的利益进行调整。第二是政策稳定性风险。由于土地一级开发周期长,需要政策审批的程序多,因此在此

  过程中,政策的调整会直接导致土地一级开发的实施及企业的融资能力的变化。土地一级开发涉及土地要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能否顺利通过审批程序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如果由于政策变化导致土地一级开发的标的土地无法通过审批程序,就会导致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的全部或者部分搁浅,企业与政府所签订的土地一级开发合同全部或者部分无法履行。土地一级开发需要的资金量大,周期长,一般企业不可能全部以自有资金进行开发,需要银行贷款支持,银行能否贷款受政策制约。尤其是企业应当考虑到参与土地一级开发而向银行贷款,实际上是变相为政府提供了一个融资平台,就目前国家的政策来看也不是很合乎政策规定的。因此在土地一级开发周期内,银行因政策调整而不再提供资金支付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风险。

  第三是收回投资成本风险。参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投资,政府会买单,这是企业无需担心的,没有哪一级负责任的政府会不承认自己应当承担的债务。但是,由于政府偿债能力有限,能否按照约定时间偿债,企业必须有所准备,一旦政府不能按约定期限偿债,企业自身要有偿债能力,不至于造成资金链断裂,给企业造成更大的金融风险。

  第四是权利救济风险。由于一级开发直接面对政府,一旦发生纠纷寻求救济,企业会面临很多被动,即便胜诉也很难执行,更多的是要靠政府信用。而且异地仲裁往往比诉讼对企业更为有利。

  三、风险防范(一)政府风险防范政府将土地一级开发委托企业进行,应当作好以下工作以防范法律风险:1、对土地一级开发项目进行论证,确保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要求,能够通过行政审批程序。土地开发的合法性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也是维护政府和参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权利的基本条件。政府在进行土地一级开发前,必须进行论证,以确保土地一级开发的合法性。2、资金保证是选择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首要条件政府在选择土地一级开发企业时,对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的考虑与要求是双方合作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没有资金的支持,就缺乏合作的前提。企业在参与土地一级开发过程,为了规避风险,有可能要求成立项目公司,或者与政府一起合资成立项目公司,以项目公司在当地融资,解决土地一级开发资金需求。但是,项目公司融资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政府一定要要求参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对土地一级开发整个资金要求进行测算,并保证资金到位,而不是依赖于项目公司的融资,项目公司融资风险由参与土地一级开发的企业承担,政府只参与项目公司融资的协调工作,但不承担融资风险,不保证为项目公司融资提供担保。

  同时为了规避风险,政府一定要坚持有退出机制,即当参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不能保证土地一级开发所需要的资金时,政府有权解除协议,并可以自行开发或者委托其他企业开发,并就退出机制作出制度性安排,以保证土地一级开发任务的完成,维护双方的利益。

  3、规避偿债风险政府要充分考虑到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在制度安排上确保按照约定偿还土地一级开发中企业的投资,同时也要考虑到政府可能因为某种原因不能按照约定偿债,可事先约定两步缓冲时间,第一缓冲时间无条件缓冲时间,即政府不需要增加利息、费用,在此时间内仍然按照正常约定的利息和费用计算;第二缓冲时间政府可适当增加利息、费用。超过两步缓冲时间方构成违约,承担违约责任。4、在程序上尽量采用招标方式选择参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尽管没有法律法规或政府规章规定选择参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必须通过招标方式(尽管,住建部以文件形式要求从2011年6月开始招标确定一级开发企业),但从公开、公平、公正处理行政事务的基本要求出发,政府还是应当在选择土地一级开发企业时采用招标方式。(二)企业风险防范

  1、要有政府的正规文件依据企业参与土地一级开发没有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的依据,因此企业在参与土地一级开发时,要争取有一级政府相关的文件为依据,并收集正规的文件,作为签订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合同的附件。

  一般情况下,签订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合同的主体都不是一级政府,而是政府下属的部门、事业单位等,因此索取正规文件很有必要,以正规文件的形式确认土地一级开发是一级政府的意志,而不是政府下属部门、事业单位等意志。在发生政府人员更迭时,能够依据政府文件维护企业的权利,这对企业防范法律风险非常重要。

  2、要对土地开发的合法性进行评估企业在参与土地一级开发前,要对土地一级开发的合法性进行评估,以防范法律的风险。企业参与土地一级开发不仅要政府承诺土地一级开发的合法性,同时企业也要对政府承诺是否事实进行评估。如政府承诺符合国家政策的依据是否存在,政府土地开发计划得到批准的可能性有多大,企业要进行评估,而不是简单地听取政府的承诺。3、取得的利益要公平企业参与土地一级开发追逐利益最大化本没有问题,但由于企业参与土地一级开发的相对人是政府,过分追逐利益可能会导致利益无法实现,因此在追逐利益的同时要兼顾公平。

  有的企业参与土地一级开发,提供土地一级开发的资金保障,但对所提供的资金由政府支付高于银行贷款利率水平的利息,计入土地开发成本,同时按照土地一级开发总成本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企业参与一级开发的利润主要体现在管理费用中,即对投资有一个固定的回报。一般认为这是公平的。

  然而,有些企业参与土地一级开发不仅收取利息及管理费用,还参与土地出让收益的分成,这是不公平的。政府支付了企业投入土地一级开发资金的利息,其实就相当于政府向企业借款,企业还要与政府分成土地出让收益,易导致不公平的情形。这种不公平主要体现在:第一,企业未承担投资风险,所谓投资正常情况下是有风险的,但企业在收取高于银行利率的利息的时候,企业的风险已不是投资风险,而是资金风险,即投资土地一级开发无论是盈是亏,企业均没有风险;第二,土地出让盈利是政策利益,而不是经营利益,可以理解为土地出让盈利是公共利益,而不是经营利益,由企业分得公共利益有失公平。土地出让根据土地出让性质不同,收益有很大的差别。同一幅土地规划用途不同,出让价格相差甚大,工业用地土地出让金最低,商业用地出让金最高,出让年限的长短也影响到土地出让金的高低。

  因此企业不能不考虑政府会通过规划调整来减少土地出让利益,使得合同约定的土地出让利益分成得不到实现。

  4、取得的利益要合法参与土地一级开发的企业如果要求取得其他利益,如土地二级开发权,应当合法取得。土地二级市场采用的是拍卖方式,参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要取得土地二级开发权,仅在土地一级开发合同中约定,并不能依法必然取得,如果通过设定一定的条件限制土地二级开发权的出让,也是不合法的。因此参与土地一级开发的企业在约定利益分享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合法性的风险,不要把利益全部放在存在合法性风险的利益上。5、要有足够的资金支付能力,确保资金链不断裂企业参与土地一级开发,要仔细测算土地一级开发需要投入资金总量及投入周期,并确保能够通过融资解决资金的投入。同时还要考虑政府延期偿还资金的风险,保证资金链不断裂。企业自身要有很强的、独立的融资能力,不能指望政府会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或者实质性的支持,同时还要考虑国家宏观调控的风险。6、合同条款要完备正是因为没有涉及土地一级开发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企业参与土地一级开发完全靠合同条款来确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合同条款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就相当于法律。在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合同条款中没有约定的可以依照法律规定来执行,在没有法律规定

  或者法律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对合同条款的要求更高,要求将合同履行中双方的权利义务作详尽的规定,在履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一定要通过书面的补充协议或者会议纪要方式明确,在发生争议时有据可依。

  7、尽可能选择知名仲裁机构解决争议由于政府对司法干预的现实环境,在争议解决上尽量选择异地的知名仲裁机构(如北京仲裁委员会、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等国内外知名机构),避免行政干预,至少保证有一个公正的“纸上权利”,才有可能寻求“现实权利”。

篇三:大企业落地地方政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推进外商重大项目落地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一)县级层面事权受限,外资企业登记备案不够便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外商投资的公司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省级及省级以下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外商投资公司审批权限需向国家总局申请,由总局授权方可。目前,注册成立的外资公司都是经市工商局审批登记,市工商局的外资公司审批权限由省工商局授权实施,县级市场监管部门暂无外资公司审批权限。同时,目前县级商务部门的外资公司设立商务备案权限相对有限,县级没有自主权,主要由市级商务部门审批或由市级商务部门授权县级商务部门审批。受此影响,由于县级层面事权受限,在县级推开外资企业设立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仍面临一定的困难。

  (二)外商投资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合称“外资三法”)为主干,同时还包括了大量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和地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外资法律体系。2015年1月,商务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外国投资法》还未正式出台,外商普遍期盼早日出台,为外国在华投资提供法律保障。另外,我国推出的外资政策措施较为密集,调整的力度又较大,

  若解读宣传不到位,就会给外资企业造成我国政策调整随意性强、政策环境不稳定等印象,影响其投资决策。

  (三)县域引进外商重大项目环境欠佳。吸引外资的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资金、技术、人力等经济要素存量不高,且水平较低,影响了外资回报率。近几年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降低,外商投资动力不足。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地区产业集中的优势已经充分展现出来,充足的信息量和畅通的信息渠道可以有效降低信息成本,集中的产业可以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竞争对手间距离的缩小可以有效防止垄断的形成,而当前县域产业集群不壮大,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不具有产业集群对资本独特的吸引力。

  对此,基层建议:一是逐步将外资企业设立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权限下放到县级部门,增加县级自主权。推动工商和商务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外商投资数据信息高效、及时双向流动,实现外资企业设立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二是建议加快出台《外国投资法》,为外国在华投资提供法律保障。尽快完善引资模式和激励机制,着力抓好政策落地实施,提振外资企业投资信心。

篇四:大企业落地地方政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着力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采取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办法对就业困难人员给予扶持和援助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等途径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快创业基地建设以创业促就业促进企业职工及下岗人员持续稳定增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地方企业民生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思考

  作者:吕宏斌来源:《民生周刊·学术版》2013年第07期

  民生问题是关系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社会问题,如何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解决民生问题,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说,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地方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民生问题,但两者相比,地方企业的民生问题更为突出。因此,认真研究地方企业民生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刻不容缓。一、地方企业民生问题的表现到目前为止,地方企业已经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职工群众的民生问题也与日俱增,由此引发的群体上访络绎不绝,企业改制与解决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较突出。概括起来,地方企业民生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职工收入偏低。绝大部分职工仅勉强维持正常生活。企业改制或等待改制的,其职工家庭收入均呈下降趋势,并且不够稳定。调查显示:17户企业,8113名职工,家庭人均月收入150元的527户;月人均收入300元左右的2650户;没有经济来源的182户。2.职工参“保”率低。绝大多数职工仅有养老保险。从解除劳动关系政策来看,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国家给予基本生活费,财政、社保、企业三家抬;而国有企业职工解除、改变劳动关系,国家允许给予经济补偿,允许用现金或国有净资产支付经济补偿;集体企业职工则无此政策。从现实情况看,无论国有还是集体企业,职工参“保”成为了企业解除职工劳动关系的屏障,有的企业职工即便是参“保”了,也只是参加了养老保险,医疗、工伤等其他险种几乎无企业问津。从17户企业调查数据看:参加养老保险3837人,参加医保的2735人,工伤、失业保险的分别为1168人和1536人,享受低保的不到100人。3.子女上学经费难。支付子女学费是职工家庭生活拮据的重要方面,有的子女上大学拿不出几千元的学费,有的上中学小学几百元的学费也支付不了。据调查,17户企业中职工子女上大学的有369人,这部分学生的父母多处在40~50之间,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只有零打碎敲干点小活挣点小钱,大部分为学生开销。近几年来职工子女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有43人。4.工资低物价高。物价上涨过快已上升成为民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物价上涨特别是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粮油、禽蛋、肉类、蔬菜等食品价格的过快上涨,牵动了千家万户,增加了民众的负担。企业职工及下岗放假人员的收入本来就不高,对物价上涨的担忧呈上升趋势。物价上涨对职工群众的生活和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造成了较大影响。二、地方企业民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企业职工群众反映出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民生方面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产生和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经过认真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改制原因。由于种种原因,企业改制一拖就是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左右,本应立即解决的问题也在不断的滚雪球似的增多,陈年老账一起清算,其难度可想而知。由此带来的是职工群众的工资欠发、社保欠交,医保难交等,且逐年增加,应享受的社会福利得不到真正落实,职工生产生活水平日趋下滑。第二,政策落实原因。企业改制不仅受到政策的制约,而且也受到外部环境的限制,同时需要几个部门共同协作才能顺利完成。企业改制虽然基本完成,但是遗留问题仍然比较多,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集体企业政策还不够完善,较之国有企业改制相比问题更多、难度更大、任务更重。集体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则不能享受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第三,企业经营管理原因。许多企业改制后生产经营形势达不到预期目标,经济效益低,收入仅够企业正常运转和支付工人并不高的工资。有的企业只靠出租厂房,收租金来维系留守人员的生计和支付必要的并不多的水、电及取暖费。个别企业转制后引进新项目,移地再建,其声势很大,但投产后的效益并不好,同时对员工相应裁减,不同程度的增加了下岗人员队伍。企业一旦进入改制程序,类似的问题就会浮出水面。职工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前两年就有工人自发组织起来护厂。第四,下岗再就业原因。改革过程中造成的下岗职工问题,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下岗职工技能培训、下岗职工与用人企业对接活动等,但真正实现就业的毕竟还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下岗职工仍然在为找工作发愁,在为家庭的生产生活四处奔波,家庭收入明显减少,不少人成为城镇居民中的特困群体。三、地方企业民生问题的解决对策社会和谐稳定,必须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以和谐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实现社会全面进步。1.深化企业改革,改善创业环境。企业改制中要特别关注民生,加大解决民生问题的力度。要有时间观念,要有时间表,要有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敢于追究责任。一方面,下决心着力解决好国有企业改制后,如破产、重组、转制之后的遗留问题,不折不扣的使用好落实好各项政策规定,彻底解除职工群众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集体企业改制要汲取国企改制的经验教训,工作要有头有尾,不搞半截子工程。这样既为职工群众办了好事实事,又树立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良好形象。着力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采取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办法对就业困难人员给予扶持和援助,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等途径,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快创业基地建设,以创业促就业,促进企业职工及下岗人员持续稳定增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做好下岗职工培训和再就业工作。下岗职工是社会贫困群体,其根本原因是家庭收入少或没有经济来源,这也是民生需要得到有效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从政府关注和工作角度分析,加强对下岗职工的各种技能培训,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就成为改善民生问题的必由之路。同时,出台价格补贴政策,并建立“低保标准”发放与消费价格变化的联动机制,确保低保家庭的收入与支出随着物价上涨水平同步调节。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紧急救援,举全社会之力量,爱心帮扶弱势群体。3.完善行业管理部门工作责任制。一是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相关科室密切配合的组织领导机制。二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案。三是做好信访工作,热心接待来访群众,积极宣传政策规定,耐心做好说服教育引导工作,让来访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避免和杜绝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四是加大协调力度。解决好企业职工民生问题需要有关部门的相互配合,密切协作。

篇五:大企业落地地方政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关于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存在的问题_招商引资难项目落地难》

  摘要:今年以来,园区主要对接的**的纺织和服装类企业,是****首批搬迁企业,需在2019年10月之前竣工投产,园区能提供的符合条件的土地很少,仅有的***所属的原企业总部基地因地上建筑问题未能落地,目前正在推进的****和****也因地上建筑物问题存在较大差距

  关于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出现了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从签约项目的落地情况来看,在谈的项目多,签约的项目少,落户的项目就更是“广种薄收”。项目落地建设制约因素多,建设进展缓慢,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土地制约是根本。土地供应不足是制约项目落地的关键问题,项目落地必须依赖土地承载,****虽然有16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但土地资源受园区规划和国土规划“两规”制约,符合“两规”的土地不足,土地指标紧缺。很多招商项目因为土地问题而搁浅。今年以来,园区主要对接的**的纺织和服装类企业,是****首批搬迁企业,需在2019年10月之前竣工投产。园区能提供的符合条件的土地很少,仅有的***所属的原企业总部基地因地上建筑问题未能落地。目前正在推进的****和****也因地上建筑物问题存在较大差距。

  二、土地报批困难,办理时间过长。国家土地政策紧缩、卫片执法精准,企业开发用地意向与规划不符,土地指标争取困难,导致企业不能快速办结用地手续。投资项目的土地、规划、环评、建设等有关手续审批难度大,周期长。

  三、企业实力不足,资金筹措困难。由于企业自身资金有限,对项目市场发展前景预估较差,市场经营、合作意向等因素变动改变了业主的投资意愿,导致项目无法推进。部份项目单位资金紧缺,土地报批税费没有落实等,造成无法进行供地。究其原因,一是银行放贷审批难度加大,加上各级担保中心资金规模较小,支持企业融资的力度有限,难以满足项目的信贷担保需求,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二是有效抵押不足。银行抵押放贷只认可固定资产投资,很多项目用地没有办好土地证,拿不出有效的抵押资产。

  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来看,由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不配套以及投入资金的不足,导致园区供水、供气、供暖、环保、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水平远远不能适应园区快速发展和重大项目引进的需要。区内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率不高,且推进速度缓慢。一些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由于投入巨大,资本周转周期长,效益回收困难等原因,使得社会资本难以自发地投向这些领域,仅靠银行贷

  .

  款和政府投资又难以弥补建设资金的缺口,资金困难导致许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无法开工,成为困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障碍。

  .

篇六:大企业落地地方政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风电开发中地方政府关注的问题及对策

  任孝良【摘要】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蓬勃发展,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风电项目的开发已不再陌生,政府的态度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起初对项目落地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到目前对项目忽冷忽热,这些变化已逐渐影响到项目前期批复和投资的进程,使得风电项目前期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并已成为风电投资行业的共同问题,因此风电项目前期工作人员需了解更多情况和掌握更多知识才能应对.为了减少投资企业不必要的损失,我们对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政府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解决方式,希望能抛砖引玉,对风电项目业主有所帮助.【期刊名称】《风能》【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3页(P46-48)【作者】任孝良【作者单位】大唐烟台东源风电集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

  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蓬勃发展,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风电项目的开发已不再陌生,政府的态度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起初对项目落地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到目前对项目忽冷忽热,这些变化已逐渐影响到项目前期批复和投资的进程,使得风电项目前期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并已成为风电投资行业的共同问题,因此风电项目前

  期工作人员需了解更多情况和掌握更多知识才能应对。为了减少投资企业不必要的损失,我们对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政府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解决方式,希望能抛砖引玉,对风电项目业主有所帮助。一、投资与税收·政府关注的问题

  在风电场前期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政府领导提出这样的问题:项目投资这么大,会给地方政府带来多少财政收入?甚至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的报表中设置了投资强度(万元/亩)、税收强度(万元/亩)等栏目,项目投资收益在此表中非常明晰。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在逐级要求出政绩的情况下,政府及各主管部门领导关心最多的就是地方税收和政府财政收入。因风电场的投资额度大,在2005年风电开始大规模建设时,很多地方政府曾争相要求风电企业落户。经过这些年的运营和实践,地方政府发现,风电场的初始投资大,年产值少,地方税收更少,这使地方政府的态度和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经济利益和政绩的杠杆作用非常明显。以一个4.95万千瓦的风电场为例,投资额从几年前的5亿元以上下降至现在的4亿元左右,其中设备购置费用占60%以上,此项税收由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在其注册地缴纳而非在风电场所在地缴纳。尤其是新《所得税法》规定,2008年以后核准的风电项目享受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项目在投产后的4~6年内不会对当地的税收有很大的贡献。·解决途径1.重点突出:由于风电工程是“短平快”项目,项目的土建安装工程所缴纳的当地税收约为700万元~1000万元(根据目前水平测算,各风电场略有差异),短时间内能够明显增加税收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2.经营期税收:所得税为利润总额的25%。以项目可研报告预计的赢利能力进行估算,在免税期结束后,税收可达500万元~1000万元/年。3.在当地缴纳河道维护费、水土保持费、副食品津贴、残疾人保障金等地方性费用,工会经费的8%交由地方工会支配。4.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政府为了税收和政绩,要求风电场投资企业以引进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为由进行项目地置换。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说明引进该类项目的风险。

  5.在实际工作中,还有部分政府要求项目必须有外商投资,以是否引进外商来确定是否准许贵公司投资风电项目。遇到这样的问题,只能看贵公司的实际情况了,国有企业都有各种各样相关规定,最好要提前掌握,有所准备才行。二、环境与生态风电项目前期工作过程中,环境和生态等问题已经是项目前期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课题,只有这样,项目前期工作才能不被政府拒之门外。·政府关注的问题目前,风电项目所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在很多地方被夸大了。本来是环保或林业部门关心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成为非主管部门领导要关心的问题。为此,风电投资企业遭遇到越来越多人为设置的障碍和阻力。风电工程所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个争论的话题。风电开发的过程中,历史上确实曾经有些企业没有按要求进行环境保护、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破坏,尤其是早期小公司开发的一些项目,给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后续的不利影响。但随着风电投资企业的并购和整合,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工作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尤其是2010年12月25日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并于2011年3月1日实施后,风电场

  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也像火电项目和水电项目一样被列为投资项目必做的验收工程之一,对企业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范,相信将使风电投资进入良性循环。·解决途径1.实话实说:风电项目确实对候鸟的迁徙带来不良影响,但对蛇类、鼠类等动物不会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对候鸟迁徙的影响也只发生在候鸟迁徙的第一年,往往会使候鸟对将要迁徙落地的地方产生陌生感,以致候鸟不敢落地。2.重点介绍已经建设好的成功案例,必要时安排项目管理者到发电项目实地参观,或制作项目实景照片和宣传片供领导决策。3.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案实施后的一些具体要求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三、规划与景观·政府关注的问题在地方政府强调整体规划的今天,即使非常贫瘠的山区也会有美好的未来。个别地区领导还会受封建意识的影响,相信风水等迷信,但会以规划为托词。为此,首先要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相关规划,虽然我们不提倡风水,但掌握一些必要的相关知识对项目是有利的。曾经有负面宣传说,站在内蒙古草原上,已经看不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到处是林立的机组,影响了大自然的整体景观。甚至在我们调研中常常遇到这样极端的情况:很多远景规划一出来,让很快就能上马的风电项目搁浅,企业与政府签订的协议变成了一纸空文。·解决途径1.提前了解地方政府的近期和远景规划,以避免项目与整体规划发生冲突。2.介绍国内外一些成功案例,并配合做整体规划的兼容性分析和说明。3.作为企业,尤其是外来企业,避免使用法律手段,而要耐心地通过各种途径去做

  工作或不断变更机组的具体位置,调整到符合要求为止。四、安全距离与扰民早期风电项目很少遇到这方面问题,随着具备良好开发条件的风电场被逐步占据,风电场的施工条件越来越难,且越来越靠近居民,尤其是在东部沿海人口密集地区。·政府关注的问题风电机组塔筒底部的噪音通常为55分贝~70分贝,超出国际规定的白天不超过55分贝和夜间45分贝的标准,但通常距离居民区200米以上会符合标准,这也是设计过程中我们经常考虑到的。但是部分地区曾有质量出问题的机组确实造成了扰民影响。在我们调研过程中,企业遇到的问题是,已经距离村庄和公路300米以上了,还有领导借此否定布机方案,要求企业布机距离达500米以上。·解决途径1.详细介绍机组噪音产生的原因和消除的办法,并提高现代风电机组制造工艺。2.调整机组布置,尽可能距离村庄远一些;3.在项目前期工作调研时充分考虑对村庄的影响,减少前期工作中不必要的损失。以上调研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恐怕每个风电投资企业都会遇到,希望做具体工作的前期工作者们能够尽快掌握当地的风土人情,及时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和知识,做好项目前期调研和项目前期解释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决策失误,最大限度利用已获得的风电场资源,最大限度减少投资失误,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个项目前期工作,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为我国的绿色能源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篇七:大企业落地地方政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我国大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附属物逐渐成长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尤其大企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从1989年中国银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到2009年我国内地已经有34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同前几年的情况相比,中国内地入围企业的数量和营业收入比重均出现明显上升,并且首次超越了英国企业在世界500强的比重,而且与法国、德国的距离已大为减小。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有力地印证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大幅提高。

  在看到我国大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大企业所经历的严峻挑战。一方面从企业内部成长看,我国许多大企业也或多或少出现了“大企业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许多知名企业在规模扩大过程中无法克服“大企业病”对企业进一步成长的羁绊而止步不前。另一方面从企业的外部对比看,尽管我国已经有一批企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但并不能绝对说明这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是世界最强,相反,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都与同行业国际巨头还存在较大差距。可以说,差距很明显,问题很突出。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有些问题还更加暴露出来。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大企业发展中存在各种问题并为它们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久提供对策,对我国企业与经济的转型及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腹有诗书气自华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一)企业步入高成本时代近年来,随着大企业的高速成长,其经营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经营成本的上升。众所周知,我国工业长期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以低劳动力成本和诸多要素低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些年工业企业的工资年增幅在10%左右,而净利增幅却高达30%左右,这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某种程度上是靠挤压劳动力成本获得的。这种情况在经济起步期为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工业一直以来享受的“低成本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劳动要素成本的上升、土地价格和土地使用税的提高以及各种资源、原材料价格的上升等因素都一再推高了生产经营成本。从世界范围内看,中国已经不再是生产成本最低的制造业基地了。美国全球企业顾问公司AlixPartners跟踪调查过去3年里各国劳动力成本、汇率、交通以及原材料成本的变化,将中国、印度、巴西和墨西哥制造业成本进行了对比。它的报告显示,各种成本的巨大变化已经让中国跌下榜首,如今是墨西哥第一,印度第二,中国落到第三。报告援引AlixPartners一名高管的话说,从前,选择在中国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外包可以节省30%以上的成本,“但现在这一状况已不再”。最近跨国企业纷纷采取“中国+1”或“中国+2”战略,在东南亚新兴市场投资建厂,进行多元发展。中国已不再是制造业投资的唯一圣地。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已经出现企业(包括一些规模以上的企业)外迁现象。《印度经济时报》指出,失去“全球生产成本

  腹有诗书气自华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最低国地位”,对中国应战金融危机而言是一大打击。高成本时代已不可避免地到来了,这说明中国工业所面临的市场和政策环境已全面改变。中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着手“另辟蹊径”。(二)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亟待提升在欣喜于大企业成长的同时,必须指出,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许多大企业事实上仍然是“大”而不“强”,其“爆炸式”发展更多地是受益于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水涨船高”式成长,绝大部分企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企业自身内在的成长能力并未同步提升,缺少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抗击外界扰动的能力还较弱。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少数几个行业都出现了“全行业亏损”局面,包括铁路运输业、民航运输业、电力生产业;其中铁路业共有16家铁路局进入2009中国企业500强,却有12家亏损,行业亏损额达到193亿元;民航业有6家企业进入500强,却仅有海航和深圳航空两家企业盈利,行业亏损额达到145亿元;电力生产业有10家企业进入500强,前五大发电企业全部亏损,行业亏损额达到240亿元。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在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的半年间也出现了全行业亏损。此外,一些2008中国500强企业也跌出2009年排行榜,一些国内知名企业出现亏损局面。因此,我国大企业成长目前还属于典型的速度经济型,发展速度越高越景气,一旦遇到外部干扰,业绩水平特别是利润就会明显下滑。因而,我国大企业应对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和外部冲击的能力还需要加

  腹有诗书气自华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强,尤其大型国有企业应该加强“自生能力”建设,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原则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2009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大而不强制约中国工业进一步发展。考虑到宏观经济至少最近几年难以再现5年前的快速发展局面,未来如何保持高速增长对我国企业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三)部分国有企业市场化发育程度不高与世界500强企业相比,我国大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一些企业从诞生、成长到壮大,都没有经过严酷的市场竞争考验,直接制约了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开拓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部分国有大型企业主要是由行政力量直接推动产生,重组效果有待观察;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成为国家产业政策和“潮流”,地方政府尤其有热情推进本行政区域的同类企业合并重组,一些“人造大企业”快速诞生。这一过程中,行政命令和长官意志发挥了作用,同时存在地方保护主义阻碍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的情况。这些企业有一个特点:没有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的合并重组不一定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其并购效果至少需要少则2年、多则5-10年的中长期观察。(2)部分企业继续依靠开发或经营垄断性资源生存。这些企业缺少面对市场竞争的动机和能力。(3)少数行业仍然“政企合一”,经营效率低下,如铁路运输业在2008年出现了75%企业亏损的全行业亏损局面,而同样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全世界有三家铁路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且全部实现盈利。(4)许多国有大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模糊,治理结构复杂,还

  腹有诗书气自华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未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真正依靠市场竞争成长为大企业的企业不多。(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未形成共生的竞合关系大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方面,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但是这种竞争关系可能存在产品结构、质量结构、价格结构等方面的差别;另一方面,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还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合作关系,一个行业内应该是大中小企业并存、共生的产业组织结构。当前我国许多大企业还没有与中小企业形成互利共生的竞合关系。以钢铁企业为例,我国钢铁工业中存在规模庞大的大企业,也存在上千家规模不等的中小企业,前者主要是国有企业,后者主要是民营企业。由于体制约束,我国大小钢铁企业之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反而在铁矿石进口等方面形成了具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国有大钢铁企业向没有进口资质的中小企业高价“倒卖”铁矿石并从中获取暴利的关系。利益的不一致使得我国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不能集中力量,更由于谈判代表由于不能代表所有钢铁企业利益而出现中小企业的所谓“背叛”行为。事实上,在许多行业中都存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利益争夺现象。一方面,大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大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小企业通过学习机制和后发优势实现快速成长,最终实现大企业成长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如果大企业完全不顾中小企业的利益,不与中小企业建立“互利共生”的合作关系,那么这种产业组织结构下的大企业就可能

  腹有诗书气自华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出现不可持续成长问题。(五)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困难重重从历史经验看,经济危机时期都是企业间实施兼并重组的大好时机,许多如今在世界上具有龙头地位的跨国企业都是在经济危机时期通过企业间联合重组而诞生。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了强烈的外部冲击,进而从多个渠道影响到我国多个产业的企业运行,使许多产业的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全行业亏损甚至破产。但是,我们看到当前环境下国内企业实施联合重组还存在一些障碍。究其原因:(1)市场化竞争还不充分。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都还有很大的空间,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还未形成,大多数产业的企业都还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因而联合重组不一定是最优选择。(2)企业同质化严重,并购整合互补性不强。这是我国计划经济和政府间竞争的遗留问题,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雷同,同行业企业间重组很难产生互补效应。(3)我国还缺少能够为企业间并购重组提供支持的融资平台和中介组织,尤其是证券市场缺少融资能力,投资银行和私募股权基金等中介组织发育不足严重制约了这一进程。(4)一些地方政府考虑地方利益的地方保护主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六)多数企业跨国经营能力较弱2009中国企业500强共有220家企业填写了“海外收入”数据,平均国际化程度(海外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为17.4%,但是企业间国际化程度差别极大,其中国际化程度介于50%-100%之间的有24家,占

  腹有诗书气自华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10.9%;介于30%-50%的有12家,占5.5%;介于10%-30%的有75家,占34.1%;低于10%的有119家,占54.1%。国际化程度在30%以下的企业占88.2%。这说明,我国多数大企业的主要目标市场都在国内,大多数企业尚未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资源配置。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大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较弱,主要体现在:(1)我国大企业主要依靠我国的低成本优势融入全球价值链,但大都处在全球产业链低端,企业要实现跨国经营就要实现经营业务高端化,必然对产业链高端的国际巨头产生冲击,国际巨头必然阻止国内企业进入高端市场。(2)我国大企业对国外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行方式缺乏深入了解,实施跨国并购经常遇到不“知己知彼”的情况。(3)我国大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有限,资源整合能力不高,尤其是一些国有大型企业长期在国家政策保护下运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并不高,更缺乏对市场经济的深入体会,一些民营企业由于长期在低成本环境下运行,也缺少通过集约化经营提高竞争力的能力。(4)我国大企业大都是产业资本,不善于利用金融资本实现企业扩张和竞争力提高,而国外大企业通常都有深厚的金融资本背景,在全球市场中与之竞争,我国大企业经常遇到融资瓶颈。(5)我国大企业普遍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包括进入世界500强的30多家大企业集团,大都并非依靠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营销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进入的,绝大多数都还没有创造一个全球性的企业品牌。(七)企业家市场和群体还未发育成熟企业家是大企业成长和壮大的必备要素,而企业家在任何国家都属于

  腹有诗书气自华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稀缺资源。我国尤其缺少能够带领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优秀企业家。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尚未形成能够有效配置企业家人力资源的企业家市场。我国多数大企业的领导人都有政府部门任命,并且带有一定行政级别、根据需要随时可以在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人之间转换角色。这种企业领导人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政府汇聚了一大批懂市场规律的高级人才,也促使企业领导人关注国家经济形势并将之与企业经营结合起来。但是这种体制的弊病在于,企业领导人并不能长期从事该项职业而形成职业化,同时企业领导人由于“亦官亦商”而没有动力钻研市场规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关键是无法形成在全国范围内能够有效配置企业家人力资源的企业家市场。这样,企业家的才能并不能按照市场价格确定报酬,企业家也无法根据才能和声誉在企业之间流动,企业家之间也无法建立良好的学习和合作机制,因而直接影响了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家的诞生。(八)企业信息化还存在误区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大企业只有从“企业的信息化”变成“信息化的企业”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硬件建设上尚未完成,仍停留在只注重硬件建设上,表现在信息化建设没有从自己的经营战略出发,不能统一规划IT的技术架构和应用架构。一些企业照搬企业现有业务流程,根本做不到信息集成和共享,结果出现企业信息系统的“孤岛”现象,甚至信息系统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的现象。即使在信息化硬件建设上,我国企业

  腹有诗书气自华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也存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据一份问卷调查,我国多数大型企业对信息化投入不足,与发达国家大企业在信息化上的投入占总资产8%-10%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另外,我国大企业利用网络进行商业服务的层次较低。虽然企业开通了网站、邮箱,但是更多地是一种企业形象宣传,而不是真正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商务活动。事实上,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电子商务活动,不仅是信息化建设的问题,还需要企业的信息系统、物流系统、支付系统等进行全面改革和流程再造。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这种紧迫感。(九)企业发展依然面临体制性障碍尽管我国企业的管理体制已经发生重大而积极的变化。但必须看到,我国大企业发展还面临诸多体制机制性障碍。一是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存在体制性的不平等竞争现象。表现在:部分大型国有企业继续在若干领域实施垄断经营,民营企业尽管有“非公三十六条”支持,但依然面临很高的市场准入障碍;国有企业可以从产业振兴规划等产业政策中得到较多的政府支持和补贴,民营企业则很难享受到这一待遇;国有企业在投资、技术创新、并购等方面都能得到体制内的支持,等等。这种存在于国企和民企之间的“鸿沟”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技术创新动力和管理效率,也影响到民营企业的发展。二是我国“条块分割、独立运行”的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已经影响到我国企业的产学研结合进程和技术创新能力。产学研结合的本质是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相互配合。我国的企业、大学、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等分别受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条块分割,结果

  腹有诗书气自华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是许多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总是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三是我国还未建立起一套真正有助于高技术企业创业和成长的融资体制。无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都离不开资金融通。我国风险投资产业规模小、证券市场融资能力弱、商业银行竞争不足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壮大。四是近年来我国大企业遇到的技术创新标准化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我国成为了制造业“世界工厂”,但我国制造产品却在国外市场频频遭受技术壁垒限制;另一方面,在高技术领域,国际间企业的竞争已经演变为标准的竞争。标准就是话语权、定价权。但我国标准化体制仍是以政府单一主导的标准化管理体制,企业参与的少,在封闭环境下制定的标准多。单纯由政府部门或其事业单位制定的标准很多没有得到真正贯彻,说明这种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企业在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腹有诗书气自华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腹有诗书气自华

推荐访问:大企业落地地方政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地方政府 落地 常见

热门文章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