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教育评价体系中的要素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方法中应该创新评价体系。而创新评价体系中除了从一元评价走向多元评价,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和评价者和评价对象相结合之外,还要引入市场要素。市场能够检验应用型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市场要素能够让评价体系保持活力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教育评价体系 应用型人才 市场
目前我国很多本科院校都定位在“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都争创世界或是国内一流的大学。在此定位下,很多高校都“规模求大,学科求全,层次求高”,盲目发展。尤其在高校合并高潮之后,更是如此。诚然,有些高校强强联合、资源整合有利于学校整体发展,也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地位和竞争力。但是,有些新建院校在合并之初也定位在“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这样就导致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各高校层次不分、定位不明的局面。高校过多地集中在培养“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而忽视了“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在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和日益完善的就业市场中,“理论型”和“学术型”人才稍显过剩,面临严峻考验,而“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越显匮乏。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担负起了培养“实践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使命。
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法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通识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基础,通识教育有益于学生打下扎实的根基,也有益于学生向其他方向拓展。社会需求是人才培养的导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宗旨就是服务社会,服务市场和服务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应用型人才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以社会为本、以人为本。改变传统的大学就是要培养具有理论素养的学术型人才,以满足社会需要和个人需求为出发点,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一大批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其次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鼓励老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即教师除了具备教学资格,还具备所教专业的从业资格。比如,教会计的老师又是注册会计师,教法律的老师又具有律师资格证。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利用专业所长服务社会,利用空闲时间甚至是挂职锻炼在公司企业担任职务。教师是教学的载体,是教育理念具体的实施者,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行为者。只有教师勇于实践,以实践促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加强,再次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改变传统的以测试为主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测试只能检验出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不能检验出实践能力。这与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是相悖的,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评价则应该更多注重学生的过程性发展,多运用过程性评价和真实性评价。除了测试,多在实习和实践中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教育评价体系的方法
1、从一元评价走向多元评价
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力理论,即智力分为七种: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于1998年提出第八种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指辨别生物以及对自然世界其他特征敏感的能力。于1999年提出第九种智力——存在智力。存在智力指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灵世界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这九种智力,它们都互相交织在一起。因此每个人的智力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人以某一种或某几种智力见长。例如常人所认为的科学家智商超群,也许就是在逻辑-数理智力和视觉-空间智力方面比较突出,但未必就在音乐-节奏智力或身体-动觉智力中表现突出。所以在评价中,就不能单一地以一种或几种智力来评判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或是智力好坏。多元智力理论就为教育评价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标志着教育评价体系从一元走向多元。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就应该采用多元评价方法,避免一元的评价方式。
2、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
现代教育评价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以测验和测量为主,重在量化评价,也被称为“测量时代”。量化因为准确度高、效率高、操作性强和说服力强而被广泛运用于评价实践中。我们目前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量化评估,各项评估指标和参数准确细致。但是,量化评价也有其弊端。因为评价的对象都是人,人复杂的情感心理因素并不是数据可以完全测量的,比如人的需求、价值取向、心理变化、情感波折、态度差异等。质性评价也涉及到这种人为的因素。因为评价者是人,评价容易受到评价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评价者喜好不一致,心境不相同,出发点不一样,都会造成评价结果的差异。所以这两种评价方法各有优劣,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评价方法,而要在量化评价基础上结合质性评价。
3、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结合
传统的教育评价中,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分离,是对立的。评价者永远高高在上,评价对象则总是处在被检验、被测评的状态。评价者根据各项评价指标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给出评价结果。在这过程中,评价者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而评价对象接受评价者的评价,两者分割开来,没有对话,协商和沟通的过程。创新教育评价应当引进对话,让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平等对话,共同协商,一起分析评价中评价对象所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评价才会更有的放矢,更真实有效,更能促进评价的效果。
4、学校与市场结合
培养应用型人才很重要一点就是瞄准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有些院校尤其是“研究型”学校将大学校园与市场界限划分得过于明显,大学就成为了隔离于市场的一片真空地带。这就脱离了高校应当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急需的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的轨道。市场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核心环节,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更应该培养市场急需的创新型实用人才。创新评价体系脱离了市场,也就违背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使命。应用型学校要紧密联系市场,从市场上得到反馈,及时更新评价方式。
三、充分发挥市场要素
1、充分发挥市场的检验作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要由市场来调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学术型学科或是市场上已经饱和的学科。专业设置应当以市场为参照,依据市场需求及时迅速地作出调整。这就需要学校对市场具有前瞻性,并对市场进行调研和评估。对那些市场上已经饱和的专业,学校就要相对压缩。而对那些市场上急需的专业,学校就应当扩大规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评估中应当充分考虑市场因素,以是否满足市场需求为指标。这也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用至上的本质特征。
课程设置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传统的课程设置都是学科划分分明,结构单一、形式单一。市场上现在需要复合型人才,所以单一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就应当灵活多变,鼓励课程渗透、学科交叉,例如双语课程就是为了满足当前形势下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增多的需求。
教学要符合市场实际。比如,法学专业的学生如果仅仅只限于课堂上讲解法律条款而不模拟法庭的真实情景,或是开法律诊所,为社会人士提供法律援助,金融专业的学生如果只在课堂上用曲线分析股票涨高跌落,而不模拟股票市场真正地进行股票交易,这些就脱离了现实的实际。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评估除了评估课堂上的教学,还要评估这些实践教学。评价中还要重视这些实践教学。只有这些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充分利用市场,鼓励学生创业
就业能力也是考核学生的一项重要指标。就业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直接体现。就业能力的高低可以评价出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优差,而创业能力就更突显这一点。学生有就业能力不一定有创业能力,而有创业能力则肯定有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要求学生要具备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遇到困难百折不挠的态度。就业是被动的选择,创业则是主动的进取,创业能力更体现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体现就得需要以市场为依托,以市场为平台,充分利用市场。评价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则必须在市场上考核。
市场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的特点。评价体系中引入市场因素会导致众多变量和不确定性,例如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都根据市场来调节,而市场是变化的、不确定的,评估这些专业和课程时就无法制定固定的细则。但评价体系不能一成不变,任何科学的东西都具有活力和可持续性。创新评价体系还应该在定量的基础上,考虑变量。而正是这些变量才让评价体系更具活力和可持续性。市场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赖以生存的根基,创新评价体系,引进市场要素,也是生存需要的考虑。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创新评价体系,就要考虑市场要素。
(注: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重点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实证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7A024。)
【参考文献】
[1] 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2] 刘尧: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历史与观念嬗变[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
[3] 徐庆军、田英翠:浅谈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2008(4).
[4] 杨甜甜:论学生评价创新的理论基础、原则和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5(11).
[5] 张林、陶君成、孙静: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今日科苑,2006(9).
下一篇:幼儿园与家庭互动的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