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拯救溺水鱼》的创伤性
[摘 要]《拯救溺水鱼》是谭恩美历时五年辛苦创作的心血结晶,叙述了主人公幽灵陈壁壁与十二名旅行团成员的东方之旅。他们和当地自称为“神之军队”的原始部落的创伤性体验对他们各自的生活产生了及其严重的影响。主人公在兰那王国的旅行过程,是他们逐渐走出各自心灵创伤的过程,是创伤愈合的过程。
[关键词]创伤;愈合;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6 — 0086 — 02
谭恩美(Amy Tan),当代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美国一线畅销书作家。谭恩美的小说,文笔细腻生动,内容丰富饱满,涉及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美国著名评论家安德鲁·所罗门在《纽约时报》曾发表文章评论说“谭恩美是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常常能以一种神秘的力量触动读者的内心世界。”①
《拯救溺水鱼》是其最新长篇小说,讲述了一群美国人在东方的疗伤之旅中遇到的离奇事件。这部作品是谭恩美小说创作的一次飞越,表明谭恩美已突破“东西方文化差异,母女关系,身份认同等”主题,转而观照人类苦难及生存困境等普世性思想。贯穿于作品中的创伤性是《拯救溺水鱼》震撼人心的原因之一。
一、创伤理论
创伤源于医学用语,指的是人类机体的损伤。在精神病学上,创伤被定义为“由超出一般常人所能够承受的事件所造成的身体或精神方面的损害”。其主要的共同点是事件的突发性和强烈性,以及给个体造成恐惧、无助和毁灭感。判断创伤性事件有2个条件:(1)事件本身的性质,包括对身体和情感的伤害。 (2)事件对于受害者的影响。有些体验如遭遇抢劫等,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带有伤害性的,但是程度不同,同时,也有人不会体验为创伤。精神学家西格蒙·弗洛伊德(Sigmund Frend)用trauma表示“创伤”一词,并把它运用到心理学中,用来指代某些突发的,无法预料的或严重的恐惧事件给人类心灵造成的伤害或引起的困扰,而这种伤痛留下的记忆是深刻而弥久的。创伤性体验是指患者本人亲身经历的,对其有破坏性和威胁性的事件,由于事件的突发性,使得大脑无法用正常的方式处理,由此给心灵造成了长久的伤害。“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的产生是‘创伤的执着’。当人们被某一事件打击很深,以至于无法恢复原状时,他们就产生了‘创伤’,以至于给大脑造成了无法治愈的阴影。”②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概论》中指出,“创伤”主要源于战争、暴力事件等恐怖的体验中。创伤性事件如袭击、强奸、抢劫、严重车祸、亲人突然死亡、暴力恐吓等频繁发生已经使得创伤后应激障碍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一般人群中,有75%的人暴露于各种类型的创伤事件中,而在这些人中又有25%的人可能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而且有50%未接受过治疗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会在日后的生活中表现出各种障碍症状。”③创伤会影响和扰乱个体的认知能力,导致个体对于所处的现实世界缺乏安全感和对自己的生活缺乏控制感,由此会导致个体无法融入社会,逐步破坏个体对他人的信任,瓦解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感。“创伤”给人们带来了长久的无法愈合的伤痛,这种伤痛彻底地扰乱了人们生活的正常模式,以至于他们无时无刻不自觉的受到这种伤痛的影响,长久的、无意识地沉浸在他们的“创伤”中,无法自拔。
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创伤记忆带着强烈的负性情感片段,储留、堵滞在杏仁核内,不能正常地上传到负责记忆整合的海马,并进一步处理到皮质,因而,它会如一个深藏在体内的发炎的脓肿一样,不断地影响着机体。心理创伤可以影响整个人,包括身体、智力、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如早期的受虐经历能够影响甚至阻碍一个人发展稳定的自我感觉。每个人都以独特的方式对心理创伤做出反应,这取决于创伤的细节,以及当事人的个性和经历。
二、《拯救溺水鱼》的创伤性
1.《拯救溺水鱼》的创伤性是作者个人经历的投射
作者谭恩美本人的生命历程中充满了苦难和创伤性的记忆,这些痛苦而难忘的生命经验也一直贯穿于她的作品中。在谭恩美十几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和哥哥因脑瘤相继离世。谭恩美在其散文作品《命运的反面》里自述,曾为了结交新男友,与母亲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并发生激烈的争执。在叛逆的青春期,她出过两次车祸,被人用枪指着抢劫,几乎被强奸。受到过死亡的威胁,几乎被泥石流冲走。谭恩美在二十多岁时,于加州大学柏克某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攻读语言学博士学位。期间,她最好的朋友在生日那天被入室抢劫者捆绑勒死,她被叫去辨认尸体,从此中途辍学,放弃博士学位。她的母亲在年迈时,还告诉了谭恩美一个秘密:她在中国有过一次十分不幸的婚姻,并育有三个女儿。但是,在她们离开中国后,就从未见过她们。这个惊人的秘密深深地影响和震撼了谭恩美的内心世界,不仅使她重新认识了母亲,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写作。一直以来,谭恩美饱受失忆、癫痫、幻觉和行动不便等诸多疾病的困扰。谭恩美的个人经历在主人公陈壁壁身上有了充分的反映。
2.主人公陈壁壁源于母爱缺失的创伤性
陈壁壁幼时丧母,童年母爱缺失的心理创伤在她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久久不能愈合伤疤。这种心理创伤产生的阴影一直缠绕着她,影响着她,左右着她的生活和命运。
壁壁出生于上海马斯南路一户生活富足的家庭。父亲的家族世代经营一个棉花加工厂和诚信商场仓库,壁壁,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儿。然而,本该拥有美好童年的壁壁却是非常不幸的。壁壁的生母死于难产,她便由父亲的正房太太甜妈抚养长大。甜妈不能生养,对于壁壁的生母充满妒忌和怨恨,并且把所有的不满发泄到年幼的壁壁身上。在壁壁的童年生活中,在一个人对于母爱最为渴求和需要的时期,继母甜妈给予她的是无休止的羞辱、打骂以及对其生母的诋毁,给壁壁的童年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和感情的巨大缺失。母爱的缺失是壁壁心理创伤的根源,并在她的内心深处根深蒂固,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她的人生。壁壁童年的苦难经历和其给壁壁心理造成的创伤使她丧失了理解爱、感受爱的能力,导致她成年后内心的苦痛和生活中的孤独。由于对爱的麻木以及不信任,她没有结婚生子。只是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和痛苦的煎熬中,无法自拔。这种创伤性经验使得壁壁一直认为在她的整个生命里,根本没有人完全爱过她。爱在她的整个一生中都是缺失的,无法感知的。
3. 旅行团成员个人创伤中蕴含的人性困惑
在《沉没之鱼》这部作品中,主人公是一个由十二个人组成的旅行团。十二个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旅行团成员是芸芸众生的一个缩影。在看似整体的旅行团中,每个人又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生活优越,外表光鲜,然而每个人都有着不为人知的隐秘痛苦。作者对于旅行团成员各自创伤的刻画和描写,实际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当代社会的芸芸众生的苦难相。壁壁的不动产托管人薇拉·迪克斯年轻时经历了一场错误的婚姻。旅行团中的马赛夫妇,曾经是彼此吸引的师生。然而,当师生恋最终变成了无聊的婚姻时,曾经的恩爱也随之慢慢淡去,如今二人的关系十分紧张。他们试图通过要一个孩子来改善这种关系,却久而未得。华裔女性、单身母亲朱马林与女儿艾斯米之间总是存在沟通上的问题。生活富足,事业成功的莫非和柏哈利,都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在过去的四年里,他们在冬季假期一起旅行,都暗自希望在旅行中有一段艳遇发生,以此缓解婚姻失败的痛苦。马赛夫人的妹妹海蒂是一个极端挑剔的人,有些神经兮兮,对任何事都会担心。“她可能是某种强迫症患者”①。感情空虚的温迪与性情冷漠的怀亚特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和谐。可怜的领队本尼一直以来都在忍受癫痫病和抑郁症的折磨……这些物质生活优越,成就卓然的旅行团成员的背后,都有着不为所人知的伤痛。这些创伤让他们困惑,无助,所以他们决定追随佛祖的脚步,体验通向过去的美妙旅途,同时要尽力使这次远征变成真正通往灵魂的机会。
三、创伤的恢复
作者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部作品,曾经亲自在缅甸体验生活,目睹了当地人民的苦难。在思考如何为他人疗伤的同时,也在面对自己的创伤。她没有陷落在痛苦的泥沼中不能自拔,而是对苦难以及苦难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认真的思考,这种思索在她的心中积淀下很多的问题,她希望能够找到答案。于是,她振作精神,关注时事,以极大的热诚将苦难作为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积极的思考着如何利用人生的坎坷来促进文学创作的发展。这种积极面对创伤的态度也反映到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身上。
陈壁壁的童年创伤困扰了她一生,死后,化身幽灵的她还在继续着她的苦难之旅。然而对于内心仍然渴望爱的孤独幽灵来说,苦难之旅也是发现爱,感受爱的救赎之旅。在兰那王国的旅行过程中,幽灵陈壁壁与十二位旅行团成员目睹了当地人的生活惨状,尤其是自称为“神之军队”的南夷人的生存状态,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下,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在与“神之军队”相处的那一段时间,壁壁与旅行团成员真切地体会到了爱的伟大,体会到远胜于金钱地位的人间真情。尽管生活条件恶劣,“神之军队”的居民们却把他们最好的食物和住处提供给远方来的客人。尽管他们遭受国王部队的迫害和追杀,但是他们共同的信仰使他们一直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等待救世主“小白哥”的到来。由于不能适应当地的恶劣环境,旅行团成员面临了生死考验,疟疾使旅行团成员相继倒下。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大家相互关爱,克服各自的缺点,用爱心彼此鼓励。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旅行团成员的情感得到了融合,他们开始自我反省,直面内心创伤,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壁壁在旁观这一切时,渐渐为大家的爱心所感动,真正地体会到了久违的爱的感觉,特别是看到朱马林对女儿无微不至的照料时,壁壁感受到了童年缺失的母爱。最终,壁壁重新认识爱,理解爱,与旅行团成员一起,克服了心理创伤,走出内心的困惑,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
四、结语
《拯救溺水鱼》是作者一部全新突破的作品,透过这部作品,我们不仅看到了作者跳出华裔作家创作框架的愿望和努力,也看到了其具体的行动。邹建军教授曾在其博士论文中评论这部作品是“谭恩美所有小说中最为复杂,最为深厚的一部。”②作者本人不在拘泥于个别人物的情感困惑与纠葛,而是选择了更高的视角,关注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尤其是对人类苦难的思考与解决方式的探索。
〔参 考 文 献〕
〔1〕M ichae ,l H. Ebert. 现代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 英文版〔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2〕赵冬梅, 申荷永, 刘志雅. 创伤性分离症状及其认知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 2006:14,(06).
〔3〕邹建军:((’’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M〕 .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美〕谭恩美.沉没之鱼,蔡骏,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5〕陆薇.走向文化研究的华裔美国文学〔M〕 . 北京:中华书局,2007.
〔6〕蒲若茜.族裔经验与文化想象:华裔美国小说典型母题研究〔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冯延臣〕
① 参见晶报2005年11月10日
② 参见《母爱缺失的“创伤性经验”》许昌学院学报2010年第一期
③ 丁薇,郑涌.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146-148
① 参见《沉没之鱼》P30
② 参见邹建军《“和”的正向和反向》P8
[收稿日期]2011 — 12 — 01
[作者简介]赵丽(1982—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学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上一篇:怎样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下一篇:鱼类肝胆综合症防治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