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感悟17篇

| 来源:网友投稿

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感悟17篇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感悟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工作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感悟17篇,供大家参考。

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感悟17篇

篇一: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感悟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工作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1955.08.06•【文号】•【施行日期】1955.08.06•【效力等级】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大机关

  正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工作的决定(1955年8月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一、为了解各地工作情况,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般地每年应当视察工作两次。视察时间,一般以春耕以后和秋收以后为宜。年老体弱或确实离不开工作岗位的代表,可以不去视察或在住地附近视察。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到原选举单位的地区或其他地区视察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到原选举单位的地区或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其他地区视察工作。视察工作的时候,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工作的时候,可以向当地人民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有关的人员了解情况,

  可以列席当地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人民委员会会议,可以接见当地的人民代表,访问人民群众。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到达视察地区的时候,可以和当地人民委员会接洽,取得他们的协助。各地人民委员会和其他有关部门应给代表以视察工作上的便利。

  五、代表视察工作的时候,都不直接处理问题,所发现的问题分别交由当地人民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处理。必要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将所发现的问题函报常务委员会处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将所发现的问题函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处理。

  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工作的时候,所需的旅费向常务委员会报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工作的时候,所需的旅费伙食费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报销,一律不得增加地方负担。

  

  

篇二: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感悟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建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议程为,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和批准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12年中央预算;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议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议案;听取和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日前召开的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的决定(草案),建议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明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主席会议决定将这一草案提请政协十一届十六次常委会议审议。虽然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的会期还需要政协十一届十六次常委会议审议,但按照全国两会召开时间上的惯例,全国两会会期将于3月初开始。

  

  

篇三: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感悟

  感悟法治之美,典亮成长道路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由于社会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青少年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15岁的始兴县花季少年,学习优异,屡受表扬。家境也不贫寒。但在短短的两个月里,盗窃摩托车8辆。将所得的账款全部用于上网,后被民警发现,方知他将账款全部用于“地下城与勇士”这一个虚幻的网络游戏中。

  虽然这个花季少年未满18周岁,可以减少一些刑期。但是这个孩子已经踏上了一条不归路,给孩子的生活蒙上了很大的阴影。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是否也受益了呢遵守法律、做一个合法公民,要用行动去证明:

  1、严格要求自己,在校遵守法律法则,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树立法律意识,学习用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提高识别是非能力,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许多青少年因为法制观念不强,抵御诱惑能力差,最终误入歧途,悔之晚矣。我们要以此为戒,让那一些些触目惊心的画面离我们远去。

  21世纪,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不可忽视法律,因为它的存在,我们的社会秩序才更加井然有序;因为它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更加自由;因为它的存在,我们攀登的脚步才更加坚实。

  “世上无不是的父母,唯有不是的儿女”。这句话是我从一则故事中深深体会到的。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在一些山区,一位单亲妈妈独自抚养着三个孩子,两个女儿都长大成人嫁出去了,唯有一个小儿子还在身边。妈妈都70多了,每天靠捡破烂为生。她认为男孩子“不打不成器”,所以只要儿子做错什么就打他。儿子的心灵就此扭曲了,加上同学,邻居,老师一直看不起他。长年累月,他便萌发了“杀人”的可怕念头。只要谁对他不好,他就要杀谁。他杀的第一个人是他的老师,老师一直说他笨,还实行体罚,但他无处诉说。在天放学后以问问题为由,杀了老师。把尸体扔进了枯井,第二天他去看的时候,居然发现尸体不见了。第二个他杀的人是自己的同学,那个同学一直骂他,嘲笑他没爸爸,老妈还是个捡破烂的,没出息。天他把同学约出来,在一个荒郊野外把同学杀了,尸体依旧仍进了那个枯井。第二天,尸体又没了。他回到家,又是母亲的一顿臭骂。他便萌发了一种可怕的念头,杀了她!确实,他那么做了,他再次把尸体扔进了枯井。可是,第二天,尸体依旧在那里。顿时,他好像明白了什么。

  他回到家,感觉空荡荡的。在母亲的床上发现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儿子,妈妈对不起你,让你从小跟着妈妈受苦,还让你没有父爱。但是,妈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那天,你说去找老师问功课时,我跟着你去了,我知道你杀了人,但我不想你有事,便帮你处理了尸体。还有那天,你去找你同学玩时,我觉得不对劲,就也跟着你去了,你又杀了人,尸体

  也是我处理掉的。妈妈知道,或许下一个躺在枯井的人是我,但是,我不怪你,你自己好好活下去,没有人会怀疑你杀人的。永远爱你的妈妈

  当我看到这则故事时,我的心被震撼了。我想,这样的“可怜天下‘母亲心’”时间不在少数,但导致这三条人命的源头是什么?

  ,是法治意识的缺乏。如果,山区也能加强法治教育,那么当那位妈妈看到儿子做错事的时候,不应该是帮他处理尸体,而是应该劝他自首。

  因此,为了类似悲剧的不再重演,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让我们一起“弘扬法治文化,共建法治苏州”。

  我想大家对“法”这个词并不陌生。无论是看书读报,还是看电影、电视,我们都能感受到法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密不可分,那么,究竟什么是法律呢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目的在于为护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据统计,目前全国的刑事案件中青少年刑事案件占65%,已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等新特点。

  常言说得好,有规矩才成方圆,有法律的保障才会有和谐的校园。要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小学生,就要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学法。通过学习法制知识,才能迈好人生的第一步。我们广大的青少年只有学习了法制知识,才能知道是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学会分辨是非,识别善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才能够清楚地明白法律的重要性。

  二、守法。法制法规是神圣的。我们守法,就可以在法治的保护下自由飞翔。违法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广大的青少年只有懂法守法,才能依法办事,远离犯罪边缘线。

  三、用法。法制法规无处不在。它像我们身旁的骑士,我们应该合理的运用法制知识来保护未成年的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运用我们手中的法制法规,保障我们和我们身边的人。有人说“掌握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是跨入21世纪的名片,而具备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才是跨入21世纪的通行证”。

  走在成长的路上,蓦然回首,昨日的生活早已成为了一段曾用哭声、笑声,泪水、汗水编织起来的历史。与法同行,让文明之花竞向开放;与法同行,为生命的航船指明方向;与法同行,让我们在物质财富丰富的今天,用法律充实自己的思想,让我们的人生道路阳光灿烂,不再迷茫!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小事,比如:“在楼道上堆放杂物、在公共场所或在家里制造噪音。”这些事情看似小事,其实都和法律有关。

  在我们居住的小区,有部分人喜欢在楼道上堆满杂物。平时大家都不怎么在意,只要过得去就行了,所以就没人管。有一天,不知道谁家把二十几盆兰花摆在了过道上,大家走路都小心翼翼。虽然大家心里不舒服都只在私下议论:“是谁呀”“太没有公共道德了。”一个腿脚不方便的叔叔走那过不小心打碎了几盆兰花。摆兰花的那家人就和叔叔吵了起来还要叫叔叔赔。邻居们看了都过来劝。我当时在想:“怎么办呢如果家家都这样的话,那还创什么文明城市呢”事后我看成都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庭审进行时〉〉上面讲了一个跟这个差不多的案例,法官最后判摆杂物的人把东西搬回走。因为楼道是公用区域,不是私人财产,这个人违反了占用公共区域法。哦,原来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平时在家里唱歌、跳舞觉得影响不到别人,其实在国外如果你在家里唱歌、跳舞,声音大,影响了邻居。邻居们就会去投诉你,严重的还可能

  让警察抓你。不过,最近几年我国这方面也在加强管理,每年高考、中考国家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不能影响考生有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的好环境。

  所以,我们从小要学法、懂法,就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法乃是自然之力量,是明理之士的智慧和理性,是正义与不正义的尺度。

  有人说,法是统治者手中的鞭子,以血淋淋的'教训剥削着人民的自由。有人说,法是神圣的天平,绝对的公平,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

  这或许都太过于极端。

  法,更该是人们心头的一道紧箍咒,时时警醒着人们不越雷池半步。它的出现,是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为了不是禁锢人民于枷锁之中。正如英国人洛克在《政府论》提到:“法律的目的不是一种信仰,一种衷心的敬重。

  法,是人性阴暗面的抑制剂。有这样的一种说法:若人都是天使,那么就不需要政府了;若是天使统治人,那就不需要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可见,法一方面制约着人民的行为,另一方面,同样以其权力制衡着权力。因而要防止权力滥用,就要保证一个稳定、强大、且正义的法律体系存在。人自然不会是天使,人性的阴暗面始终存在。法可以防止其诸多后果,但也无法将其铲除。

  归根结底,法要发挥其效用,除了它的强制力,更重要的是需要被信仰,否则它只会是一纸空文。卢梭曾经说过:“一旦法律的威力衰竭,国家就会筋疲力尽而归于灭亡。”当人民不再信仰和崇尚法制,那么人性的阴暗面必然肆虐,强权必然横行。

  因此,在一个法治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呢?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让法成为一种信仰!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最有力的生力军。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素质的竞争。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提高青少年的法治素养。要让法治的“种子”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结果。

  可是,当今社会青少年缺少法治意识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青少年过分沉迷于网络。古代有借酒消愁的,只想过醉生梦死的生活,但愿长醉不醒。今时自从出现了网络游戏,不止未成年人,即使是成年人又有几个可以逃过网游的诱惑。于是,心寒的事件一次次的发生了,2004年12月27日,天津市13岁的少年张潇艺因上网玩《魔兽世界》成瘾而跳楼自杀。2005年7月17日,河北省一名15岁的网瘾少年绳勒刀捅,致母亲受伤。

  法治观念对一些青少年来说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他们向往随心所欲的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寻觅不到,只有寄托在虚拟的世界中。男孩子可能会爱看武侠小说,做梦都想做一回大侠,执剑走江湖,浪迹天涯,可是沉迷的太久了,往往就分不清网络和现实了。

  青少年是早晨初生的太阳,是蓬勃挺拔的小树,是含苞绽放的花蕾。对于他们,祖国和人民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和关爱,因为他们代表着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寄托着中华民族复新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青少年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梦想的花季,在这个如金似梦的好年华里,如果不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如果没有把握住其人生的航程,那么接憧而来的就是人生的一个个急流险滩。

  祖国的明天是属于青少年的,因此家庭和学校都应成为他们的避风港,家长要提升自己的责任,做好青少年守法、懂法的榜样。学校要加强法制

  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还要将懂法、守法、护法的观念深深的种植在每位学生的心中。

  对青少年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民族法律素质的重大举措,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新。因此,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法治,这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几千年来,人类不断追求的也就是这两个字。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拥有美好的未来,然而我们的健康成长都必须建立在“安全”这一基础上,都需要我们时刻警惕,防范危险事故。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脚步是否可以慢一些,再慢一些,不要那么横冲直撞,追逐打闹;楼梯口,同学们动作是否轻一点,再轻一点,不要你拥我挤。因为你一个小小的过错,有时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甚至令花朵过早地凋谢。

  我们是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远不如成年人,但我们要知法、懂法、用法,提高预防各种侵害的警惕性,消除对危险的麻痹和侥幸心理。同时也要树立自我防范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方法,增强自身的防范能力,使自己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能够冷静机智勇敢地去应付。

  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小学生遇到坏人时,最重要的是保护自己,并记住坏人的特征。小学生年龄太小,力气也小,打不过坏人,自己很容易受伤害,所以见到坏人坏事,要想办法告诉警察。

  让我们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让法治伴我们成长,我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在法治的社会里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做我们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法律和治安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法律维护了我们百姓的权力,治安帮助我们有宁静的生活。法律和治安对我们如此重要,当然要深入了解,下面我就要为大家骄傲几种中国的法律。

  首先要为大家介绍中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宪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而且宪法拥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现在的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的宪法,经过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能的四次修改。

  了解完了宪法,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属于我们小朋友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2007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共7章72条,7章分别为: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附则。在是一部保护儿童权力的法律,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1991年9月4日第21次会议通过,开始颁布;2022年10月26日第29次会议通过,进行修改。

  看完了保护孩子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孩子的重要性,因此,国家也为孩子们专门订制了一种法律,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让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教育,而且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它是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根本大法。义务教育法共8章,分别为:总则、学生、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经费保障、法律责任、附则。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第22次会议,终于在2006年9月1日开始施行。

  说起教育,每个人都可以侃侃而谈,说出来的都是假的,只有做出来的才是真的。那谁做到了呢?老师做到了,国家做到了,法律做到了。

  法律像城堡一样保护着我们。它坚不可摧,是我们生活的依靠。希望我的介绍让同学们更懂这座城堡。

  让法律伴随我们成长,让法律为我们遮风挡雨,让法律为我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走进法律,了解治安!

  每天中午我都会打开电视,看《今日法治》这个栏目,这个栏目使我懂得了很多法治知识还解决了不少问题。

  有一次,我们一家去旅游,那时天气很热,路上的行人热得汗水一滴滴的掉下来。这时爸爸把汽车中的小空调打开。还说:“啊,真舒服,这才是幸福的生活啊!”又顺手把车中的音乐打开听着音乐,还不时唱上几句,爸爸渐渐的疏忽了红绿灯开始闯红灯了。我告诉爸爸不要闯了,爸爸还不想听,但他到底还是经不住我的“连环炮”的轰炸,只得乖乖的等绿灯亮了再走。这时,一辆车突然从我们跟前飞驰而过,把我们的车子上划了一道,而且还闯了红灯,交警见了赶忙去追那辆车,追回来时那辆车赔了我们一些修车子的钱,还向我们道了歉,并被交警罚款二百元,记六分。

  爸爸继续开车,我在车上明知故问:“爸爸,要是我不提醒你,今天被处罚的会不会是我们家啊?”爸爸听了脸红的像只公鸡的鸡冠一样,不好意思的说:“可能。会是。可是我听了我们家的小警官的话,遵守交通法规了呀。”我听了立刻笑了起来。

  啊,法治是多么重要啊,希望大家都遵守法规,让世界变得文明、和谐、美好。

  安全第一,学习第二、现在,安全已经成为学校、家长、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安全有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等,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近段时间我们学校里就发生了两件案例。一位同学在独自上学的路中遇到了一个50多岁的陌生人。那位陌生人说:“小同学,我迷路了,你能带我去地方吗?”那位同学发现“敌情”立刻说:“我上学要迟到了,你找别人吧。”于是撒腿就跑。

  第二件事情发生在校园里。下课期间,几位男同学在楼道和阶梯上追逐打闹,其中一名男生在追逐中把另一个男生向前推去,这个男生没有抓好扶手,滚下了几个台阶,撞在了对面的墙上。马上送医院,经检查,胳膊都有擦伤。

  以上两个故事老师都以生动的语言和严肃的态度给同学们细细剖析。在讲解中我们知道了第一位同学能够学以致用,有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远离危险。而第二位摔伤的同学,只顾玩乐,没有注意自身安全,不但自己受伤耽误学业,还给学校和家长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学校为了给同学们普及法治、安全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方法,如播放视频、课堂授课、同学们上台讲述身边的例子,小品表演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让同学们掌握日常生活中安全知识,远离危险源。生命是可贵的,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珍惜现在能好好学习的自己!

  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一段录像,播的是许多汽车在一个十字路口横冲直撞,司机们知道这个路口没有安装违法摄像头就对红绿灯视而不见。一开始我还没去注意,但“好景不长”,不久我就从报纸上看到这个十字路口发生了一起车祸,这时才意识到遵守交通安全法的重要性。

  我还记得,家里刚买汽车时,发现爸爸开车经常不系安全带,我觉得这样不太安全,就提醒道:“爸爸,开汽车要系安全带,如果没系是要违法的!”爸爸看都不看我一眼,说:“没关系,我车技这么高的人,怎么

  会违法呢”正在这时,前面跳出了一只小猫,爸爸一个急刹车,头差点撞到玻璃。“还是女儿说得对,好险哪!”爸爸后悔地说。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认为自己不遵守法律是小事,那它的危害要多大有多大。如果司机们不按交通规则开车,那行人过马路不是很危险吗?如果同学们都不排队,上下楼梯时、上厕所时你拥我挤,一定会有人被踩伤,那场面就不堪设想。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从小就要学法、护法、爱法。当然,法治也时时刻刻伴我们成长。

  法律,是什么?是那样的虚无缥缈,又是那样的清晰明了,指腹轻轻地划过每一个字,精美的插图在眼前快速地划过,却好似一股莫名的风,我平静的心湖荡起一丝丝涟漪,书捧于手中,在这平静的夜晚,趴在书桌前,孜孜不倦地读着,如饥如渴地看着,忘却了自己,也收获了自己。

  看着那本已经有些破损的,我曾经爱不释手的书,《第一本法律漫画书》,心久久不能平静,或许儿时的我,只是被他那精美的图画,生动的文字所吸引,以至于每次看到它,耳畔总是想起妈妈常说的一句话“先成人,再成才”,以至于每次翻开它,脑海里都会浮现‘法律’这个既熟悉又有些生疏的词,就像恋了几世的情人,不曾相见,却早已在心中影影绰绰。

  渐渐长大,深情抚摸着它的书皮,是它让我明白我与法律相识已久,法律,就好像无形的风,一场清清凉凉的雨,那带着青草般甘甜的空气,一个从我出生便陪伴着我的保护罩,那样的近,又是那样的远,不曾相逢,却已经相识!

  法律,就像一杯清泉之水,清而澈,凉而柔,在我需要他时自心底源源流出,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法律,还让我懂得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懂得了言必信,行必果,懂得了怎样去更好地保护自己,懂得了怎样去克制自己,开导自己,不因为电脑的诱惑踏入网吧,不因为金钱的诱惑而误入歧途,使我不禁想起拘留所中,因为一时的不理智,不少追悔莫及的身影,不禁叹息,不要等到坠入绝望的深渊,被伤得体无完肤之时,才想到补救,却已经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最容易因一时的心血来潮,冲昏了头脑,受到邪恶力量的摧残。让我们坚信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做到多读书,在书中坚定自己的梦想,在书中学会怎样保护自己,在书中学会保尔·柯察金钢铁般的意志!

  又是那样平静的夜晚,月光幽幽地照在纱窗上,悄无声息地洒在地板上,我趴在书桌前,孜孜不倦地看着那本儿时爱不释手的书,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让法治之光照耀大地,让法治之花漫山遍野,让法治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法律在知识的浇灌下,长成参天大树!

  星期天,我到奶奶家去玩,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2022年6月20日13时53分,南京秦淮区石杨路友谊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宝马”轿车闯红灯通过路口,撞上一辆正常行驶的“马自达”牌轿车,并撞上一辆正常行驶的公交车和一辆出租车,造成“马自达”轿车内两人死亡,出租车驾驶员受伤。

  只要少发生几次交通事故,就能有效减少事故对人的伤害。做为少先队员的我们,不仅要自己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过马路走斑马线、不在马路上打闹、不乘坐非法车辆和超载车辆、不到法定年龄不骑自行车或

  电动车,还要提醒身边的长辈和同学、朋友,遵守交通规则。向他们宣传违反交通法规的危害性。

  每一起事故的发生,不仅对受害人的家庭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灾难,同样对自己的家庭也带来无尽的伤害。只有唤醒所有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才能让我们中小学生高高兴兴地上学,平平安安地回家,让交通安全陪伴我们健康成长。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天子湖畔,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那里民风淳朴、富足安康,我就在那里无忧无虑地长大。小时候的我以为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子,却从来不知道这和平安宁的生活并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有一群正义的捍卫者手持法律之剑为我们守护而来的,直到有一天。

  那是前年的冬天,清早我还在温暖的被窝里呼呼大睡,忽然被一阵陈嘈杂声吵醒,迷糊中我听到了奶奶愤怒的哭骂声,妈妈压抑的抽泣声,爸爸语无伦次地诉说声:“三十头牛啊,一下子全丢了,这可怎么办啊?”我一下子惊醒了,家里的牛丢了!?即使我再小再不懂家务事也知道这件事对我家意味着什么。年初的时候爸爸因为身体不好不能外出做工,就和妈妈商量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又向银行贷了十万块钱买了三十头小牛放在村后的山上养着,为了看护好小牛,爸爸在山上的牛棚边搭了一座小棚子,吃住就在那里,偶尔下一次山也是为了拿一些生活用品或是看看老人小孩。眼看年底了,小牛也成大牛了,也陆续被买家订走了,只等腊月提货了,却出了这样的事,我们家可怎么办?欠的那么多贷款,花的那么多心血,还有今后的生活。我不敢想下去了。

  “还在这里嚷嚷什么,还不快跟我去派出所报案!”这是村里支书伯伯的声音。

  “牛应该是上半夜我被迷晕的时候就丢的,早该被运走了,现在报案还有用吗?”爸爸嗫嚅着。

  “不信政府你还信谁呢?”支书伯伯拉着爸爸走了。

  接下来的日子,家里的气氛就和这冬天的天气一样,寒冷而压抑。眼看就要过年了,家里对抓到小偷追回牛仔已不抱希望了:这么久了,牛仔肯定已经脱手变成钱了,再说公安也要过年啊,谁还来管这事?爸爸妈妈的眉头越皱越深,家里的叹息声也是此起彼伏。

  大年三十那天中午,支书伯伯忽然眉开眼笑地带着两个穿制服的叔叔上我家来了,“好消息啊老弟!那些偷牛贼抓住了!牛虽然被卖了,但公安同志帮你把钱给追回来了!为了你能过好年,公安同志这二十几天一直在外办案呢!”还没进屋,支书伯伯就大声报告了这个好消息。一瞬间,我们家冰雪消融,春暖花开,压在我们家人心口上的大石头也立刻飞升而去,妈妈喜极而泣。

  这次有惊无险的事件让我对警察充满了感激之情,警察这一职业在我眼里是那么的神秘而伟大。不过不久之后,我就觉得警察叔叔并不是那么高高在上了。

  过完年开学了,我和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回学校上课,却发现学校大门口总是时而不时地有几条狗在转悠,胆小的同学都不敢靠近,三五成群地躲在一堆不敢过去,也进不了学校。老师也发现了这件事,出来赶了几次却收效甚微,就报告了派出所。派出所的叔叔立刻赶来了,想办法把狗抓走了。后来我发现,每当我们上下学的时候,总是有警察叔叔在学校门口看着。哦,原来警察叔叔不仅为大人办大事,还保护小朋友,甚至为小朋友抓狗。警察形象在我眼里不再那么神秘那么高高在上了,而是变得友好和亲切了。

  后来,我进入了中学,学校每学期都会请派出所的叔叔来给我们上法制课,我也懂得了许多法律知识,学会了一些预防犯罪及抵制不法分子的有效方法。我知道,在法律和为民办事的执法人员的守护下,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定能够愉快成长!

  法律,在我看来只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但我对它的认识却很渺茫。可是我从小就立志一定要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每当我经过红绿灯路口时,经常看见惊人的场面:在绿灯闪烁成红灯的瞬间,无数车辆的马达都在怒吼。一次,我来到红绿灯路口。当绿色的“1”呈现在我眼前时,我下意识地刹住脚步,急切地等待绿灯的再次亮起。可我身后的一辆车子却从我身旁飞速前进。看着时间慢慢的流逝,我渐渐感到恐惧。随着“蹦”的一声,闯红灯的车子被撞飞出数十米。这时我发现红灯才刚刚亮起。我向那辆车望去,一个血淋淋的十五、六岁青年倒在血泊里。幸好当时很少人在场,否则将发生不可收拾的场面。

  一个青少年,连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都无法做到,社会的交通秩序又怎么会安稳呢?不知当时那位青年是怎样想的,不知他当时有没有为他的父母和亲人着想。

  过了几天,我与邻居小燃去买书。我们来到书店的附近,中间隔着一条很长的绿化带。我们原想横跨绿化带,但我突然想起了那位血淋淋的少年,心中一惊,就坚持绕道而行。邻居小燃在我的坚持下,终于和我绕道而行。来到书店前,我突然发现远处一位老奶奶跨越绿化带。好险,奶奶差点被车辆撞倒。唉,遵守规则还是好啊!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纪法规无处不在。要是没有了他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将受到阻挠。我相信,只要我们都遵纪守法,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和谐。

  

  

篇四: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感悟

  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历届大时间会一大1921年

  地点上海

  会议主要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大

  1922年

  1、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⑵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上海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4、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1、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广州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2、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上海3、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4、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1、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2、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武汉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莫斯科1、大会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⑴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⑵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⑶革命的力量:工农阶级;⑷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⑸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

  三大

  1923年

  四大

  1925年

  五大

  1927年

  六大

  1928年

  潮即将到来。2、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的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当的无产阶级基础。3、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1、大会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阐述,从而使其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延安历史性贡献。2、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1、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北京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3、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⑴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⑵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⑶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⑷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4、陈云提出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法:以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人经营为补充;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三个主体,三个补充”)。1、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代表党中央作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北京2、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北京十大的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七大

  1945年

  八大

  1956年

  九大

  1969年

  十大

  1973年

  十一大

  1977年

  1、大会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北京2、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2、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了重要补充: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北京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3、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2、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北京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1、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北京4、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1、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北京南。2、大会指出: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⑵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⑶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做全面部署;⑷确立跨世纪发展宏图;⑸明确回答了邓小平逝世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

  十二大

  1982年

  十三大

  1987年

  十四大

  1992年

  十五大

  1997年

  十六大

  2002年

  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1、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3、十六大报告一个鲜明的亮点和特色,就是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系统地深刻地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北京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5、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个重要论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揭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与执政的内在关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同时也表明,在党面临的一系列任务中,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任务、中心任务。党和国家其他任务都要围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行。6、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其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一达大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共产国际等;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等;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工人.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二大宣言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中共三大:1923年6月杂广州召开.会议集中讨论了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中共四大:1925年1月在上海举行.中心议题是讨论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的问题,制定了开展工农运动的计划,决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中共五大:1927年四五月间在武召开.大会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强调了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重要性,但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反而对汪精卫主持的武汉政府抱有幻想.中共六大:1928年6月在上海召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中共七大:1945年6月11日在延安举行.七大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中共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中共九大: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这次大会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中共十大:1973年8月在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方针.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日到11日,在北京召开.提出了"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的奋斗目标,

  明确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足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完整的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大会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高度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八大:主要矛盾为人民内部矛盾;经济建设稳步前进;九大:林彪被选为接班人;十大:王洪文被选为接班人;十一大:不明;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初级阶段;十四大: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十六大: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七大:小康社会。

  

  

篇五: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感悟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活动探究型教案全章概述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表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5.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2、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二)水平目标1、提升使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水平。2、增强收集材料的水平,能够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相关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相关资料用于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实例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努力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人民代表大会★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建议本框题内容涉及人大的活动,知识点较多,内容较陌生,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使用调查方式等,感悟、体验、探究人大政治活动的具体程序和要求。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我国人民是怎样行

  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呢?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二)实行新课一、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1、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4页,联系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内容,思考、讨论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教师总结: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宣称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教师提问:同学们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知道多少?请大家谈谈理解的知识。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总结: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3)职权: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6页,思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是指什么?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教师总结:

  立法权: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是我国的立法机关。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能够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备案。

  决定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依法决定国家和本行政区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任免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实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力。

  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的权力。(4)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局部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以便更好的发挥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性质:地方国家权力机关(2)作用:决定地方一切重大问题,并负责监督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共同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体系,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人民代表大会是由谁组成的?他们在我们国家中处于什么地位?有什么责任和义务?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积极回答二、人民代表1、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2、产生的方式与任期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6页“相关链接”,人大代表的产生的方式与任期如何?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

  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任期五年(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宪法修正案修改)。

  3、人大代表的职责和权力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明确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提案权是指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的权力。质询权是指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回答的权力。2、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7页“三镜头”,并思考、讨论所提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教师点评:镜头一反映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表决权;镜头二反映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镜头三反映人大代表行使监督权。人民代表代表人民认真行使自己的职权,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改进国家机关的工作。(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组成、职权等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进一步感受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课余作业学生分组实行社会调查,理解当地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的活动,体会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

  

  

篇六: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感悟

  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简介: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

  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而后,又因有法国搜查人员介入,逮捕。会议被迫终止,转至嘉兴南湖一艘船(红船)上进行,最终圆满落幕。2、背景: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与中国正在发展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他们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讲解革命道理,组织工人进行斗争。3、议题: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共开了7次会议。7月31日,代表们来到南湖,在一艘游船上举行了第七次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至此,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

  “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领导工人运动,对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规定或要求。

  “一大”选举的党的领导机构为中央局。陈独秀虽然没出席大会,但由于他当时在宣传社会主义方面的影响和威望,以及他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所作的贡献,大会选举他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的另两位领导人是李达和张国焘,他们分管组织和宣传工作。意义: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由于党的“一大”召开于7月,而在战争年代档案资料难寻,具体开幕日期无法查证,因此,1941年在党成立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发文正式规定,7月1日为党的诞生纪念日(党的生日)。

  中共二大: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现成都北路7弄30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党的中央局成员、地方组织的代表等共12人,他们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蔡和森、邓中夏、施存统、王尽美、邓恩铭、项英、向警予、高君宇、张太雷。他们代表着全国195名党员。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问题。在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制定出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这个纲领作为党的最高纲领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是,如何认识现阶段中国社会和

  1

  革命的性质,确定现阶段的革命任务,党的第一个纲领对此没有给予解决。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大会决定出版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蔡和森担任主编。《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和对象,指出:当前的中国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前途是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这次大会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不可超越的一个阶段。党的“二大”这样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破天荒的举动。

  中共三大: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恤孤院后街31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张太雷、张国焘等30多人(其中有表决权的19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于1923年1月12日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中共四大: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陈潭秋、张太雷、周恩来、彭述之、李立三、罗章龙等20人(其中有表决权者14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和讨论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在组织上和群众工作上如何进行准备的问题。这次大会对党在当时要解决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阐述和回答,而最具历史意义的是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会议通过的文件指出:对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不是以附属于资产阶级的身份,而是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和目的参加的。在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虽还幼稚,但因为它最受压迫,所以最有革命性,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有无产阶级的有力参加,并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取得胜利。大会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同盟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若不去发动和组织农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是不可能取得的。大会还在总结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党同国民党关系的新政策,基本方针是:打击右派,争取中派,扩大左派。大会强调指出,共产党要在国民党内和党外,坚持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为适应革命大发展的需要,大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并决定将原党章中有5人以上方可组织小组的规定,改为“有三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党的“四大”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的阐述,表明党已经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

  2

  中共五大: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当时革命的中心武汉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瞿秋白、蔡和森、李维汉、毛泽东、张国焘、李立三等82人,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经斯基等也出席了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蒋介石集团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半个月,武汉汪精卫集团日趋反动,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召开的。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会议虽然对陈独秀等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进行了批评,却没有拿出纠正这些错误的任何办法。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召开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却没有承担起挽救革命的任务。但周恩来、任弼时等一批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有所认识、有所抵制的同志,被选进了新的中央委员会,这为后来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提供了组织上的准备。

  八七会议: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

  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重大转折意义的“八七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出席会议的有部分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及中央机关、共青团中央、地方代表共21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罗明纳兹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由于当时环境极其险恶,会议只开了一天。

  八七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特别是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八七会议在我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没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长的“左”倾情绪,导致后来发展成危害极大的“左”倾错误。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它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后,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的斗争方针。这次会议对于挽救大革命失败所造成的危局,实现党的战略转变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没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的出现,使“左”倾情绪在党内滋长起来,给后来的中国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

  中共六大: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苏联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的塞列布若耶乡间别墅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各地代表142人(其中有表决权者84人),代表全国党员4万多人。共产国际负责人布哈林和国际东方部负责人米夫也参加了大会。此外,参加开幕大会的还有少共国际、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以及意大利、苏联等国共产党的代表。

  3

  

  

篇七: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感悟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28日)

  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30日)

  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30日)

  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

  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1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28日)

  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

  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

  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

  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

  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

  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

  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21日)

  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31日)

  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

  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

  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

  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

  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

  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

  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

  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

  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

  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

  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

  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

  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5日)

  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

  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18日)

  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3日~14日)

  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14日)

  第四次会议(2006年3月5日~14日)

  第五次会议(2007年3月5日~1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2008年3月5日~18日)

  第二次会议(2009年3月5日~13日)

  第三次会议(2010年3月5日~14日)

  第四次会议(2011年3月3日~14日)

  

  

篇八: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感悟

  五四宪法还为我国开创呾奠定了一系列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社会文化教育制度呾社会意识形态在内的基本社会制度呾包括国体政体国家机构选丼制度政党制度等在内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些社会政治制度成为1982年宪法所觃定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

  五四宪法至今仍闪烁耀眼光芒

  作者:席锋宇来源:《公民与法治》2015年第2期

  席锋宇

  “9月20日,当大会宣读修改过的宪法草案全文后,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兴奋不已,场面非常热烈。投票后,全场代表都站起来,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代表们的一片欢呼声中通过。在回驻地的车上,我们仍然兴奋不已,欢呼不止。老百姓也都自发上街游行,高呼拥护宪法的口号。我们的车开得很慢,大家一路欢呼着回到驻地,我嗓子都喊哑了。”

  胡兆森,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6岁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起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新中国首部宪法的情景。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新宪法,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大事之一。当时我还把这件事写在日记里。”胡兆森说。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继承了共同纲领的建国目标,延续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奠定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和法律制度,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宪法的崭新历史。

  从共同纲领走来的新宪法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不具备,于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会长韩大元说,共同纲领实际上是建国纲领,是一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宪法性文献,它规定的一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主要适应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政权体系的需要。到了1953年,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等发生了变化,客观上形成了制宪所需要的环境。共同纲领的一些规定开始不适应国家经济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虽然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但它本身不是宪法,不能代替宪法长期存在。于是,制宪工作被提上日程。

  参与1954年制宪工作的我国著名宪法学家许崇德在其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中详细记录了这一段历史。

  1952年12月2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向会议提议:由政协全国委员会向中央人民政府提议,于1953年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二十次会议。周恩来阐明了要以共同纲领作为宪法基础的指导思想。他指出,宪法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我们的国家制度、社会结构、人民权利三部分。而这些内容在共同纲领里面已经包含了。共同纲领中已经实行的或者将要实行的以及必定实行的有关规定,可以把它拿到宪法里面来;把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加以斟酌或作若干修改后,也可以拿到宪法里面来;选举法中的选举原则也可拿到宪法里面来,这个,就可以组成整个宪法。

  这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名单是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来的,共33人。

  1954年初,中共中央指定成立了一个宪法起草小组,由毛泽东领导并亲自参加工作。1月9日,宪法起草小组正式展开工作。

  1954年3月23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举行。这之后,又分别于5月27日、S月28日、S月29日、S月31日、6月8日和6月11日举行了六次全体会。

  韩大元说,宪法起草委员会通过七次全体会议,对整个宪法结构、内容与具体条文的表述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与论证。通过对当时讨论宪法草案的原始档案分析,可以看出,起草委员会对草案内容进行了认真讨论,表现出其政治智慧与专业素质。

  宪法起草委员会又于1954年9月8日和9月l1日召开了最后两次全体会,把宪法草案的内容从头到尾顺了一遍,讨论了宪法草案报告草稿。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前一天,即1954年9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一次临时会议,最后对宪法草案作了两处修改。

  一届、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室务委员的陈舜瑶回忆说,1954年9月15日,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当天,刘少奇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讨论了宪法草案和刘少奇的报告。

  “我们组当时讨论最热烈的是宪法的序言和总纲。”陈舜瑶说,从宪法草案的起草、讨论、修改、审议到通过,每一步都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的法律才能清楚、明确、正确,做到符合人民当前、长远的根本利益。

  1.5亿人次的全民大讨论

  “这一宪法的产生过程,也说明了它深刻的民主性。”1954年6月14日,李济深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的一句话体现了无四宪法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民主。

  “迄今法学界和政法界都公认,五四宪法是比较好的一部宪法。制宪过程也是一次体现民主原则的立法过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原主任郭道晖曾撰文如此评价。

  参与制定宪法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成美回忆说:“从1954年3月23日提出初稿到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草案经历三次讨论。第一次大讨论是由全国政协组织北京17个和解放军18个单位共八千多人讨论了两个多月。第二次讨论是公布宪法草案,交全民讨论。我当时作为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负责人也曾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对宪法草案进行讨论,并整理意见上报。第三次大讨论是根据全民讨论的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对原来的草案作了修改后,提交给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的两次临时会议讨论通过。”

  1.5亿人次,3个月的时间,100多万条意见。

  直到今天,这组数据听来依然让人震撼。而这组数据就来自于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中的全民大讨论。1954年6月,宪法草案全文公布,全民大讨论由此展开。

  当时,许崇德在宪法起草委员会秘书处的资料组做服务工作。他曾回忆,当年,刚好赶上多年不遇的水灾,各地都在组织抗洪,可是全民宪法讨论并没有因此停下来,相反,不少地方政府是在防洪堤坝上组织民众讨论的。各地整理出来的讨论意见和建议,因为洪灾不好运送,

  就用油纸、油布把文件裹起来空运到北京。那是资料组最忙碌的时候,我们负责把这些意见整理出来,天天加夜班,每拆开一包,都非常激动。

  从1954年6月16日开始,到9月11日结束,全民宪法讨论历时近3个月。

  韩大元说,为了搞好草案的讨论,各地普遍成立了宪法起草讨论委员会,培养报告员和辅导学习讨论的骨干分子,有组织地进行宪法草案的讨论和宣传工作。各地采取的宪法草案的讨论形式呈现多样化,发挥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这是1949年以来,全民对宪法热情最高涨的时期。新华书店北京分店发售的宪法草案单行本与刊载宪法草案的《中国青年》、《学习》等刊物,近一个月销售了74万份。据统计,在北京讨论宪法草案期间,听取关于宪法草案报告并参加讨论的各界群众约有103.S万余人,在讨论中各界人士提出对宪法草案的意见143565件。宪法草案的讨论实际上是一场民主政治教育,人民在亲身参与中理解和评价宪法草案的精神和内容。”韩大元在《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一书中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

  当然,这种全民式的大讨论并不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起草委员会对这些意见整理成册,客观科学充分采纳人民的意见。比如,宪法草案第三条第三款原规定为:“备民族都有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自由。”对此,有些人提议,在这一款里,不仅应规定备民族都有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而且还应规定备民族都有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宪法起草委员会认为这些建议是正确的,把第三款改为“备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民主首先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进而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等备方面事务。五四宪法的制定既是按照民主原则展开的,同时叉在国家层面保障人民的当家作主地位。”韩大元认为1954年宪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自主运用制宪权制定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和时代性。制宪理念、制宪内容与制宪过程以民主原则为基础,反映了民主的基本价值。

  构建起民主政治制度框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1954年宪法第二条的上述规定,在根本法意义上确认了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明确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规定人民实现权力的各种形式和具体保障制度,如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方制度等等。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五四宪法根据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创立的适合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新中国人民民主制度的基础。

  齐齐哈尔大学哲学与法学学院副教授薛剑符说,五四宪法简短的106个条文,使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关于民主政治的诉求跃然纸上,中国共产党集中人民的心愿和智慧以根本法的形式构建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方面,五四宪法规定了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些有关公民权利的条文,共有19条,加上总纲中有关保护公民财产权的5条规定,共有24条。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创举,也是由五四宪法确定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基层民主作为人民民主的直接体现,五四宪法对其也作了明确规定。这一宪法对基层人

  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的产生办法、任期、职权、议事规则、相互监督制约关系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薛剑符认为,五四宪法关于国家政治体制的建构,既考虑了历史的连续性,叉充分考虑了当时已经开始的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实际,其所建构的民主政治体制符合我国国情并具有充分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五四宪法奠定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我们时下所做的每一步改革和完善实际上都证明了这一政治体制的预见性、合理性和现实性,都是对这些基础性政治制度的深化和发展。”薛剑符说。

  五四宪法是现行宪法基础

  2014年9月16日,纪念五四宪法颁布6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召开。

  9月20日,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许崇德宪法学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共同举办“新中国宪政的奠基与发展:纪念五四宪法制定六十年”学术研讨会。

  9月22日,中国法学会举行五四宪法颁布六十周年报告会。

  7天时间里,三场关于五四宪法的会议相继召开。这部诞生于60年前的宪法,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呢?

  正如许崇德所说,第一次把我国各项基本制度确认下来的是1954年宪法,后来的宪法都是它的继承和发展。宪法的体系结构,也是由1954年宪法首先奠定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庆福指出,1954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这两个原则成为我国宪法一以贯之的基本原则。五四宪法还为我国开创和奠定了一系列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社会文化教育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在内的基本社会制度和包括国体、政体、国家机构、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在内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些社会政治制度成为1982年宪法所规定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

  许崇德的一段话,或许可以为五四宪法到今天还闪烁光芒作注脚——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部宪法。它在我国整个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54年宪法以崭新的内容、崭新的风貌屹立于中国宪法史上。它无疑是耸立在中国历史上区分两种截然不同宪法的分水岭。站立在岭巅前后顾盼,但见旧宪法犹如泥沙堵塞的涓细浊流;而前望新宪法,则似同清澈江涛,浩浩荡荡。

  (摘自2014.12.02《法制日报》)

  

  

篇九: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感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政治的里程碑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在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终确立和发展史上,有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和两个比较

  好的历史发展时期。第一个重要会议是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

  全体会议。这次会议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从此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会议制

  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这是中国人民流血牺牲,为民主奋斗,历数十年之久取得

  的伟大成果,也是我们党长期进行人民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标

  志着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开端,为建国后的民主政治建设开拓了一条光辉的道路。共同纲

  领虽然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但由于实行普选的条件还不具备,

  采取了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过渡办法。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种组织形式与人民代表大会

  相比,其不同点在于:它出席会议的代表是由各界人民协商产生的,其中一部分是由政府邀

  请的;它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还不是政权机关,只有在它代行了人民代表大会

  职权时才成为过渡性的权力机关。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形式,是召开各界人民代表

  会议。它为人民代表大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积累了经验。第二个重要会议是1954

  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了比较系统的规定,确立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行政机关。

  按照宪法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关。至此,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的政权制度

  全面确立,国家权力开始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这是人民民主发展的一

  个重要里程碑。人民代表大会全面建立后的头3年,人大工作相当活跃,立法、监督和

  代表视察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在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代表或委员

  充分发表意见,包括不同的意见和批评意见,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

  这3年,可以说是建国之后人大工作第一个比较好的历史时期。但是,1957年反右斗争后,

  由于“左”的思想愈演愈烈,民主集中制遭受破坏,人大工作也难以开展。从1957年下半年

  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的9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曲折发展的时期,人大工作处于

  不景气的状态。“文革”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长达8年多的时间内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

  地方人大则被所谓的临时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所取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建国以来

  最严重的破坏。第三个重要会议是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总结

  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果断地决定将党和国家工作重

  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着重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

  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它开辟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宪法和在此前后制定的选举法、组织法等,根

  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和我国的实际,对于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

  要规定。[!--empirenews.page--]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

  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成绩。

  从而推动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维护

  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25年,可以说是建国之后第二个人大

  工作比较好的历史时期,也是最重要的发展时期。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基础我国是

  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通过自己选举产生的国家机关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的。选举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旺盛生命力的源泉。

  1954年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依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普选,产生了乡、镇、市辖区

  和不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然后逐级选举出上一级人大代表和本级国家政权机关。从而使各

  级人民政权建立在选举的基础上。当时选举的民主程度并不是很高,但对于长期饱受封建专

  制压迫、从未行使过选举权的老百姓来说,确实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民主选举。所以,人民对选举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从而也使新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是,我国选举制度后来没有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觉悟水平的提高而发展,加上有些领导干部对选举不重视,致使选举越来越流于形式。“文革”中更是公然否定选举,说什么“迷信选举也是一种保守思想”,“革命委员会不是选举产生的,它比以往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更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更合乎民主集中制,更能够深刻地反映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这是一种反民主的谬论。实际上,选举不仅是一种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而且是民主的实质、民主的重要内容。否定了选举,国家机构就失去了人民群众支持的基础,就会由人民的公仆变成欺压人民的工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总结过去选举工作的经验教训,根据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我国对选举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最重要的是实行差额选举。根据我国1979年制定的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不仅各级人大代表要差额选举,而且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也要差额选举。选谁,不选谁,由选举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这样更有利于选民或代表自由地行使选举的民主权利,选出自己满意的人选。同时,也能使当选者在行使职权时好好考虑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自觉地接受人民的监督。与差额选举相联系,还规定了选民或代表联名提候选人的制度,改变了过去那种“上面提名单,下面划圈圈”的做法。这也是保障选民和代表的民主权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再就是把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地保证民主选举,便于人民群众对县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选举制度的这些重大改革,打破了过去那种僵化的、形式主义的选举模式,提高了选举的民主程度,调动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也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注入了新的活力。近20多年来,我国进行了多次换届选举。由于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的重视,多数地方的选举工作是搞得好的。例如1986年到1988年的换届选举,在全国人大代表中,代表联名提出的候选人586名,列入正式候选人名单的222名,其中28名当选;在27个省级政权领导班子中,代表联名提出、列入正式候选人的105名,其中12名当选,包括人大常委会主任3人,副主任2人,副省长6人,法院院长1人。在县、乡两级政权班子中,代表联合提名当选的更多一些。这次换届选举,受到全社会关注,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毛泽东同志1953年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所作的《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说明》中,提到北京郊区乡政府民主选举的结果是百分之五十的乡长被选掉了,他认为是“有积极作用的”,“为了发扬民主,对政权组织,特别是县、乡两级,来一次全国普选,很有必要”。换届选举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许多国家都把它作为最重要的政治活动。我们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首要的是把选举搞好,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真正建立在民主选举的基石上。历史的经验表明,这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很重要的一条。[!--empirenews.page--]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根本任务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这是从它成立时起就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50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把立法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第一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头3年,把立法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先后制定了80多个法律、法令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主要是有关国家机构方面的法律,以及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城市街道办事处条例、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逮捕拘留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1956年,鉴于斯大林严重破坏法制的教训,刘少奇同志在八大报告中提出,要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根据这个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抓紧了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的起草工作。到1957年,刑法草案初稿形成了第二十二稿,发给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刑事诉讼法草案也已形成初稿,民法草案大部分有了初稿。但是,反右斗争后,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发生了变化,人治思想抬头,不再重视民主和法制了。立法工作基本停顿下来。从1959年到1966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除通过几项有法律效力的决定和对军官服役条例进行修改外,没有再制定一件法律。已经制定的法律也得不到遵守,宪法明

  文规定的一些原则,如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法院独立进行审判,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等,都被当成资产阶级的东西进行批判,律师辩护制度也被取消了。有些地方、单位,随意对人搞拘留、隔离审查、劳改,侵犯人身权利。面对这些违宪违法行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也表现得软弱无力。所以,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刑法、民法和诉讼法等一些重要的、基本的法律都没有制定出来。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大漏洞。有法才能治国,无法就要祸国。十年浩劫中制造了那么多的冤假错案,不能不说与不重视法制特别是刑法和刑诉法等法律没有制定出来这个大漏洞有关。总结这个血的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正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很快实现了人大工作的历史性转变。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一举通过了选举法、地方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七部重要法律,迈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关键的一步。1982年宪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需要,扩大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规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同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制定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除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并可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这实际上是把大量的立法工作放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加快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起了重大作用。1979年制定的地方组织法,赋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1982年宪法肯定这一规定,并在修改后的地方组织法中规定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empirenews.page--]后施行。这是我国立法体制的重大改革。在新的历史时期,立法工作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第五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56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第六届64件;第七届86件;第八届121件;第九届113件;第十届至今已15件。与此同时,国务院制定了800多件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近万件地方性法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依据。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加强了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1982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对备案的296件地方性法规进行了审查。近些年来,又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开展了备案审查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发现的一些重大违法事件,支持和督促有关地方和部门作出处理。各地人大常委会也严肃纠正和处理了选举和任免工作中一些违法行为。各级人大常委会还针对现实生活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突出问题,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了执法检查。这对于促进法律的实施,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工作监督方面,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已形成制度;对计划和预算的审查和监督,正在得到改进和加强。地方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监督形式,并收到了较好效果。健全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全面建立后,经过一段实践,发现在组织机构上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经常性的立法、监督等工作没有机构去管。而人民代表大会能否真正有效地行使好宪法赋予的职权,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组织是否健全。1957年上半年,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健全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机构的方案,主要是:全国人大增设常设委员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赋予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定的立法权。但因后来的反右斗争被搁置下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研究借鉴外国有益的做法,我国在健全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一是规范代表名额,提高代表素质。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曾对各级人大代表的名额作出了规范,当时代表人数也不算多。但后来代表名额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如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由1226名增加到3500名;省级人大代表名额中,超过1000名的就有6个省,800名至999名的有13个省,最少的省也有450名。邓小平同志说,人大代表名额不要太多,太多了流于形式。

  1986年修改选举法时,本来准备对各级人大代表名额作出规定,适当减少一些名额,为此提出了方案,但因各地不同意,没有写入法律。直到1995年再次修改选举法时,才在1986年方案基础上,作了一些妥协,把代表名额规范下来。同时,中央提出,要提高代表素质,改变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人大代表应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和议政能力,不能单纯作为荣誉职务照顾安排。这对于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是很重要的一条。[!--empirenews.page--]二是设立地方人大常委会。根据1954年宪法的规定,地方人大不设常委会,作为地方政府的人民委员会既是地方人大的执行机关,同时也行使地方人大常务机关的职权。这种“议行合一”的体制是学苏联的,不适合我国现实的需要。1957年3月,彭真同志提出,为了使我国政治制度和民主生活更加健全,有必要考虑设立地方人大常委会。但这个意见一直没有得到落实。1979年重新制定地方组织法时,各地又提出这个问题。彭真同志向中央写报告,建议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邓小平同志立即批示同意这个方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同意后,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地方组织法中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并将地方人民委员会改为人民政府。因为建国初期我们就叫“人民政府”,人民群众喜欢这个名称,后来改为人民委员会是跟苏联学的。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是地方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重大举措。最近25年来,地方人大工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发挥了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作用,这与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建立是密不可分的。三是建立健全专门委员会制度。外国议会一般都设有各种委员会。他们认为,议会要想详细、具体地了解政府的工作,以及这些工作的结果,光靠议会的全体会议,无论在专业知识上还是时间上都是不够的。因此,如同政府要设部一样,议会也要设委员会。我国1954年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设立了4个委员会,但预算委员会和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只在大会期间进行工作,大会结束后就没有什么活动了。所以,实际上只有两个委员会,一个是民族委员会,一个是法案委员会。1954年下半年,刘少奇同志提出设立“八大委员会”,并提出了具体方案,但未能得到落实。1975年宪法取消了全国人大设立委员会的规定。1978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根据需要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但也没有完全落实。1982年制定宪法时,各方面提出要设立的专门委员会有20多个,考虑到我们对专门委员会如何工作还缺乏经验,开始时不要设得太多,以后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所以,最后确定设立6个专门委员会,即民族、法律、财政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和华侨委员会。七届时增设了内务司法委员会,八届、九届又增设了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1986年修改地方组织法时,规定省级、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大也可以设立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在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领导下,负责研究、审议和拟定有关议案,开展调查研究等。它的工作具有经常性和专门性的特点,可以经常开会,分门别类地讨论问题,对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科学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专门委员会没有最终决定权。四是规定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这就是说,实际上多数常委会委员可以是专职的,能够集中精力把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做好。胡乔木同志在1982年一次关于宪法草案的说明中指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无法改变人大“橡皮图章”的形象。人大常委专职后主要是参加专门委员会的工作,研究、审议和拟订议案,做系统的调查研究,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党的十三大提出,在逐步实现委员比较年轻化的同时,逐步实现委员的专职化。现在正在按照这个要求去做。[!--empirenews.page--]五是建立委员长会议(主任会议)制度。从1954年宪法到1978年宪法,都没有规定设立委员长会议。人大常委会要开会,由委员长个人决定就行了。现在按照宪法规定,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人大常委会开会前,由委员长会议集体讨论,提出议程草案,一些重要日常工作也要在委员长会议讨论。同时,地方人大常委会也建立了主任会议,处理本级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委员长会议、主任会议不是一级权力机构,不能代替本级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决定问题。但它对于加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很有好处。此外,各

  级人大常委会还设立了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为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提供服务。由于采取以上措施,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已基本形成这样一个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即人民代表大会一般每年举行一次,行使其职权,决定特别重大的问题;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它的常委会每两个月举行一次会议,行使其职权,主要是进行立法和监督;在人代会和人大常委会闭会期间,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和办事机构在委员长会议(主任会议)领导下开展经常性的工作,为代表大会和常委会行使职权做准备。这种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的。人大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人大及其常委会是集体行使职权,集体讨论决定问题。它的基本活动方式是举行会议,审议和通过议案。因此,就必须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以保障代表和委员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民主如果没有一定的制度和程序,就无法得到体现和保障。因此,讲民主必须讲程序,程序要法律化,不能谁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上世纪80年代,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制度和程序的需要,制定了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对会议的次数和召开的日期,议案的提出和审议,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质询和发言、表决等,作出了系统的、切实可行的规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也相继制定了自己的议事规则。现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基本上做到了按期召开会议,按照程序讨论决定问题,尤其是立法程序比较完备。这表明,人大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这里主要说一下人大的会期制度问题。过去宪法和法律没有规定每年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间。从1954年到1964年的11年间,全国人大开会的时间是从1月到12月都有,会期也不固定,这就使全国人大无法主动地取得活动的能力,而且使每年一度必须审查、批准的事项也变得意义不大,甚至有时使宪法规定的这方面的权能形同虚设。从1985年起,全国人大举行会议的时间都在每年的3月份。1989年制定的全国人大议事规则把它确定下来,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第一季度举行。这一规定的精神是在第一季度内必须举行,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提前召开,以便于及时审查批准预算和国民经济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1982年全国人大组织法规定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并从八届起一般都安排在双月的下旬举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会期制度,也不断健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如现在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这对于直接选举产生的县、乡人民代表大会来说,是否举行会议的次数少了,尤其是乡镇人大,又没有常设机构,仅靠每年举行一次的代表大会来行使职权显然是不够的。还有,由于一些地方的领导嫌麻烦、怕出问题,把这些地方的人代会会期搞得越来越短,有的县人代会只开一天半,乡镇人代会只开半天。这就不能不使人大讨论决定问题走过场,流于形式。[!--empirenews.page--]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如何开好会议,是一门学问。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扬民主,畅所欲言,实事求是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这个基础上,集思广益,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把正确的意见集中起来,作出决定。这里有一个例子:1954年北京市举行第一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原定会期5天。代表们讨论得很热烈,毛泽东同志知道后,建议多开几天,使所有代表把意见讲完,特别是批评的意见讲完。于是,会议延长2天,效果很好。彭真市长在大会结束时说:“民主是要时间的。如果是市长‘专政’,根本不要这样长的时间。”“民主不是形式,是实质的问题。代表们讲话的作用很大,我们看不出的缺点,代表们看出来了。这是动力。”这个例子说明,开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会议很重要。虽然我国法律对人大会期的长短没有规定,但在实践中总要以保证代表或委员充分讨论和决定问题为出发点。人民代表大会已经走过了50年的路程,有辉煌的业绩,也遇到过一些挫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民群众民主法制观念的增强,必将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有一个新的进步。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把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成为有权威的国家权力机关,成为能够担负起宪法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反映民意、解决矛盾的为人民所信赖的代表机关。

  

  

篇十: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感悟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感想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3月5日,肩负14亿多人民的重托,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汇聚国家最高议政殿堂,参加在京开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车窗外,长安街沿线,冬奥主题花坛中的“冰墩墩”“雪容融”吸引游客驻足合影。“从百年前的‘奥运三问’到今天的‘双奥之城’,从‘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向往到物阜民丰、全面小康的现实,千年梦想,百年梦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感叹:“我们见证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奇迹,来自上下同心的团结奋斗。“面对世纪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骄人成绩世界瞩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行长文爱华说:“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是‘两个确立’政治共识转化为‘两个维护’实际行动的结果。”历史的刻度,标注这次会议的非同寻常——2021年,中国共产党庆祝百年华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华民族告别绝对贫困,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人民大会堂,人民的殿堂。

  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黄茂兴代表深有感触地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推动人民民主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焕发勃勃生机。”

  大会堂新闻发布厅,首场“代表通道”开启。

  来自一线的邮件接发员、保护森林草原的“林草人”、因移民搬迁政策改变人生的农民作家……8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面对镜头和屏幕,以鲜活的履职故事,诉说身边的变化与成就。

  万人大礼堂内,气氛热烈庄重,主席台帷幕正中的国徽在鲜艳的红旗映衬下熠熠生辉。

  座。

  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会场,在主席台就

  场。

  9时整,大会开幕。全体起立高唱国歌,激昂雄壮的旋律响彻全

  李克强总理步上讲台,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成绩得来殊为不易——

  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创历史新高。”……春和日丽,江山锦绣。新征程新目标催人奋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稳”是关键字之一: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

  策。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搞粗放型发展。

  台上台下,掌声激荡;会内会外,梦想同频。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南街道方林村,从“落雨借蓑衣”到“户户生态园”的蜕变让乡亲们相信,更美好的生活就在前方。带着大家的期待与关注,正在北京参会的方林村党委书记方中华代表对未来信心满满:“强一个龙头、连一批产业、富一方百姓、带一片区域,我们一定能走稳走实共同富裕之路。”奋斗者的前方没有终点。来自天津的全国人大代表才华说:“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我们必将行稳致远。”“‘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说,我们要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并进的良好态势,不断增强老百姓蓝天碧水青山的获得感、幸福感。大会堂外,绿意萌发。“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充满风险挑战。但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亿万人民的团结奋斗,就有势不可挡的磅礴之力。”来自内蒙古阿拉善盟的全国人大代表戈明说:“我们手拉着手、心连着心,一定能攻坚克难,在新的逐梦航程上前进。”

  

  

篇十一: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感悟

 第9课发展人民民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领学生感悟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知识与能力]:⒈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⒉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⒊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⒋了解人民代表的产生和职责。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开国大典),让学生感受到1949年以来我国人民当家做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人民翻身做主人主要表现在哪里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翻开第9课发展人民民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同学们,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确保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那么我国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什么地位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讲授新课:一、认识人民政治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展示知识点: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及本质。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解:(1)对人民实行民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对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3)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包括以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不包括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人民的敌人:包括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思考: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人民怎样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是不是我们所有人都聚集到一起商量国家大事呢?2、人民怎样当家做主探究:人民怎样当家做主?展示组图:人民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人大代表选举,泰州市人大会议召开图片。(学生讨论)由人民群众依照法定程序选出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分别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结合结构图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人民当家做主的过程。同学们,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处理重大事务,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事务都由人民代表大会直接处理呢?不是。我们有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来具体处理国家重大事务,这三大机关我们简称为“一府两院”。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等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以确保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以上关系中,我们看到有个词语“同级”,这说明人民代表大会有级别之分。

  人民代表大会有级别之分,可分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分别享有哪些职权。3、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③地位:在国家机构中处于最高地位。⑵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一切重大问题。县(区)级及以上人民代表大会设常务委员会,在闭会期间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人民代表大会部分职权。补充:最高立法权:修改宪法、制定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它基本法律。最高任免权:选举决定和任免最高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和有关组成人员。最高决定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批准国家的预算执行情况,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最高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实施,监督最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活动:请你判断(1)《反分裂国家法》和《物权法》的高票通过说明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2)材料一: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三峡工程议案。从此,兴建三峡工程进入了具体操作阶段。1993年三峡工程正式动工兴建(决定权)(3)材料二: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今天下午在此间闭幕。会议通过了一批最高法院各庭庭长的任免案。任命刘学文为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一庭庭长,免去其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职务。任命郑学林为最高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庭长,免去其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职务……(任免权)(4)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监督权)

  教师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同学们,我们把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二、走进人民代表

  “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人民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是来自人民的,是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选好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1、人民代表的产生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组成(总数2987名)注: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妇女代表699名,占代表总数的23.4%。香港、澳门、台湾分别有各自的代表。思考:我国人大代表的产生有何特点?(1)我国人大代表产生的特点:

  

篇十二: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感悟

 学宪法讲宪法心得体会5篇学宪法讲宪法心碍体会500字篇【1】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宪法的灵魂,是引导国家各项工作的实施宪法的指南。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的思想基础。在宪法中规定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的基本特征之一,现行宪法制定时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个性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小,宪法没有制经济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的规定,自香港、幼儿园教师回归祖国后,特别行政区就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派自己的代表。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59条第1款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屮增加“特别行政区”符合全国人民代表人会组成的实际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间的交流和介作越来越频繁,客观上要求国家主席参与更多的国事活动。宪法修正案根据现实需要赋予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是非常重要。宪法修正案充分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关注和保护。宪法修正案确立教师发展地位,确立“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把人权有一个政治概念上升为法律观念,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体

  有党和政府上升为国家,突出了人本精神,对于保障人权,推动我国的宪政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宪法讲宪法心碍体会500字篇【2】按照总站党总支学习安排,我认真学习《宪法》方面的知识,现对学习后的心得,我讲以下几点意见。-、自觉学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和法律观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屮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它同一般法律相比,有以卜3个特点:第一,从地位看,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统一到哪里?统一到宪法。从法律体系内部来说,宪法是母亲,一般法律是子女,正如人们通常说的,宪法是“母法”,一般法律是“子法”,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第二,从内容看,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也就是说,宪法解决的是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带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问题。一般法律只是解决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某-•方面、某•-领域的问题。第三,从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这里,“各政党”当然包括作为执政党

  的中国共产党。宪法上述规定N《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必

  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规定是一致的。

  二、内觉贯彻宪法,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的力度不断加人,法制教育的+断深

  化,以及行政执法监督制度的不断完善,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观念逐步增强,行

  政执法能力不断提高,在推进依法行政的实践中取得了很人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一是行政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有些

  法律、法规条款规定得过于原则化,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弹性很人,

  +好把握。有的法律、法规对一些政府机关的职责范围界定不清,

  管理职权划分模糊,有时产生多头管理,重复执法的问题。

  学宪法讲宪法心得体会500字篇【3】

  一、

  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

  觉性。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学习法律法规有关条文,

  不熟悉规章制度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

  遵守规章制度,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因此,掌握法律法规基

  本知识,学好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

  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并力求在理解

  和用运上下功夫。

  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是一蹴而蹴,一时半会就可学成或学好记

  牢的,关键耍靠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要养成长期学习的习惯,要

  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不怕吃苦的毅力,只有思想上认识到学

  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去学习,并自觉做一名遵纪守法遵章守纪的合格人员,学习法律法规,我认为没有捷径可走,要在短期尽快熟悉浩如烟海的法规体系知识,确有难度,而且做为上班的员工,也没有那么人的精力。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同样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也应有规律可循。在曰常生活中有些法律法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刻也不能离开,我们就要重点地去学,下功夫去理解和记忆,以便在工作能够熟练地运用。如国家法典中的《宪法》、《刑法》、《民法》、《劳动法》、《屮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等这些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就要重点去把握、去理解。

  在学习方法上,要联系岗位重点学习,并做到学习与实践用运相结合,学法与守法相结合。能在工作屮自觉做到不违章、不违纪。

  学宪法讲宪法会500字篇【4】一、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并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政治生活屮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这次修改宪法,坚持中央提出的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体现了宪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统一、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讲政治和讲法

  制的统…。经过这次修改,我国宪法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国情,更加反映时代精神,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必将更好地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作用。

  二、新宪法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写入宪法,把十六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提供了宪法保障。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屮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冋思想基础;宪法以国家根木法的形式肯定了I•一届三中金会以来,我们党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正确路线和-•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坚持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提供了法

  

篇十三: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感悟

 浅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摘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适合我国基本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和自身优越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政治文明的进步,由于人们的认识因素、制度因素和代表因素等原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从而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充分认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正确分析新时期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完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探索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效路径,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社会主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体现了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本质要求,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适合我国基本国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极大的优越性。在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这一根本制度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障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概述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决定的,都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根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在积极探索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开创了我国人民民主的新阶段。(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经过民主选举产生国家

  权力机关,并由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实行合议制,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保证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实行中央与地方适当分权,发挥两个积极性。另外,国家对聚居的少数民族实行地方民族区域自治,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除享有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权力外,还享有宪法赋予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作为一种权力配置和运作的形式,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代议机构相比,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由全国人大统一拥有国家最高权力,委托并监督“一府两院”行使行政权、司法权,这是与西方权力制衡模式最显著的不同之处。2、规模大,一院制,并且在县级和县级以上人大设有两个层次,人大及其人大常委会。3、除县、乡两级人大以外,县级以上人大均由间接选举产生。4、共产党执政,不存在党派斗争。(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现行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体现了国家权力的归属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彻底否定了中国历史上少数剥削阶级对人民大众的政治压迫,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人民大众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国家体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央和地方权力运作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载体,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在国家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制度保障。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应该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并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这既有利于保证国家的统一,又有利于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又有利于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二、新时期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完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人大代表的选举及其组成结构存在的问题1、选举的民主程序还不完善。目前,一些地方在代表候选人的提名、协商、介绍等环节还存在不足,比如过于偏重政党团体的“组织提名”,轻视选民或代表联名的“非组织提名”,这种现象在间接选举中更为突出。2、直选层次较低。我国目前人大的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制度,即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通过间接选举产生。这一制度具有操作简便、提高效率等好处,但是它也存在一些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民主政治意识的不断觉醒,这种选举的弊端也不断显现出来。一是多层次的间接选举不能够全面确切地表达民意,二是靠少数代表投票决定当选人,对选举权的普遍性和平等性造成伤害。

  3、代表结构不合理。目前,在人大组成方面,主要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党政机关官员代表比例不断增高,工农代表比例呈下降趋势。二是新生社会阶层代表、女性代表和非党员代表比例偏低。三是代表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人大代表缺乏应有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二)人大代表的职责与选民关系问题首先,有的代表履行职责的热情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有些代表没有出席人大例会,甚至不按时参加一年一度的人代会。二是在闭会期间未能认真履行代表职务,发挥代表作用。其次,有的代表虽然参加人代会,但分组审议时却很少能提出议案和建议。个别代表在审议工作报告时没有发表过言论,甚至一届下来一次也没有发表过意见,没提过一个建议、议案。在会上他们只会“举举手、鼓鼓掌、握握手”,成为“哑巴代表”和“举手代表”,造成民意难反映,民声难表达。第三,不少代表提建议的多,提批评的少。(三)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的问题首先,监督权行使不够完整。目前普遍存在的现实是:软性监督手段运用多且流于形式,刚性监督手段运用少甚至从来不用。监督权不能完整行使必然导致人大监督不彻底,震慑力弱,权威性不够。其次,监督程序不够规范。监督法的颁布大大改善了监督程序,但监督程序仍然存在缺失和不规范现象。如监督法规定人大常委会监督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但只是原则上的要求,具体如何公开,公开什么内容,选择以什么方式公开,监督法没有规定。最后,监督机构不够健全。宪法规定人大监督权由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集体行使,但人大一年开一次会,监督工作很难实现,人大常委会立法任务繁重也无暇顾及监督工作。这种专门监督机构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导致人大监督功能的弱化。三、新时期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完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探析(一)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由于根深蒂固的“人治”思想的影响,人们对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宪法和法律意识不强。(二)缺乏激励和竞争机制首先,在我国目前人大代表的选举中,竞争因素少之又少。不仅差额选举制度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而且有的地方还搞“上面定名单,下面画圈圈”的被动消极选举,严重挫伤了选民的积极性。其次,在人大代表履职中缺乏激励机制。积极履职的得不到奖励,不犯错也不作为的没有罢免,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人大代表工作的积极性,得过且过。(三)缺乏制度创新创新是最好的坚持。实践永无止境,创新也永无止境。随着人大工作的开展,我们既需要制定新制度,也需要对原来的一些制度加以改进。这些工作都需要进行制度创新。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坚持”,而将“完善”停留在口号上,没有实实在在落实到行动中。四、新时期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路径(一)完善人民大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的原则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特点,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也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要求。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权力运行的法治化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制保障。在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2、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搞三权分立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应与该国的国情相适应。邓小平曾指出,“三权鼎立”的原则和制度不符合我国国情,不适应社会主义政权的性质和要求。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单一制的传统、各民族的历史状况和民族关系决定了我

  国在政权组织上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只有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才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3、坚持走群众路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这一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作为人大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走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人大工作顺应民心,反映民意,贴近民生,才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永葆青春。(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加强人大自身的建设1、完善人大代表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首先,逐步实现代表专职化。人大代表专职化关系到代表职能的发挥和履行的质量。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大所议事项的复杂化和专业化客观上要求代表专职化。其次,完善对代表的监督机制。这是推动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切实表达民意的重要举措。最后,完善人大与代表、代表与选民或选举单位之间的联系制度,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人大代表参政、议政。2、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首先,切实推行竞争、公正的选举。改进人大代表候选人的提名和介绍办法,扩大选民的提名权限,同时实现差额选举。其次,适当扩大直选范围。我们要随着民主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逐步扩大直选范围。最后,取消选票效力差异。选票效力差异使得农民在人民代表大会中一直没有获得与其实际力量相当的政治权力,长期以来牺牲农民利益以促进经济现代化的做法并不可取,应切实维护农民的政治权利。3、完善监督制度,加强监督职能加强人们对人大监督的认识,真正确立人大监督的地位。应该改革现行监督体系,转换制约主体。同时按照党政职能分开原则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人大监督职能,以保证人大监督形式充分的、有效地发挥在作用。完备人大监督法制。适当把地方人大在监督工作实践中创造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法律,改变目前的一些监督形式因缺乏法律依据随意性大的状况。综上所述,我们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就一定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孙哲.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A].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7]林伯海.关于建立人大监督专员制度的思考[J].中国政治,2002(10):10.[8]胡伟.政府过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05.[9]周小梅.关于人大代表制度的反思和重构[J].人大研究(兰州),2003,(2):9-13.[10]周叶中.宪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篇十四: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感悟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地位、组织活动原则及其优越性。

  2、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和表现

  3、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说明我国人民行使权利的方式以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增强学生搜集、提炼材料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确认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2、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坚定热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信念。

  3、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教学难点1、民主集中制的表现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教学用具4.标签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黑板板书)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知识2、人大代表如何履职?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目的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并对已学知识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检查提问,督促学生学习和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师生活动:师:提问检查并穿插几个小问题,了解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运用情况。1、判断:(1)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2)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是分立与制衡的关系。2、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和表决了《立法法》修正案;审议了财政预算报告。这体现了全国人大的什么职权?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强调注意的易错易混点:人大与人大代表的职权、人大的立法权与决定权、监督权的区分,不可混淆。

  (二)情景导入

  借助2015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有关图片、材料(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初步感悟人大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三)学习新课

  1、政体与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地位

  师:解说中央国家结构系统图(课件展示),提出问题:

  (1)什么是我国的国体与政体?二者有什么关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地位?

  (3)辨析: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生:边划出课本知识点边答边记忆。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初步的了解,正确把握人大与人大制度的关系,加以区分,防止混淆。

  2、人大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活动一

  情景导入:听我“好声音”——以周末春游方案设计为主题,同学们积极建言献策,班主任听取和采纳同学们的好创意为例,引出何为民主集中制以及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此情景设计环节,把抽象的政治概念生活化、趣味化,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方便学生理解。

  活动二

  师:要求学生参照学案提示在课本上标记出民主集中制的表现,并限时记忆四分钟。

  生:快速背诵。

  师:民主集中制的三方面的表现:人大与人民的关系、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课件展示)。细致讲解其中何为民主、何为集中;结合人大、人大代表的知识,强调如何记忆。

  设计意图:民主集中制的表现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细致讲解并且联系前后相关知识总结记忆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活动三

  问题探究: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师: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召开:人大代表提出议案、表决《立法法》修正案,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港澳的高度自治权为背景,分析

  材料是如何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的?

  生:先自己思考再讨论后回答。

  师:根据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单一原理主观题要规范答案:原理+材料的结构;原理层次清楚、全面,材料不可缺少,与原理要吻合;书写清楚,序号正确。

  知识抢答:师:①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遵循的基本原则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③人大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生:抢答比赛,对比三个问题的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三的两个环节设计,教师检查了学生对民主集中制表现这个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和运用情况,重视知识的前勾后连,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传授知识与讲解方法并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人大制度的基本内容

  师:参照学案找出本知识点并且2分钟记住。

  生:背诵记忆。

  师:提问检查。强调四方面内容的不同用法(课件展示),教导学生如何灵活运用知识。

  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

  师:课件展示本题要点四条:决定因素、优越性、意义、必要性。

  强调原理分层、书写记忆、勿漏要点。

  生:整理清楚要点。

  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议会民主制?

  治制度?

  为什么人大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

  人大制度为什么能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的?

  生:思考回答: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的原因;人大的地位、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巩固练习:做学案2、4、6、8、9题。

  设计意图:本知识点的设计,旨在教导学生如何高效记忆:分层、记关键词、边写边背。对于小切口问答题,学会灵活转换设问、灵活运用知识。

  (四)课堂小结

  活动一

  构建知识体系(课件展示),要求学生整理在课本上,经常翻看、记牢。

  1、人大代表:性质、产生、任期、权利、义务

  2、人民代表大会:性质、职权、地位、关系、常设机关

  3、人大制度基本内容

  民主集中制

  为什么坚持和完善?

  师:讲解三个主体知识点的考查方式,强调:人大制度的知识范围不是只有第3个知识点,也包括1和2两个主体的相关原理;

  活动二点拨多原理主观题的答题技巧:

  审设问:范围人大制度,包括人大、人大代表、人大制度三个主体的知识

  看材料:找出主体——划出关键信息——回扣主体对应原理(全面、准确)

  写答案:原理+材料(规范)

  问题探究:根据上述答题技巧,完成学案11题。

  结合材料,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知识,解读浙江省“单独二孩”政策的落地过程。

  师:引导学生分析设问、材料。

  生:动手划主体、关键词,思考回答对应的原理。

  师:课件展示答案,强调答题注意事项。

  生:认真阅读,记住要点,整理在学案上。

  设计意图: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把知识系统化、全面化,以便更容易记住知识、运用知识,答题不漏要点。技巧点拨,帮助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有效提高成绩。

  

篇十五: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感悟

 济南市长清中学

  编号:14

  高一政治学案

  审核人:王兴华年级主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型:新授课编制人:邢文晶

  课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温馨提示:学习中充分发挥你和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也请你们记下新发现和疑惑的问题,和其他同学讨论、共享,培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一、【课前巩固——复习旧知组内互查】要求:对子之间首先互查,小组长再抽查1、全国人大的性质、地位、职权?2、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二、【学习目标——把握重点理解难点】1.知识目标:明确国体与政体的关系;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正确认识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重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三、【学习过程——目标达成构建体系】(一)【初级目标——梳理知识初步感知】(相信自己)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认真阅读课本的基本内容,完成下列任务:一、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阅读教材59页第一自然段,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什么是政体?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如何?我国的政体是什么?

  2.阅读教材59页第二自然段到60页第一自然段,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地位?组织活动原则分别是什么?组织活动原则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温馨提示:注意区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注意教材中的专家点评和名词点击,联系58页探究活动,明确我国的国家机构的组成情况以及我国的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1

  济南市长清中学

  高一政治学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小组:姓名:评价:1.阅读教材61页第一自然段,归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2.阅读教材60最后一自然段到61页,总结归纳: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师点拨:(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并直接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4)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①②③④(二)【中级目标——深化知识突破核心】(相信团队)要求:个人首先独学,然后对子之间讨论,再发挥整个小组的智慧。1.2015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2761票赞成、81票反对、33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这说明①全国人大代表有决定权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审议权A.①②B.①③C.②④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D.③④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下列体现这一原则的有①人民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③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应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领导④地方国家机构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③B.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职权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A.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C.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自主探究】(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自主思考完成)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2

  济南市长清中学

  高一政治学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大是行政机关的执行机关。4.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三)【高级目标——应用知识提升能力】(相信你们最精彩)要求:请同学们先认真思考,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展开讨论,最后将你们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写出要点;合作讨论,完善要点;点评点拨,总结规律方法)活动一材料一:2016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人大代表们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为民“代言”。提出的400多件议案和建议,大都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部分议程安排:一、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年度计划、年度预算;五、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六、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材料三:2016年3月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关于财政问题,就是要调整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民主集中制的?

  活动二材料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材料三: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个根本政治制度,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民民主具有决定意义。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说明材料一、二反映的政治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对上一问的分析,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3

  济南市长清中学

  高一政治学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构建体系——把握重点整体感知】要求:按框题—目题—宏观知识—微观知识的顺序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三、【检测反馈——巩固知识迁移运用】要求:不翻阅课本,自己自主完成(时间十分钟)1.2013年10月2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部大开发战略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工作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工作情况的报告。这表明()A.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B.全国人大与“一府两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C.我国对中央和地方同家机构职权进行了合理划分D.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2.“实行民主集中制,就是要求充分发扬民主,集体议事,使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和反映,在此基础上集中正确意见,集体决策,使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以落实和满足。”对这段话概括最全面的是()A.实行民主集中制,要求集体议事和集体决策B.实行民主集中制,要求落实和满足人民的意愿和要求C.实行民主集中制,要求充分表达和反映人民的意愿和要求D.实行民主集中制,要求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集中正确意见3.《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总则中明确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行使监督职权;对本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大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是()①既监督又支持的关系②权力相互制衡的关系③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④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14年3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要切实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这是因为这一制度()A.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B.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C.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之D.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5.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搞西方的三权分立,不搞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和两院制。这是因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

  济南市长清中学

  高一政治学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决定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③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实现形式④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无比的优越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重要原则。下列体现这一原则的政治现象有()①某村召开村民大会,由村民投票选举村委会主任②某县县长在县人大常委会上作书面述职报告③某市市委决定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范围④某省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在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反复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据此回答2—3题。7.全国人大常委会开门立法,民主立法。这说明A.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B.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直接行使权力的机关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D.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8.近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改革立法制度与方式,举行立法听证会,向社会征求立法项目和意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由此可见①国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我国重视发展人民民主,实行民主法制化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9.我们要深刻认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性,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因为它①直接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②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③决定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④与其他国家机关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10.下列对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者内在联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集中反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人民民主专政,并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决定,并集中反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直接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D.社会主义民主决定我国必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四、【课后反思——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要求:写下这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以及以后改进的目标

  5

  济南市长清中学

  高一政治学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参考答案)

  【预习自测】1.C2.C3.C【自主探究】1.×理由: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理由: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3.×理由:行政机关是人大的执行机关。4.×理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实行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之一。【合作探究】活动一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活动二(1)①材料一说明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材料二说明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政体。②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二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③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根本准则的直接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并能够逐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2)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②只有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保证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并能够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作出各种决策,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当堂检测】1.D2.D3.B4.B5.D6.D7.C8.B9.A10.C

  6

  

  

篇十六: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感悟

 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起源、性质和功能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本文从起源、性质和功能三个方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制度做了基本的论述。突显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以主人翁的精神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关键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我国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等人又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并积极创造条件加以实施。1949年3月,毛泽东对人民代表会议制度作了进一步的论述:我们不采取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会制度,而采取无产阶级共和国的苏维埃制度,代表会议就是苏维埃。自然,在内容上我们和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是有区别的,我们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

  苏维埃,“苏维埃”这个外来语我们不用,而叫做人民代表会议,苏维埃是俄国人创造的,列宁加以发扬,在中国,因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会制度在人民中已经臭了,我们不再用它,而采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制度。1949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在准备召开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同时,又给各中央局分局发出了迅速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1949年8月13日,北平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毛泽东亲自到会并讲话,祝贺北平各界代表会议的成功,希望全国各城市都能迅速召集同样的会议,加强与人民的联系,协助政府进行各项建设工作,克服困难,从而为召集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准备条件。他还明确指出,一旦条件成熟,现在方式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即可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成为全市的最高权力机关,选举市政府。经过3年的经济恢复工作和军事扫尾工作,到1952年,筹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问题己经提上议事日程。12月1日,中共中央在5关于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通知6中指出,为了充分准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央决定于1953年2月5日召开党的全国人民代表会议。周恩来于1952年12月24日在全国政协常委会第43次扩大会议上,代表中共提出,为了适应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新形势需要,必须依据5共同纲领6的规定,定期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求进一步巩固人民民主,以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加国家建设事业的积极性。会议决定筹备并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后来,还多次开会商讨如何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问题。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20次会议,讨论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问题。会议一致通过5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决议指出,现在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己经具备,决议于1953年召开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接着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3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一致通过了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3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这部法律。这就为全国的普选提供了法律依据,从1953年5月至1954年8月,从乡、县到省,相继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与此同时,宪法的起草工作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1954年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国共产党向会议提出了宪法草案初稿。会议听取了宪法起草委员会所作的

  关于宪法草案初稿的说明,决定在最近两个月内完成对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与修正,以便提请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将其作为草案批准公布"除由宪法起草委员会全体会议进行讨论外,还会同政协全国委员会进行分组讨论,同时分发各大行政区、各省市的领导机关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地方组织讨论。1954年3月24日至6月11日,北京和全国各大城市组织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共八千多人,对这个草案初稿进行讨论。经过81天的讨论,大家提出了5900多条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均进行了周密的研究,采纳了100多条。与此同时,宪法起草委员会除多次召开过收集和交换意见的非正式会议外,还先后召开了七次正式会议,对草案初稿进行了反复的讨论修改。在6月11日召开的第七次会议上,对宪法草案的全部条文作最后审查并讨论通过了这个草案。1954年8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了第33次会议。会议依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工作完成情况和宪法草案的讨论修改情况,认为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已经成熟,各项准备工作也基本就绪,一致通过了5关于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议。依照这个决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15日正式开幕,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26人。会议于9月20日通过了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和5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6,并于9月21日通过了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委员会组织法等一系列基本法律。这样,就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充分地体现在国家政治制度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之中,从而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过庄严的立法程序,在内容与形式上初步完备系统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上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及其优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宪法规定: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我们的国体。这一国体的实质和核心在于:人民当家作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在客观上要求作为政权组织形式的政体,只能是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

  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具体体现在:一是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人民不仅有权选择自己的代表,随时向代表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意见,而且对代表有权监督,有权依法撤换或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代表。二是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在国家事务中,凡属全国性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做出统一决定的重大问题,都由中央决定;属于地方性问题,则由地方根据中央的方针因地制宜的处理。这既保证了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又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坚强的统一整体。三是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使少数民族能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三、人民代表大会的功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最高的立法权、最高的决定权、最高的任免权、最高的监督权:监督宪法的实施,监督最高国家机关的工作。具体职权有: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四、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的实践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是实现人

  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好形式。55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以主人翁的精神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参考文献][1]刘政.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发展[A].刘政,程湘清.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C].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2]田慧生,陈延庆.各国议会制度概况[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3]吴大英,任允正,李林.比较立法制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2.[4]陈寒枫.国家立法机关会议制度和议事程序比较研究[A].宪法比较研究课题

  组.宪法比较研究文集(一)[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5]刘政,程湘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

  社,2003.[6]朱力宇,张曙光.立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7]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8]周恩来.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A].周恩来选集(下卷)[C].北京:人民出版

  社,1984.[9]张友渔.关于修改宪法的几个问题[A].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及有关资料汇编[C].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0.[10]高咏沂.质询和询问专题研究[A].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人大监督

  专题研究[C].

  

  

篇十七: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感悟

 第五课

  第二框

  一、学习目标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知识目标: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资料用于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热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信念。二、重点难点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民主集中制原则三、预习提纲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1)(2)(3)(4)2.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与国体的关系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四基础知识梳理

  一、人民怎样当家作主阅读教材第阅读教材58页“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材料,并思考探究与共享的问题:(1)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是什么关系?(2)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质询政府的财政预算,否决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说明了什么?(3)从本框与上一框关于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图片以及材料中,你能初步归纳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吗?二、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阅读教材55页,联系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内容,思考我国人民是

  怎样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我国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_________。”广大的人民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_________________,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由权力机关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我国的宪法明确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立法权:

  (2)决定权:

  (3)任免权:

  (4)监督权:

  3.人民代表大会的体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①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是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②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常设机关: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设立的目的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以便更好的发挥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作用:它是本行政区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行政区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是由它___________,并由它____________。③与全国人大的关系:一起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人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其法律地位怎样?有什么权利和义务?与人民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1.产生的方式与任期阅读教材56页“相关链接”,人大代表的产生的方式与任期如何?

  2.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组成人员。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_____________产生,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3.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1)享有权利: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宪法赋予他们特有的权利,以保障他们完成行使国家权力的使命。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的权力,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还享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所谓提案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质询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履行义务: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意见和要求;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等。4.人大代表与人民间的关系(1)人大代表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2)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________________,努力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并_______________。五巩固练习选择题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B.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C.职工代表大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是全国人大在行使A.立法权B.任免权C.监督权D.决定权

  3.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这表明①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是全国人大的职能部门④全国人大行使监督权

  ③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必须向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选举胡锦涛同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这说明全国人大拥有A.最高立法权B.最高任免权C.最高决定权D.最高监督权5.2004年12月25日至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反分裂国家法(草案)》进行首次审议.这说明A.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B.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审议权

  C.分裂国家违背全体中国人民的遗愿D.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闭幕会期间,行使其部分职权6.现在有不少地方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将乡镇人大作为机构改革的突破口,减少职数,缩减编制,很多乡镇人大在改革后仅剩下人大主席1人.乡镇人大是我国最基层的A.地方国家权力机关B.地方国家行政机关C.地方国家审判机关D.地方国家法律监督机关7.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的是A.中共中央政治局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D.国务院

  8.近一年来,十届全国人大先后组织了6个执法检查组,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有关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同时,为进一步提高预算审查工作质量,增加预算监督力度,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增设了预算工作委员会.以上材料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既是权力机关,也是执行机关B.既是立法机关,也是执法机关C.既行使立法权,也行使监督权D.既产生行政机关,也监督行政机关

  9.近年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能,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司法不公案件进行个案监督,纠正了一批冤假错案,得到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赞扬.这说明A.人大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B.人大可以代替司法机关的职权C.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D.我国司法机关受人大监督,对人民负责10.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参加会议的人大代表,通过认真审议,分别对温家宝总理的报告以及其他报告提出了意见,国务院及其他机关认真做了修改.这说明A.人民代表的权力来自人民B.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C.人民代表享有发言,表决免责权D.人民代表享有咨询权11.2003年3月,上海市区、县人大进行换届选举工作,全市1000多万选民投票选举出了5000

  多名新一届区、县人大代表。我国区、县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是A.等额选举相结合12.有一位人大代表,为真正体现人民的呼声,在日常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了30多个议案和建议。这表明他认识到人大代表应()D.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

  B.直接选举C.间接选举

  (A.履行政府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立法权和监督权

  )B.直接行使

  C.履行宪法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使国家最高权力

  D.直接行

  13.下列关于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之间共同点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①国的国家权力机关②是我国的立法机关③代表都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④活动都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

  14.人大代表必须把密切联系选民,反映民意、履行职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这表明()

  ①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对人民负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A.①②③15.B.②③④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④人民代表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D.①③④

  ③人民代表

  C.①②④

  2006年Z省人大常委会对2005年报备案的省政府规章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了审查意

  见。Z省政府根据审查意见对有关规章进行了修改。这体现出人大及其常委会与政府之间的具有A.相互分立的关系B.隶属的关系C.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D.相互制衡的关系

  16.据统计,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工农占18%,知识分子占21%,干部占2%,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16%,解放军占9%,港澳占2%,归国华侨占1%。代表的构成表明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①在我

  ②我国政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③人大代表都是由我国公民

  直接选举产生的④人大代表能代表人民的意愿行使国家权力A.①②③②④非选择题17.材料一:毛泽东同志曾说:"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我们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将'信任'投入票箱,将管理国家的权力托付给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总数2980人,有的代表说"人民代表"4个字分量很重.材料二: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收到1194件议案.该年议案具有三个特点:涉及面广,形式规范,符合法定人数.特别是罗益锋代表领衔提出的关于尽快制定高新技术产业法等9项议案被大会采纳,议案数量位居首位.材料三: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一位人大代表曾向自己提出了三个问题:人民选我当代表为什么我当代表做什么我当代表卸任之后留什么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三,说说你对"人民选我当代表为什么"的理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

  (2)结合材料二,三,简要分析"我当代表做什么"的内容.

  (3)结合材料一,二,三,说说"我当代表卸任之后留什么"的意义.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冬至精彩优秀作文600字(全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冬至精彩优秀作文600字【精选六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在古时候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日子,人们甚至将其称之为小年,每年过冬至的时候,都要做好许多准备,民间甚至有诸多的庆祝活动。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冬至精彩优秀作文600字,希望对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关于珍爱生命作文800字高中【精选推荐】

范文参**网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关于珍爱生命的作文800字高中【】》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关于的作文800字高中【5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