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乡魂
从凤凰古城出发向南行驶34里,坐落着一个依山而建、绕水而居的村庄。当地村民感恩先人群策群力整治水利,实现旱涝保收、粮食增产的梦想,便将水与田连在一起,取名为“水田”。
水田村隶属凤凰县水打田乡,目前居住着300多户1300余人,全村70%以上姓刘,是个典型的中国家族式古村落。刘氏族人早在明代初期就来此定居,繁衍至今已有640多年。数百年来,明清两朝汉族与土家族、苗族长期杂居融合,形成了完整丰厚的文化体系,故又被称为“汉土民乡村”。
乾隆年间编纂的《刘氏族谱》记载:“我始宗祖刘逢时,字秀二,于先明洪武末,永乐初年间,自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滩头,因‘承顶军户’来到湖南辰州府五寨司(今凤凰古城)城南,土名水打田。在水田军营中当一名领班多年,退役后,不返原籍,定居水打田,置业里居,娶妻生子。”刘逢时为后人树立了“欲治家,先育人;欲育人,先兴教”的族规家训,采取“以耕养读、边耕边读”的方式,在水田兴“私学”。为更好践行诗书传家的理念,他不远千里赶赴江西吉水、湖南黔阳(今洪江市)和麻阳等地,搬回孔孟、朱熹等儒家经典,同时兼任主持先生,积极向儿孙传授儒学。
一百多年后,刘逢时第七代后裔刘鼎为改变这种“氏族耕读传家”的封闭教育模式,于天启元年(1621年)邀约乡邻好友田儒禄、安怀东,自筹资金,行走数千里,远赴北京,向皇上请旨筹建学校,最终实现了开办地方“官学”的夙愿。从此,乡邻各姓氏子孙有了弘扬先贤文化、施展文才抱负的固定场所,呈现出一派崇智尚学的繁荣景象。
受崇文重教家风影响,水田古村人才辈出。据清朝地方《人口普查簿》记载,这个只有“七十二户烟火三百三十六口人”的村庄,先后走出刘廷学、刘元魁等62位文武秀才。乾隆皇帝听闻后,特诏赐“木天起秀”匾额,并题写楹联“地兼乎木天之重,名併乎凤池之荣”,以赞颂重视教育、崇尚文化的良好风气。如今,“木天起秀”匾额依然镶刻在村里的门楼上,昭示着后人不忘“崇文重教、治家育人”的族规家训。
由于重视教育,水田古村乡土文化得以开启昌盛。雍正初年,刘天技、刘天祚兄弟在祖居地江西观赏“采茶戏”后深受启发。返湘后将“采茶戏”的“茶”字,与西汉“燃灯祀太乙”中的“灯”字相联,创立新戏曲“茶灯”。茶灯的故事情节富有乡土气息,主要反映愉快的劳动生活,歌颂丰收的喜悦和男女纯真的爱情。1956年,广州军区空军文工团三位艺术家,跋山涉水,不辞辛劳,赴水田村观看茶灯艺人表演。返回广州不久,他们将20余万字的唱曲记录下来,并于1957年首次搬上银幕,在中南海与国家领导人和广大观众见面。如今,流传近三百年的茶灯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打田乡也因此获得了“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
盛世修志,族兴修祠;撰史明源,谱存族旺。生于雍正年间的刘元魁,为人谦和,办事公正,秉义疏才,是凤凰有名乡绅。为了刘氏族人兴旺发达、文脉相承,他热心奔走,多方筹资,于乾隆三年(1738年)修建刘氏宗祠。祠堂建好后,担任首届族长,致力维护宗族团结和睦,倡导族人积德行善。他历经数十年考证,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撰编凤凰厅首部《刘氏族谱》。建祠修谱之后,刘氏族人逐渐发展成为房舍众多、人文鼎盛的大家旺族。水田村从此成为凤凰乃至湘西地区刘姓最大的聚居地。如今,由此迁徙而出的刘氏后裔达3万余人,主要遍布于湖南、贵州、重庆三个省市的19个县市。
正是在良好家风文化熏陶之下,回乡养病的一品武官刘士奇深感家乡教育落后,人才凋零。同治年间,他以提督衔赴贵州古州镇任总兵,与属下将领们商议后,决定将朝廷积年欠发军饷四十二万余两全部报捐给朝廷,用于湖南、安徽和江苏办教育,其中以银三万两加扩凤凰厅文武学定额各三名。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凤凰教育发展,为培养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光绪年间的进士熊希龄、秀才刘士椿、姚荣炳等人便成为首批受益者。他另外捐银两万两用于整修刘氏祠堂和发展戏曲茶灯、阳戏。同时刘士奇积极参与家乡架桥铺路、续修《凤凰厅志》等公益事业。同治皇帝对此非常满意,诏赐“金星起秀”匾额一块,称赞其“武官办文官事”。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先人家风永不磨灭。始建于乾隆年间的刘氏宗祠,经贵州提督刘士奇(后任四川提督)捐银重建、民国时期刘宗坤等人集资整修之后,更加雕刻精致,气势恢宏。据《刘氏宗祠碑亭记》记载:“宗祠依山傍水,雄峙壮伟,两幢毗连,匝地百丈,聚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福泽四邻,佑护一方,族中志士仁人层出不穷,文才武将名扬四海。吾宗之精神,合族之信仰,尽聚祠中,谓之吾族脊梁,实不为过也。”进入新世纪,面对学子倍增、课读无所的困惑,刘氏后人秉承祖训,追慕先贤,于2000年将宗祠无偿捐献政府,用于兴办学校。当代水田人用新形式、新举措将兴学助教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自刘逢时迁徙至此制定“欲治家,先育人;欲育人,先兴教”的家规以来,“崇文重教、治家育人”的风气一直浸润着这片土地,滋润着一代代水田人。
根植于乡土文化的厚重土壤,刘氏后人创作了各类文学作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萧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忧郁村落》、长篇纪实文学《挺进美利坚》、文化旅游书籍《追书走凤凰》等多部著作,其中长篇小说《筸军之城》,以四川提督刘士奇等历史人物为原型,塑造出匡嘎恩其等众多生动鲜明的文学形象。湘西州作家协会会员刘益林在厚重文化土壤滋养下,从教师岗位退休后,一直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搜集整理和保护研究,临近80岁高龄时,先后出版《茶灯与阳戏考略》《巫傩宗师陈法阳》,发表各类作品上百万字,可谓老当益壮,硕果累累。
水田村及周边村寨热衷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连续五年开展了“從文少年”经典诵读活动,连续六年自发筹资组织村民参加篮球、拔河、跳茶灯、跳广场舞、打腰鼓、个人歌舞等多种迎新春活动。活动中,当地群众、学子不仅可以了解文化血脉,而且能够滋养文化土壤,使得民间文化、本土文化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山麓为笔百年文脉昭水田,溪水作墨万丈澜涛起宏图。从水田村文化墙上的这副宣传对联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水田村“崇文重教、治家育人”的家风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代代传承的文脉终将变为一道永不消逝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