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鲥鱼全人工繁殖技术试验
总结如下,以便为美洲鲥鱼的规模化苗种繁育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源
盐度为10‰的地下井水。
1.2 培育设施
试验用培育池为温室内的长方形水泥池,面积60 m2,水深1.2 m,并配套微流水循环系统。
1.3 亲鱼
2016年,从江苏引进6000尾美洲鲥鱼夏花鱼种,在上海阿顺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人工培育。2019年5月10-15日,分四批次从3龄商品鱼中筛选出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鱼60组,雌鱼平均体重0.75 kg/尾,雄鱼平均体重0.65 kg/尾。
1.4 亲鱼培育
美洲鲥鱼亲鱼培育密度3~5尾/m3,培育水温18~20 ℃,盐度调节至8‰左右,24 h循环流水刺激,DO保持在4 mg/L以上,pH值6.8~8.5,光照为自然光。采用海水鱼配合饲料进行强化培育,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2%~5%,分两次投饲,时间为07:00和17:00。
1.5 激素促熟
定期检查美洲鲥鱼亲本的性腺发育情况,对部分发育较差的雄鱼注射低剂量LRH-A2,促使雌、雄亲鱼性腺同步发育。
1.6 人工催产
采用LRH-A2、HCG、DOM联合催产,雄鱼减半,一次注射,注射后亲鱼置于室内小型长方形产卵池中自行产卵,在产卵池设集卵小网箱。
1.7 孵化
从网箱中收集美洲鲥鱼鱼卵,置于孵化桶中孵化,微流水循环,水流量控制在3 m3/h,温度控制在18~20 ℃,孵化用水的溶解氧保持在5 mg/L左右,pH值为7.5~8.5。
1.8 苗种培育
1.8.1 培育条件 初孵仔鱼在水泥池中的网箱内微流水培育,放养密度1.0万尾/m3左右,水体溶解氧保持在5 mg/L左右。鱼苗生长到体长2 cm时,鱼苗移入水泥池继续培育,放养密度400尾/m3左右,水体溶解氧保持在4 mg/L左右,pH值8.0。
1.8.2 饵料投喂 仔鱼孵出后的第3天开始摄食,开口饵料为淡水轮虫,每天投喂两次,连续7~10 d,密度为20个/mL。开口7天后,添加丰年虫的无节幼体,并逐步减少淡水轮虫的投喂量,每天投喂两次,此阶段保持7~10 d, 丰年虫密度为20~30个/mL。当丰年虫投喂第7天后,添加冰冻枝角类,逐步减少丰年虫投喂量,冰冻枝角类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1.5倍,每天投喂两次,此阶段保持10~15 d。冰冻枝角类投喂第10天后,开始添加海水鱼微粒子S1配合饲料进行驯化培育,投喂量控制在鱼体体重的3%~5%,每天投喂4次,一周后可驯化成功。再经过2个多月精心培育,鱼苗平均全长达到3 cm左右。
2 结果
2.1 催产与孵化
催产后,25组亲本成功自行产卵,获得鱼卵20万粒,受精率46.5%。孵化3天后,受精卵开始破膜,至第4天结束,孵化率约70%。详见表1。
2.2 苗种培育
经过两个月培育,生产出全长3 cm左右的鱼苗5.2万尾。至2019年8月25日,鱼苗全长增长到4.5~7.1 cm。
3 讨论
3.1 亲鱼应激反应处理
美洲鲥鱼习性急躁,应激反应强烈,离水易死,操作、运输极为困难。Howey(1985)[7]在水泥池中驯养幼鱼呈现出一种现象,即全长15~80 mm的生长阶段,幼鱼每天死亡率约为5%;当全长75~80 mm时,特别易受惊;当平均全长达85 mm时,应激更加强烈,死亡率突然增加,总死亡率高达75%~95%。为了解决亲鱼促熟和催产过程中应急强烈的问题,通过采用鱼夹夹鱼、带水作业和轻抚鱼体等措施,减少其应激反应,以提高亲鱼的存活率。
3.2 雌雄亲鱼同步促熟
2018年通过对30尾美洲鲥鱼亲鱼的解剖发现,部分2+龄美洲鲥鱼在室内人工培育可以達到性成熟的;但雌、雄鱼在性腺发育状况上表现不一[8-9],雄鱼性腺发育较迟。在美洲鲥鱼人工繁育期间对其进行营养强化、生殖调控和培育环境的调控,并注射低剂量的LRH-A2,可促进雌雄亲鱼性腺同步发育;这与王汉平等[8]使用“鲥1”号、“鲥2”号进行诱导性腺发育成熟的方法有所不同。本试验证明注射低剂量的LRH-A2,对美洲鲥鱼雌雄亲本性腺同步发育有很大的作用。但鱼卵的受精率只有46.5%,分析认为有可能是部分雄鱼性腺的成熟度不够,精液质量不好,导致鱼卵的受精率偏低,今后需进一步摸索LRH-A2注射剂量和促熟方法。
参考文献:
[1] 董岩,章秋虎.美洲鲥鱼孵化驯养和人工育苗关键技术[J].科学养鱼,2009(6):9-10.
[2] 刘慧中,张呈祥.美洲鲥鱼苗种培育技术[J].科学养鱼,2004,6:8.
[3] 徐刚春,张呈祥,郑金良,等.美洲鲥的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12,36(7):89-94.
[4] 洪孝友,朱新平,陈昆慈,等.美洲鲥胚胎及仔稚鱼的发育[J].水生生物学报,2011,35(1):153-162.
[5] 张呈祥,徐刚春,徐跑,等.美洲鲥鱼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与生长特征[J].中国水产科学,2010,17(6):1227-1235.
[6] 黄顺良,熊付益,马水龙,等.美国鲥鱼鱼苗种生产技术[J].中国水产,2004(11):47-48.
[7] 王汉平,魏开金,姚红,等.人工圈养鲥鱼性腺发育、成熟、产卵和受精[J].水产学报,1998(22)增刊:7-14.
[8] 王汉平,魏开金,姚红,等.养殖鲥鱼性腺发育的年周期变化[J].水产学报,1999(23)增刊:15-37.
[9] HOWEY,R.G.Intensive culture of juvenile American shad[J].Prog.fish-cult.,1985,47:203-212
(收稿日期:2019-07-26;修回日期:2019-08-28)
下一篇:丁鱼岁池塘鱼种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