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乡县衙橙联看古代官员的民本思想
摘 要:内乡县衙作为中国封建地方政权的实物标本,见证了千年的世事巨变。它所渗透贯穿的施政理念和民本思想,对今天的官员如何从政仍不乏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关键词:内乡县衙; 橙联; 民本思想
中图分类号:K9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166-001
内乡县衙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40 年),经历元、明、清三代及民国时期,距今有近700年的历史,现存的建筑全部为清代光绪年间所建,占地2万多平方米,厅堂房舍280余间,主体建筑有宣化坊、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刑钱夫子院、三堂等,主体建筑两侧分别建有监狱、吏舍、主簿衙、巡捕衙等,县衙规模宏敞,布局严谨,峻宁雕墙,廊庑巧构,庭院静谧幽深。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封建社会县级官署衙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北有故宫、南有县衙”、“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之美称。与北京故宫、河北保定总督府、山西霍州署合称为中国四大古代官衙。不仅是一座十分珍贵的文史资料库,更是中国封建社会县级政权衙门的实物标本和历史见证。倘佯其间,抚今追古,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从秦始皇实行郡县距今两千多年,历经沧桑,兴衰更迭,数以千计的县衙,一个一个都湮没在历史尘埃之中。在时光流转中,感慨于“兴衰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沧桑厚重。
步入古朴典雅、排列有序的古县衙,那些镌刻悬挂在官吏们活动的重要场所建筑物上的匾额、楹联、官箴立即跃入眼帘,它们风格各异,蕴涵深邃,笔法遒劲,对仗工整,读之有味,诵之上口,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和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从中也可看出古代官吏 “便民”“亲民”“敬民”的民本思想,深感我们中华民族民本思想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县衙大堂楹联: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如负国,何忍负之?
据说大堂原无楹联,此联是知县章炳焘重建县衙时增补的。联语为清代康熙年间刑部尚书魏象枢的名句。这副楹联写的是为官者应具备的思想品德。联语从反面着笔,连用三个“欺”字和三个“负”字,着意指出“欺”与“负”的危害性,即欺骗别人如同欺骗苍天,也等于欺骗自己;辜负了人民,也就是辜负了国家,从而劝告为官者,只有诚实无妄,不欺瞒浮夸,才足以治国安民,俯仰无愧。
二堂檐下楹联:
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唯重,罚疑唯轻。
意思是说为官者要公正执法,不可有亲疏之分,行令不要徇私情;重赏那些为查清疑案有贡献者,一时难以查清的案件,要谨慎从事,不宜草率处罚,以免铸成错案、冤案。
与二堂相对的屏门上匾额:“天理、国法、人情”此匾所置之处,是知县进大堂审案时必经之地,抬头即可见到,以警示官吏办案,施政要顺应天理,执行国法,合乎人情。
在刑钱夫子院,正门内宅门有一副植联: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此联写的是做官应具有的道德情操。自古就有“三德智仁勇,一官清慎勤”的说法,这副楹联就是强调为官者要坚持做到“勤、清、慎”三个字。勤,就是要少说多做,多为百姓办实事好事; 清, 就是要廉洁,“公生明,廉生威”,为官者要时时“省身克己”,清正廉洁,大公无私;慎,为官者握有特权,权力意味着责任,政事复杂,事事关联国计民生,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一定要顾全大局,慎之又慎,切不可忘乎所以,以免给国家和百姓造成危害。
三堂楹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据考证,这副对联是清代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调任内乡知县高以永撰写的。清同治《内乡通考》载,康熙十九年(1680年),高以永以会魁(指京城会试第一)赴任内乡知县。以永善诗,曾写过许多体察民情的诗文,升迁离任后,士民立“德政”、“去思”二碑于仪门前,并入名宦祠,永示怀念。联语朴实无华,感人肺腑。意在劝告为官者要摆正官与民的关系,从中找准自己的坐标,明确自己的职责,从而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联语反复嵌入“一官”和“百姓”,对仗严谨,恰到好处。此联以辩证的观点,把“一官”和“百姓”的关系表述得淋漓尽致。上联意谓官是民的管理者,百姓离不开官。官与民是相对的,官者,管也。管理百姓是官存在的必然。管理就是服务,为百姓服务是官的职责,为官绝不是个人的什么荣华富贵之事。如果为保护百姓的利益而丢掉乌纱帽也不为耻辱。地方官的岗位极其重要,切不可以为无足轻重。明代一位学者说“州县一官,作孽易,造福亦易。”一个地方的经济是否发展、社会是否稳定和百姓能否安居乐业,全靠地方“一官”。下联意谓官离不开百姓。官来自百姓,自身也是百姓中的一员,且吃的、穿的、用的全部受恩于百姓,没有老百姓,官也就不存在了。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东汉《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说:“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民为国之本。所以“得一官”不要忘本,更不要欺压百姓。短短几句,将官与民的关系,为官做人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发人深省。
三堂庭院,前檐匾额写着“清、慎、勤”三个大字,出自三国魏司马昭训诫官吏之言“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之者,何患不治乎。”明清皇帝倡此“三字”,多置于衙署,以警戒官吏做到清正廉洁,慎重处事,勤于政务。
除此之外,在大门抱柱、大堂、二堂处,均有寓意深刻的楹联。此外,还有主簿衙大门植联“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 不鄙斯民。”典史衙:大门楹联“法规有度天心顺,官吏无私民意安。”此外,还有一些百姓感恩的赠匾,如“爱民若子”、“德泽白羽”等等。这些古匾联不仅留下了书法真迹,更是考证历史的重要依据。
菊潭千载经风雨,官衙几度解沧桑。内乡县衙作为中国封建地方政权的实物标本,见证了千年的世事巨变。这些为政箴言,可以说是前世为官者造福与造孽、为民与害民、遗爱与遗恨、清官与贪官、荣与辱、兴与衰、赞与骂、生与死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结晶。它所渗透贯穿的施政理念和民本思想,对今天的官员如何从政仍不乏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上一篇:鲜英:为民主找家的人
下一篇:毛泽东故居题匾的四次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