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建筑设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思考
摘要: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人才日益增大的市场需求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调整现有的专业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学生工程实践的要求,成为了建筑设备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文章分析了建筑设备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科学构建专业教学体系、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和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方面加强建筑设备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在我国,建筑设备工程技术成为社会化、技术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一门新兴行业,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也已被列入国家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从市场的需求来看,建筑设备领域与国际接轨越来越紧密,社会需要大批较高层次的技术人才。但在建筑设备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由于历史原因,专业教育课程内容过窄过死,内容重复性较大,培养的学生灵活性不够,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高专在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思路和举措。
一、高职高专建筑设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1.建筑设备工程行业人才的现状。随着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改革,市场对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过去的建筑设备从业人员已不能适应现行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模式。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工作不仅仅停留在会操作的简单层面,而要参与到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规划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管理、维护检修等全过程中,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我国的建筑设备行业的人才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是建筑设备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对设备的安装检修、运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是应用技术人才的短缺和失调,甚至有许多非专业人员在管理现代高科技设备,导致先进的建筑设备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目前我国建筑设备行业的部分从业人员是从设计、施工等单位转岗而来的,部分是因工作需要从其它相关行业转而从事建筑设备行业的,其大部分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与教育。
2.高职院校建筑设备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在培养建筑设备人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养人才的比例失调,严重缺乏施工运行管理的一线技术人才,综合型、技能型人才欠缺,许多建筑设备行业的从业人员由于未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而不能达到工程施工要求。同时,在当前高职高专建筑设备专业人才培养中还存在着目标定位模糊的问题,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没有明确的界定。因此,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思路是解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瓶颈的首要问题。
高职高专属于技能培育型高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培养模式等与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高校存在明显不同。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更要强调职业教育的属性,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认证为目标,以培养职业化能力为核心,并通过创新培养方式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科学构建专业教学体系
由于建筑设备行业人员的严重缺乏,特别是实用型人才的短缺,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调整专业建设思路,科学构建专业教学体系。“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依照《教育部、建设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教职成(2004)15号)及两部门联合制定的建筑设备专业领域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多数院校确定了按“建筑给排水与消防、建筑电气、通风空调”三个教学模块来开设课程,按“建筑设备安装施工”与“楼宇建筑设备维护管理”两个就业面向来培养职业能力的建设思路,对学生的培养强调宽口径、淡系统、轻深度、重实用。
首先抓好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进而开展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和培养模式的改革,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注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培训。因此,知识结构要整体优化,要搞好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以达到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要大力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广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教和学的成本;教学计划应采用分段制,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式,教学内容要适应市场和生产对各种规格人才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1.优化专业知识构成。建筑设备专业虽然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但也必须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由于高职改革,所给的课时有限(一般为四十多学时),如果系统、完善地讲授所有的基础理论,很显然课时不够,也没有必要,如果讲的太少,则无法支撑实践,或者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扩展和延伸。因此,对于基础理论,根据所授专业知识的要求,应坚持面向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应用需要,力求精炼。
建筑设备专业课的主要内容是讲授各种类型设备工程的组成与构造,以往的教学大多采用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并联系实际举例讲明的方法,虽然学生们大多也能听懂,但印象并不很深,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教师应多采用现场教学,同学们不仅感兴趣,而且印象深刻。通过现场教学,不仅使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而且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1)有计划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并加强自身培养,优化各专业学科的师资队伍结构,争取每个教学领域都有带头人。(2)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工程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起到关键的作用,只有由具有工程师资格的教师,在一个充满活力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工程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进行实践教学的条件和环境,更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师。(3)实施导师制,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协助并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培养其教学科研能力。
3.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我国工程教育的主体还在大学校门内,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作为应用型专业,我们应主动与企业加强合作,满足其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及时了解企业生产和技术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在接受经典知识和技术的同时,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和未来发展需求,将专业办出活力与特色,提高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阶段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追求的目标是大学生个体素质的不断完善。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大学生保持自身具有可持续发展态势的能力,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完善其个性的能力。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和谐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1.课程设计应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建筑设备工程专业在三年的学习期间共开设了33门课程,再加上课外的选修和各种讲座,力求使学生具有全面的知识基础同时也具有较为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设置方面,对于一些课程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整合,增设工程测量、热工测量课程,对于供热工程、空气调节,增加运行与管理课程的内容与比例,加强供暖、通风、空调、制冷等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为了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在满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需要的基础上对理论教学课程的学时数进行调整,将传统的理论教学课时数适当减少。另外,还要根据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增设Auto CAD等教学内容。
2.加大课程的整合与改革。精简学时,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在重组、整合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突出主干课程的建设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原先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的重复性,同一知识点在不同课程中都有涉及,把以前各课程中重复性的内容摘出来,经提炼充实加工后形成新的课程就可精简学时,从而达到减少专业课比重,加大基础课的目的。同时,改革实践环节,强化实践能力。在制定教学计划、设定课程时,建立整体观念,打破各个实践教学课各自为政的局面,进行系统设计,将实践教学划分为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技术实践、社会实践四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还要结合“因材施教”观念,柔性化实践教学计划,满足学时个性化发展需要。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系统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体系,增加分析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综合性实验训练。在专业大型实验方面,增加实验项目的内容,更新实验内容,使学生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探索有效的产学结合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专业实训中心、校内实习工厂和校外实习基地的优势,为学生接触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提供条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岗位适应性。
3.完善课程考核制度。围绕能力培养,考核方式应当多元化。考核可采用职业技能证书、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不同方式进行,尤其应重视实际操作的考核。理论课程和公共课程的考核采用笔试以百分制记分;实验实训课、毕业论文(设计)、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采用实际操作、口试等方式以等级制记分,并计算相应的平均绩点。或者,亦可将理论考核成绩与相应的实验实训成绩采用百分比形式折算出该课程的成绩;坚持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原则,增设相关专业的选修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科研实践,对学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及获得的技术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计算学分等。公共课程和条件成熟的专业课程应当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制度,以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引导,规范课程教学,以考核检查课程的教学效果,以教学效果的好坏评判课程体系改革的得失成败。
四、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既要注重基础理论教学,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应对多变的就业环境,又要注重专业实践教学,使学生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因此,应进一步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配,建议其比例为1∶1.2左右。
1.理论教学方面。在理论课程体系改革中应注意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删除没有应用价值的部分,以“够用”为原则决定保留的基础理论知识。课程深度不一定很深,但专业知识面应当宽泛一些,突出适应性、针对性。基础理论课应弱化学科的系统性和内容的严密性,不过分强调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而应注重在专业课中的应用;专业理论课应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目的,同时注意基础理论课程在专业理论课程中的应用,注意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衔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各种实物教学及实例教学法,更好地贴近实际。对于建筑设备专业课的具体内容,教材上大多只是讲述了设计原理、计算公式、设备及配件的主要构造、特点、施工操作的基本要求等等,对于这些内容的具体概念,学生平时并没有什么感性认识,光学些理论的东西不免要有空中楼阁之感。因此,教师必须设法缩短教学与具体工程实际之间的距离。在教学方法上一是尽力采用实物教学,二是采用实例教学的方法,在讲述原理、方法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讲解。
2.实践教学方面。加强实践教学有多种途径:增加专业实践性教学占理论教学的比例,加大各教学中实践性教学所占的比例,采用“2+l”,“2.5+0.5”等教学模式的实施,让学生能更好地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丰富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内容,为让学生毕业后能很快上手,在上专业课时将新知识贯穿到课本知识中去,并且通过参观,让他们了解新知识;完善各实习环节,认真组织实施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个实习环节,同时,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并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为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也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便利;强化毕业设计环节,改变以往按教师思路完成学习任务的传统模式,选择创造性思维设计课程,让学生在生产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在企业技术人员和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参考文献:
[1] 庄中霞,裘汉琦,胡建平.高职高专建筑设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建议[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 李卫平,裴涛,王丽.高职建筑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7,(6).
[3] 刘学军.浅谈高职建筑设备专业的实践性教学[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 王海涛,程海峰.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发展与思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9,(2).
[5] 高桂芝,鲁巨伦,李浩.建筑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J].职业时空,2008,(5).
[6] 苏国安,李相佑,赵志川.关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4,(9).
上一篇:建筑工人废弃物减量化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