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对八大党代会认识14篇

| 来源:网友投稿

对八大党代会认识14篇对八大党代会认识  如何认识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摘要:试行党代会常任制,中共经历了一个历史探索过程。试行党代会常任制,有利于发挥党的代表大会的作用,有利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八大党代会认识14篇,供大家参考。

对八大党代会认识14篇

篇一:对八大党代会认识

  如何认识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摘要:试行党代会常任制,中共经历了一个历史探索过程。试行党代会常任制,有利于发挥党的代表大会的作用,有利于发挥党代表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关键词: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制度创新一、中共对试行党代会常任制、发展党内民主的探索历程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是否可以仿照人民代表大会的办法,设党的常任代表。我们有人民的国会,有党的国会,党的国会就是党的代表大会。设常任代表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可以一年开一次代表大会。我们已经有十年没有开党的代表大会了,有了常任代表制度,每年就非开会不可。是不是可以考虑采用这个办法,比如五年一任”。1956年9月,邓小平在“八大”会议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提出:“党中央委员会在党章草案中,决定采取一项根本的改革,就是把党的全国的、省一级的、县一级的代表大会,都改作常任制,多少类似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那样”。“代表大会的最大好处,是使代表大会可以成为党的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党的最重要的决定,都可以经过代表大会讨论”。代表“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也可以按照适当的方式,监督党的机关的工作”。党的“八大”把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写入了党章。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在总结“文化大革命”教训时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

  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1982年4月12日,中国人大高放教授在北京地区理论座谈会上作了《要重视发扬党内民主和端正党风》的发言:“希望十二大恢复八大的好传统,做到全党服从党代会,中央也要服从党代会,党代会成为年会制和常任制。每年开党代会,不仅对发扬党内民主有好处,而且对加强、改进党对国家的领导也有好处”。

  主持十二大党章制定工作的胡乔木,在答记者问时曾谈到:“八大党章曾作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的规定,结果只是在1958年开了八大二次会议,以后再也没有召集过第三次会议,这就从实践上证明了这个规定是很难行通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很大不同,后者每年需要讨论通过许多年度性的重大议题,而前者的任务主要是确定党在一个阶段内的路线、方针和基本政策,产生比较稳定的领导机构,因而不需要也不可能每年都开会”;“如果实行代表常任制,对代表应该有什么样的任务和职权,他们同各级党委是什么关系,都很难作出明确妥善的规定”;“如果实行代表常任制,甚至会使各级党委的工作不必要地复杂化”。

  1986年起,高放教授又撰文呼吁,“健全党内民主生活的关键不仅在于每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而且还要做到代表大会的代表真正是按照民主程序选举产生的;在代表大会上能对各项议程进行切实

  的自由探讨;在代表大会上实行每人一票的表决制,按多数票通过的原则办事。”

  从1988年开始,经中组部同意,浙江、黑龙江、山西、河北、湖南等5省的12个市、县、区先后开展了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

  1997年党的十五大之后,高放教授在《理论探讨》上撰文《世纪脉络与党的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关键在加强党的代表大会的作用;党的代表大会是党的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党的各级委员会只是各级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应该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年会制;党的八大恢复年会制和创造性地提出党代会常任制是一项根本性的改革;应该尽快恢复八大二次会议以后中断的党代会常任制”。

  2000年9月中央党校李忠杰教授撰写了《有关党代会常任制的历史情况》的研究报告:“八大以后只召开过八大二次会议,规定的年度大会没有能够坚持下去,这是党内民主不正常的表现,是需要纠正的,不能以这样的实践反过来证明党代会常任制行不通。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党内民主,这种功能不是以是否需要每年开会作为理由就能取消的”。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要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

  “十六大”之后,第二轮常任制的试点得到了有序展开。其中代表性的有湖北省的罗田县、宜都市,深圳市的宝安区等。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建立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这对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落实和完善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继续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这表明,我们党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

  二、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重要意义试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有助于充分发挥党的代表大会和党代表的作用;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有利于提高党的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助于加强民主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利于党在执政条件下推进和深化自身建设,以制度来治党。三、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制度创新新形势、新任务对党代表素质提出新要求是开放的思想观念,

  诚实守信的修养,亲民为民的真挚情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议事的才能。

  党代会常任制相关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年会制度。每年举行一次代表大会,在会上听取和审议党委和纪委的工作报告;对下年度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决策建议;对党委、纪委及其委员本年度的工作情况进行信任投票;根据情况需要,增选或罢免“两委”委员和党代表。二是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以让党代表及时了解党内事务,及时了解党内生活的重要信息。三是建立和完善党代表调研、视察制度。每年应该安排党代表围绕代表大会、根据一个时期工作的重点而确定的课题进行调研,为全委、党委提供决策依据。四是由党代表大会选出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代表大会秘书处,其职能主要是从事安排会务、联络代表、组织调研,汇集代表意见并反馈给全委会、党委和纪委等日常工作。

  

篇二:对八大党代会认识

  人代会、党代会都是五年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全国党代会是五年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5年一届,每年有一次会议一般在3月,比如“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一年就是“二次会议”一直到“五次会议”为止,然后再换届选举下届。就变成“十二届全国人大”依次下去...

  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是5年一次,现在已经是十七届,你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指“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党代会一般在一届内会开六次全会,与会的是中央委员会成员,开会一般时间无固定,一中全会一般在刚开完全国党代会后召开,六中全会在下届全国党代会之前召开,当中的几次会议在5年中召开...

  各次党代会的时间,简要内容及意义

  悬赏分:0-解决时间:2009-11-1521:38

  针对考研政治相关点进行回答

  提问者:giantgao-二级

  最佳答案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1大——16大)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篇三:对八大党代会认识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前提党的七大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到1956年上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与此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026人,代表党员1073万人,59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八大召开前中国正处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包围之中,我们要打破这种包围,打破这种封锁,怎么办?我们首先通过党际交往,尽可能地同与中国共产党友好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和一些国家的进步政党,建立和保持联系。通过党际之间的联系,来扩大我们的国际统一战线,增加我们的朋友圈。所以,当时我们党正式邀请外国党参加我们党的八大,这可能是新中国建立之后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以后我们就没有再邀请过外国代表团来参加我们的党代会。)当时有56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派代表团包括当时苏联共产党代表团,还有英国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代表团,这些人物当时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风云人物、顶尖人物。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当时出席中共八大的外国党的代表可谓是“大腕儿云集”。毛泽东同志在八大会议上说,我们并没有孤立的感觉,他们(这些外国党代表团)走了很远的路程来到我国,以崇高的友谊参加我们党的这次党代表大会,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支持!现在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很难有当时的感觉。但是当时我们面对美帝国主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特别需要朋友。这些党的代表团的到来,对中国共产党、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巨大的支持。大会正式召开之前,党曾在多方面为大会的顺利召开做了准备。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原则,从思想上、理论上为八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同年8月30日至9月12日,在北京举行了八大预备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的讲话,指出八大召开的目的和宗旨是:总结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号召全党要继承优良传统,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设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彭德怀关于军事工作的发言。朱德、陈云、董必武等也作了重要发言。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

  决策。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实质的提法,在理论上有不完全准确的地方,因为这个提法没有全面地指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同时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但是上述提法的着眼点,在于把中国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突出出来,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这个着眼点,历史证明是正确的。

  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至1962年)的建议》。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共在八大召开前后所坚持的经济建设方针是指,从反右倾保守为中心到既反保守又反冒进,从反右倾保守为中心到既反保守又反冒进。但认真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就会发现它不单纯限于经济建设方针的意义,而且也是关系到整个党的工作的指导思想问题。八大之所以能够成为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一指导思想的确定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而以后对八大路线的偏离,也是从放弃这一指导思想开始的。

  八大路线的核心,是正确分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刘少奇接见罗马尼亚大使布洛尤的谈话和他修改八大政治报告中第一部分《目前形势和我们党的基本任务》手稿,反映了刘少奇在制定这一路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八大路线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集体领导。刘少奇在修改政治报告中形成的第二篇篇幅比较大的手稿《共产党》,反映了他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这是一篇尘封近半个世纪的刘少奇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宝贵文献,它的形成时间是八大政治报告修改已接近尾声的9月上旬。

  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当然,由于实践的时间还很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可能很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可能牢固地确立并取得深刻的共识。许多新的设想还没有付诸实施,或者没有充分付诸实施,很快又发生反复。但是,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篇四:对八大党代会认识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

  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

  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

  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

  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篇五:对八大党代会认识

  历届中国共产党党代会的时间,主要内容及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1大——17大)

  党的一大: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零二零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篇六:对八大党代会认识

  所以改进和发展全国党代会制度应该在设计和完善具体制度的时候着眼科学决策使研究问题的过程作出决定的程序具体议事的方式都更加周全缜密保证每次全国党代会都能够对党和国家的大事作出科学决策从而为我们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和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全国党代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极其重要的一项基本制度。建党86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度从创建到发展,历经曲折而逐步走向完善。回顾这一不平凡的辉煌历程,总结全国党代会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全国党代会制度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作用,可以有很大帮助。

  一、全国党代会制度的历史沿革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干成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度,也在党的事业不断走向兴旺发达的过程中,相应地经历了三个大的成长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21年到1949年,我们党召开了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全国党代会制度的创立时期和基本成形时期。1921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不仅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也标志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度正式产生。但这时的全国党代会制度,还仅仅是最初的自然形态。大会文件对于全国党代会的构成、职权、运行规则等,都还没有作出制度性的规定。于1922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章程,规定“全国代表大会为本党最高机关”,同时规定“全国代表大会每年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定期召集一次”;“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议决,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这是关于全国党代会的最初几条原则性的制度安排。此后,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召开的三大、1925年召开的四大、1927年根据五大的精神,陆续制定了三个《修正章程》。其中,第三个修正章程案比较完整地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系统和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条件、程序、工作内容等。1928年,在苏联莫斯科

  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六大通过的《党章》专门设立了“党的全国会议”和“党的全国大会”两章,对全国党代会的召开、职权、选举等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1928年以前,按照党章的规定,全国党代会基本上能够定期召开。在革命斗争的重要关头和党面临的重大问题上,全国党代会都能够进行认真研究,及时作出大量有关决议。其间,虽然发生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但全国党代会本身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还是名副其实的。

  六大之后,由于斗争环境日益复杂和其他种种原因。全国党代会制度没能有效坚持。从1928年到1945年。只开了7次党的中央全会和一些政治局扩大会议。全国党代会制度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

  于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国党代会制度的发展推向了顶点。大会总结党的建设多年积累的经验,制定了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党章,对党的组织原则、组织系统、各项制度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规定。其中,“党的中央组织”一章,对全国党代会的召开、职权、与中央委员会的关系、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等,都作了统一规定。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充分说明了有关问题。七大充分发扬民主,决定了事关党的建设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充分发挥了全国党代会制度的作用。

  第二个时期,从1949年到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始执政条件下全国党代会制度的曲折发展时期。

  于195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夺取革命胜利并成功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之后的第一部党章。它集中反映了党在执政条件下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艰巨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除了规定全国党代会的职权、选举、程序等外,还着重实行了全国党代会的常任制,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由中央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邓小平称这是一项根本的改革。按照这些规定,除了于1956年9月召开了八大一次会

  议,还于1958年5月召开了八大二次会议。此后。随着“左”倾错误的发展,不仅全国党代会的常任制没有能

  够坚持,就连全国党代会制度也逐渐受到破坏。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使党的整个组织系统陷于瘫痪。在“文化大革命”中,于1969年召开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其思想、政治、组织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代表的产生、选举的方式等也存在很多问题。九大通过的《党章》,取消了党内民主制度的很多重要规定,包括取消全国党代会常任制,甚至其职权都不再规定。

  于1973年召开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基本上延续了九大的错误。于1977年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问题,但在思想理论上还带有“文化大革命”的痕迹。这届全国党代会及其制定的党章,都带有这种过渡的性质。

  第三个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我们党召开了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全国党代会制度的全面恢复时期和不断规范时期。

  于1982年召开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之后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党代会。这次会议为推动全面改革和加强党的建设作出了重要决策。大会制定的新党章,彻底清除了从九大到十一大所制定的党章中的错误,并且适应新时期的要求,重新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方向、任务和组织原则等。新党章进一步明确全国党代会的职权,规定召开全国党代会的程序、规则,确定了它与党中央委员会的关系,同时改革了中央机构的设置。十二大及其制定的新党章,奠定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国党代会制度的基础。

  十二大以后,党的各次全国代表大会始终按期召开,及时研究和决定党的事业中的最重要问题。从十三大到十六大,每次全国代表大会都与时俱进,对党章作出一定修改。为了解决改革开放和干部新老交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于1985年还召开了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党章对代表会议也作出了有关规定。通过改革,全国党代会的有关制度和规定越来越充实、细致、规范,党内民主迅速发展,全国党代会的

  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大的发挥。二、全国党代会制度的变化特点纵观全国党代会制度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这一制度在客观上

  是依循着几条带有根本意义的路径不断完善的。第一,走向独立自主。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国党代会制度

  发展的最重要特点。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成立的。最初的重要理念之一,

  就是各国共产党互相支持。共同推进世界革命。所以,一大通过的《党纲》规定:“不分性别、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党的第一个决议规定:“党中央委员会应每月向第三国际报告工作。”二大的《宣言》进一步宣布,“中国共产党是国际共产党的一个支部”。为此还专门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从一大到六大,基本上都有共产国际的代表参加并给予指导。党的六大则完全是在苏联召开的。

  加入共产国际,是以接受加入共产国际的21个条件为前提的。从1924年开始,共产国际推行布尔什维克化运动,要求各国共产党严格向苏联党学习。1925年1月,共产国际制定了《各国共产党模范章程》,要求各国共产党对原有的章程作出统一修改。所以,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制定的《修正章程》和于1928年召开六大制定的《党章》,基本上套用了《模范章程》的结构和内容。全国党代会的职权等,也基本上照搬《模范章程》。

  与共产国际的这种关系,既有益也有弊。益在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支持和指导;弊在不能独立自主地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致使中国革命一度遭受严重挫折。后来,中国共产党逐步端正了思想路线,注意独立自主地探索本国的革命道路,从自己国家的实际出发加强党的建设。到1945年.中国共产党日臻成熟,共产国际也已经解散。所以,七大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完全独立自主地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七大的《党章》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完全独立自主

  地制定的党章。全国党代会的准备、会议的内容、召开的方式、中央领导机构的选举等,完全按照中国共产党自己的意愿进行。并且最终独立自主地决定了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一历史性变化,标志着走向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具备了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坚实基础。

  第二,逐步规范定型。这是86年来全国党代会制度发展的最主要特点。

  我们党召开一大的时候,全国党代会只是刚刚出现的一个形式,远远谈不上规范。全国党代会到底有哪些职权、怎么运作,依稀散见于会议文件之中,不能称其为制度。后来,经过多次全国党代会的努力,加上共产国际的指导,全国党代会制度逐步成形。全国党代会有了基本规定,并且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最高领导机关的作用。

  由于革命战争年代的复杂环境,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全国党代会始终存在不规范、不完善的问题。因此,全国党代会如何走向规范,得到完善,就成为86年来党不断提高自我认识、不断努力实践、寻求解决办法的一个重大课题。

  首先,全国党代会的召开时间逐步规范。从1922年到1928年,党章规定每年召开一次全国党代会,当时也大致地做到了。但六大之后直至1945年七大之前,由于战争环境等原因,整整17年没有召开全国党代会。从六届四中全会开始,党曾经多次提出召开七大,但都没有开成。后来,七大的《党章》规定,全国党代会“在通常情况下,每三年召集一次。”但这一规定也没有做到。从七大到八大,间隔了11年。对此,邓小平在八大作修改党章的报告时指出:“党的第八次大会同第七次大会隔了十一年多,当然是迟了。”“这是我们党的民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缺点。”八大的《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由中央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遗憾的是,从八大到九大,又相隔了13年。这种状况,不可能再用战争原因作解释,只能说明党对“党代会制度”的认识不到位,执行党章很

  不严肃,党内民主存在着严重缺陷。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种不规范状况被彻底改变。从十二大起,每次全国党代会都按照党章的规定如期召开。这成为党内生活走向民主、规范的重要标志。

  其次,全国党代会的职权逐步规范。最初的党纲、章程均未规定全国党代会的职权。于1927年召开五大以后制定的《修正章程》,第一次规定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内容。六大的《党章》稍作调整,规定为:“1.接受并审查中央委员会及中央审查委员会的报告。2.决定党纲上的问题。3.决定一切政治策略、及组织等问题的决议案。4.选举中央委员会,中央审查委员会等。”七大、八大作出的规定与此基本类似,但九大、十大、十一大的《党章》取消了这些规定。在党的事业中,很多大事没有通过全国党代会来研究和决定。直到十二大完成在党的建设问题上的拨乱反正,党章对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才重新作出规定:“(一)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二)听取和审查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三)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四)修改党的章程;(五)选举中央委员会;(六)选举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按照这些规定,十二大以来,历次全国党代会都认真履行了这些职权。党的重大问题提交全国党代会来研究和决定。特别是十六大正常履行党的最高领导集体的交替程序。解决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长期没有解决好的接班制度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在全国党代会的程序、规则、投票、选举等比较具体的问题上,近几届全国党代会都不断地作出新的探索和改进,使全国党代会履行职权的方式越来越规范。

  第三,形成民主传统。这是86年来全国党代会制度发展的最宝贵特点。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以坚持和发展党内民主作为基本价值理念。虽然初期的党内活动存在着运作不规范的问题,党在政治上也犯过不少错误,但以全国党代会为基本形式坚持和发展党内民主方面,还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

  在全国党代会筹备过程中,努力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全党智慧,

  为全国党代会的顺利召开创造良好条件。为了召开四大,中共中央事先于1924年8月31日,向各地各级党组织发出信件,要求“对于本党一年来各种政策,工农、青年、国民党各种实际运动及党内教育上、组织上各种问题发表其意见,并于小组会议时提出讨论,以其结果报告中央。个人有特别意见者,指令其写成意见书,由委员会或组长汇寄中央局。”当时,就连远在莫斯科的中共旅莫支部,也给中央写来了专门的报告,不仅汇报了讨论的情况.而且各种观点拥有多少票数,都详细记录在案。

  在全国党代会开会期间,努力发扬党内民主,组织代表深入讨论党代会的议题,做到集思广益。在八大上,除了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还有113人作了大会发言,外加70篇未刊发言。这些发言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像陈云关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就是在大会发言中提出的。在会议讨论中,允许发表和讨论不同意见。如党的三大争论共产党员要不要加入国民党的问题,代表们充

  分发表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最后通过的,仍然是包含正确意见的决议。

  党内民主的优良传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十二大以来,全国党代会制度的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如几次全国党代会的文件起草,都以适当方式在党内的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广泛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和意见。今后,起草全国党代会的文件,征求意见的范围还将逐步扩大。

  三、全国党代会制度的建设经验建党86年来,全国党代会制度的发展变化,为党的建设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迫切需要从这些经验中汲取思想营养和政治智慧,以便进一步完善全国党代会制度,使其在党的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一.全国党代会是党不断走向成熟的基本标志。必须以全国党

  代会为枢纽谋划和实施治党治国的宏图大计。全国党代会制度是现代国家的政党所实行的一种基本制度和决

  策形式。对于我们党的建设和发展来说,全国党代会具有标志杆和推进器的双重作用。说它是标志杆,是因为每次全国党代会,都是在国际国内的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下召开的。它的每个重大决策。都集中地反映着这个时期党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实践经验和政治意志,标志着党在这个时期发展进步所达到的水平。说它是推进器,是因为每次全国党代会,都要面向党的、国家的、社会的未来,研究和解决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制定或调整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并且就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决策,选举产生新的领导集体和重要干部,以便开创党的事业的新局面。

  我们党以往召开过的16次全国党代会,其中的多数真正履行了职权,研究了紧迫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正确的或基本正确的决策,因而对当时党的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少数,如九大、十大,是不成功的。这种不成功,其实也正是当时党内状况的真实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全国党代会开得越来越成功。从十二大到十六大,每次全国党代会都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深入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的重大问题,推动了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这16次全国党代会连接起来,基本上勾画出我们党在曲折中不断探索的发展轨迹。

  由此可见,全国代表大会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在党的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好全国党代会.对于总结过去,开创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抓住筹备和召开全国党代会这个契机.系统总结过去的工作和经验,科学分析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环境,认真研究需要应对的新机遇、新挑战,抓住关键,制定战略,确定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和大政方针,组织配置好党的领导力量。全国党代会以后,则要乘势而上,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同心协力,贯彻落实全国党代会确定的宏图大计,提高党的思想理论认识、纲领政策水平、治国理政能力,开创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

  一步发展的新局面。第二,全国党代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必须高度尊重和充分行

  使全国党代会的最高职权。从二大开始,我们党的党章就规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全国代表

  大会,大会闭会期间是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会(当初称作中央执行委员会)。这是所谓的“单领导机关制”。从九大开始并至今。党章改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全国代表大会和它产生的中央委员会。这是所谓的“双领导机关制”。无论是“单领导机关制”还是“双领导机关制”,全国党代会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都是确凿无疑的。按照现行党章的规定,全国党代会有6个方面的职权。归结起来,就是议党之大事、定国之大策。凡是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原则上都应当由全国党代会来研究决定。而召开全国党代会的目的,是实实在在地解决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这是全国党代会的权力所在、职能所在,也是作用所在、意义所在。

  历史证明,凡是成功的全国代表大会,都真正发挥了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的作用,都切实解决了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重大建树。如一大举起了共产党的大旗。二大区分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三大推动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七大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八大确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全国党代会。更是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了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实践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党的历史上写下了新的辉煌的篇章。

  历史表明,也有过全国党代会的地位和职权没有得到尊重和发挥的情况。六大、七大,八大、九大间隔时间过长,都严重地违反了党章的规定。除了某些不可抗拒的原因外,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文化大革命”这些极其重大的问题,都没有经过全国党代会的研究,不是全国党代会的决策。这不能不说是重大的缺憾。虽然其中关于很多问题的决策是正确

  的.但如果发挥了全国党代会的作用,会不会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呢?特别是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些重大的错误,能不能少犯一点呢?

  总结经验教训,应该在全党牢固地树立全国党代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的观念,严格遵守党章的规定,坚决尊重全国党代会的权威,认真行使全国党代会的职权,充分发挥全国党代会的作用。按照党章规定,凡是党内重大问题,都应该通过全国党代会来研究解决。党的中央委员会和其他机构。都必须对全国党代会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向全国党代会报告工作。全国党代会决定的事项,必须严格执行。如有变动,应该向全国党代会报告,得到许可或追认。

  第三,全国党代会的制度建设是与时俱进的.必须始终坚持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全国党代会的规范化水平。

  治国理政要规范,党的建设要规范,全国党代会制度也要规范。这是党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党在创建初期和战争年代,有某些不规范现象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尽可能地规范。当掌握全国政权、成为执政党之后,党的建设包括全国党代会制度就更应该走向规范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代会制度建设的一项重大成绩,就是全国党代会的召开时间规范了,议题和内容规范了,程序和方式规范了,代表和会议期间的选举也越来越规范了。

  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继续重视和加强全国党代会制度的规范化建设。比如,全国党代会是否实行常任制。是在市县级实行,还是在更高层次上实行,需要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后,予以确认,并且加以制度规范。全国党代会的研究内容和决策议题,在党章规定的基础上,是否可以考虑制定得更加具体,使之更加规范。全国党代会代表是否实行常任制,在闭会期间如何发挥作用,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等,也需要适时地加以规范。诸如此类,许多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建立有关制度、通过党章的不断修改和完善,使全国党代会制度继续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第四。全国党代会制度是党内民主的基础平台,必须以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全国党代会制度的民主化科学化进程。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全国党代会制度是带有基础性的党内民主制度。坚持和实行全国党代会制度,就是要充分发扬民主,使全党同志参与党内重大问题的研究,并且按照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作出决定,形成全党赖以遵循的纲领、路线、战略、方针和政策。因此,发扬和发展民主,是全国党代会制度的灵魂。改进和完善这一制度,是逐步提高党内民主水平的最基本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历次全国党代会,都为发展党内民主作出了巨大努力。如全国党代会代表的选举。已经越来越充分体现基层党员的意志。全国党代会报告,通过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越来越能够集中全党的智慧和意志。全国党代会的召开,也不像以往某些时候,要等到会议闭幕才予以公布,而是在会前选择适当时机,向全国全世界公布开会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议的透明度,便于全党全国人民及时关注和监督。所有这些,都是全国党代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党内民主的进步,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加强全国党代会制度的建设,应该继续朝着民主化的方向作出更大的努力。

  需要注意的是:全国党代会代表的政治素质和民主化水平也应该不断提高。十五大期间,笔者作为代表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多位代表非常谦虚地使用“学习”一词,强调自己通过“学习”大会的报告,“受到了很大教育”,“现在就来汇报学习的体会”。笔者听后,很有感触,随后发言,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等到会议结束后,一定要认真学习大会的报告;但在大会期间,最好不要使用‘学习’这个字眼。”对于这个建议,当时有些人难以理解.“为什么不能说学习?”其实,道理很简单:全国党代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作为大会代表,基本职责应该是“审议”报告,而不是“学习”报告。把“审议”当成“学习”。就等于改变了大会的性质。可见,很需要认真学习和宣传党章,使代表们更多的了解全国党代会的职权,进一步增强主体意识和民主观念。至于全国党代会本身,更要注意开成真正审议报告、研究问题的大会。而不要开成“学习”的大会。

  除了民主之外。全国党代会还有一个提高科学化水平的问题。发

  扬民主,归根到底,是要集中大家的智慧,作出更加科学的决定。在某种意义上,使重大决策臻于科学、完善,正是民主的目的和结果。所以,改进和发展全国党代会制度,应该在设计和完善具体制度的时候,着眼科学决策,使研究问题的过程、作出决定的程序、具体议事的方式,都更加周全、缜密,保证每次全国党代会都能够对党和国家的大事作出科学决策,从而为我们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周晓中)

  

  

篇七:对八大党代会认识

  2007年召开的十七大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党代会在当今的意义

  在2012年举行的党代会已经是第十八届了,也许这个话题对于几年前的我们不是特别关注,那时的我们专注于学业。而现在,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关心政治也逐渐被我们所适应,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发展学业,还应该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党代会全名是全国党代表大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党的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全国代表大会如提前或延期举行,它的任期相应地改变。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五年以上的党龄。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名额,由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中央委员会委员出缺,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递补。

  我们要充分认识党代会的重要意义,把大会开成民主和谐、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大会。这次会议一次探索、创新的会议,对推进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会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网站工作会议精神。要本着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行使党代表的权利,圆满完成大会的各项议程。民主和谐就是要营造宽松、和谐、良好的氛围,集思广益,集中党内智慧,发扬党内民主,鼓励党代表畅所欲言,认真讨论修改好八届市委工作报告;求真务实就是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在会议的全过程体现讲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的作风,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就是要增强创新意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挥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惠州实际,研究新问题,迎接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要通过这次会议,把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紧密地团结起来,在市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加快建设小康社会,为完成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历次大会也有深刻的意义:1921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1922年第二次全国党代会,划分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和阶段问题。1923年第三次全国党代会,确定了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重大方针,推动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1925年,第四次全国党代会,第一次明

  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7年的第五次全国党代会,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1928年在苏联召开的第六次全国党代会,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1945年第七次全国党代会,通过了新的党章,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将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86年的第八次全国党代会,做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但由于实践的时间还很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可能很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可能牢固地确立并取得深刻的共识。许多新的设想还没有付诸实施,或者没有充分付诸实施,很快又发生反复。1969年的第九次全国党代会,由于当时各地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无法正常进行代表的选举,多数代表由革命委员会同各造反组织的头头协商决定或上级指定,以致很多品

  质恶劣的帮派骨干、打砸抢分子,林彪、江青一伙的爪牙,成了九大代表。1973年的第十次党代会,由于整个路线方针是错误的,所以,并没有解决题。这种不成功的甚至错误的党代会,或多或少给党的事业带来消极的影响甚至严重的危害。开成这样的会议,有种种复杂的原因,但确实反映了当时的党正徘徊在一段曲曲折折的道路上开得很成功,在党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1977年的第十一次党代会,总结了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文化大革命”宣告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而结束;继续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今后依然要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为纲;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为此,报告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8项主要任务,要求党中央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在本年内初见成效,3年内大见成效。1982年召开的十二大,邓小平同志在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根据,明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构想正式表述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1992年召

  开的十四大科学概括和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7年召开的总结了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鲜明地高举起邓小平理论的旗帜,明确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2002年召开的十六大,科学地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三把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对党章进行了修改,使党的根本大法更加完善,为新世纪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供了更加科学有力的指导。2007年召开的十七大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历史证明,一次成功的党代会,往往就是党的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党的前进所达到的水准和程度,也标

  志着党面向未来将要遵循的前进方向。1921年的一大、1945年的七大、1956年的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几次党代会等等,都具有这种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些成功的代表大会,都对当时甚至之后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推动了历史的进程。在现在,对于十八大的意义,我认为就是总结过去的工作,部署今后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工作,党的代表大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人代会、政府等国家权力机关去贯彻实行,去落实到各个方面工作当中去。希望我们的十八大能够圆满举行。外国语系商务英语三班杨帆

  

  

篇八:对八大党代会认识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这是我们党在建国以后第一次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代表大会的历史任务是,总结七大以来的历史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这次代表大会从党的指导思想上提出的重要观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一、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国开始进入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

  二、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

  三、八大继续坚持1956年5月党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周恩来在大会上的报告详尽地论述了这个方针。他指出:“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

  四、关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陈云在这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言中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将是这样: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

  五、在国家工作方面,八大要求进一步地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地制定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六、在党的建设上,八大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

  总之,八大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是党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的运用,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新的发展,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经验不足,八大在有些重要问题上也还有不足之处。例如,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虽然指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但是对于这一科学论断所要求的党的指导方针和全部工作的深刻转变,对于如何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变化中坚持这一科学论断,还缺乏充分的认识。又如,正确地提出了反对个人崇拜的问题,但是在这次代表大会上这个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制定出更有效的防备和制止个人崇拜发展的措施,没有形成完备而牢固的党内民主制度。八大以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错误,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的方针、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引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篇九:对八大党代会认识

  邓小平为大会致闭幕词强调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泽东主席为党树立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全党全军全国努力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意义: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相关资料:党的最高纲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也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大会的主要议程有三项:一、讨论党纲草案;二、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三、选举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意义: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围绕当前的中心工作,通过了《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等11个议决案。意义: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党的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此后,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大革命的高潮来临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大会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土地问题议决案》等决案。意义与不足:党的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苏维埃政权、农民、土地、职工、宣传、民族、妇女、青年团等问题的决议,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意义:六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它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这两个重要问题的解决,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意义: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党的七大另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相关资料:1943年7月5日,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先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明确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1945年4月,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毛泽东的理论贡献,指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便是此种结合的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至1962年)的建议》。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

  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意义与不足: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当然,由于实践的时间还很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可能很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可能牢固地确立并取得深刻的共识。许多新的设想还没有付诸实施,或者没有充分付诸实施,很快又发生反复。但是,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毛泽东在预备会上提出九大的任务是总结经验,落实政策,准备打仗。它成为九大的指导思想。大会分组讨论了政治报告和党章修改草案。在讨论过程中,结合实际“斗私批修”,实际上是对参加会议的老同志再一次进行错误的批判,迫使他们检讨。林彪代表中共中央作了政治报告。报告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核心,全面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是对马列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一个伟大的新贡献;把党的全部历史说成是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即所谓“毛主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同党内右的和‘左’的机会主义路线斗争的历史”,虚构了以刘少奇为头子的“资产阶级司令部”,肯定了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对中国社会的形势以及党的政治状况作了错误的估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所谓“斗、批、改”的新任务。报告对战争到来的可能性作了紧迫和夸大的估计,过分强调要准备打仗。评价:九大自始至终被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倾狂热气氛所笼罩。它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更加合法化。实践证明,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十大党章保留了九大党章中关于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基本纲领、基本路线等内容,在结构上作了些调整,条文部分改得不多。总纲中只取消了有关林彪的论述和林彪的论点。评价:没有正确地分析林彪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必要的教训,反而肯定“九大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是正确的”,号召全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坚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还把“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过七八年又来一次”认定为“客观规律”,预言“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将长期存在”,把批判林彪的“极右实质”列为首要任务等,这就全面肯定和继承了“九大”的错误,使“左”倾思潮延续下去。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共有3项议程:(1)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2)修改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3)选举中央委员会。邓小平为大会致

  闭幕词,强调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泽东主席为党树立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全党、全军、全国努力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要议程是:(1)审议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确定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2)审议和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3)按照新党章的规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章程》。新党章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仍肯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等“左”的错误,吸收了“七大”和“八大”党章的优点,并根据新时期执政党的特点,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评价: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的议程是:(1)听取和审查党的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2)审查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报告;(3)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4)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5)选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新一届的中央顾问委员会,新一届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赵紫阳向大会作了《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工作报告。报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指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如下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并且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报告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客观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大会的议程是:(1)听取和审查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2)审查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报告(书面);(3)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书面);(4)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5)选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6)选举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评价: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第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

  决策和战略部署。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第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第三,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十四大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评价: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和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评价:十七大旗帜鲜明地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了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起飞阶段的新的实践经验与认识经验,集中全党全民的智慧,做出了关系全局的重大理论创新。

  

  

篇十:对八大党代会认识

  中国共产党第一至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主题简介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上海和淅江嘉兴南潮船上)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党的工作决议。党纲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这个国家将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其任务是废除资本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具有深远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上海)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宣言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广州)为解决国共合作问题统一党内认识。会议认为,无产阶级要打败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争取革命胜利,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分化和孤立敌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盟者。同时又正确估计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及国民党改组的可能性,批评了

  -1-

  张国焘等人怀疑国共合作的“左”倾错误。党的“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方针与政策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上海)研究和确定党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指出,中国的无产阶级是最有革命性的阶级,“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总结了一年来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指出共产党必须保持独立性。还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和建立党的组织。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武汉)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批评了陈独秀右倾错误,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及实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但没有提出如何争夺革命领导权及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也没有对如何建立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提出具体措施。大会仍然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因此,“五大”没能起到挽救革命的作用。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苏联莫斯科)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制定新的历史时期的路线与政策。指出,中国社会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现阶段仍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处在两个

  -2-

  革命高潮之间的低潮中,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既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也批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六大”的这些决议与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忽视了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而且错误地把民族资产阶级当成“最危险的敌人之?,埋下了后来“左”倾错误的根源。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延安杨家岭)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和在中国实现光明的前途,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通过了新党章,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新党章还规定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大会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并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七大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全党在组织上、思想上都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最后取得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北京)积极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总结经验,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3-

  完成以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变为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今后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已成为国家政权的主要任务。大会在认真结“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并要求合理规定经济发展速度,保证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大会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和改进国家政治生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同官僚主义作不懈的斗争。大会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方针。党的“八大”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了个好头。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日至24日北京):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所谓经验成果。林彪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全面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的所谓“丰功伟绩”,并规定了“斗、批、改”的任务,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作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并加强了林彪、江青集团在党中央的权力和地位。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北京)批判林彪集团的反革命罪行,但是大会通过的由张春桥等主

  -4-

  持起草的政治报告和党章没有正确分析林彪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必要的教训,反而全面继承了“九大”的错误理论与路线。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北京)宣告“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并重申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但是大会仍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政策,因此未能完成党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新时期拔乱反正、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的任务。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日至11日北京)确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道路、纲领和方针政策。胡耀邦代表党中央作了政治报告。邓小平在会上讲话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他还把经济建设作为一项核心任务加以强调。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提出到20世纪末基本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北京)加快和深化改革。大会明确解释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并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

  -5-

  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大会进一步提出了经济建设与改革、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实现这一战略部署的目标必须依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大会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北京)江泽民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大会的主题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更大胜利。第一次明确地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提出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核心问题。大会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修正案。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北京)江泽民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大会的主题是从

  -6-

  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科学地总结过去,筹划未来,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全面部署。大会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北京)会议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顺利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实现了党中央领导层的整体性新老交替。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北京)大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12年11月8日召开北京)大

  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7-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回顾总结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8-

  

  

篇十一:对八大党代会认识

 北京世纪文都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解读之一大到八大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建党条件基本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出席者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陈独秀和李大钊因公务在身未出席会议,而在代表们心目中他们仍是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袖。一大选举中央领导机构,代表们认为目前党员人数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会议在齐呼“第三国际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声中闭幕。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陈独秀主持会议并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报告。大会的主要议程有三项:一、讨论党纲草案;二、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三、选举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陈独秀在报告中,着重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决定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依据和过程。代表们就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指示,通过了

  北京世纪文都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这些文件的中心思想是,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文件还规定了要保持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的一些原则。党的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则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扬民主,在分析中国社会矛盾和明确中国革命性质的基础上,正确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存在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了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回答党所面临的许多新问题,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围绕当前的中心工作,通过了《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等11个议决案,并选出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新当选的中央执行委员共9人: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候补执行委员5人:邓培、王荷波、罗章龙、张太雷、朱锦堂。在随后举行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陈独秀当选为中央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彭述之任中央宣传部主任,张国焘任中央工农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任中央宣传部委员,以上5人组成中央局。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知道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参加”。“无产阶级是最有革命性的阶级”。所以,民主革命“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关于工农联盟,《对于农民运动的议决案》阐明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原理,强调了农民在中国民族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取得的。此外,大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较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又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这表明,此时党已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党的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此后,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大革命的高潮来临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遭到了局部的严重失败。此后,全国形成了三个政权,即原来的北洋军阀政府,上海、南京的蒋介石反革命政权和武汉国民政府。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激烈的斗争,需要中国共产党对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果断行动,才能挽救革命。党的五大就是在这种非常状态下召开的。全体党员期望这次大会能正确判断当前局势,回答大家最为关注的如何从危急中挽救革命的问题。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陈独秀代

  北京世纪文都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涉及中国各阶级、土地、无产阶级领导权、军事、国共两党关系等11个问题。报告既没有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又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方针政策,反而为过去的错误进行辩护,继续提出一些错误主张。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罗易作了题为《中国革命问题和无产阶级的作用》的讲话。代表们对陈独秀的错误进行了批评。会前,瞿秋白针对陈独秀、彭述之等的机会主义理论和政策,写成了《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一书,着重论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问题。会上他把该书发给大家,并作了系统发言。针对陈独秀报告关于统一战线上的错误,蔡和森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小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党)过去之弱点及现在动摇,说明能领导革命到底并取得胜利的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应以坚决的无产阶级的领导去制胜小资产阶级的动摇与犹疑。毛泽东批评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和武装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大会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土地问题议决案》等,选出了由31名正式委员和1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党的中央委员会。随后举行的五届一中全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李维汉、瞿秋白、张国焘、谭平山、李立三、周恩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兆征、张太雷等为候补委员;选举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陈独秀为总书记。大会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由正式委员7人、候补委员3人组成。党的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而真正结束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是在3个月后的八七会议上完成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在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以及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关系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上,迫切需要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认真加以解决。由于国内当时正处在极为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很难找到一个安全的开会地点,加上1928年春夏间将相继在莫斯科召开赤色职工第四次大会、共产国际第六次大会和少共国际第五次大会,考虑到届时中国共产党都将派代表出席这几个大会,而且中共中央也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共产国际的及时指导,遂决定党的六大在莫斯科召开。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瞿秋白代表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政治报告,周恩来作了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农民问题报告,向忠发作了职工运动报告,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作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苏维埃政权、农民、土地、职工、宣传、民族、妇女、青年团等问题的决议,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党的六大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六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它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这两个重要问题的解决,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

  北京世纪文都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党的六大对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的敌人、党的工作重心等问题认识不足,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党的六大本身主要方面和路线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致《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他说: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道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就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了长篇口头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关于讨论军事问题的结论,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关于讨论组织问题的结论,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大会充分发扬民主,对重要报告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尤其对毛泽东的政治报告,先后讨论修改达9次之多。七大原定会期较短,大会开始后,代表们纷纷要求延长,大会发言人数也突破了原定人数,先后在大会上发言的还有陈云、彭德怀、张闻天、李富春、陈毅,叶剑英、杨尚昆、刘伯承、彭真、聂荣臻、陆定一、乌兰夫、博古、高岗等,他们的发言受到大会的普遍欢迎。大会经过深入讨论,一致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方面的报告,通过了政治决议案、军事决议案和新的党章。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条政治路线阐明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阐明了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要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毛泽东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为加强党的领导,毛泽东号召全党要发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区别于其他非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其中,中央委员44人,中央候补委员33人。随后召开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康生、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主席。选举任弼时为中央秘书长,李富春为副秘书长。这是一个具有很高威信的、能够团结全党的坚强的领导集体。1945年6月11日,大会举行隆重的闭幕式。毛泽东致闭幕词。他说:“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他在闭幕词中向全党发出了鼓舞人心的号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泽东的这篇闭幕词,会后经整理修改后,以《愚公移山》为题,收入《毛泽东选集》第3卷,成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经典之作。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

  北京世纪文都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党的七大另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刘少奇在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深入论述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毛泽东思想作了较为全面、系统和科学的概括,揭示了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本质特征,使全党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经过20多年的艰苦探索,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1941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提法。同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指示:要宣传“我党领袖毛泽东同志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关于中国革命的各项学说和主张”。9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进一步肯定了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1943年7月5日,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先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明确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提出后,很快被全党同志所接受。在此前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等同志纷纷发表文章或演说,论述毛泽东同志的思想。1945年4月,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毛泽东的理论贡献,指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便是此种结合的代表。”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同志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七大之后,全党同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团结一致,为推进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努力奋斗,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胜利。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大会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判断;确定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体现了执政党的特点,强调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群众路线,规定全国、省、县级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和《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随后召开的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副主席,邓小平为总书记;选

  北京世纪文都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举了由17名委员和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监察委员会。

  

  

篇十二:对八大党代会认识

 同志们: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次代表大会,是在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抓住历史性机遇,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新疆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要站在时代前列,团结带领全疆各族人民,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过去的五年极不平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开创了新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十一五”末全疆生产总值达到5437亿元,年均增长10.6%;全口径财政收入1191亿元,年均增长24.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1亿元,年均增长22.7%。现代农牧业快速发展,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科教兴新、人才强区战略深入实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和双语教育较快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十一五”末全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644元和4643元,年均增长11.3%和13.3%。就业再就业工作有较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自治区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大幅增加,仅去年就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1%。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4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4倍。一批水利、交通、通信、能源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财税、金融、投资、流通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60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2.3倍。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圆满成功。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进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区进程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民族团结不断加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教育不断深化。“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全面展开,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社会大局总体保持稳定。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全疆各族干部群众,坚决平息了“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集中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加强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干部人

  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有新的提高。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面对“7·5”事件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双重影响,自治区党委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为主线,召开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具体战略选择,提出了做好新疆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提倡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新举措,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2010年全疆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针对稳定工作的新特点,综合施策,推进维稳工作常态化,确保了“7·5”事件周年、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等重要时间节点、重要敏感期的社会大局稳定。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充分调研、广泛听取广大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敢于触及多年形成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力推进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天然气利民等工程;统筹解决养老保险、提高400多万各类人员工资收入和生活补贴水平;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2.2万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赴内地对口援疆省市培养计划顺利实施;27座牧区小水库全部开工;2011年“民生建设年”确定的22类、80项重点民生工程全面启动,成效显著,这些惠及民生的工作,提振了民心,展现了美好生活前景。在这里,我郑重向同志们报告,自治区党

  委、政府公开向社会和人民群众作出的所有承诺,都将在规定时限内全部兑现。过去的五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和兵团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综合实力增强,结构调整加速,职工生活改善,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维稳戍边能力提高,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兵团各级思想更加解放,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工作举措更加有力,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实践中迈出坚实步伐,为新疆改革发展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当前,全疆上下已经形成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热潮,人心暖了、人气旺了、动力强了、信心足了,求发展、谋富裕、思稳定、盼和谐已经成为新疆的主旋律,各族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关注点和兴奋点已经集聚到走向富裕、走向现代化、建设美好新疆上来。面向未来,新疆已经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疆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各族干部群众以及社会各界团结奋斗的结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各级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天山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新疆历届领导班子、一代代新疆各族人民作出的卓越贡献,我们心存敬意。在此,我代表自治区党委第七届委员会,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党员干部、各族群众、驻疆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指战

  员和公安干警,向对口援疆省市和国家各部委,向所有为新疆的发展和稳定作出贡献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比较滞后;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待加强;各族群众收入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差距还比较大,扶贫和济困任务较重;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脆弱、形势依然严峻,对“7·5”事件要痛定思痛、举一反三、认真总结、吸取教训;基层工作、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有待加强;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意识需要强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领域还比较突出。我们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五年的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努力形成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理念;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基本前提,全力维护新疆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必须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不断提升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水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些基本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放眼世界发展大势,把握全国发展大局,立足新疆发展实际,始终相信和依靠各族

  人民群众,集智、凝心、聚力,不断开创新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新疆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是西北的战略屏障,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新疆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以对党和国家、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和精神,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新疆的重要战略地位、重要使命和历史任务,深刻认识做好新疆工作对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造福新疆各族人民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总体战略和自治区确立的具体战略选择,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努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未来五年,是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央作出了进一步加快向西开放的战略决策,为新疆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部署,为新疆科学跨越、后发赶超创造了良好发展环

  境。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加快新疆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出台政策之多、覆盖范围之广、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特别是经过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奋发努力,我们已经朝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确立的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局势、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区情、面对反分裂斗争出现的新特点、新动向,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异常艰巨紧迫。全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要强化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上来,积极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努力把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把新疆长治久安工作搞扎实,加快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实现自治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超万亿元的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快速增长,总值确保翻一番半,力争翻两番。——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一番。全面完成150万套安居富民、8.5万户游牧民定居和123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工程,城乡住房保障水平和居民住房条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新增城镇就业200万人。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兰新第二双线、阿克苏至喀什高速公路、中哈二期原油管道、疆电外送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一大批水利、交通、电力、通信、市政项目建成投产。——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4.5%。——社会发展和管理明显进步。九年义务教育质量大幅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由0.49%提高到1.8%。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加快发展。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民族团结进一步加强,社会稳定不断巩固。——党的建设明显加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显著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是人民福祉。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跨越、后发赶超,坚定不移地打击“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坚定不移地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坚定不移地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坚定不移地加强民族团结,坚定

  不移地加强党的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谱写各族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在天山南北创造新的人间奇迹。三、努力推进新疆经济科学跨越、后发赶超实现中央提出的到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要全心全意地干、争分夺秒地干、务求实效地干,努力推进新疆经济科学跨越、后发赶超。(一)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坚持环保优先、新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可持续发展,最为现实、最为关键的就是生态环境问题。一切开发建设必须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必须遵循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必须对历史负责,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负责。以保护现有的生态为基本目标,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将区域经济规划与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对水源涵养区、地下水源、饮用水源、各类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良好区域、风景名胜区和人群密集区等生态敏感区域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严禁进行任何资源勘探和开发。对伊犁、阿勒泰等地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风景名胜区,要在前期规划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提升。保护好珍贵物种资源,保护好优美自然景观,保持原有生态,造福子孙、造福人类。全疆各族人民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决保护我们

  的森林、冰川,坚决保护我们的河流、湖泊,坚决保护我们的湿地、植被,坚决保护我们的绿洲、草原。积极推进天山、阿尔泰山天然林保护和平原绿化、保护荒漠植被三大生态工程,加大塔里木盆地周边和准噶尔盆地南缘沙漠化治理力度,实施伊犁河谷百万亩生态经济林工程。加快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博斯腾湖、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步伐,尽快启动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加大对巴音布鲁克草原和水资源的保护力度。结合定居兴牧,因地制宜做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作。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重视节约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统筹协调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严禁超采地下水,严禁无序开荒。着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主要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市县和主要城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城市垃圾处置设施,生态环境质量有显著改善。加强对环境生态保护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全力支持和推进乌鲁木齐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让首府常见蓝天白云。(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事关新疆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科学布局事关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产业、重大项目,占领技术、市场的制高点,尽快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新疆能源资源优势,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形成5000万吨原油、1000亿立方天然气和煤制气、3000万千瓦疆电外送能力,建设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参与石油石化下游产品深加工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重点推动现代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利用国际国内领先技术,加快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基多联产等煤炭清洁、节能和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煤—电、煤—电—化、煤—电—冶产业链。加快油砂矿、煤层气、油页岩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准东、伊犁、吐哈、库拜、和丰—克拉玛依五大煤炭开发加工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快三塘湖煤田开发,探索煤炭开发效益最大化的新模式,让资源开发惠及各族人民,努力形成长远竞争力。依托新疆优势矿产资源,加快发展铁、铜、镍、黄金、铅锌、钾盐和重要稀有金属的深加工,尽快布局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冶炼、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发展输变电装备、风电装备、矿山机械、建筑机械、汽车等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农副产品、轻工产品加工业,建设具有新疆特色的绿色产品、清真食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以及优质棉纱、棉布、服装生产基地。加快重大工业项目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立足新疆产业基础、比较优势以及未来前景,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

  业化,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提高新疆产品竞争力。用好差别化产业政策,规划建设一批市场前景好、优势突出、支撑带动能力明显的重大项目。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示范作用。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培育一批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较强的中小企业集群,发挥在解决就业、促进创业、增加收入中的重要作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强、辐射带动能力大的产业园区,提高园区对项目的吸纳和承载力、对生产要素的聚集力。

  

  

篇十三:对八大党代会认识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着全党1073万党员。有59个国家的共产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应邀派代表参加大会。我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也应邀列席了大会。

  毛泽东在8月30日的预备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了《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的讲话。讲话说明了大会的目的和宗旨是:总结"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他号召全党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

  9月15日,毛泽东致大会《开幕词》。指出:"在七次大会以来的十一年中,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在两个革命的实践中,证明了从七次大会到现在,党中央委员会的路线是正确的,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我们的党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团结,更加巩固了。我们的党已经成了团结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他还说:"现在,比起整风运动以前,我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水平已经提高了一些。但是我们还有严重的缺点。在我们的许多同志中间,仍然存在着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和作风,这就是:思想上的主观主义、工作上的官僚主义和组织上的宗派主义。这些观点和作风都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是不利于党内和党外的团结的,是阻碍我们事业进步、阻碍我们同志进步的。必须用加强党内的思想教育的方法,大力克服我们队伍中的这些严重的缺点。"他勉励全党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在大会上,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了《政治报告》,邓小平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报告》。在大会上,朱德、陈云、董必武等113名代表作了口头或书面发言。各兄弟党代表团在会上致了祝词。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同推举代表向大会致词,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宋庆龄也向大会致词。

  经过代表们的充分讨论,大会一致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的建议》,大会选出97位中央委员和73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新的中央委员会。

  9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邓小平为党的总书记。选举出中央政治局以及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监察委员会。

  中央政治局委员17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林彪、林伯渠、董必武、彭真、罗荣桓、陈毅、李富春、彭德怀、刘伯承、贺龙、李先念。

  政治局候补委员6人:乌兰夫、张闻天、陆定一、陈伯达、康生、薄一波。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6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

  中央书记处书记7人:邓小平、彭真、王稼祥、谭震林、谭政、黄克诚、李雪峰。

  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3人:刘澜涛、杨尚昆、胡乔木。

  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董必武。副书记、刘澜涛、肖华、王从吾、钱瑛、刘锡五。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延续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已经消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时候召开的。在这全新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需要对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作出新的分析和规定;中共八大召开时,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即将提前完成,八大也需要在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方针和任务;中共八大召开时,党的状况同中共七大时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员数量比七大时增长了8倍,特别是党已处于执政的地位,执政党的建设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任务,这就需要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执政党建设的正确方针;此外,还必须指出,中共八大召开时,正值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开过半年之后,苏共二十大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在上述背景下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任务是:全面总结七大以来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大会对七大以来11年间党的工作、特别是对建国以来党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丰富经验,作了系统的总结,充分肯定了七大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会议充满着民主团结的气氛,代表们总结交流经验,检查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生动活泼,严肃认真,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这是一次民主的大会,团结的大会。

  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会议正确地分析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会议分析了当时的阶级状况,指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已在中国大陆上消灭了;原来的地主富农分子正在被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阶级整体已基本上被消灭,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正处在由剥削者变为劳动者的转变过程中;广大的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知识分子也改变了原来的面貌,组成了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工人阶级领导地位空前巩固,它的队伍扩大了,它的觉悟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内各民族已组成一个团结友好的大家庭;以共产党为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加扩大和巩固了。八大在作出上述分析后,肯定了我国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主要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的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党的工作重

  点已不再是阶级斗争,而是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同时,会议还提醒人们,"我国人民还必须为解放台湾而斗争,还必须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而斗争,还必须为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不坚决进行这些斗争,是决不许可的。"因此,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八大的这一分析是完全切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它向人民指出既要防止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又要避免误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

  (二)中共八大总结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制定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针和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方案。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提前完成的情况下,八大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大会在总结我国建设的经验并吸取苏联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确定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1)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2)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3)在发展基本建设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工业、农业、手工业的生产,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和商业;(4)努力培养建设人才,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5)在工业、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国防力量,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鉴于苏联建设的经验,会议指出,计划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但重工业的建设,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地进行,它必须有各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延缓农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地影响轻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且也将极大地影响重工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工农联盟的巩固。因此,会议确定第二个五年计划,是实行以重工业为中心,工农业发展同时并举的方针。计划规定1962年(即第二个五年计划末),工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长一倍左右,其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产值各占一半;钢产量要求由1957年计划产量的412万吨,增长到1962年的1050-1200万吨;同期内,农业总产值增长35%,其中粮食产量由1957年计划产量的3631亿斤增至5000亿斤。

  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问题,会议坚持了5月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强调在农业和工业相互配合发展的基础上,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个方面综合平衡,按比例地协调发展。恩来在报告中总结了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四条经验:第一,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安排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第二,重点建设同全面安排相结合,使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地发展;第三,适当增加后备力量,保证国民经济计划的顺利执行,并且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困难;第四,正确处理经济和财政的关系,规定积累和消费的正确比例。

  会议根据苏联及东欧国家建设的经验,并按照毛泽东提出"又要重工业又要人民"的思想,充分地注意了妥善地安排国民经济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要求做到既保证国家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同时又使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在会上,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薄一波就这个问题作了重要发言,他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的经验提出:"今后若干年内,在通常的情况下,我国国民经济收入中积累部分的比重,不低于30%或者略高一点;我国国家预算支出中基础建设支出的比重,不低于40%,或者略高一点……"这是比较符合我国当时的经济状况的,是比较稳妥可靠的。会议十分注意了薄一波的这个建议。

  会议确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国民收入增长50%,职工的平均工资增长25-30%;农民的全部收入增长25-30%。在教育科学文化发展方面,会议提出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高等学校的学生人数增长一倍(从38万增至85万),中学生也有相应的增长;要注意特别加强对专门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发展,以便学习掌握当代科学先进成就,争取在12年内,在最急需的科学和技术部门接近世界的先进水平。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问题,中共八大考虑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全民的和集体的所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为了搞活国民经济,便利群众生活和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根据陈云的建议,作了一些富有远见的、关于建立和健全国民经济体制的正确规定。

  (1)在工商业生产和经营方面,建立以国营和集体经营的工商业为主体,附有一定的个体经济的体制。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国营和集体经济的必要补充。容许那些为社会所需要或者经营合理的小型工业企业独立经营,以适应人民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允许在城市居民区和广大农村保存适当的小商小贩,以活跃城市市场、沟通物资交流;允许城乡手工业者独立经营和分散经营,以丰富和发展社会的产品;在农村,在以农业合作社集体经济为主的条件下,应适当地给社员必要的自由支配劳动的时间,允许农民经营各种农副业,以改善农民生活,进一步发挥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副业的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应以小型为主,反对盲目并大社,以免造成经营管理和生产组织上的困难。

  (2)在生产计划方面,以计划生产为主,自由生产作补充。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是按计划生产的;同时,有一大部分日用产品是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的,以满足人民对日用消费品的需要的不断增长和花色品种不断变化革新的要求。并提供国际市场的需要,赚取必需的外汇。

  (3)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但附以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国家市场的必要补充。在国营企业中,在完成国家计划任务外,可以对一部分产品实行自产自销。国营商业对这部分产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的选购办法,以促进企业主动地改善经营,提高产品质量。

  陈云提出的这些对当时经济体制的意见和方案,突破了传统的僵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为创造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他的这些意见受到了中共八大的重视,并在大会的决议中得到了明确的反映。

  (三)中共八大根据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健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从根本上说来是民主的。但是由于建国后我国建立起来的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主的发扬,还由于封建专制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封建主义的意识根深蒂固,建国以来,我们对封建思想又批判不够,清除不力。因而,家长制、等级观念、特权思想和官僚主义等封建传统影响还普遍地存在着。而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也有着过分强调集中,重视民主不够的传统,这些不能不在我国政治生活和一些具体的政治制度中有所反映。中共八大在总结国际国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任务。大会认为,在我们许多国家机关中,存在着高高在上,不了解下级和群众意见、对下级和群众生

  活加以压制,对群众生活漠不关心的官僚主义现象,这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严重地防碍国家民主生活的发展,妨碍着广大群众积极性的发挥,妨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为了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反对官僚主义,大会指出:必须认真地、有系统地改善国家机关,精简组织机构,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责任,提倡深入下层,了解情况,调查研究;同时,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各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加强各级政府机关由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充分发挥国家监察机关的作用,加强人民群众和机关中下级工作人员对国家机关的监督;适当地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管理职权,改变过去中央集权过多,照顾地方特点不够的缺点,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正确处理少数民族问题,充分保障民族平等的权利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加强同一切民主党派和民主的爱国的人士以及海内外爱国华侨的团结,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关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必要性,中共八大指出:现在,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斗争的方法也必须跟着改变,建立和健全完备的法制就完全必要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必须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保持稳定的社会政治局同,充实和发展人民民主权利,并保证所有公民的权利充分地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才能充分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对于反革命残余势力和人民中的犯罪分子,也只应采用法律的手段,依法予以制裁。

  董必武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指出:建国以来,我们已经制定了宪法和一批重要的法律、法令和其他法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还缺还一些急需的较完整的基本法规。他分析了少数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不重视和不遵守国家法制的现象。他提出,为了健全法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必须加强党对法制工作的领导,注重法制思想教育,同时,对那些故意违反法律的人,不管他现在地位多高,过去功劳多大,必须一律追究责任,绳之以法。

  (四)中共八大分析了党执政以后的状况,确定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正确路线和方针。

  中共八大分析党组织的基本情况是:党已经成为执政的党,党的组织空前壮大了,已有1073万人,并且分布于全国城乡和各个民族。在全部党员中农民党员占69.1%,知识分子党员占11.7%,工人党员占14%。大多数党员都经受过革命斗争的锻炼,就是占60%以上的1949年入党的新党员,基本上也都是过去几年群众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劳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积极分子。因此,整个说来,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更加密切了,党的工作经验也更加丰富了,党的团结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了,党已经真正成为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但是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新的考验。就是容易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因此,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比过去增加了。针对这种情况,八大强调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官僚主义;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反对宗派主义等。

  党的八大是开得成功的。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

  和发展生产力。因此,要逐步系统地制定完备的法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大力反对官僚主义,大会坚持了1956年5月党中央提出的既要反保守又要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大会还着重研究和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党的八大路线是正确的,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

  

  

篇十四:对八大党代会认识

 党代会,即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机关。每5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职权是: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修改党章;选举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代会召开的时间间隔,从建党早期大致每年一次,到17年、11年、13年、4年一次,再到党的十二大后固定为每5年一次。党代会的会址,从上海、广州、武汉、到莫斯科、延安、最后到北京——这种时空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了党从小到大、从秘密到公开、从幼稚到成熟、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历程。!参加人数最少: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会址设在李书城、李汉俊兄弟住宅,大家围坐在客厅长餐桌四周,室内没有特别布置,陈设简单,气氛庄重。出席者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13位代表参加的中共“一大”是中共党史上第一次党代会,也是历史上参加人数最少一次党代会。陈独秀和李大钊因公务在身未出席会议,而在代表们心目中他们仍是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袖。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在国外召开:中共六大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在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以及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关系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上,迫切需要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认真加以解决。由于国内当时正处在极为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很难找到一个安全的开会地点,加上1928年春夏间将相继在莫斯科召开赤色职工第四次大会、共产国际第六次大会和少共国际第五次大会,考虑到届时中国共产党都将派代表出席这几个大会,而且中共中央也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共产国际的及时指导,遂决定党的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党的六大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六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党的六大对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的敌人、党的工作重心等问题认识不足,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党的六大本身主要方面和路线的正确性。间隔最久、召开最长:中共七大中共六大与七大两次党代会相隔17年之久,主要原因是:党和人民军队一直处于极其严酷恶劣的战争环境之下,党必须集中全力领导土地革命战争和全民族抗日战争。战争使根据地被分割、交通不便,许多党的高级干部都在第一线战斗,很难集中起来开会。同时,全党对于重大是非问题还没有形成一致看法。直到1945年整风运动结束后,以上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七大才得以顺利召开。七大一开就是50天,成为党的历史上会期最长的一次党代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共计755名,代表全国121万党员。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报告。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真正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七大是党成立以来首次没有共产国际指导而独立自主召开的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在党的历史上创造了诸多个记录,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党的史册。建国后第一次:中共八大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举行,这是建国后第一次召开的党代会。大会的基本任务是:总结党的“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大会指出:民主革命在我国已取得了彻底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也已基本建立,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八大”总结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要进一步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群联系。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和《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八大”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党的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邓小平致开幕词,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大会通过胡耀邦作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提出从1981年至20世纪末,力争使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化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大会通过新党章,决定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党的十二大作出历史性评价:“1982年,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新时期的前进方向。”“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党的十五大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全国5800万党员。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大会提出21世纪前50年“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着重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江泽民强调: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党的“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召开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迈向新世纪的前进方向。首次全球网络直播:党的十七大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全国7300多万党员。胡锦涛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大会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宝贵经验;强调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党的十七大也是首次全球网络同步直播的党代会。确立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确定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决策和历史性贡献。党的十九大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推荐访问:对八大党代会认识 党代会

热门文章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