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瑰宝——湛江吴川飘色艺术探究
摘要 吴川飘色自清代产生以来,已经经历了百年历史的洗炼,以其丰富的内容,神奇的表演原理和美妙的艺术效果成为了南方民间艺术的瑰宝。本文通过探究吴江飘色艺术的渊源、特点,介绍飘色艺术的保护和发展,剖析飘色艺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力图展示吴江飘色艺术的风貌,使吴江飘色艺术得到保护和发展。
关键词:湛江吴川 飘色艺术 发展和保护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吴川飘色艺术是吴川民间艺术“三绝”(飘色、泥塑、花桥)之一,历史悠久,闻名中外。始于清代的吴川飘色,堪称南方民间艺术的一朵绚丽的奇葩。飘色艺术是集戏剧、杂技、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造型艺术。所谓飘色,即是由若干人推着(现在多用机动车代替)色板,色板上站着固定姿势的人物。他们仅仅只靠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在高空中手舞足蹈,飘然欲飞,故而叫飘色。它运用力学原理,用木板(钢筋)支撑演员,以华丽的服饰加以遮盖。飘色艺术通常由一至几人装扮而成,一般由九到十几岁的少年担任。飘色的人物形象普遍是按戏剧人物的艺术造型设计、打扮。其内容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现代题材,代表作有《唐僧取经》《白蛇传》《封神榜》等。
一 飘色艺术的渊源
我们这里讲的渊源,不仅是说飘色艺术的历史起源,还要分析一下飘色艺术兴起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全面地分析和了解湛江吴川的飘色艺术。
1 飘色艺术的历史起源
吴川飘色经历了一个演变和发展过程,先是由原来的“转色”演变为“板色”,再发展到现在的“飘色”。吴川飘色的发源地是吴川市黄坡镇沙岗村,它产生于晚清,起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也兴盛于民间。吴川飘色起源于晚清,传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清政府禁止演粤剧,可能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主要来自两广,且曾以粤剧作为宣传鼓动的手段,清政府憎恨洪秀全等,索性连两广人民热爱的地方剧种都禁了。而实际上飘色活动在吴川据可考的时间至少也有800多年的历史了,飘色活动其实是由以前的傩戏演变而来的,这种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讲都很丰富有趣的活动无疑对百姓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这种艺术形式就延续了下来,一直到清末,才形成了现在意义上的飘色艺术,最终这种活动才以艺术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2 飘色艺术在湛江吴川兴盛的原因分析
湛江吴川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历史悠久,气候湿润,物产丰饶,商业发达。发达的商业造就了市民文化的兴起也造成了市民对民间文化的急切需要,各种文化方式都汇集到吴川,这也为吴川飘色的产生创造了历史条件。
我们知道,商业繁荣之地,往往形成市民阶层。北宋年间,由于赵氏朝廷采取了不抑制商业的政策,北宋的商业文化发展的很快。在东京(现开封)的勾栏瓦舍中产生了大量体现商业社会色彩的市民文化的艺术形式。例如,数以千计的宋词、唱曲的产生。这些后来都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湛江吴川飘色和北宋东京的宋词唱曲相比,其产生、发展和兴盛,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众所周知,吴川地处广东省西南部,清末时候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广东成为了与西方接触较多的地区,由于地理上的优势,吴川与外来文化接触交往较多,又由于本土文化和客家文化两者长时间的交流和融合。在吴川形成了中国和外国、本土和客家还有其他各种不同文化交织、共处的局面。在吴川形成了中国和外国、本土和客家还有其他各种不同文化交织、共处的局面。
其次,清末随着传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动摇,部分人口从土地中剥离开来,这些人成为“自由劳动者”,他们和传统的手工业者一起,为了生计而开始从事手工业劳动。这些人掌握了飘色艺术所需要的基本技艺。相应的,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飘色艺术在吴江大规模兴起的人口基础。
通过上面两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飘色艺术之所以在广东,在吴川兴起,背后的原因是有必然性的。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虽然吴川飘色艺术的真正起源无从考证,但是民间艺人陈寿全和乃父创造新的艺术形式——飘色艺术的故事仍然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是群众的聪明才智和灵感顿悟创造了飘色艺术。另外,咸丰年间粤剧名伶李文茂率众响应太平天国起义失败,清廷下诏解散粤班,禁演粤剧,但是这却为飘色的兴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梨园子弟与民间飘色艺人一起共同设计板色,把对戏曲的理解化在飘色上。他们在人物造型上,更讲究色梗纤细,装置巧妙,板色上人物凌空飘起。飘色艺术的美学成就也因此大大提升。这是飘色艺术兴盛偶然性的方面。这个偶然性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前面的必然性打下的基础和创造的条件。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湛江吴川飘色艺术的产生,是吴江的悠久历史和经济蓬勃发展的结果。
二 吴川飘色艺术的特点
1 飘色艺术本身的特色
(1)飘色制作巧妙,表演技巧高超独特
一般来讲每台飘色都在两层以上,定在屏上的人或物,叫作“飘”。立在层面上的人或物,叫做“屏”。屏和飘都只靠一根色梗支撑。色梗用木桩(后来用钢筋焊接)连接起来。支架上凌空的人物,踩在一柄剑尾或刀枪的交叉点上,他们手舞足蹈,飘然似仙,制作的工巧表现为一个小小的支点,竟能支撑起一个人,观众却看不到它的支撑点。飘色的人物形象,按照戏剧中的角色来设计和装扮,色板上一个个飘然而立的人物,仿佛是在腾云驾雾,令人叹为观止。例如,《唐僧取经》中姿态神韵各异的师徒四人,逼真如同真实再现;《白蛇传》中的许仙娘子丰姿绰约,常令观众拍案叫绝,赢得观众经久不息的喝彩声;一板板飘色,恰似一座座流动的舞台,表演着一幕精彩的悲欢离合,令人唏嘘不已。
(2)色彩美艳、内容丰富
飘色的色彩基调是喜庆,不论是其主角飘和屏,还是处于陪衬地位的色标、罗伞,均大量采用了红、黄两种喜庆颜色,中间配以艳丽的颜色,给人一种七彩绚丽、喜庆祥和的感觉。
飘色内容十分丰富,大多取材于民间神化传说、传奇和戏曲,罗川人民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古老的飘色艺术。现在,大量现代积极的内容加入到飘色中来。例如,“奥运福娃”“环保宣传”“计划生育”等,给古老的传统技艺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注入了新的内涵。
2 和其他飘色艺术相比,吴川飘色艺术的特点
和沙湾飘色相比,吴川飘色更加注重技术含量,更为丰富多彩。湛江罗川飘色和番禺沙湾飘色是广东地区最为出名的两大飘色形式。不过相对于湛江罗川飘色,番禺沙湾飘色虽然历史悠久,但直到今天仍停留在一屏一飘的形式上,还是用人抬着色板的。而吴川的飘色已发展到一屏四飘,由几个人用车推发展到用机动车装载。色板上的人物,也发展到10多人,相对而言,更加与时俱进。
3 吴川飘色艺术具有的独特美学特点
飘色基本上属于造型艺术,其内容选取了传统民间故事或是现代事件的某一片段中的某一瞬间,通过色梗的巧妙连接,使得其表演只用一个造型就能将其全部内涵展现出来,不用言传就能达到意会的效果。一板飘色,无论是色柜,还是色柜上的人物屏或飘,其大小、形状以及所位置,都有一定的法度,是飘色艺人和广大观众经过世世代代的研究和实践得出的美学规律。与此同时,飘、屏和色柜由上至下形成了一个三层立体的结构造型,而且其三个层的位置是绝会在同一个层面上的,使得观众在不同的位置可以见到不同的立体效果,诠释了空间的唯美,不愧为一场视觉盛宴。另外,飘色是为节日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因而其色彩基调是很讲究的。
三 吴川飘色艺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吴川飘色艺术自产生以来,经历百年的历史洗练,在现在的历史条件下,在面临着很多机遇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可回避的挑战
1 吴川飘色艺术面对的机遇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很多民间艺术犹如春风沐雨般恢复和发展起来。吴川漂色艺术这株民间艺术的奇葩,曾经两度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被外国友人称为“隐秘的东方艺术”。赢得了“独具岭南民间艺术风格”的美誉。吴川飘色艺术已经被列入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川也被列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商业资本的注入使得吴川飘色艺术可以在市场条件下得以焕发活力。湛江和吴川政府也十分重视对飘色艺术这一民族瑰宝的保护和开发。各级政府投入了不少的资金和技术用来保护飘色艺术,同时对飘色艺术进行适当的开发。可以说,飘色艺术所得到的重视与飘色艺术面对的发展机遇,都是历史上最好的。
2 吴川飘色艺术面临的挑战
要把吴川飘色艺术这一民族瑰宝继承和发扬下去,光靠机遇是不够的。我们在成绩面前也要看到,吴川飘色艺术作为一门拥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飘色艺术知名度不高
与其他民间艺术,如遂溪文车村的舞狮、川剧中的变脸、天津泥人张的泥人相比。吴川飘色的对外宣传还是比较少的。仅仅靠元宵节期间的举办,而平时几乎没有飘色的影子是不利于其生存发展的。对于吴川的民间艺术,无论是土生土长的吴川人,还是只求看热闹的外地观赏者,都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得到感官上的满足,这恰恰是飘色知名度不高的原因。由此可见,提高吴川飘色的知名度,探索一条特色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路,把飘色艺术打造成吴川响亮的文化名片是吴川飘色向前发展的关键步骤。
(2)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多数成长于目前新时代的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民间艺术不太感兴趣,认为这是老掉牙的艺术没什么吸引力。老一辈的工艺人正在远去,而新一代的年轻人愿意继承这门手艺的又寥寥无几。人亡歌息、薪尽火不传,何其悲哉!正如冯骥才所言:“如果传承人没有了,活态的文化便立即中断了。”如果没有完好的传承,没有吸引年轻人来继承和发展艺术。长此以往,无论飘色艺术是多么优秀多么丰富,都会走上消亡的道路。
2 以艺养艺的现状
年轻人之所以不愿意继承这一门艺术。现实的原因除了不愿意沉下心来继承这门艺术以外,重要的现实因素就是这一门艺术的确赚钱太少,基本上是出于以艺养艺的状态。要知道,做飘色艺术是十分辛苦的,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收入微薄,只能勉强平衡收支,所以很多飘色艺术的工作者都处在放弃和坚持的边缘。这样尴尬的境地值得我们深思。
湛江吴川的飘色艺术,从清末发展到现在历经艰辛而不倒,是值得广东人骄傲的。我们作为这门艺术的拥有者和继承者,必须要充分把飘色艺术重视起来。珍视传统艺术,合理开发传统艺术。首先,要发挥市场的优势,让商业资本进入到民间艺术保护中来,延长产业链条,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增加从业者的经济收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继承和发扬这一广东的传统技艺;其次,是要扩大宣传,通过各种途径让更多人了解到奇妙的湛江吴川飘色艺术,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到国外去参加各类竞赛,扩大吴川飘色艺术的国际影响;最后,是政府要有所作为,保护和开发传统民间艺术,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商业资本的能力是不可能完成的。政府要起到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制定相应的详尽的保护计划,加大对吴川飘色艺术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民间文化“走出去”。
四 结语
湛江吴川飘色艺术作为南方民间艺术的奇葩,民族技艺的瑰宝。历经历史的洗练而历久弥新。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只有通过转变思想,对飘色艺术进行合理开发和保护。才能让这个民族的瑰宝在新的时代与时俱进,焕发出蓬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王维娜:《空中大舞台——广东飘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 王敏:《浅谈湛江“舞人龙”、“飘色”的人文意义》,《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3] 龙洁丽:《吴川飘色的多重价值及保护、传承、发展对策》,《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4] 冯骥才:《灵魂不能下跪》,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简介:雷芸,女,1979—,江西南昌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湛江吴川飘色艺术,工作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上一篇:让皮影戏艺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
下一篇:艺术人类学共同体与文化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