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京四合院的形成与空间构成特性
【摘要】四合院反映着北京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民俗,同时也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和中国民居建筑的特性,本文从四合院的历史性发展阶段,空间构成及平面特性等相关研究,对这一传统居住形态进行考察与归纳分析,对中国北京四合院建筑的特点、差异及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历史因素;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民居形态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北京四合院包含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原理,是中国住宅的基本原形,本文通过研究中国首都北京四合院的形成与空间构成特点,分析了中国人的传统居住方式,生活理念,更加清晰简明地理解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所反映出的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有利于当代人的学习和研究。
1.北京四合院的形成
作为建城3000多年的古城和建都900多年的五朝古都北京,独特的政治文化历史地位决定了民居的发达。明清以来,北京四合院虽历经沧桑,但这种基本的居住形式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更适合居住要求,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结构和造型,它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对建筑物风格形成而言,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兼有避雨、遮阳、防风、纳凉等多种功能,同时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牵强地认为是单一作用造成的。北京夏季和冬季温差较大。木结构与壁结构混合的中国独特的四合 中庭型住宅。
儒家思想反映在建筑上是伦理、均衡和对称;无论是中央庭院还是外观轮廊,包括空间内容上,都体现出规矩,方整的内涵。道教文化体现在建筑的布局结构与装饰。如:在布局结构上的堂屋与厢房、天井、一进、二进……在装饰上的琉璃瓦(灰、黄、红、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土瓦、斗拱、飞檐、贴脸、花窗、柱、梁、廊、雕(石、砖、坭、木等各种雕刻)、绘画、图案、书法、色彩、牌(门)楼、盖(金字)顶、吉祥物等等。家族制度使得四合院建筑又多以坐北朝南的朝向居多,四合院中以北屋最适合人居住,因此是家里长辈们的居室。另外还将会客、祭祀的厅堂设在北屋,使其成为这个家庭与外界交往的门户。
1.2 形成脉络
古人把北京四合院的历史追溯到元代在北京建都。元代四合院目前在北京已无实物,唯一能供参考的就是在元大都旧址上发掘出来的。明王朝建立后,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也促进了建筑业和住宅建设的发展,明代住宅仍沿袭了元代四合院的形式。 清代定都北京后,大量吸收汉文化,完全承袭了明代北京城的建筑风格,对北京的居住建筑四合院也予以了全部继承。
2.北京四合院的空间配置与平面类型
2.1 空间配置
中国古代建筑的庭院和建筑物的配置大部分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用横轴线与纵轴线将建筑物空间左右对称地分离开来。四合院的布局可分为基本型、纵向复合型和横向复合型。基本型的四合院只有内院和外院,纵向复合型的四合院沿着中轴线排列着两个、三个、四个甚至更多的院落,分别称为二进、三进、四进院;横向复合型院落则是在东西方向上排列着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院落,因为前后两条胡同相距不远,使宅院无法向纵深发展,只得采取横向发展的布局。一些王府往往纵向有两三个院落,横向也有两三个院落,纵横联成一体,组成一个包括四五个到八九个院落的住宅群,成为名符其实的深宅大院。
2.1.1 前院
关于四合院的布局,大多数学者最常引用的是三进四合院的典型住宅形式(如上图1所示)。从大门进来之后,迎面是一块影壁或照壁,紧贴着东屋的南山墙,它类似更早时候的所谓门屏,又叫萧墙。萧墙的功能更多是保护私密性、避邪等,但“萧”是“肃”,有“肃敬”之意,于是古人称内乱为“萧墙之祸”。四合院多有前、后或外、内两院。它在前院设“倒座”,其实就是南房,因为正房是坐北朝南,而南房是坐南朝北,位置正好倒过来,故名“倒座”,它一般作为仆役住房、厨房和客房。
2.1.2 内院
倒座与正房、厢房之间有垂花门相隔,此门在南方称仪门,为礼仪之属,门内门外,形成内院外院,其空间的等级不同,尤其是内外分明,妇女不能随便到外院,客人不能随便到内院。《礼记·内则》曰:“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内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宫固门,阍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这就是说居家之礼的根本是“谨夫妇”,即规范男与女不同的行为方式。对应于此,住宅营建的原则为“辨内外”,即划分内与外不同的居住空间,并要求人们在不同的伦理环境应对不同的行为举止。内外空间固然需要分开,但也必不可少地需要联系。这样,可开可闭的“门”便成为其间的枢纽,它既是内外空间转换的纽结,也是伦理行为变换的场所。
2.1.3 后院
“四合院”的后院为全宅主院,有正屋、厅堂和东西厢房。其中位于纵、横中轴线交叉点上的正屋属最高等级,大多为三开间,体量是整个宅院中最大的,用料也最优,为院中长辈起居处。两侧东西厢房一般开间小,进深浅,为晚辈住所。如儿子成家,女儿出嫁之后,则东厢住“兄”一家人,西厢住“弟”一家人。中间的厅堂不住人,是一家的核心空间,专为家庭中婚丧寿庆祭祀等大事用之。如同天子有金銮宝殿,地方长官有衙门大堂,族长有祠堂,而一家之父则有厅堂,它是家长权力的象征。王其钧认为,传统民居的厅堂是我国古代封建道德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其中渗透着宗法等级制度及其道德原则,他说,民居建筑的厅堂空间意蕴首先体现了旧时的伦理思想,这是学界的共识。在民居厅堂中,左右对称的格局、中间祖宗牌位的设置、祖宗画像的悬挂、男左女右、昭穆之制、不同身份、辈份人的不同座次规定等等,都是伦理观念在建筑空间中的具体体现。
3.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性
对称性体现在四合院的建筑布局上,房屋始终以左右对称的态势进行、形体构成方面也都一样,从而给人以均衡感。独立性体现在四合院建筑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上,不管什么规模的四合院只要关上大门就形成独立的世界。灵活性体现在四合院建筑的功能配置上,一定数量的建筑组合,必然存在排列顺序问题。这种排列有时有规则,有时无规则,这多种多样的组合形式,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空间形式感受。多样性体现在多种形式的院落组合方式上,符合人们生活的多重需求。自然性体现在空间绿化上,北京的四合院是非常讲究绿化的,院内除通向各房间的十字形砖甬路外,其余都是土地,由于院落宽敞,可以用来植树、栽花、种草等。
4.结论
四合院的结构各地虽大同小异,但根据地域的不同也呈现不同的特色,体现了南北文化的差异,而北方的四合院中北京四合院的型制规整,十分具有典型性,在各种各样的四合院当中,北京四合院可以代表其主要特点。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综上所述北京四合院的这些特性都是中国其他地区四合院所无法比拟的。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它反映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参考文献:
[1]马炳坚.北京四合院[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2]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3]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宋大成.建筑空间表现[M],中国建筑出版社.2004
上一篇:关于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