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京历史建筑色彩美学特征
人物故事等。分析彩画的色彩美学,不仅要观察彩画本身与建筑构件整体色彩搭配效果,还要分析彩画细节的色彩处理方式(图1)。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提到:“彩画可分为三类即:1.五彩遍装法,以红色为底色,上绘五彩花纹,最外边以青绿叠晕;或是以青色为底色,上绘五彩,边缘以红色叠晕;2.另一类是以青绿色作为基调的碾玉装和叠晕楞间装(青绿色叠晕)。3.彩画品味最低的一种,是以土朱暖色调为主的彩画。”
从色谱图谱的关系上来看:故宫屋顶和墙身(红、黄色)是主调色谱;和玺彩画等彩画形式构成的是点缀色谱,组合图谱便是白色基座及自然环境。建筑色彩和谐统一并非只是一般意义上局部色彩韵律感的统一,而且还要与环境(自然、社会)色彩相统一。
(二)青灰——四合院
如果把故宫比作是一幅精致的工笔画,四合院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水墨写意画。这幅水墨写意画却不像南方水墨色彩那样,在湿润空气中晕染开来。四合院源于元代院落式民居形式,“庭院深深深几许”,私密性较强,不同于西方“草坪上的建筑”。四合院在功能方面,特有的砖石结构(保暖除湿、御寒抵热,地震平衡效果明显),比起当代的住宅更环保节能;在色彩艺术方面,故宫是与自然色彩争艳丽,四合院则是与自然色彩求融合。
四合院色彩烘托了故宫恢弘的气魄,青石、青砖、灰瓦,木色是主色彩,编织成一片灰色的波浪。为打破灰度色彩的视觉疲劳,在门(特别是垂花门)、窗、柱子,甚至利用院内绿化植物等选用点缀色彩进行调和。四合院更注重选用自然石材:灰色瓦楞、牡丹、菊花、竹子,青石地面。自然环境色彩是这种低调青灰色中的一部分,深刻阐释了建筑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依据日本色彩学家吉田慎悟的环境色彩理论可以推断出:宏观上,四合院色彩是低彩度色,院内绿化是高彩度色;微观上,四合院青灰色石墙、屋顶是低彩度色,是接近地表的用色,四合院的门、窗,柱体是中彩度色,而高彩度色是院中建筑装饰,垂花门上的装饰色彩尤为明显,再添加上随四季时刻变化的花卉植物等,不同彩度间的绝妙平衡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色彩景观。
四合院大门的色彩以红、绿、黑色调为主,朱红色大门色彩鲜明,如七品以上官员居住的广亮大门,檐下梁枋上绘以彩画,无论是原色石材的抱鼓石,还是雕刻精美的墙壁,无不增加了气势。依据吉田慎悟的色彩理论可以得出,青灰色石墙、地面铺装属低彩度色;红、绿、黑色大门是中彩度色;门上彩画属高彩度色。平民阶层大门亦简单朴素,还兼用黑色。黑色自古是驱邪避鬼之色,逢过年过节高挂红色灯笼,在黑色大门上贴红底黑字对联,庄重又喜庆;垂花门(图2)的等级色彩较之主入口大门更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垂花门的彩画较之故宫彩画显得精致细腻,特别是吊瓜装饰的色彩搭配,更是被人称道。
(三)绿、灰、棕——颐和园
江南园林是闲情雅静之所,如文人笔下的水墨写意画。皇家园林更显恢弘壮丽,皇家园林的代表是宛如精致的工笔山水画——颐和园。颐和园色彩处理也像故宫一样,既有整体的经营,又有细部的推敲。
整体上看,颐和园这一景区环境的建筑色彩设计,是宫殿建筑与自然环境色彩的进一步融合,多点缀花木湖石,典雅大气徜徉在山水间。从三大景区看,第一景区宫廷区因政治功能多宫殿建筑,在自然环境色彩衬托下,宫殿建筑色调壮丽但不强烈鲜明,更显园林色彩的幽静内敛;第二景区前山、前湖区中佛香阁建筑群属于宫殿建筑群,琉璃屋顶闪耀,金碧辉煌,油漆彩画美妙绝伦,园内彩画(图3)更是游览园林风光之余的视觉享受;第三景区后山后湖区模仿苏州街市,既清幽恬适又热闹非凡。高彩度装饰点缀在灰色的街市,丰富了整座园林的色彩。整座园林以自然色彩为基调,充分运用大自然“活着的色彩”,依靠自然的色彩变化和宫殿建筑群营造地区自然景观。
三、传统建筑与色彩文化的新发展
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体系可与西方色彩文化体系相媲美,传统木建筑与西方石建筑表现也是不同的,西方建筑更注重发挥雕塑的魅力,中国传统建筑雕塑亦多木雕装饰,更注重色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建筑形制的不同表达方式。
这种东方建筑色彩文化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探索,设计悉尼歌剧院的伍重曾借鉴北京四合院部分精华,建造单元联排住宅。四合院色彩美学得到了越来越多设计师的青睐,西班牙设计师MBMarquitectes设计的巴塞罗那casadelsxuklis(图4)。它是提供给一些患有癌症的儿童或家庭治疗居住,在建筑空间组合和色彩设计理念上都受到了四合院美学的启发,是四合院色彩美学的新发展。
法国色彩学家郎科罗认为,色彩是一种具有高附加值的事物。色彩又是最为敏感并能引发人们生理和心理多重联想,所以建筑色彩自古以来一直都是被社会关注的。现阶段,应该通过回顾传统设计文化,发掘传统建筑色彩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美学关系,努力探究传统建筑色彩的新发展。
结语
色彩在传统建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最直接的表现之一。在北京历史建筑的色彩画卷中,四合院就是一片青灰色的海洋,故宫是海洋中金灿灿的帆船,颐和园就是灰色大海中的一座绿色岛屿。日本色彩学家吉田慎悟在《环境色彩规划中》中曾提到关键不在于用领先于潮流的新鲜色彩妆点城市,而在于让人们认可已然在当地积淀下来的色彩。当然沉湎于怀旧色彩情绪不可取,很容易形成建筑色彩的“过时感”。而传统建筑色彩与人民文化生活的新需求相结合,形成的心理色彩认同感更重要。对历史建筑色彩的研究不是描摹化古妆,而是要结合新需求,规划具有民族美学特色的建筑新形象。
(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资助项目:北京重要历史街区色彩限定性设计研究。项目批号:SM201210028011)该论文为课题组阶段性研究。
注释
[1]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序言第2页,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8。
[2] 宋建明:《色彩设计在法国》,45页,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参考文献
1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8。
2 梁思成、林洙:《大拙至美》,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3 宋建明:《色彩设计在法国》,45~49页,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4 王其钧:《中国传统建筑色彩》,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5 楼庆西:《装饰之道》,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6 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7 吉田慎悟:《环境色彩规划》,序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上一篇:客家围合群古村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