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鱼岁池塘鱼种培育技术
摘要:丁鱼岁,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鱼岁鱼属。 该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欧洲普遍受到重视的一种经济鱼类,由于其生长快、体色丰富,易饲养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的养殖品种之一,尤其是鱼种的培育,为成鱼的饲养提供了充足的鱼种供给。文章详细介绍了丁鱼岁池塘鱼种培养技术。
关键词:池塘鱼种;培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203-1
目前因为丁鱼岁生长快、体色丰富、饲养简便等特点,我国多地饲养。鱼种的饲养,养殖受益较高,本文介绍了此种鱼的鱼种培养技术。
1 鱼种池的条件、清塘消毒及施肥
1.1 鱼种池的条件
池塘面积大小均可,但是从鱼类生长和管理的角度来看,面积以2-5亩为宜,池塘深1.5米左右,蓄水保持在1.2米左右,最好在池塘四周浅水区,养植一些水草。
池埂要坚固,池底平坦,池底不漏水。要背风向阳,注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源水质良好,溶氧量较高,不含有毒物质,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1.2 鱼种池的清塘消毒方法
生石灰清塘:一般排水清塘每亩用石灰50-75千克,带水(水深1米)清塘每亩用125-150千克。带水清塘可在池连及池角挖几个小坑,将生石灰放入坑中让其吸水化开,不待冷却即向池中泼洒。生石灰的毒性消失时间为7-10天。
漂白粉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13.5千克。如把池水排至5-10厘米深,每亩用5-10千克。因漂白粉易分解而失效,所以用前应测定有效氯,根据有效氯推算实际用量。将漂白粉加水溶解后,立即遍池泼洒。清塘后3-5天便可放养鱼苗,即漂白粉的毒性消失时间为3-5天。
1.3 施肥
根据池塘情况,适量施肥。
2 鱼种要求、放养密度及检疫消毒
2.1 鱼种要求
鱼种应该大小规格一致,并且要求体质健壮,体色光亮,体表光滑、颜色鲜艳、有光泽,无病、无伤,鳞片完整,顶水力强,离开水后鳃盖不立即张开,行动活泼,受惊吓能快速进入水下。
2.2 放养密度
每亩可放养2-3厘米的鱼苗2500-5000尾,三个月的培育后,可获得全长为12-16厘米的大规格鱼种。
2.3 检疫消毒
5-7月当夏花鱼种全长达到3厘米时就可放养,放养前用疾病系统检查方法进行检疫,见水生动物机体消毒方法进行对症用药消毒,如果无条件或无技术人员进行此方面的工作则用3%的食盐水浸泡鱼种5分钟。
3 日常管理
3.1 采用黑麦草淹青育种
四月份,将池水排干,塘底耙平后播种黑麦草,每亩约需种子4~5公斤。两个月后可以长到70厘米以上,一般每亩可产黑麦草5000公斤左右。这时加水淹没黑麦草,使其迅速腐烂,大量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繁殖,同时碎屑残片可作为鱼的饲料。淹青后,由于黑麦草迅速分脱耗氧量高达40—50毫克/升,此时应加强管理,注意池中溶氧量的变化,必要时加注新水或采取其他增氧措施。也可以收割一部分黑麦草留作追肥或采用逐步淹青的方法,这即是“少量、多次施肥”的方法。
3.2 施肥培育水质育种
放养前施一次基肥,可施腐熟的堆肥或大草,用量为每亩150-300公斤,放养后每4-5天施无机肥一次,每亩用量30公斤。
3.3 投饵育种
下苗后,每天投喂一到两次豆渣或人工配合饲料,投饲量约占鱼体重的5%左右,饵料投放在池塘的浅水处,并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开始投饲的初期可泼洒些豆浆,每天两次。在整个培育期间应适当的增加一些天然饵料,可采用专池培育浮游动物也可在别的池塘打捞。
3.4 巡塘
每日早晨和下午分别巡塘1次,观察水色和鱼的状态,如出现“水华”立即采取措施。
3.5 定期检查鱼种生长情况
如发现生长缓慢,须增强投饵量,如个体生长不均匀,应及时拉网,用鱼筛将个体大的鱼筛出。
3.6 调控水质
可根据情况,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能够改善和优化养殖水环境,促进养殖动物正常生长和发育。通常是在产业化养殖的中、后期根据养殖池塘底质、水质情况每月使用1-2次。
常用的有:(1)生石灰,每立方米水体用15-30克。(2)沸石,每立方米水体撒布30-50克(60-80目的粒度)。(3)过氧化钙,每立方米水体用10-20克。(4)光合细菌,每立方米水体施5-10毫升(每毫升含光合细菌10亿-15亿细胞),或均匀拌入砂土后撒布于全池。有条件的池塘,经常加注新水,对调控水环境,高产创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吉林农业大学夏艳洁教授直接到养渔户的养殖水体处现场制作光合细菌,既经济又取得了显著的高产效果。
3.7 清野除害
随时清除池内杂草和有害动物,最好人工清除,慎用药物。
3.8 定期测定水质
测定溶氧、酸碱度、氨氮、水温、透明度、生物量等。
3.9 池塘日志
是有关养鱼措施和池鱼情况等的简明记录,以作为分析情况、总结经验、检查工作的原始数据,并作为下一步改进技术、制订计划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夏艳洁,杨富亿.养鱼实用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 夏艳洁.科学养鱼200问.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 雷慧曾.池塘养鱼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4] 王武.鱼类增养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养殖实用全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6] 兴礼.养殖鱼类安全越冬技术.渔业致富指南,2006,21:2
015.
[7] 戈贤平.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8] 王玉堂.淡水水产新品种养殖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李永利(1968-),男,汉族,山东蓬莱人,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技术推广。
上一篇:美洲鲥鱼全人工繁殖技术试验
下一篇:鳜鱼养殖疾病防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