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
【摘要】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手术疗效、增加医疗成本的常见原因。手术切口感染不但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经济负担,并且部分手术切口感染严重者甚至可引发败血症、全身炎症反应等而导致死亡。故提高医务人员对手术切口感染的认识、加强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手术室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关键词】护理干预;预防;手术室感染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22-01
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同时也是外科最常见的医院感染。通过有效的措施预防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患者切口感染是多个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手术室原因,是其中导致切口感染的重要原因。
1 影响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因素
手术性质、手术地点、有无参观人员、手术时间、是否接台手术是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急诊手术、非层流室手术、手术时有参观人员、手术时间过长、接台手术会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机会。
1.1急诊手术患者的感染率较高,主要是与急诊手术准备的时间仓促,未能彻底地掌握患者病情与病史,不能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且不能及时干预和纠正手术的可能存在感染风险及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此外,对于急诊患者的全身皮肤清洁以及手术视野皮肤的清洁较常规择期手术患者仓促,也因此造成手术切口感染机会增加。
1.2空气污染是术中外源性细菌种植的主要来源之一,手术室中细菌直接落入可引起手术切口以及手术器械的细菌污染,而由此造成手术切口的感染。因此,手术室空气含菌量与切口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直接影响手术切口的感染机率。层流手术室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手术室采用层流空气净化系统可以明显降低Ⅰ、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这是由于层流过滤法能够持续不断向室内输送洁净空气并不断置换手术室内污染空气,达到净化作用,从而保持手术过程空气质量。此外,手术期间手术室内人员多、流动量大会增加空气中浮游菌数的机会。因此,严格控制参观人数理论上可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概率。
1.3除了手术环境的空气质量外,手术时间对切口感染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随着手术时间延长,空气中流动的细菌数量越多,污染的概率越大,手术野长时间暴露及血管受到持久压迫,影响了局部循环,导致局部组织细胞缺氧,使患者局部及全身抵抗力明显减弱,容易受到外界细菌的感染或引起内源性感染。
1.4手术接台间隙物料的撤换、送接患者以及医护人员流动时产生的尘粉、纤维、微粒均有可能污染手术室内环境。而接台手术由于强调快而简化,导致部分护士忽视手术室消毒过程或操作步骤。接台次数越多,空气中微生物监测的菌落数越多。因此,接台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高于非接台手术患者。
2 护理对策
2.1术前准备
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及备皮准备术前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对于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是否给予积极的控制。做好术前抗菌沐浴、皮肤消毒、毛发的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要求术前使用含抗菌的皂液进行沐浴,对病情不允许沐浴和急诊患者,应根据手术类型对手术部位进行清洁。术前皮肤准备时间应尽可能接近手术时间,避免皮肤损伤或者受到污染。
2.2手术室清洁
洁净手术室全方位严格管理是保证空气质量的关键,手术室应按照手术室的清洁消毒制度执行,维持手术室的清洁、整齐、干净,调整程度适宜的温湿度;合理安排手术类型,100级手术室,安排Ⅰ类手术,1000级手术室,安排Ⅱ类手术,10000级手术室,安排Ⅲ类手术,只有保证了手术室空气质量,才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
2.3无菌操作
术中无菌操作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强化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手术全程应贯彻无菌操作的原则。对能耐湿、耐高温的器械、敷料等应采用湿压灭菌法进行灭菌,其他物品也尽量采用如环氧乙烷、低温等离子等灭菌方式,务必保证无菌范围内使用的各样器械、敷料等为无菌状态。对手术较复杂,预计手术时间超过3h的尽量安排在第一台,尽量减少接台次数,接台手术时应做好严格的流程管理,接台手术间隙自然通风至少10 min,稀释室内空气细菌指数,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2.4控制手术中人员流动
尽量减少医护人员的出入次数以及各种不必要的操作,对必要的操作动作幅度要小。手术护士必须在手术进行前将手术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物料带入室内,尽量减少对患者的翻动。严格控制参观手术人数,参观者与手术医生保持≥1米的距离。杜绝参观人员在手术室来回走动,绝对不允许参观人员从感染手术间走到非感染手术间。
2.5缩短手术时间
术前消除患者疑虑,提高患者配合,避免术中因患者不配合而导致的手术时间延长。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要熟练掌握常用设备的使用流程、维护保养,熟知手术步骤,进一步加强医护配合默契及熟练程度,手术过程中无菌台面上的手术器械应分开放置,严格按照无菌术的要求传递器械,提高传递效率,根据主刀医生习惯,护士进行相应配合,避免因物品准备不到位而延长手术时间。定期检测手术器械并登记,预防手术器械障碍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减少手术组织暴露时间,提高手术切口愈合率。
2.6切口保护、引流管护理
Ⅰ类切口为清洁切口,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较小,Ⅱ、Ⅲ类切口较易发生切口感染,其切口感染主要为内源性,多来源于开放的消化道和腹腔内污染的渗液。护理人员应重视术前的护理,保证患者术前做好肠道准备,对于存在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前给予口服抗生素,控制减少肠道内源性致病菌的繁殖,术中应加强对患者切口的保护,减少不必要的创伤。此外应加强对引流患者的护理,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术原则,防止引流管不畅,成为细菌滋生的通道,要保持引流管与切口接触部位的清洁,防止引流管周围感染。另外,应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如术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又重新上升,同时伴有切口肿痛,应立即进行检查。
参考文献
[1]郭志晨,叶竹梅,黄樟生等.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
[2]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
[3]王伟红.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
下一篇:优质临床护理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