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间手工艺术在幼儿园的继承与创新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挖掘本土文化,探索适合幼儿操作发展地民间手工艺术,引导幼儿感受丰富与优秀地祖国文化,激发他们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关键词:甘肃民间艺术 幼儿教育 继承与创新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9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园在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方面比较欠缺,同时教师及幼儿对具有多年传统的家乡手工工艺知识了解不足,使幼儿园开展解家乡文化、热爱家乡的教育活动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兰州市和政路幼儿园立足幼儿的发展现状,挖掘本土文化,探索适合幼儿操作发展的民间手工艺术,形成了民间手工艺术园本特色。
一、采集与整理相关的甘肃民间手工艺术资料
寻找与课题有关的资源,收集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手工艺术品:兰州刻葫芦、绣花鞋垫、麦秸秆画、庆阳香包、彩色面泥、脸谱、年画、砖画等,组织教师收集民间流传的甘肃民间手工艺术,拜访民间手工艺术家、观看手工艺人雕刻葫芦,到田野、地头、河边搜集活动材料,对自然材料进行清洁、整理,成为便于幼儿操作的材料。
二、选择确定适合幼儿开展的民间手工教育内容
筛选出适合幼儿认知、贴近幼儿生活、易懂易学、趣味性强、简便安全、适合在幼儿园开展的民间手工艺术内容:兰州刻葫芦、绣花鞋垫、麦秸秆画、庆阳香包、彩色面泥、脸谱、砖画、黄河石等。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按照不同年龄阶段进行了初步的分类,设定不同层次的教育要求:小班从感知甘肃民间手工艺术教育入手,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活动的兴趣。中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参与民间艺术活动,大班在获得初步的民间艺术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发展创造潜能。
三、积极实践民间手工艺术园本课程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育价值应与审美价值同时存在,要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将传统的甘肃民间文化艺术融入到幼儿园环境建设,构建了幼儿园、班级、区域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特色,让幼儿感受到家乡文化的丰富和优秀,同时教师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激发幼儿对家乡文化的热爱,陶冶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和情感。
一是构建幼儿园公共环境特色,营造民间艺术氛围。充分利用空间环境,走廊、过道、楼梯、窗饰、墙饰,体现文化底蕴,装饰葫芦、脸谱、书法、剪纸等艺术品,体现甘肃特色的墙饰等,让幼儿园每个角落会说话,实现教育环境“四化”:即立体化——对墙壁与空间充分利用来提供教育信息;整合化——教育目标、方法、手段、资源的整合;互动化——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环境、幼儿与家长、家长、社区和幼儿的互动;动态化——环境创设随教育目标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构建班级区域的特色环境。针对本班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建立手工民间艺术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操作材料,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为幼儿的开展手工创造提供条件。
四、开展民间手工艺术活动的积极意义
在幼儿时期开展民间艺术启蒙教育,能让幼儿从小接触民间艺术,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价值,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艺术兴趣和艺术感知,而且有助于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和幼儿民族意识与热爱家乡情感的激发,对其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活动显示出了独特的教育价值与魅力。
(一)形成了具有园本特色的民间手工艺术活动课程
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开放的、丰富的、多功能、多层次的材料,引导幼儿开展各具特色、适合年龄特点的民间手工艺术活动,探索出适合幼儿园开展的民间手工艺术。以微雕葫芦工艺为例: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各种雕刻葫芦,将雕刻技法创新为绘画,引导幼儿先在平面葫芦图样上利用线条、纹样进行装饰,再初步利用水粉颜料、水彩笔在葫芦上作画,掌握在立体物体上作画的技巧和方法。继承了在葫芦上可以装饰的功能,创造了适合幼儿的立体绘画的方法,引导幼儿更加有兴趣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通过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幼儿发展
幼儿的知识是在操作与探索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在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中,创设让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民间手工艺术操作区,选择适合他们发展水平的活动材料,在幼儿积极主动的创作过程中,脑、手、眼协调配合,活动不局限于折、捏、剪,还采用撕、刻、缝、印、拼、摆、拓、染、贴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幼儿自主学习,自由探索,促进了在创意手工活动中有个性地发展,教师挖掘了适合幼儿可操作的材料:布、针线、剪刀、橡皮泥、彩色纸、彩带、碎布头、毛线、麦秸秆、黄河石等大量的材料,让幼儿进行丰富多彩的剪纸、编纸、撕纸、泥塑、编织、雕刻、绘画等操作活动。幼儿表现出对民间艺术的兴趣,积极大胆地创造作品,动手操作能力逐步发展起来。此外,幼儿在充满民间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对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有利于优秀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三)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通过此项活动开展,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提高了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们在材料的投放上、操作过程上、幼儿的兴趣程度等多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再实践,在探索尝试中总结经验,提高了教师的观察能力、指导能力、反思能力等,使传统的甘肃民间手工艺术在幼儿园焕发了新的光彩与活力。
(四)增进了家园互动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调动家长对甘肃民间手工艺术的关注,协助幼儿园搜集资料、有的家长亲自参与其中亲手制作手工艺品,指导孩子,使家长也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与魅力。
(五)开发了幼儿民间区域活动课程资源
幼儿园利用本土资源,选择适合幼儿可操作的甘肃民间手工艺品,获得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料,从中提炼出了适合幼儿可操作的手工艺术活动内容,拓展了幼儿园课程。
在区域活动中实施民间艺术教育的研究,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空白,幼儿轻松、愉快,易于接受。实施民间艺术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和各种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儿情操,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徐州铁烙画的传承与推广
下一篇:民艺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