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在降低整形外科感染中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VSD在降低整形外科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1年3月~2013年10月整形外科收治的86例整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3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处理, 观察组给予VSD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创面修复时间和感染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良好、无渗液者40例(93.02%), 对照组创面愈合良好、无渗液者34例(79.07%), 两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1周愈合率为48.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9%, 两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4.65%, 对照组为18.60%, 两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在降低整形外科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术;整形外科;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1], 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 对于骨髓炎等内部难以治疗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是外科治疗技术的革新。其将聚乙烯醇材料覆盖于创面, 并用半透膜进行封闭, 连接负压动力源, 使局部处于负压环境, 将创面坏死组织及渗液通过引流管排出体外[2], 为创面修复和后期手术创造良好生长环境。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3月~2013年10月整形外科收治的86例整形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探讨VSD在降低整形外科感染中的临床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10月整形外科收治的86例整形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19~65岁, 平均年龄(35.6±5.8)岁, 其中, 男性患者55例, 女性患者31例;烧伤50例, 车祸伤36例;新鲜创面52例, 陈旧创面34例;创伤面积4 cm×5 cm×1 cm~18 cm×17 cm×9 cm不等,平均11.5 cm×13 cm×3 cm。根据治疗方法将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临床可比性。
1. 2 材料 VSD一次性负压引流护创材料:武汉可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型号:15 cm×10 cm×1 cm, 产品标准号:YZB/鄂0512-2007。配套材料:生物半透性薄膜, 1~2根多侧孔硬质硅胶引流管。
1. 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彻底的清创治疗, 彻底清除坏死的组织、脓液、渗液以及炎性组织。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换药处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每1~2天更换敷料一次, 对于创面深大者给予放置引流条, 并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感染坏死严重者可行多次清创治疗, 直至布满新鲜肉芽组织, 然后进行植皮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VSD治疗, 根据患者创面的具体情况拼接或者裁剪合适大小的VSD材料, 将VSD材料修剪成与创面相同的形状, 贴附于创面上, 可进行边缘间断缝合以便于进行固定, 粘贴时生物半透性薄膜要覆盖创面边缘健康皮肤3~4 cm, 将引流管与负压引流瓶进行连接, 确保中心负压引流通畅, 中心负压一般持续在125~450 mmHg[3], 一次性有效引流可持续5~7 d, 7 d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更换或者拔除, 对于损伤面积较大和组织供血不足的创面一般给予VSD引流1~2次, 直至布满新鲜肉芽组织, 然后进行植皮手术治疗。
1. 4 观察项目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创面修复时间和感染发生率。
1. 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进行表示, 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 以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肉芽组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观察组患者拆除VSD敷料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 创面洁净、颜色红润, 无渗出及水肿;而对照组患者的创面的肉芽组织较少, 有渗液。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良好、无渗液者40例(93.02%), 对照组创面愈合良好、无渗液者34例(79.07%), 两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创面修复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1周愈合率为48.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9%, 观察组患者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0.5±2.3)d, 对照组患者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1.5±3.5)d;两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创面修复时间的比较[n (%)]
组别例数1周愈合2周愈合3周及以上愈合
观察组4321(48.8)a14(32.6)8(18.6)a
对照组439(20.9)17(39.5)17(39.5)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10.59、a, P<0.05
2. 3 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2例, 感染发生率为4.65%;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8例, 感染发生率为18.60%, 两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VSD是近年来研究兴起的新式引流方法, 其将伤口使用特殊材料覆盖封闭并置于负压下一段时间, 以达到促进清创和伤口愈合的治疗目的[4, 5]。主要应用于治疗软组织大面积损伤、感染性或非感染性伤口等[6]。一些学科领域, 如整形美容科、骨科、胸外科等已将VSD列为重点规划发展项目。目前VSD技术已经从理论逐步走向实践, 其应用范围都不断的扩展[7]。
VSD的主要由封闭半透膜、创面填充敷料、引流管路以及负压发生装置组成[8]。创面填充敷料为海绵或者泡沫, 可起到缓冲创面压力的作用, 并能吸附渗出液, 在负压装置下, 可将渗出物经引流管引出[9, 10]。封闭半透膜可提供一个封闭无菌的环境, 防止感染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 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4.65%、对照组为18.60%,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 VSD技术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换药处理。
综上所述, VSD技术可以改善患者创面的愈合情况, 可有效防止渗液对创面的损伤[11, 12], 缩短患者创面愈合的时间, 可以更好的清除创面的分泌物, 较少患者的痛苦, 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创面细菌的数量, 降低患者创面感染的发生率, 说明VSD技术在降低整形外科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裘华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61-180.
[2]曾大顺,陈建云,喻棣,等.闭式负压引流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中外医学研究,2012,28(10):108-109.
[3]黄宗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面部烧伤植皮中的临床作用探讨.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305-306.
[4]侍永惠,邓丽娜,王晋芳 ,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整形外科植皮前的临床应用.医学美学美容, 2013,22(9):86-87.
[5]秦立友,吕俊生,裴介成 .负压封闭引流在治疗骨科感染性伤口的应用.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0):194-195.
[6]Riedel K,von-Gregory H.Vacuum-assisted closure therapy.Current status and basic research. J Bone Joint Surg Br,2008,52(3):377-381.
[7]张陈威,柳大烈,梁智,等.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人工真皮自体表皮移植修复外伤性创面.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3,48(11):1391-1394.
[8]丁凌志,徐佳.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外伤性皮肤缺损中的应用.临床骨科杂志,2012,4(12):478.
[9]裘华德, 宋九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4.
[10]胡国东,赵福龙,张学东,等.应用VSD治疗12例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的临床体会.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7):3040-3046.
[11]崔立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的应用及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时珍国医国药, 2010,21(9):2352-2353.
[12]任高宏,余斌,王钢,等.游离组织瓣联合游离植皮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肢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2, 14(10):844-849.
上一篇:耳鼻喉科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2型糖尿病合并外科感染的社区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