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7由ICU转入7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主要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主要护理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限制探视人员等。结果:本组病人通过以上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多重耐药菌在神经外科病房的传播,减少并发症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从而大有力减轻了患者家庭经济负担。结论:措施有效,控制了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保护其他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3年1月至2014年7期间由(ICU)共转入7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主要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男5例,女2例;年龄57~78岁;所有病人经肺部X光检查提示肺部感染,体温38.5以上,通过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资料显示为院内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其中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我们应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去隔离病人,控制好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2护理措施 1.1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当确诊病人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时,要及时落实好隔离措施,并做好隔离标记,在病人的床头挂上隔离标识,病历牌及输液执行单上注明耐药菌种类、隔离方式、目的、措施、注意事项等。尽量安排病人住单间,如没有单间则安排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在同一房间,且做好床边隔离,控制室内温度在22~24℃,湿度在60%~65%,室内通风换气2~3次/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严禁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与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2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护人员的手常常是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有关文献报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常通过外源性途径如医务人员的手获得[1].因此,洗手是阻断接触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1]。所以,我们要求在对多重耐药菌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或者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消毒。手上有明显污染时,立即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洁肤柔手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从而切断传播途径,避免感染其他病人。为了保证手的清洗和消毒,手卫生的设备尤为重要,我院院感科将洗手的示意图贴在各科洗手池上方以推广六步洗手法,且全院的电脑屏保也设置成有关手卫生方面的宣传图;在治疗车上、在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床旁、在病房走廊内均放有洁肤柔手消毒液,让医务人员、病人及家属均养成自觉手卫生的习惯。 2.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病人使用的各类物品专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以预防交叉感染。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清洁和擦拭数次。普通的医疗用品应做到“一用一消毒”;接触患者破损的皮肤黏膜的物品应做到“一用一灭菌”;备用的医疗用品要保持干燥,放置在便于消毒的容器中,以免保管过程中污染,或使用一次性管道,防止交叉感染。对医疗垃圾进行统一分类收集,严加管理,正确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切断病原菌传播途径,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2.4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护理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静脉置管、留置尿管、吸痰等操作时,极力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在应用抗菌药物时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尽早正确取痰标本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药物,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2.5严格探视制度为切断通过病人家属传播的途径,在探视上做到定时间、定人数,进入病室时穿隔离服,戴帽子、口罩,床旁备手消毒剂,并告知家属接触病人前后都要进行手卫生。 3护理体会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治是一个系统的工作,我们应当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并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防止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暴发。 参考文献 [1]李峰郁;吕玉丽;;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管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年05期. [2]胡娟;陈灿辉;董爱明;姜筱琼;;医护人员对不同洗手方法依从性及洗手效果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