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山地民族特色 走贵州体育新路
乡镇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 9026个行政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已在城市街道(社区)和公共绿地广场安装“全民健身路径”健身器材2290套。建成独山紫林山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荔波茂兰国际生态汽车营地、紫云格凸攀岩基地、万峰林户外登山徒步基地等9个运动基地,建设步道12条。
在民族体育发展上,我省承办的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好评如潮;和省民宗委联合组织省内省外民族体育赛事捷报频传,还大力支持36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支持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每年端午节前后,在20多个县区举办“多彩贵州”龙舟、独竹漂系列赛事活动,镇远县的传统龙舟活动、平塘县及惠水县的全国龙舟邀请赛、铜仁市的中华龙舟大赛和国际传统龙舟赛、遵义独竹漂展示等赛事活动已成为当地体育旅游的品牌项目。
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上,全省每年开展健身活动和群众体育竞赛2000多次,日均体育活动数5次左右,参加活动人数年均达1000余万人次。有各类项目协会和体育社会组织1022个。
在竞技体育上,我们不甘落后,根据自身的特点,实施重点突破战略,大力发展拳击、跆拳道、体操、射击等项目特色项目,运动员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中共取得金牌37枚、银牌32枚、铜牌46枚,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邹市明等一批奥运、世界冠军。
目前,贵州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互为补充、普惠性强的体育发展格局,为群众参与运动健身提供尽可能多的体育公共服务。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布局,贵州将着力打造“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大省、体育强省”。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张玉广:“十三五”期间,我们全力实施和完成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把全民健身这个“里子”做厚实,把竞技体育这个“面子”撑起来,围绕“建成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大省、体育强省”的目标不懈努力。
省体育局正在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以责任为导向,抓好“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和落实,同时制定 “七大体育行动计划”。一是实施体育管理改革行动计划;二是实施全民健身365行动计划;三是实施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四是实施奥运争光行动计划;五是实施以足球为重点的球类振兴行动计划;六是实施体教融合行动计划;七是实施体育产业培育行动计划。
体育既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又和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紧密关联,所以在发展中,我们将努力跳出体育谋划体育,依托其他产业发展体育。
首先,体育发展要和大数据产业结合起来,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手段,建设体育云,运用科技手段助推体育运动管理后发赶超。其次要和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和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在这些领域,充分发挥体育元素,协同规划,同步建设,系统发展。
打造具有民生、民族、民俗与山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重大生态体育项目,采取“存量资源增量开发、增量资源创新或创意开发”的模式,在全省规划建设一批“生态体育国家公园”、“森林体育公园”等,规划建设一批“(城乡)绿道(步道)联通工程”,争取到“十三五”期末贵州休闲健身人均场地面积达到人均2平方米以上,争取制定出“国家生态体育公园”建设标准。
在体育业态发展上,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借力使力,借助外力发展贵州体育,推动体育与文化宣传、旅游、农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促进体育信息、体育旅游、体育养生、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的融合发展;努力探索组建体育产业集团公司,形成龙头带动作用,产业规模和集群效应,推动山地民族户外运动快速发展。
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我们的目标是2020年实现产业总产值450亿元,2025年达到800亿元。同时,在省体育局现有技术力量基础上集中人力、物力组建贵州体育学院,在体育教学、科研、特殊人才、竞技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
:跳出体育谋划体育,依托其他产业发展体育,理顺机制体制是前提。“七大体育行动计划”也把“实施体育管理改革行动计划”放在了第一条,可见其重要性。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具体有哪些内容?
张玉广:管理体制改革是否顺利、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全省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我们将根据省委改革办的部署,加快理顺政府体育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加快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将适合由体育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益性赛事,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办。
目前,各地正在优化职业俱乐部发展环境,完善职业体育的政策制度体系。鼓励拳击等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加大足球改革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贵州足球俱乐部等做大做强,构建由政府扶持、协会监管、联盟市场化运作、俱乐部法人独立运营的职业体育运行模式,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下一篇: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