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教育传统的反思中寻找当今语文教学灵感
摘要:当今语文教育在西方各种各样的理论与主义的冲击中疑惑重重,那么站在历史的视角,思古代教育传统之优劣、析当今语文教学之得失,以寻找更好的语文教学的灵感,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育史 古代教育传统
当今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20-0166-2
作为独立分科意义上的语文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作为实质上的语文在教育史上应该是非常漫长了,毕竟我国从先秦到清末的教育一直都是以语文教育为主体的,所以审视、整理、分析古代教育思想的优良传统,对于指导我们当今的语文教学和教学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取古代教育传统之精华
(一)古代的语文教育是融识字教育与文史经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教育,譬如《千字文》、《三字经》,本为古代儿童识字的教材却也充满了思想教育的意味,这就决定了古代语文教育内容的博大精深。应该说大部分文言文都具有文质彬彬的特点,不仅仅可以作为写作的范式,而且充斥着古代人的思想和智慧,《诗经》、《论语》、《左传》等等莫不如是。到了当代,人选我们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不脱离内容的综合性这一特点。但由于受到西方教育体系的影响和知识大潮的冲击,语文教育倾向于应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枯燥乏味的“文”的讲解,却忽视了文言文最为本质的“文以载道”的特点,难怪许多学生学过课文之后却不知其所言了。因此,抓住文章内蕴的“质”的精华,并和当下形式精密结合,应是当今语文教学思考且注意的地方。比如教学《陈太丘与友期》这一课时。借陈太丘的儿子驳斥其父朋友的事件,完全可以引发学生进行当下所倡导的诚信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诚信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新世纪的我们应当义不容辞的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效果。
(二)古代的语文教育更多地从整体着眼进行诵读训练和写作指导。读,着重诵读整篇文章和整体的著述;写,着重进行整篇的习作和谋篇布局的训练。这种整体性的古代教育思想,可以激活思维、引发联想、增强语感、陶冶性情,和我们目前所倡导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和陶冶性教育不谋而合。而我们在当今语文的教学中,知识讲解过多。整体感悟较少,往往只注重生僻字词以及所谓的重点句的分析,把完整的一篇文章分解的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因此,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从整体上感悟体会,无疑也是当今语文教学应努力的方向,何况学生凭自己的知识积累,有时可以完全理解,并不需要老师过分的条分缕析。
(三)古代语文教育的训练方法是通过读写的实际操作使学生获得读写能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是古代关于多进行实际操作的论述。正是坚持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践性,我国古代多奇才。毕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实践和积累的过程,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大密度、高频率的训练。当今教学重讲解轻训练,常常忽视了语文的这一特点,把语文等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认为只要老师多讲解必有学生学习上的立竿见影的进步,殊不知,这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值得庆幸的是当今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认识到加强学生实践的重要性,不但有指导性的让学生多读多写,而且根据当前形势和社会需求,鼓励学生多听、多说。
当然,这种实践并不同于为了应试而进行的题海战术。首先是目的不同,实践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题海战术则是为了学生应试、为了使学生取得高分,而完全置学生能力的提高于不顾;其次范围不同,实践兼顾到学生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题海战术则往往是以做题为主要方式只是进行考题方向的训练,范围狭窄。当今的语文教学,务必把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和题海战术区别开来。
(四)古代语文教育注意利用汉语文的特点进行教学。汉语文具有象形性、表意性、审美性、情感性、灵活性和艺术性等,传统的语文教育正是抓住汉语文的本体特点并加以充分利用,如识字教材中讲究押韵、综合训练中加强属对的练习、阅读写作中注意妙字神笔。可是当今语文教学多注意西方的主义和理论,却舍本逐末的忽视了汉语文特点,致使汉语文本身的强大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抓住汉语文的本体特点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感染,而且有利于学生联想、想象、逻辑、创造等多种思维结构的合成。因此,从汉语文特点的视角重新思考研究当今语文教学策略定会给我们带来可喜的收获。
(五)古代语文教育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强调启发式教学和圆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对启发式教学的论述。这种教学法一是强调教育学生必须抓住时机、二是强调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要求,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材施教则是对不同的学生表现出的不同个性,持有不同的态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是自孔子以来的古代语文教育的传统。而自从我国引进班级授课制,就形成了一位教师面对众多学生的格局,加上功利主义的影响,教育窄化为应试教育,随之产生了“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法,语文教学当然难免其影响。当今正处于信息社会。语文教育做为本民族的教育,理应站在时代的前沿,担负起为未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要求,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而传统教育中的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正好与此相吻合。可喜的是,当今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将其做了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例如,讨论法、问答法、情景教学法都是对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发展;而“三主三式”、“六步课堂教育法”等一些教学模式的提出,则正体现了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因材施教教学法的渗透。
二、弃古代教育传统之糟粕
(一)古代语文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少数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这一教育目的制约了古代的语文教育内容主要是为了应对科举考试的需要而进行的读写教学。读,限于读四书五经和前人的著名闱墨:写,限于习作八股文和试帖诗。只为功名的目标之狭隘和封闭,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小说中所刻画的受科举迫害的范进、孔乙己等不胜枚举的人物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而当今时代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其教育目的小而言之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而言之是为未来的社会培养人才。所以当今语文教育的知识价值标准不能被政治价值标准同化,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不能把语文教学中阅读的内容牵强附会地披上政治教育的外衣,不能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控制作文的政治方向,毫无理由地控制学生思路的开阔和思维的活跃。
(二)古代语文教育严重脱离语言实际和运用实际。其一是因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历来尊崇经典,并且以文取士,于是。全部语文教学的内容就被局限在读古文、写古文、写八股文的圈子里;其二是因为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文言文这种书面语为主要形式的,这往往会造成只重视书面语而忽视口语的局面。而当今时代需要的是经世致用的人才,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而且需要所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所以今天的语文教学一要正确看待经典,不要弃之不学,又不要以古代的只知背诵模仿而不知为我所用的方式去学;二要重视听说训练,使语文走向广阔的生活,并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吸收营养,这是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古代语文教育忽视我国自古就很发达的文字、训诂和声韵之学,同时还相当严重的忽视文学教育,这不得不说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巨大损失。正缘于此。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育中没有清晰地认识到汉语文的特色、丢失了“诗教”的优良传统、戏剧和小说不能登大雅之堂、没有形成语文的科学体系。当今语文教学我们应当力避这一固弊,发挥汉语文之特长、适时适当地继承诗教传统、挖掘戏剧和小说中的精彩之处、逐步建立自己的科学体系,使语文教学均衡、全面、健康地发展。
古代教育传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其精华,和我们当前所追求的语文素质教育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其糟粕,又给我们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多少警醒和启示啊。这对我们反思当今的语文教育现状,思考今后的语文教育航行,不是一个很好的指点吗?古代教育传统应该是我们在从事当今语文教学和教学研究时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灵感。
参考文献:
[1]曹明海潘庆玉编著,语文教育思想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1。
[2]郑国民,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一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
[3]禹明华,儒家文化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影响述评[J],现代教育论从,2005,(3)。
[4]石耀华,“儿童读经”运动质疑一从近代语文教育史上几次读经运动说起[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作者简介:周英顺(1979——)女。山东郓城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