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杞麓鲤人工驯养繁育试验研究
摘要 收集从抚仙湖捕获的野生杞麓鲤原种36尾,通过人工驯养培育,获得性成熟杞麓鲤亲本4尾,模拟自然生态产卵环境,布设人工仿生产卵池,通过近5年的探索研究,2013年首次繁殖产卵,获得鱼卵6万粒,孵化水花4.9万尾,培育成规格6 cm以上鱼种2.8万尾,杞麓鲤人工驯养繁育获得初步成功。
关键词 杞麓鲤;人工驯养;繁育;抚仙湖
中图分类号 S9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293-02
杞麓鲤(Cyprinus carpio chilia Wu et al),在抚仙湖沿岸俗称瘦头鲤鱼,隶属鲤科(Cyprinidae)鲤亚科(Cyprininae)鲤属(Cyprinus Linnaeus),鲤亚属(Cyprinus Linnaeus),除抚仙湖外,云南多个湖泊均有分布,不同湖泊的杞麓鲤在外部形态特征和比例性状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内部骨骼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可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亚种[1]。在抚仙湖中,杞麓鲤主要生活于湖泊的沿岸浅水区和敞水区的中下层,多见于水草丛中或其附近[2]。
杞麓鲤个体较大,属于中大型鱼类,最大个体的体长可达600 mm,体重达7.8 kg,肉质好,是沿湖群众比较喜食的土著鱼类之一,是理想的湖泊增殖及水库、池坝塘养殖对象。杞麓鲤在历史上种群数量较大,曾经是抚仙湖的常见鱼类。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抚仙湖中杞麓鲤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星云湖、杞麓湖更是多年见不到该鱼。为保护抚仙湖的土著杞麓鲤不至灭绝,江川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玉溪市水产工作站与玉溪市古生态抗浪鱼科研保护中心合作,积极开展杞麓鲤的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2009年以来,经过多方努力,5年共收集到抚仙湖野生杞麓鲤36尾,规格2.0~7.8 kg/尾。通过单养、与抚仙湖其他土著鱼类混养,投喂粮食、配合饲料等多种方式驯养,最终驯养成活4尾作为亲本。多年来,通过人工模拟自然生态,2013年人工繁殖获得初步成功。
1 杞麓鲤的生物学特性
1.1 生物学性状
杞麓鲤生活时体背部呈青灰色,体侧呈黄绿色,腹部呈银白色。体侧每一鳞片中央均具一新月形黑斑。尾鳍边缘浅黑色,其余各鳍浅灰绿色。除头部外身体的其余部分被大型鳞片,侧线完全,略下弯,向后入尾柄的正中。腹鳍基部腋鳞发达。鳃耙较长,排列较密。下咽齿主行前面第1枚齿较第2枚齿为大,呈圆锥形;其余齿呈臼齿形,冠面具1~3道沟纹。腹膜灰白色。体侧扁,较延长。背、腹缘轮廓线均呈浅弧形。头较大,侧扁;头长略大于或等于体高而明显大于尾柄长。吻较长,钝圆;吻长略小于眼后头长而明显大于眼径。眼睛较小,侧上位。眼间隔较宽平;眼间距明显大于眼径而略大于吻长。前、后鼻孔紧靠在一起,鼻孔接近眼前缘。口端位,上颌较下颌稍突出或几乎等长;口角不达鼻孔的垂直线。须2对,吻须稍短于颌须;吻须不达口角,颌须后伸达鼻孔和眼中央之间。唇较厚,紧包于上、下颌的外表。左、右唇后沟在 部中断。鳃孔宽大,鳃盖膜连于鳃峡。
1.2 食性
杞麓鲤为杂食性鱼类,主要食物为软体动物、水生寡毛类、水生昆虫、水草、枝角类和虾等。
1.3 繁殖习性
杞麓鲤在抚仙湖的产卵时间是每年的4—7月,集中产卵时间为5—6月。卵呈浅黄色,直径为1.8~2.0 mm,黏性,粘附于水草上孵化。产卵场集中于湖湾静水处,产卵场水草丰富,主要是马来眼子菜和苦草等[2]。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杞麓鲤原种来源于抚仙湖捕捞野生杞麓鲤。2009年以来,先后共计收集到野生杞麓鲤36尾,经人工驯养培育,至2013年获得性成熟亲本4尾。
2.2 试验方法
2.2.1 人工驯养繁育场址选择。选择位于抚仙湖西岸的江川县江成镇牛魔村委会火焰山的玉溪市古生态抗浪鱼科研保护中心为杞麓鲤人工驯养繁育场址。该保护中心位于抚仙湖旁边,养殖水源为抚仙湖水,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与抚仙湖相近;具有较好的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条件;多年来该中心依托相关水产技术部门,开展了鱇 白鱼、云南倒刺鲃、抚仙四须鲃等土著鱼类的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积累了抚仙湖土著鱼类丰富的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和经验。
2.2.2 杞麓鲤原种的收集。为保持杞麓鲤原种的优良性,严格按《中国鲤科鱼类志》《云南鱼类志》等具权威性的鱼类分类学书籍中杞麓鲤形态学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收集性状优良的野生杞麓鲤作为原种。
2.2.3 杞麓鲤的人工驯养与培育。具体方法如下:
(1)驯养培育池的准备。驯养培育池为8.0 m×6.0 m×1.2 m排灌自如的水泥池。模拟杞麓鲤自然生活生态环境,保持驯养培育池环境安静,驯养池一角移植1~2 m2根系发达的漂浮植物(如水葫芦等),另一角用石棉瓦沿池边向池内伸入1.3 m,设置面积8 m2左右的遮阳棚,为杞麓鲤创造隐蔽、安静的生活环境。
(2)杞麓鲤的驯养培育。将收集到的野生杞麓鲤用4%食盐水溶液浸洗消毒后,投放到模拟自然生态的驯养培育池中,于9:00和16:00投喂鲤鱼配合颗粒饲料及谷物、麦子等粮食,开始时日投喂量控制在鱼体重量的1%~2%,待杞麓鲤逐渐适应驯养培育环境,能主动摄食后,逐步增加投喂量,将日投喂量增加到鱼体重量的3%~8%。参照四大家鱼亲鱼培育方法进行驯养培育。
(3)日常管理。收集到的杞麓鲤,放入驯养培育池的前15 d,由于不适应新环境,易受惊乱窜造成鱼体损伤,放养后的头几天死亡率较高,之后逐渐适应新环境,受惊乱窜现象减少,鱼体死亡现象也随之减少。驯养培育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惊扰鱼体;定期注入湖水改善驯养培育池水环境,每周加注湖水2~4次,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投喂加入VC等抗病药物的饲料,每隔15 d全池泼洒含氯类药物,预防鱼病发生;每日早晚各巡塘1次,发现受伤的鱼及时进行药浴消毒,预防病菌感染。
2.2.4 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具体方法如下:
(1)人工模拟仿生产卵场。产卵池6~7 m2,池顶铺设石棉瓦遮阳避阴。2月将驯养培育达性成熟的杞麓鲤放入产卵池,模拟杞麓鲤自然产卵场特征,进行不定时冲水,遇天气变化时,加大冲水量。4月以后,遇降雨时,注意观察亲鱼的活动,若有发情产卵迹象,及时放入清洗干净的水葫芦、棕片等人工鱼巢,等待亲鱼产卵。
(2)自然产卵。2011年起,在杞麓鲤繁殖季节连续3年采取同样方式,利用经过精心驯养培育达性成熟的杞麓鲤亲本开展人工模拟仿生产卵池繁殖研究,2011—2012年均未观察到发情迹象。2013年5月15日观察发现,杞麓鲤有发情迹象,随即放入清洗干净的水葫芦,冲水2 h,16日凌晨杞麓鲤顺利自然产卵。
(3)人工孵化。亲鱼产卵后,及时将粘有鱼卵的水葫芦取出,用4%食盐水溶液消毒,放入孵化池中进行人工孵化,出苗前每天用4%食盐水溶液消毒1次,加注一定的新水。经过测算,此次杞麓鲤繁殖获得鱼卵6万粒。受精卵经过4~5 d孵化开始破膜出苗,获得杞麓鲤水花4.9万尾,取得较好效果。
(4)苗种培育。一是水花培育。孵化出苗的水花,在孵化池中暂养,开始投喂蛋黄,15 d后投喂豆浆,1个月后,待鱼苗长到1.5 cm以上时,将鱼苗移入苗种培育池中培育。慢慢加入少许鲤鱼幼鱼用配合饲料粉料,对鱼苗进行人工培育。二是苗种培育。杞麓鲤鱼苗移入苗种培育池后,采用鲤鱼幼鱼配合微颗粒饲料喂养,直到鱼体长至2.5~3.0 cm后,采用常规鲤鱼苗种培育方法培育即可。期间主要注意适时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做好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喂工作,加强鱼病防治。三是鱼病防治。苗种培育过程中常见鱼病主要有细菌性疾病、气泡病、车轮虫病等。一般采用全池泼洒食盐、溴氯海因、纤虫净等方法进行防治。寄生虫病发生较多,迁延难治,危害较大,一旦发现要多次泼洒药物彻底治疗。
3 结果与分析
3.1 杞麓鲤人工驯养繁殖取得初步成功
2009年以来,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共收集到从抚仙湖捕获的野生杞麓鲤36尾,规格2.0~7.8 kg/尾。通过单养、与抚仙湖其他鱼类混养,投喂粮食、配合饲料等多种方式驯养培育,获得性成熟杞麓鲤亲本4尾。
自2011年以来,每年2—5月杞麓鲤繁殖季节,多次进行人工模拟仿生繁殖技术研究。经过不断总结经验,2013年繁殖取得初步成功,获得鱼卵6万粒,人工孵化获得水花4.9万尾。
3.2 苗种培育效果明显
杞麓鲤人工驯养培育,繁殖孵化获得水花4.9万尾,经3个月以上的精心饲养培育,培育成规格6 cm以上的鱼种2.8万尾,成活率为57.1%,取得明显效果。
4 讨论
4.1 杞麓鲤人工驯养繁育技术要点及改进措施
4.1.1 创造良好的驯养培育环境。杞麓鲤属于中大型鱼类,个体较大,在小水体中驯养野生杞麓鲤容易受惊乱窜,造成鱼体损伤,影响成活率。驯养环境应保持安静,驯养池要设置适当的遮阳避阴设施和隐蔽场所,最好选择土池,有利于移植水草,减少鱼体因乱窜造成的损伤,提高养殖成活率[3-4]。
4.1.2 提供适口饵料保证鱼体生长和性腺发育。野生杞麓鲤喜食动物性饵料。人工驯养条件下较喜食谷物等粮食,不喜食人工配合饲料。驯养过程中要多投喂谷物等粮食,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能适当投喂软体动物、水蚯蚓等动物性饵料。
4.1.3 布设符合杞麓鲤自然繁殖条件的仿生产卵池。仿生产卵池要具备适当的遮阳避阴设施、隐蔽场所,冲水设施设备等,以便适时加注新水,以及使产卵池形成有利于杞麓鲤繁殖产卵的水流环境,尽可能满足杞麓鲤繁殖所需条件,促进杞麓鲤繁殖。
4.1.4 人工孵化注意事项。人工孵化过程中每天需加注新水,确保水中溶氧充足;前3 d每天用食盐水浸洗消毒鱼卵1次,预防发生水霉病,提高孵化率。
4.2 杞麓鲤人工驯养繁育的初步成功为保护和开发利用该土著鱼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过几年的探索研究,杞麓鲤人工驯养繁育初步获得成功,为抚仙湖杞麓鲤种群恢复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抚仙湖杞麓鲤资源严重下降,已很难获得原种的状况下,人工驯养繁育的成功,获得了一定数量的杞麓鲤鱼种,为抚仙湖人工增殖放流杞麓鲤,恢复杞麓鲤种群,开辟了有效途径[4]。不仅对保护湖泊物种多样性、优化鱼类区系组成、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方面意义重大,而且随着人工繁育工作的推进,适宜的水库、池坝塘也可推广发展杞麓鲤养殖,对开发土著经济鱼类养殖,发展高原特色渔业,提高渔业经济效益等具有重要的意义[5]。
5 参考文献
[1] 褚新洛,陈银瑞.云南鱼类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149-157.
[2] 杨君兴,陈银瑞.抚仙湖鱼类生物学和资源利用[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5:64-70.
[3] 张四春,夏黎亮,张友存,等.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7):278-280.
[4] 王宝云,黎亮,张四春,等.星云百鱼人工驯养殖繁殖技术研究[J].云南农业,2010(10):41-42.
[5] 邵加军,赵琼英.后背鲈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J].中国水产,2014(5):66-67.
上一篇:黑龙江省水利渔业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浅谈嵩明县上游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