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文庙:皇家宫阙式建筑群的幕后传奇
文庙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区东南隅,是一组造型雄伟的仿皇家宫阙式建筑群,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历经扩建,规模庞大,号称“陇右学宫之冠”。其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70米,东西宽90米,占地面积1.5万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对称,结构严谨,富有我国古代建筑庄严雄伟的风格特点。坐北向南的文庙,是历代文人墨客修学和祭祀孔子之地,由儒学院、孔庙、文昌宫三部分组成。庙内古柏参天,古朴清雅,整体布局对称,结构严谨,雕梁画栋,檐牙高啄,碑匾林立。据说是为当年在此戍守边关的将士子女入学而兴建的。
文庙有一个奇特之处,它没有正门,到此而来的人均要由东边的小侧门进出。据说,这是因为当年有庙管许愿,如果武威出一状元就开正门,但数百年来,一直未出状元,所以开正门之事也就搁置至今。
文庙值得一看的是文昌殿前的众多匾额。传说文昌君是受玉帝之命掌管人间禄籍的,他让魁星点定谁的名字,谁便会文运亨通,月中折桂。因此,文昌殿门口挂满了历代文人学士敬献的数十块匾额。敬献者有官员、社会名流,也有莘莘学子,其中不乏书法精品。保存如此众多的匾额,在河西乃至整个甘肃省也是首屈一指的。
这些匾额早自康熙,晚至民国,题名五花八门,官职尊贵不同。乡国学弟子献的“书城不夜”、“辉增四垣”和邑人曾国英书的“文明长昼”,知县王汝地献的“辉腾七曲”,督察院左都御史李宗方书的“佳录垂青”,甘肃按察史刘大懿题“聚精杨纪”,兵部侍郎邑人牛鉴书“天下文明”,书画家张美如书“云汉天章”等等,琳琅满目,蔚为壮观。
在观赏诸多匾额题字时,只要稍加留意,便会看出很多奇怪之字。譬如,兵部侍郎邑人牛鉴所书“天下文明”的“明”字,就是“目”和“月”的合成。这不是古人的错写,也不是古人的臆造,而是清朝时不许有人提到“明”字,否则,将会遭受反清复明之罪而被加以重刑。
如今,这座具有“陇右学宫之冠”美誉的文庙,是武威市的文脉所在。每逢高考之前,当地的莘莘学子便会来到状元桥走走看看,或在大成殿、状元桥烧香跪拜,拴系红绸,以寄托榜上有名的祈望。
过去,武威文庙为陇右地区最大的学宫,现在又是河西走廊最大的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内设有书画、石刻、木乃伊等七个展厅,收藏有汉简、鸠杖、汉唐木雕、铜火炮、西夏碑等珍贵文物,均属国内罕见。其中保存完整的西夏碑,高2.6米,宽1米,厚30厘米。正面以西夏文篆书题额,意思是“赦造感应塔之碑文”。两侧各有一身阴刻伎乐菩萨,题额上端是半圆形云头宝盖。正文是西夏文楷书28行,每行65字。背面是汉文小篆题额“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正文有汉文楷书26行,每行70字。碑文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故事,讲述了护国寺的初建、显灵、重修的经过。因其碑文正面和背面是西夏文与汉文的对译,所以在研究西夏语言文字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国国内西夏文石刻极其罕见,就时间而言,均比武威文庙西夏碑要晚。因此,武威西夏碑是我国现存最长、最完整的西夏碑文,也是国内惟一的“西夏文——汉文对照珍本字典”,而碑头上的西夏篆书,更是绝无仅有。
相关链接:
武威市历史悠久,早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物华天宝,历史遗迹众多,经济富庶。
交通 武威市是古丝绸之路自东向西进入河西走廊的第一大站。312国道、新建高速公路以及兰新铁路横贯全境,交通十分便利。火车站位于市区东南3公里处;汽车站位于南关西路,日发班次近百个,主要通往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敦煌以及银川等地。
食宿 武威的特色小吃很多。除家常的米面外,还有肉夹子、凉州凉粉、山药米拌面、高庄馒头、米汤油馓、红烧羊羔肉、麦索、浆水面,以及凉州酿皮等。
武威市的住宿条件也相当不错。三星级宾馆三家,二星级宾馆三家,其他宾馆、饭店、招待所近百家,旅行者可根据自身条件加以选择。
购物 武威市的特色旅游产品制作精湛,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有铜奔马、鸠鸟、独角兽(护宅神兽)、西夏富贵牛、西夏四系扁壶、犀牛铜尊、摇钱树等,特别是出神入化的铜奔马复制品大可以假乱真,令人爱不释手。
武威市有旅游产品定点制作和定点销售单位,但其所售纪念品价格相对较贵。因此,旅游者如若看准了自己的心仪之物,砍价可是非常必要的。
特别提示 每年的5~10月为当地最佳旅游季节。武威市的景点中还有丝路名刹大云寺、海藏寺、罗什寺塔、沙漠公园以及天祝小三峡等。特别是海藏寺曾留有唐玄奘西行取经的遗迹,他在凉州滞留期间,曾在此诵经拜佛、讲经说法。
上一篇:秘书日日随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