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学会评改作文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历来就是学校考核语文教师工作量的一个重要依据。学校对语文教师作文的次数和精批的程度,尤其重视。
既然如此,那么,作文批改究竟怎样进行呢?传统的观点是教师全包干,错别字、病句、结构、文采、语言的批改实行“一条龙”服务,批改得越精细,次数越多,就越深得学校领导的欢心。可是,教学效果怎样呢?不如人意,收获不大。许多教师平时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将作文改得密密麻麻。可学生不领情,拿到作文本子看一下作文评分后,就会搁置一旁。如果得分较高,还能勉强地再看一遍,很少有学生去追究作文这里为什么要改,那里为什么不改,自己写的“差”在哪里,老师改的“妙”在何处,长期下去,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提高。
从事语文教育的教师都知道: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看来光教会让学生写文章是不够的,应该让他们学会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让他们能真正的把自己的文章提高到一定程度。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似乎修改作文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显然,以上的说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而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学生“养成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作为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力求通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从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这一性质及学生的长远利益来看,这确实是抓住了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我们知道文章的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中。如材料的选择、中心的提炼、语言文字的运用等,从“打腹稿”直到最终完成,都在不断的修改中。而要写成一篇好文章,只有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文章不厌百回改。曹雪芹的一部《红楼梦》历时十年之久,经过反复修改,才会有后世传颂的佳作。据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这部长篇巨著,就曾先后修改过多遍。由此可见,修改不仅是作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写好作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任务是相当艰巨的。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呢?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不妨放开手脚让学生批改一次。平时将作文修改的各种修改符号和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指导学生对自己或别人的习作进行批改训练,将学生分组,分组时,考虑以下原则:从性格、习惯、爱好等方面考虑自愿组合,从水平方面考虑互补组合,以合理的人员配置作互动的能力保证。每次课堂作文后留下15分钟时间,让学生对调互改作文,在别人的作文末写上批语,打上评分,签上自己的姓名。
具体的做法是:第一步,学生各自拿到别人的作文后,找出错别字、病句。并加以点评批注。老师巡视找出共性的问题,选取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若干片段。征得学生同意后,用例句板演展示或投影片段,然后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把作文中的问题谈充分,不足谈具体,点评有理有据,使学生后期修改能做到适“实”适度。小作者再谈想法,或接受,或质疑,或谈修改设想。学生独到的点评,有创意的见解,教师满腔热忱地给予充分肯定,对于点评不足的地方,教师再适当加以引导,并予以热情的鼓励,使大家在和谐的氛围中表异见、谈独见、抒创见,充分品尝修改的乐趣。而且学生在发现别人错误的同时也可警示自己,岂不是一举两得。
第二步,找点题句、过渡句、呼应句、警句、点睛句、议论句、抒情句之类的好句子,用波浪线标出,继而小组再互推佳作。这也是“互动”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意义在于:互改成果,推出范文。互推佳作应体现以下两个原则:一是鼓励性。每次作文,小组内至少要推出一篇佳作,在全班交流,学习。那些写作水平一直比较高的同学,当然应鼓励其“冒尖”;那些小组内一直无缘入“围”的同学,更应予以“关爱”,鼓励其“出墙”。二是集体性。展示前习作者须按小组评议以及师评意见先进行自我修改,然后再范读提请组内同学再次赏评以期更进一步的修改;最后可誊写或打印修改稿,在班上展示栏中展出,让全班同学以及教师进一步提出完善意见。
我们认为这一 “互动”模式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现了新课标理念。作文批改由传统状态进入 “互动“状态,这不只是形式的转变,更是观念的转变,首先”主角定位,实现了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传统批改中,教师动的过多,几乎包办了一切。“互动”批改时,学生的“互动”以至“自动”,使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主角“。其次,目的定位,实现了由“评”向“改”的转变。在传统批改中,囿于时间、精力所限、即使责任心很强的老师也只能更多地止步于“评”指出学生的不足,评价其优点。“互动”批改,除了保持“评”的优势,更重要的是,由于重视同学、老师以及自身的多向修改直至推出佳作,“改”便成了最高也是最终的目的,归根结底训练并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再次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不仅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也让他们学会了方法、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第三步,从整体上根据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要求打分,写上批语,签上批改者姓名。在学生间面批面改之后,发还作文让学生动脑动手,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步骤,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认真细致地“删、补、调、换”修改。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后,由学生自行修改,自行选择修改方法、修改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修改的自主性。同时修改要求要做到因人而异。就一篇修改得一般水平的作文来说,如果是出自一个优秀学生之手,则认为“不够好”,但如果出自一个后进的学生之手,则认为“不错”。“文如其人”,“知其人,才能更好地论其文”,因此,同样一篇作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修改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第四步, 学生批改后,将作文收上来,我们利用课后的时间加紧进行继学生批改后的第四次批改。根据作文、根据批改的学生批语,我再加上批语;学生批语中肯的给予表扬。有可改的地方写上旁批,给习作者指明修改的方向与方法,然后再打上评分。评分与我一致的批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与表扬,调动学生批改作文的积极性。
第五步,教师进行第二次集中评讲,着重表扬能对作文进行认真修改的学生,推荐改得好的篇章和片断,鼓励他们再作适当的修改。
经过师生双方这样反复多次的修改,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差在何处,懂得了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自己再修改时,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修改后的作文文质兼美,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他们作文后多修改的内驱力,变写作后的“要我修改”为“我要修改”。
实践证明,作文不仅仅是让学生“写”完就了事,更重要的是“改”。 只有教给学生评析修改文章的方法, 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小组评改,进而让学生再自主修改,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越写越好,越改越好,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篇文章从不好到好的整个练习中,积累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利于掌握一些写作技能。这样,写一篇,批改一篇,长一步,步步登高,篇篇长进,学生能得到扎实的训练和较快的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