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5篇
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5篇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 高中政治课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策略研究 作者:盛宏英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0年第05期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
高中政治课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策略研究作者:盛宏英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0年第05期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也要遵循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因此,政治教师要在高中政治课堂上贯彻新发展理念,让学生明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创新发展是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是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是解决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明确国家的发展走向和经济形势,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使政治教学具有针对性,加强学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与印象,提高政治教学效率。
一、创新发展的政治课堂
要在高中政治课堂贯彻新发展理念,首先,政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增强政治教学的时效性和影响力。其次,政治教师要对教学方案进行完善与创新,尝试变换教學思路,积极开展互动式课堂教学,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价值与意义。同时,政治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人教版必修2中“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的教学中,政治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要求,知道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和方式,明确我国政治的性质和宗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最后,政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实际为学生展示有关“形象工程”的事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通过对比,让学生看到城市环境的改善,让学生相信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
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政治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进行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政治教师要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让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强化学生对政治理论的记忆,从而让学生能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因此,政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能够对社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首先,政治教师要健全评价体系,拓展教学领域,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从而坚定发展信念。其次,政治教师要共享信息资源,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协调好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确保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三、制订合理的教育计划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发展理念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首先,政治教师要坚持绿色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让学生在政治课上重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纠正学生错误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其次,政治教师要坚持开放发展,为学生传递新时期思想的精华,宣传中国制度和中国理论,在开放的交流中,逐渐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同时,政治教师要坚持共享发展,让学生能够自由全面地发展。政治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实现资源共享,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以教学相长确保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使政治教学具有针对性,加强学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与印象,提高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课堂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明确国家的发展走向和经济形势。政治教师通过坚持新发展理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兴趣,增强政治教学的时效性,从而使政治教学具有针对性,加深学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与印象,提高政治教学效率。
篇二: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黨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
不少难题。发展不平衡问题和一些领域的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结构性供求失衡,新产业和新动能成长还不够快。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破解发展难题,贯彻新发展理念。现就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仅供参考。
导入新课:改革开放40几年来,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综合探究:什么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讲授新课:(一)、坚持新发展理念
1、是什么—内容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为什么—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怎么样—做法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新形势下,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需求结构升级,但供给体系没跟上,供需出现结构性失衡,导致实体经济循环不畅,金融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在修复国内经济失衡方面发挥更积极作用;传统金融业的“上规模,拼数量”的外延式扩张老路已走到尽头,要转向内涵式发展;同时树立质量优先、效率至上的理念,供给侧要更加注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创造价值,靠竞争力吃饭。
综合探究: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指出金融业该怎样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具体讲解:
1、是什么—定义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2、为什么—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怎么样—做法链接高考1.(2019全国Ⅲ卷,14)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从产业结构看,港澳地区以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广东九个城市以生产制造为主。关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意义,下列判断中不恰当的是(A)A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B.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D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2.(2018全国Ⅲ卷,14)中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三权分置”改革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路径是(C)①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②促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③提高农业生产率④明晰土地产权关系A.①→②→④→③B.③→④→②→①C.④→②→①→③D.④→①→②→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三: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
学习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学习心得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新发展理念”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原则和组成部分。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认为我们要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它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一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检验改革发展成效。二是加快建立与新的发展理念相适应的科学考核体系,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三是要着力完善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坚持把创新、协调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等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对干部形成正向激励。四是要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五是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部署的“新任务”,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可持续方向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四: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
ResearchontheNewDevelopmentPhilosophy作者:王娜[1]作者机构:[1]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出版物刊名:经济研究参考页码:18-32页年卷期:2019年第10期主题词:新发展理念;多重解读;现代化经济体系
摘要:201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新发展理念进一步上升到理论高度。2018年,学者从新发展理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主要内容的重要意义、新发展理念内在逻辑的多种解读、新发展理念下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发展理念的历史演进等视角对新发展理念进行深入研究,并继续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分别进行了深入探讨。学者的研究显示新发展理念的理论厚度不断深化、现实指向更加鲜明、五个方面有机统一等特点;但对新发展理念五个方面的具体研究、新发展理念如何与各领域结合的研究、对新发展理念的国际比较研究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篇五: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
内贸流通领域贯彻新时代发展理念的实践与建议依绍华【摘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引领中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前行动力.内贸流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对引导生产、促进消费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因此研究内贸流通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内贸流通落实新理念的意义和内涵基础上,分别论述了内贸流通与五大理念的关系,并对内贸流通实施新理念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落实新理念的政策建议.【期刊名称】《上海商业》【年(卷),期】2017(000)011【总页数】9页(P4-12)【关键词】内贸流通;贯彻;新发展理念;实践;建议【作者】依绍华【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流通产业研究室【正文语种】中文(一)内贸流通领域落实新理念意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引领中国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思路,也是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成为最具竞争实力的金砖国家之一。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大幅提升和经济体量的增大,粗放型、
扩张型的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亟待向效益型、内涵型增长方式转变。在此过程中,需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并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当前,内贸流通领域正处于从粗放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阶段,在诸多领域需要以实施五大发展理念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其原因如下:1.新常态下竞争导向和发展方向使产业内的微观经营主体产生了实践新型发展理念的自我动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条件。但随着宏观环境变化和流通领域竞争态势变化,过去的许多发展模式和增长思路已经无法持续,企业需要寻找能够满足消费者新型诉求的行为方向,并体现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2.践行新发展理念将会促进内贸流通行业整体提升,促进产业实现良性循环。流通产业贯彻新型发展理念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新理念的引领下,通过自我调整,实现优胜劣汰,使流通业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式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要求的过程,继而使新理念在流通产业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强化和延伸。(二)内贸流通与新发展理念的关系1.内贸流通与创新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推进产业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创新产业体系和制度架构,对内贸流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内贸流通贯彻创新理念涵盖以下内容,在流通业技术创新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供应链整合、完善上下游信息传递渠道,提升流通设施规范化、标准化程度,提高配送技术水平,增强有效供给,引领产业升级;在流通产业组织创新方面,完善现代化流通平台与流通网络,鼓励流通企业并购重组,提升流通产业发挥自身职能的能力,为其他产业提供支撑并形成“大流通”网络。在制度层面,在界定政府自身权责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以优化市场环境、引导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新型流通制度体系。
2.内贸流通与协调理念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内容。坚持协调发展,尤其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在内贸流通领域也非常重要。具体内容包括,破除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体制性障碍,加强城乡流通规划、流通政策、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物流体系和信息体系的一体化建设,完善城乡流通网络,提升城市和农村之间产品双向流通的整合度,并注重培育农业合作组织、农村连锁超市等农村流通主体,为创新城乡双向流通模式提供条件。与此同时,不同区域间内贸流通业发展也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地理区位、市场化程度、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东部地区发展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应以传统流通业转型为契机,加强东中西部之间优势互补、相互协作,促进核心要素有效流动,将过去的“盲点”变为未来的“热点”,进而实现全国性流通网络的整体协调发展。3.内贸流通与绿色理念绿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追求美好生活双重目标的体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倡导体现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路径,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也是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为全球生态环境维护和治理做出贡献的内在要求。在内贸流通领域,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推动商贸流通业自身的低碳化发展,通过加强流通业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相应的行业绿色标准监管体系,引导全行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与运用,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为构建绿色供应链和实现循环经济提供助力。流通企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实施绿色理念,将带动上下游整体形成绿色环保意识,促进绿色供应链的建立,形成包含产品采购、物流运输,商品销售和废弃物回收的循环经济体系,为推进绿色发展奠定基础。
4.内贸流通与开放理念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内贸流通作为国内贸易的重要内容,以互利共赢为理念,加快内外贸融合发展,为打造更高层次的开放经济提供支撑。并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促进建设境外物流园区,推进国内交易市场国际化,完善商贸互联互通制度规则体系。与此同时,要积极推动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以内外贸协调统一管理为引擎,打破属地化、分割化的管理体制,减少地方政府的直接行政干预或间接影响,为企业提供自由、开放的市场竞争空间,推进商品、资本、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通,提高流通效率,改善市场配置资源功能。5.内贸流通与共享理念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保障。在内贸流通领域,通过丰富供给层次、优化市场结构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消费偏好人群的需求,也属于促进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范畴。当前,共享理念在内贸流通领域获得广泛发展,各类小微型、创业型企业蓬勃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消费方式,丰富了消费体验,但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导致售后服务差,热衷于低价促销导致低水平过度竞争等。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增强行业自律约束,使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安全消费;另一方面创新商业模式,以互联网+为契机完善需求信息传导渠道,为流通企业实施共享理念提供发展助力,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2012年以来,内贸流通业快速发展,流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流通网络体系日益完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内贸流通业呈现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的新特征,“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发展模式日渐凸显,但仍存在不少与五大发展理念不相适应的地方,具体分析如下。(一)创新
1.发展现状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使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突破并得到应用发展,全面改变了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推动了流通产业的创新和变革。我国内贸流通业通过不断强化新技术应用,信息化、网络化、集约化发展进程持续加快,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1)技术创新应用进程加快,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在内贸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了整个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改善了流通效率,提高了流通现代化水平。具体表现在:一是流通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提升,提高了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截至2016年底,60.0%的商贸企业应用了信息化系统,较2015年提高13.4个百分点,其中分别有50.4%、28.2%和25.9%的企业建有办公自动化(OA)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①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7年2月3日。。一些大型流通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实现供销存、人财物的集成化统一管理,形成从需求预测到订货、送货、结算的快速反应体系,进入了商业自动化技术和网络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管理系统集成阶段。二是提高经营场所信息化程度,提升消费便利度。大多数便利店、超市、百货店等安装了无线WIFI,二维码扫描、电子标签等智能设施,并广泛采用了第三方支付服务,提高了流通企业智能化服务水平。截至2016年末,全国开展在线销售的企业比例为45.3%,较2014年总体提高了20.6个百分点;开展在线采购的企业比例为45.6%,较2014年应用率提高了一倍;开展互联网营销推广活动的企业比例为38.7%,较2104年提高了14.5个百分点②出处同上。。(2)各类新型流通业态涌现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快速成长,给传统流通企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
时,也推动流通业态创新,实现商业模式重构,并创新流通方式,催生出新型流通模式和流通企业。具体表现在:一是电子商务向零售业、批发业、物流业、生活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内贸流通行业全域渗透,B2C、C2C、O2O等线上企业不断向线下延伸,与此同时,传统流通企业也由线下向线上转型,通过自建网站与第三方合作等方式扩展在线渠道,利用微信、App、微店等新技术平台,提供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各类服务,由单一向多渠道转变。二是多业态经营模式渐成趋势,创新出许多非标准类新业态,单一流通企业向综合服务商转变,新业态销售额在流通业销售额中所占比重快速增加,商业企业与餐饮、创意、休闲等业态进一步融合发展,衍生多元化业态,提供更多综合化服务。三是传统商业社区化、便利化、智能化趋势明显,新型便利店发展迅速,并不断创新服务,实体零售与各类便民服务日益结合,社区商业O2O成为内贸流通的新业态,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社区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共享经济、网红经济、新零售等概念也受到资本热炒。(3)现代智慧物流体系加快推进近年来,我国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发展迅速,物联网等技术在物流领域中应用程度加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等智慧物流体系逐步完善,物流社会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具体表现为:一是城市共同配送体系日益完善。目前,在太原、长春等22个城市开展共同配送试点,应用物联网、自动拣选、节能冷藏等先进技术,探索建立新型的配送服务体系。通过构建以物流分拨中心、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点和配送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的物流配送网络,提高“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效率。二是物流模式创新发展。将天津、石家庄、杭州、福州、贵阳等5个城市列为试点城市,探索城市配送车辆规范运营、配送站点建设等新模式,包括以物流园区为载体贯通城区内外的共同配送模式,以专业批发市场为载体的商户共同配送模式,以商贸连锁企业为载体的门店间共同配送模式,以社区便利店等服务设施为载体的“网订店取(送)”等末端共同配送模式等等。三是现代冷链物流发展迅速。
鼓励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冷链物流、商贸服务企业改造、新建一批适应现代流通和消费需求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引导使用各种新型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推广全程温度监控设备,完善产地预冷、销地冷藏和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的流程管理和标准对接,逐步实现产地到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无缝衔接。2.存在的不足(1)流通企业创新不足,盈利能力下滑大部分流通企业仍处于传统粗放式经营模式,主要依赖网点扩张和价格竞争,面对电商的猛烈冲击,流通企业盈利能力下滑,面临新的竞争困境。2016年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累计同比下降0.5%,其中有35家企业出现负增长;2016年百强连锁企业销售规模同比增速仅为3.5%,为有统计数据以来最低,其中34家百强企业出现负增长。对流通企业来说,如何能够适应技术和市场变化,进行业态和模式创新,推动企业向集约型转变,是塑造新的竞争力的关键点。(2)技术创新有待进一步提高一直以来,流通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其技术密集型特征日渐明显,而我国流通业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和推广应用都不够,而且在技术应用和创新方面,不同流通企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既有传统手工作坊式的夫妻店、老字号,也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因此,在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如何能够把握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无线射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进其创新应用是未来流通业实施创新理念的关键所在。(3)企业集约化水平不高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推动一大批内贸流通企业快速成长起来,但是总体上看,流通产业总体上集中度较低,集约化水平不高,大部分流通企业仍处于散小弱阶段,特别是在农产品流通中,大多是零散的个体户,小商小贩是主体,缺乏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
通组织化程度较低。(二)协调1.发展现状当前,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协同战略深入推进,内贸流通区域协调发展也日渐优化,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流通业整体协调发展水平正在增强。(1)区域流通网络初步形成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内贸流通网络体系,商贸物流网络布局逐步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展,区域间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国已基本形成八条骨干流通大通道,建立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达37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66个,初步形成全国性流通网络。与此同时,区域市场一体化持续推进,区域间流通设施共建共享水平提升,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原、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天水、滇黔桂、甘宁青、新疆、哈长等11个主要商业功能区为引擎,重点发展八大骨干市场集群(京津冀市场集群、长三角市场集群、东北市场集群、珠三角市场集群、中原市场集群、长江中游市场集群、成渝市场集群、陕甘宁市场集群),通过区域协同带动,进一步提升区域流通市场一体化水平。(2)城乡流通发展差距缩小以城乡统筹为出发点,加强城乡商业网络布局,加快农村地区商业网点建设,促进商务、供销、邮政等各方面资源整合,搭建了工业品和农资下乡村、农副产品和废旧物资进城的双向流通平台和的双向流通网络,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水平日渐提高。与此同时,以推动“电商下乡”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农村流通服务能力,建设县级电商服务中心、村级电商服务点和乡镇电商服务站,鼓励农产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提高农民收入;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为主的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在农村设立电商服务站,满足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据农业部数据,2016年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
交易额达2200亿元,较2015年增长46%,淘宝村1311个,农产品电商平台近4000家,农村地区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80%,全年收发快件总量逾80亿件,直接服务农产品外销达1000亿元以上,极大改善了农村流通环境。2.存在的不足(1)流通设施区域间发展水平存在差距虽然全国流通网络初步形成,但是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同,区域之间的流通网络密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流通网络设施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在商业网点、物流节点、流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反应在商品流通速度上,东部商品流通远比中西部商品流通活跃,以2016年快递业务为例,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分别为80.9%、11.9%和7.2%,快递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81.1%、10.7%和8.2%,一定程度反映出东、中、西部地区流通设施与流通能力差距巨大。不仅如此,不同区域在发展中也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不同城市之间流通设施缺乏统筹协调,机场、码头、仓储设施、会展平台、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流通设施缺乏共建共享,造成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在商品流通市场上,不同省份、市县之间、市市之间、县县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商品贸易障碍,阻碍了流通效率的提升。(2)流通设施城乡差距依然存在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内贸流通体系发展也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地区在流通设施、流通网络布局等方面相对落后,大型商业网点、物流设施等多集中在城市,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生活需求,同时也使农产品难以顺畅进入市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各类农产品进入传统流通渠道的速度,造成旺季农产品滞销现象。因此,未来如何扩大流通节点和网络在农村的覆盖面,促进城乡之间要素有效流动,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内容。
(三)绿色1.发展现状(1)绿色流通体系初步建立目前,内贸流通领域已基本建立绿色流通系统,以节约资源能源、降低消耗为核心,推广绿色采购、推行绿色包装和绿色物流,培育创建绿色商场、绿色市场和绿色供应链,出台优惠措施引导企业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打造绿色供应链。借助展会、实体店、网店及互联网平台优先采购节能低耗和易于资源综合利用的原材料、产品和服务,引导生产企业低碳化生产,限制和拒绝高耗能、高污染、过度包装产品,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开设绿色产品专柜、专区等多种形式,展示、推销、宣传有节能标识和获得低碳认证的节能减排产品,在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等方面产生积极效果。二是创建绿色流通企业。有关部门先后出台《超市节能规范》、《废弃物处理规范》、《绿色商场》等多项行业标准,推进绿色市场、绿色商场、绿色饭店建设,全国共培育绿色市场试点和示范单位4000多家,通过国家认证的绿色市场达552家;通过设定标准、国家认证的方式,创建一批集门店节能改造、节能产品销售、废弃物回收于一体的绿色商场。(2)节能减排卓有成效通过实施绿色产品和技术认证,开展流通领域节能状况调查,制订内贸流通领域节能节水和环保技术、产品、设备推广目录,引导流通企业做好建筑、照明、空调、电梯、冷藏等耗能关键领域的技术改造和能源管理,加强企业用水、用电等耗能管理,实现达标排放和低碳排放。结果表明,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批发零售和住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每万元产值能源消耗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的能源消耗标准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全国各行业平均为0.624吨标准煤/万元产值),尽管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能源消耗较高,但
也一直呈下降态势。(3)资源回收体系初步形成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新商品-二手商品-废弃商品”循环流通模式,促进商贸流通网络与逆向物流体系建立,形成商品废弃后,经消费端回到供应端的活动过程,涵盖废物回收、再制造再加工、报废处理等全过程。截至2016年底③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7(摘要)》数据。,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数量约为10万多家,从业人员约1500多万人,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十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2.56亿吨,同比增长3.7%。2.存在的不足(1)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绿色理念不足大部分流通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压力,绿色环保理念意识不强,对于环保的技术投入和改造缺乏激励机制,缺乏对流通企业碳排放的考核计量方法,使企业的绿色行动参与意识不强。特别是由于大部分流通企业实力不强,仍采取传统的生产方式,如何引导其实行绿色低碳化改造,建立起更加正向的激励机制,将是未来流通低碳化发展的关键所在。(2)绿色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当前,我国流通企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普遍投入不足,绿色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绿色循环的技术标准化不足,而且现有节能、环保、低碳技术在流通领域内推广度不高,使得流通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四)开放1.发展现状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不断演变,一个更加开放、多元、均衡的全球新格局日渐形成。顺应对外开放经济新形势,我国流通国际产业国际化进程加快,
国际物流园区、跨境电商等发展迅速,流通产业内外贸融合趋势持续发展。第一,商贸流通业开放度日渐提高,流通业外商投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批发和零售业中,外商投资企业数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4.2%增长至2015年的22.8%,2015年外商投资企业总额达到308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1.2万亿美元,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6.8%和9.5%,批发和零售业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产业。第二,流通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通过新建、并购、参股、增资等方式建立海外分销中心、展示中心等实现海外投资,内贸流通业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之一。2015年,批发零售业海外并购81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海外并购11起,两者合计占对外投资企业总数的比例达15.9%。从对外投资金额来看,批发和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投资净额)从2006年的111391万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1921785万美元,所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也从2006年的5.3%上升至13.2%,位居所有行业第四位,仅次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制造业。流通业作为服务业对外投资的重要领域,已由以贸易公司和单个零散零售企业海外开店为主逐步转向大规模流通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阶段。第三,内外贸融合平台深入推进,跨境电商和国际物流园区等新型流通合作形式发展迅速。在“一带一路”战略引领和以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自由贸易区推动下,内贸融合流通网络持续推进,一批与国际接轨的商品交易市场、连接国际国内市场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逐渐发展起来,同时以阿里、苏宁、京东为代表大型电商加大跨境业务投入力度,顺丰、韵达、圆通等快递公司也涉水跨境电商,跨境电商业态呈多样化发展态势,交易额迅速增长,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6.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跨境电商企业超过20万家,跨境网购用户规模超过4000万人。④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
2.存在的不足(1)国内统一市场有待完善尽管我国一直致力于建设国内统一市场,但由于行政垄断、地区封锁仍普遍存在,区域市场受到分割,分销渠道行政边界阻断,产供销辐射半径被压缩,商品难以无障碍高效流动。而且由于各地区市场的产品检验检测标准体系不一致,企业跨区域连锁经营税收政策不统一,企业跨地区经营困难重重,导致市场化、横向性、有实力的商业企业稀缺。此外,由于缺乏区域间合作协调机制,使得人才、资金等要素无法在区域之间自由流转,弱化了市场资源配置效能,“大市场,大流通”市场体系始终难以形成。(2)流通产业国际化面临新挑战第一,外商投资企业进入自我调整和局部收缩。外商零售企业在华开店数量出现下滑,2016年七个主要外资零售企业新开店数合计72家,较上年减少21家,沃尔玛、大润发、家乐福等外资零售巨头新开店家数均少于2015年。第二,整体上内贸流通业对外开放水平仍然不高。亟需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商贸物流领域的法律法规,落实第三方物流、物流配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仓储设施等领域的对外开放政策,推进国内物流企业同国际先进物流企业的合作。第三,缺乏产业链整合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目前我国商贸流通领域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渠道,难以参与到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竞争中。未来需要进一步推动我国商贸流通企业“走出去”,培育自主的品牌,建立自主渠道,掌控价格主导权和分销能力,获取国际供应链分工利益。(五)共享1.发展现状(1)基本流通服务供给持续增加近年来,内贸流通领域居民生活流通服务供给持续增加,为居民生活需求提供更加
全面的保障,提升公共服务服务。一方面,加强了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力度,尤其是建立了公益性市场体系,将农产品市场建设纳入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供应保障机制,为居民提供更多公共福利。另一方面,在城镇化过程中,将商贸用地纳入到农村社区建设统一规划,强化城市商业零售设施建设,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商业设施的布局和业态配置,加大对社区菜市场、超市、便民菜店、平价商店、社区电商直通车等基本商业服务的扶持力度,培育商业业态多样性,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2)新兴领域消费供给快速增长随着居民消费进入升级阶段,内贸流通领域加大对新兴消费的供给力度,政府部门出台多项政策,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信息、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热点,同时出台一系列保障措施,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包括规范市场消费秩序,强化市场产品质量监管,加强消费者信息安全保护,打击消费者侵权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使消费者安心消费,极大推动了新兴领域消费需求的增长。据统计,2016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3.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2%;全国居民旅游消费4.66万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总收入为3.9万亿元,增长12.5。2.存在的不足(1)有效供给不足导致多样化需求尚未满足随着我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居民消费由大众化向多样化、个性化转变,消费需求进入升级阶段,从以吃住行为主的生存型向服务消费为主的发展型转变,更加关注消费的品质和文化内涵,关注健康、时尚、环保的可持续消费理念,注重有更好的质量、更安全舒适的消费环境,而现有的商业服务供给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一方面是千店一面、同质化程度较高的商业企业大量存在,以过度价格竞争为手段,导致商品质量和服务难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现有商业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创新不足,新业态成长尚需时间,比如在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商业网点或因
地价上涨导致租金过高而被改造,商业网点布局、多业态网点数量供给不足,难以为居民提供便利、高效的商业服务。尤其在新兴服务领域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差异化、个性化需求。(2)小微企业成长不足对居民需求来说,其生活需求的满足很多时候依赖的不仅仅是大的流通企业,而在于许多小微流通企业。这些多样性的小微流通企业对于满足居民需求,实现共享目标至关重要。现实中,受制于体制机制的因素,以及整体经济环境的因素,小微企业面临着融资难、成本高等发展困境。因此,未来如何培育和支持小微流通企业的发展,也是实现内贸流通共享目标的重要路径。(3)内贸流通基础设施发展不足虽然商业供给持续增长,但是仍难以满足消费需求。尤其是在一些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商贸流通服务业财政投入力度不足。例如,城市和农村的基层商业服务设施数量较少、质量层次较低,我国社区商业网点面积仅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7%,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在15%以上;另外,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不足使农产品市场出现流通成本高、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因此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内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内贸流通的公益性职能,更好第满足基本民生需求,体现内贸流通“共享”目标。(一)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提高流通产业运行效率第一,积极培育适宜科技创新的制度环境,通过健全流通法律体系,推动流通产业有序竞争,引导流通企业适当兼并,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技术优势的流通企业;第二,加快制定流通信息技术的规范和标准,推广信息系统在流通企业中的应用,促进流通领域信息传递及信息处理效率提升,打造“智慧物流”和“智慧零售”,推动流通产业、智能化发展,为流通企业全球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提供技术支撑。第三,加强科技情报和商业情报的搜集,密切关注国外流通产业新动向,
制定合理的流通产业政策,支持创新流通模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此外,要加快推动国民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大力发展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以促进金融与物流和贸易的结合,从而推动流通产业模式的变革。(二)落实协调发展理念,推动流通产业协调发展第一,加大对农村和西部落后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物流体系和信息体系的一体化建设,扩大交通路网和信息网络覆盖范围,改善流通基础设施环境;第二,提升城乡产品双向流通整合度,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开拓农村市场,设立多层次商业网点,进一步实施“电商下乡”、“快递下乡”战略,升级农村商贸流通产业,同时注重培育农业合作组织、农村连锁超市等农村流通主体,为创新城乡双向流通模式提供支撑;第三,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促进区域间合作,加强东中西部之间优势互补与相互协作,继续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建设,完善全国性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村流通经济持续增长;第四,全面实施农超对接,包括对“超市加农协”、“超市加农业基地”、“超市加农业企业”以及“超市加展会”的充分结合,对接农副土特产品与大型超市,实现城乡商贸“利农、惠民”的目的。(三)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进流通产业节能环保第一,指导制定绿色流通产业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健全流通产业节能环保法律体系,完善绿色商品采购、商品包装、废弃物处理等流通活动过程的相关法规条例,从制度层面确立绿色发展的方向;第二,完善绿色补贴和税收政策,可以设定碳排放标准,推动建立排污收费制度,对于排放达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制裁,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开发节能产品,通过技术改进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第三,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一方面引导企业减少过度包装,注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倡导勤俭节约、低碳生活的绿色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杜绝铺张浪费。
(四)落实开放发展理念,推动流通产业“走出去”第一,在推进国内统一市场方面,可以考虑将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等部门部分职能合并,建立统一协调的大流通管理体系,加强宏观管理职能,进一步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打破区域分割界限;第二,优化法律、商业环境,完善服务贸易政策体系,在财政、税收、外汇、信贷等方面对流通企业境外投资提供全方位服务,提高服务保障能力;第三,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贸区建设,拓展与周边国家、地区进行贸易的范围,与国外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建立政府间商贸流通协调机制,鼓励企业通过设立或并购研发机构,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增强流通企业在国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五)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促进全民共享流通产业红利从政府层面看,第一,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建立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第二,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供给层次,让不同收入阶层、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消费偏好人群都能买到自己满意的产品;第三,要优化农村商业环境,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引导更多农村闲置人口进入流通产业的“蓄水池”;第四,要合理设计税收制度,要积极推动营业税向增值税转变,减少流通环节的税赋负担。就企业而言,第一,要丰富供给层次,让不同社会群体都可以消费满足自身需求的商品;第二,要增加农村地区和西部贫困地区的商业网点建设,增加产品供给;第三,要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促进流通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减少资源浪费,增加社会福利。
【相关文献】
[1]丁俊发.流通创新驱动的十大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3,27(2):12-15.[2]贺爱忠,杜静,唐宇.“两型”试验区流通业绿色发展状况与提升对策探讨[J].北京工商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2):20-26.[3]李冠艺,徐从才.互联网时代的流通组织创新——基于演进趋势、结构优化和效率边界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1):5-11.[4]欧阳泉.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流通业发展路径选择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3):16-20.[5]芮明杰,刘明宇,陈扬.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问题、原因与战略思路[J].财经论丛,2013(6):89-94.[6]宋则.“十三五”时期寻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新突破[J].中国流通经济,2016(1):10-16.[7]徐匡迪.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绿色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7):4-8.[8]叶宏庆,魏冬冬,姚博.共享型流通市场成长之供需成因的经济学解读[J].统计与决策,2015(24).[9]胡雅蓓,张为付..基于供给、流通与需求的文化消费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4(8).[10]任保平,王辛欣.商贸流通业地区发展差距评价[J].社会科学研究,2011(2).
推荐访问: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新时代 新发展
上一篇:网上执法质量考评方面的问题14篇
下一篇:党风廉政暨预防犯罪分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