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8例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高血压脑出血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通过充分术前准备、完善的术中观察及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早期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58例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及护理,住院10~48d后,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采用ADL分级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其中32例(552%)完全恢复生活能力、18例(31.0%)恢复生活能力、4例(6.9%)扶拐能力、2例(3.4%)卧床不能自理。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患者经细致的临床护理,手术治疗成功并最大程度恢复机体功能,临床护理工作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患者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73-02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是高血压病晚期患者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1]。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是近年来临床广泛采用的新技术,治疗颅内出血简便可行,而且该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不受患者年龄和重要脏器功能的限制[2]。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对手术的成功、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随机抽取2008年7月~2010年2月的58例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1例、女性17例,年龄46~77岁,平均(56.2±2.4)岁;所有患者均有既往高血压病史,经颅脑CT、MRI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排除伴有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衰竭的患者,排除外伤史、糖尿病、癌症、传染病患者;其中基底节出血21例、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15例、小脑出血10例、小脑出血破入脑室5例、丘脑出血7例;患者或其家属知情本次调查,自愿参与。
1.2 临床护理。
1.2.1 术前准备。本组58例均为突然发病入院,护士认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变化,术前平抬患者,给予冰袋枕头,固定头部,防止震动。迅速给予气管插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完善术前各项检查,迅速术前备皮、留置导尿、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供输血输液。向患者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简要介绍术式特点以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如果患者神志清楚,应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担忧、恐惧。
1.2.2 术后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术后再出血、脑水肿、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应激性高血糖、肾功能不全、癫痫、顽固性呃逆、肢体废用综合征等[3]。术后观察及护理极为重要,瞳孔改变是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尤为重要的神经系统体征,观察瞳孔大小、形状、对称及对光反应情况,可判断病情并及时处理颅内压增高。持续血压监测可避免血压波动过大,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减少再出血的危险性。控制术后发热,给予降温护理。必要的心理支持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早期应用支持可减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1.2.3 出院指导。病情好转后,在医生指导下早期进行瘫痪肢体的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强调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血压的重要性。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能够防止肢体萎缩、关节僵化,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情。
2 结果
本组58例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及护理,住院10~48d后,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采用ADL分级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其中32例(55.2%)完全恢复生活能力、18例(31.0%)恢复生活能力、4例(6.9%)扶拐能力、2例(3.4%)卧床不能自理。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由于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难点热点。研究表明,微创穿刺治疗技术清除血肿具有较好的密闭性,颅内压波动较小,能够较为平缓地降低颅内高压,得到广泛使用[4]。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基础,而高效的护理工作是提高治愈率并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生产质量的关键所在。术后采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能够判断病情变化、指导临床用药、评估预后[5]。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较多,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的关键在于预防、早期治疗各种并发症。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较为繁琐,要求护士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以及高度的负责态度,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预见性采取护理措施以预防并发症,正确采取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康复。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8例患者经过细致的临床护理,无死亡病例,且术后康复情况较为满意。
参考文献
[1] 李霞.脑出血病人迟发性溃疡出血的预见性护理16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6
[2] 刘安玲.急性脑出血血肿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9):855
[3] 张胜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4):58
[4] 高广民,刘丽,于丕义,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3,8:305-306
[5] 刘爱华.颅内压监测的应用价值及发展趋势[J].中国综合临床,2003,19(8):680
上一篇: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下一篇:梅毒血清不同检验方法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