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现状分析及建议
摘要:海水网箱养殖已成为广西沿海渔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主要方式之一。要突破海水网箱养殖的瓶颈,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势在必行。文章主要对广西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深水 抗风浪 网箱 养殖
广西海水网箱养殖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才逐渐发展起来。目前海水网箱养殖主要仍是以普通网箱为主,其网箱结构大部分为传统木质制网箱,框架以浮筏为主,以木架支撑、大胶桶作浮力、缆索作固定,少部分为钢管制网箱。传统的普通海水网箱具有材料质量差、配备设施简陋、结构不科学、抗风浪能力差、不能有效抵御台风的袭击、只能限于港湾内养殖等特点。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是近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2009年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港海域建立了广西第一个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基地,共有深水抗风浪网箱30组120套。至2015年底,广西全区拥有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308只,总规模79.93万m3,主要分布在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港湾、钦州市钦州湾和北海市铁山港海域。相对于全国其他海洋大省,广西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在规模数量上还比较滞后。
1深水抗风浪网箱发展前景
1.1传统网箱养殖常见问题
广西海水网箱养殖存在诸多问题:养殖水域受到限制,只能设置在风浪较小的内湾或近岸浅水区;陆源污水入海容易引起网箱养殖鱼类大量死亡,洪水期淡水入海量大造成鱼类死亡;近岸海水交换能力差,长时间的养殖生产,导致海域富营养化,环境日趋恶化,病原体滋生,病害蔓延,发病率高;受台风、赤潮、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往往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要突破海水网箱养殖的瓶颈,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势在必行。
1.2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的意义
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是实现渔业发展方式转变,使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跨越,促进渔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深水抗风浪网箱是近10多年来在世界上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养殖设施。目前,在国外采用这种方式养殖的仅有挪威、丹麦、智利、日本、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在国内仅见于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等几个省份。深水抗风浪网箱一般都设置在远离海岸且水深在15-40 m的半开放或开放的海域。与传统海水普通网箱养殖相比,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具有抗风浪能力强(可抵御12级台风)、应用海域广阔、养殖容量大、病害少、产品品质好、产量和效益高、污染水域环境少、使用年限长和科技含量与自动化程度较高等特点,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养殖空间,也减少了因污染和养殖密集而造成的损失,更能避免因养殖而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更符合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正成为海水养殖业新的增长点。
1.3深水抗风浪网箱发展潜力
广西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条件优越,潜力巨大,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条件,进一步探讨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的有效方法。
1.3.1自然条件
广西沿海位于北部湾最北部,具有亚热带浅海的海洋水文特征,潮流近似为往复流,潮流流速70~80 cm/s(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最适合流速应小于100 cm/s),海水温度全年平均为23℃,水温变化在15~24℃,盐度全年在29‰~32‰范围内波动。沿海水质清洁,水质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的Ⅱ类水质标准,部分达Ⅰ类水质标准,符合渔业用水的标准。沿岸入海径流量及营养盐输入量大,水质肥沃,饵料丰富,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广西沿海海域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受灾程度要比我国其他沿海省份低而小,自然条件优越,是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的优良场所。
1.3.2适宜海域与资源
北部湾属高生物量海区,非常适合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广西海岸线长达1600 km,15~40 m水深的海域面积约80万hm2,是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的良好海域。而这一海域目前基本上处于尚未开发利用的状态,是今后广西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最具潜力之处。按5%的开发系数,广西深水抗风浪网箱宜养浅海面积达4万hm2。南海鱼类品种非常丰富,拥有鱼类近1000种,广西地处南海北部湾北岸,可以开发南海鱼类品种资源作为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的品种。利用好水深15~40 m海域,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可谓再造一个“蓝色海上广西”。
1.3.3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前景
据调查,在钦州、防城港市现有的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中,平均每立方米的养殖水体年产出海鱼10 kg,1组(4套)深水抗风浪网箱(周长80 m、网深8 m年平均产量约163 t,相当于305只普通网箱产量的总和,年平均产值489万元,相当于328只普通网箱产值,相当于一艘中型渔船年产值的5~7倍。广西15~40 m水深的海域面积约80万hm2,按5%的开发系数,可开发深水抗风浪网箱宜养面积达4万hm2,可设置周长为80 m、网深8 m的离岸抗风浪深水抗风浪网箱7.5万套,养殖水体可达30576万m3。按照现有养殖技术水平,年可产出海鱼305.8万t,预计年均销售收入917.4亿元,年均利润总额367亿元,年均企业所得税48亿元,年均净利润总额320亿元。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既能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又能促进生态良好和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是产业发展和渔民增收的良好途径。
2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存在的问题
2.1深水养殖用海问题有待理顺
海上养殖区域虽然广阔,但渔民想要在这辽阔的海域发展养殖,遇到的困难也很大。首先是深水海域没有列入海洋功能区划。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选址一般选在10~40 m水深的深水海域。由于广西沿海这片海域,其海底较为平坦、坡度小,10 m等深线以深的大部分海域距离岸边在10 km以外,而海洋功能区划的范围只是对岸线向海10 km进行规划,10 km以外的海域基本上不列入海洋功能区划,还没有列入海域使用范围。企业或个人要想使用这些海域用于养殖,办领海域使用证没有依据,没法获得海域使用证和养殖证。深水抗风浪网箱投资大,没有合法的养殖手续,谁也不敢投入。其次,渔业与海洋不属同一主管部门,各涉海管理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够,渔业与渔民属于弱势部门和群体,渔业用海问题协调困难。海洋功能区划或不制定出台、或虽制定出台但因部门利益变成空文一个,造成或养殖用海得不到落实,或海水养殖者无法领到水域滩涂养殖权证,养殖权益得不到保障而无法正常开展海水养殖的现象非常普遍。网箱养殖仍征收较大数额的养殖海域使用金。在内陆,农民种田地已不用交地租交粮税了,而作为与内陆种粮土地同样性质的养殖海域滩涂,不应再征收海域使用金,这样对渔民不够公平。
2.2养殖区域有待移向深水海域
现有的深水抗风浪网箱大部分还是分布在内弯近岸,没有真正走向离岸深水养殖海域,还是在原有传统网箱养殖区域的深水海域布设,可以说是传统网箱的升级版。深水养殖海域离岸远,要真正实现深水离岸养殖需要配套与之相适应的管养综合服务平台,为人员居住与生活、投入品存储等提供安全保障和便利服务,配套完善自动投饵、防逃防盗系列监控设施及饲料、成鱼运输船只等等,这是深水养殖区域非常重要基础服务设施,目前这些方面还非常的缺乏,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深水抗风浪网箱格局。
2.3养殖技术有待攻克
广西离岸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刚起步,目前急需解决自动化投饵、专用饲料、苗种中间培育、防逃防害等一些关键技术。适宜在深水、大规模养殖的品种少。在广西这片海域,现已公认适宜规模养殖的品种主要有卵形鲳鯵、军曹鱼等,适养品种少,没有与之配套的苗种生产企业,苗种供应主要从外省购进。网箱养殖技术滞后,喂养方式还是传统人工操作,劳动生产率低下,网箱养殖未能形成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智能化生产。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有关部门组织科研机构及科技人员开展攻关,尽快加于解决。
3建议
3.1政府应加强引导、加大扶持力度
沿海各地应尽快编制出台沿海各市的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产业科学、有序、规模发展。争取把深水抗风浪网箱产业列为广西海洋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并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扶持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产业的发展。一是广西自治区设立深水抗风浪网箱产业发展专项,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给予深水抗风浪网箱适当的财政补贴。二是建立深水海域养殖开发扶持基金,帮扶深海养殖企业解决起步资金短缺、筹措困难等问题。三是对从事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以及减免养殖用海海域使用金等政策支持。
3.2提升科技支撑
建议引进国内渔业科研机构的院士、专家,以各学科专业人才、技术、成果为依托,产学研结合,组织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苗种繁育、专用饲料研制、鱼病防治、网箱材料装备等科技攻关,开展实用新型深水抗风浪网箱的开发及现代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设计和开发适宜离岸深水海域管养的综合服务平台,搭建深水抗风浪网箱科技推广平台,逐步建立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高新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大力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和保障。
3.3建立金融保险机制
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开发投资大、风险高,建议对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给予政策性保险,以减少企业(养殖户)在养殖环节的风险,保障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3.4引导民间资本投入
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是一个需要大规模投资的高新技术产业,仅靠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远远不能满足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所以,要突破资金短缺瓶颈,扩大资金来源,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深水抗风浪网箱产业的发展。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采取贷款贴息、补助、奖励等办法引导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开发建设,把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产业切实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