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功效
摘要:重庆的城市产业集群,形成了较强的专业化分工,获得了外部规模经济,因而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大量同类企业的集聚,也提升了重庆汽车摩托车等产业的区域经济的外部性;同时,大中小企业通过区域品牌的产地效应,迅速地扩大了市场,进一步促进了专业化分工,降低了交易费用。应进一步强化重庆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促进专业化水平和技术不断提高,提升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形象,做大做强重庆城市产业集群,才能提高重庆区域竞争力。
关键词:城市产业集群;经济功效;区域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127;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39(2007)02-0044-03
重庆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工业大城市,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城市产业集群。研究这种城市产业集群,分析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功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重庆产业集群的现状
重庆市是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和国家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工业企业众多,已逐渐成为我国典型的城市产业集群成长地区。目前,重庆已经形成摩托车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等。
根据重庆市有关部门的统计,2004年重庆摩托车产量达到520万辆;全国排名前10位中,嘉陵集团位列第二,其后4-7名依次是重庆的建设、力帆、隆鑫、宗申等。重庆不仅是“摩托车之都”,而且是“摩托车配件之都”,重庆的摩托车配件企业很多,目前已经有具相当规模的渝江压铸、秋田齿轮等企业,有的资产已超过10个亿。重庆大大小小的1000多家摩托车配件厂,构成了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摩托车配套基地;还拥有巨大的摩托车配件交易市场,仅在重庆市菜园坝外滩的摩配市场,经营摩托车配件的本地商家大约有300多个,还有郑州、广州、浙江、贵州等地经营户400多户,年交易额达7000万元左右。
重庆是中国最大的微型车生产企业——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在地,还拥有商用车生产企业重庆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宇通客车厂以及由原四川汽车制造厂为主体改制组建的重庆重型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汽车工业是重庆经济的支柱产业。在重庆北部新区,规划建设有以福特轿车为主体,集生产、研发、贸易、博览、文化、教育、旅游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十里汽车城”。北部新区还有一大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2004年重庆汽车产量达到45.3万辆。重庆汽车摩托车工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正在使重庆迈向汽车名城和摩托车之都。
此外,重庆政府对于发展轻工业产业集群也比较重视,目前政府正在引导发展区县产业集群,拟定发展轻工业产业集群“三朵金花”。即发展。以沙坪坝区回龙镇为中心的纺织产业集群、璧山县璧城镇为中心的皮革产业集群、大足县龙水镇为中心的五金产业集群。
二、重庆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功效分析
(一)重庆产业集群形成了较强的专业化分工,因而促进其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和生产率的提高
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可从两个方面体现:其一,每个企业只专注于自己最具优势的生产环节,可将资源禀赋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其二,每个企业都将大幅增加其所从事的环节的产量,从而显示出规模经济的成本优势。
例如重庆摩托车行业,有摩托车零部件专业化配套企业1000多家,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机制比较灵活,在国内有较大优势。具体表现在:(1)发动机及其零部件专业化制造能力强,获得了外部规模经济的成本优势。特别是摩托车发动机制造成本低,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其中力帆、隆鑫、宗申发动机产销列全国前三位。(2)零部件品种齐全,体系完整,形成产业集群氛围。
(二)重庆产业集群的区域集聚,提升了产业集群区域经济的外部性
1 区域经济外部性获得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共同投入的使用。由于大量同行业企业在重庆“扎堆”,使它们可以共同分担某些投入,比如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活动,或者联合进行采购。由于重庆摩托车行业形成了强大的包括技术、工人、市场、配件、资金一条龙式的完善配套体系,不仅为重庆民营摩托车企业的萌芽与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还拉开了与其它地域在竞争优势上的距离。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介入摩托车制造业的门槛就比较低,因此重庆的摩托车行业一度异常繁荣:只要有一条生产线,借助于从配件、工人到市场的各个环节的一条龙产销体系,使制造摩托车完全成为比拼胆量的财富游戏,使得重庆的小摩托车企业得以生存发展。
2 重庆产业集群经济外部性的获得还表现在制造技术知识的溢出效应、劳动力和中间投入的专门化。例如,在军转民的过程中,属于军事机密的制造技术知识开始外流,在重庆形成技术漩涡,并逐步在民间普及。重庆民营摩托车创业者正是利用这一条件,加上当时摩托车市场需求旺盛,从而使民营摩托车企业诞生并发展壮大。由于大量制造行业在重庆同一地域内相互合作交流,不但培养了一大批吃苦耐劳、埋头苦干的熟练掌握制造技术的工人,而且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精湛的人才群体,因而使重庆形成制造业技术人员和产业技术工人较多、经验丰富、成本相对较低的强大人力资源优势。
3 重庆产业集群经济外部性的获得还表现在竞争促进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促使企业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例如,随着摩托车企业竞争的激化,形成了迫使摩托车生产者努力提高技术的高压环境,加上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地理集中有助于信息流动和技术外溢,从而促进摩托车技术难题不断解决,专利不断增多,使重庆整个区域的摩托车专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随着专业化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化服务项目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从而有助于该领域内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降低外部交易费用。例如,许多汽车摩托车企业都面临着不经常使用但却又必不可少的资源投入,如某些检测设备、仪器等。重庆众多的汽车摩托车零部件配套专门服务机构可以及时地提供这些设备、仪器,从而降低摩托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汽车摩托车整车企业、零部件配套企业之间相互信任和合作也得到了加强。经过多年发展,重庆市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已初步形成了市场化程度高的多种配套体系:重型车配套体系、轻型商用车配套体系、微型车配套体系、轿车配套体系、专用车配套体系、摩托车配套体系等。以上配套体系所形成的重庆市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和产业氛围是其它地区最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三)重庆产业集群通过l区域品牌的产地效应,迅速地扩大了市场
重庆市汽车、摩托车制造领域有一些有较高市场认知度的企业和产品品牌,通过这些品牌的辐射不仅大企业可以通过基于产业集群的协作网络获得专业化分工的好处,中小企业也可以借助产业集群
品牌的产地效应,克服其自身存在的规模劣势、改善竞争中的不平等地位。
嘉陵——这个摩托车品牌所产生的独特的产地效应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嘉陵作为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摩托车之王,在全国拥有极大、极佳的声誉,在一段时期甚至一度成为摩托车的代名词。伴随着嘉陵摩托车在全国的畅销,嘉陵的名气迅速传播,市场占有率之大空前绝后,随着嘉陵品牌的广泛而深入的传播,重庆这个产地也相应地迅速传播到全国。因此,在早期的消费者心目中,“重庆造”蕴涵着“正宗”之意,“重庆造”成为中国摩托车制造的领头羊。“产弛效应”就产生了:只要是重庆生产的摩托车,就能立即得到市场的认可。而这无疑为后来其它“重庆造”的市场开拓铺平了道路。直到今天,嘉陵仍然受到行业人士的尊敬,这也可以说明嘉陵品牌所产生的产地效应对整个重庆摩托车业的贡献之大。中国已经无可非议成为了世界摩托生产第一大国,而重庆是中国摩托车第一名城。
重庆市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领域的品牌有重汽康明斯发动机、庆铃的五十铃模具及座椅、长江依之密活塞、綦江齿轮厂的ZF变速器和转向器、东京散热器、矢崎仪表、美国李尔、三铃大金离合器、志成缸头、捷力轮毂、秋田齿轮、渝江压铸等,已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与之配套的重庆汽车摩托车国有及规模以上的零部件企业已经发展到356家,职工总人数11.5万人,资产总计145.83亿元(2003年);同时还有规模以下的重庆摩托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近千家。这些企业依靠以上知名品牌和区域市场的知名度的辐射,迅速地扩大了交易市场,并通过交易市场的信息搜集、集中和反馈获取各种信息,使交易费用大大降低,进一步促进专业化分工,有效地地拓展市场容量。
由此可见,不仅大企业可以通过基于产业集群的协作网络专业化分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和生产率的提高的好处,中小企业也可以借助产业集群促进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区域品牌的产地效应,获得较大的产品市场份额。所以,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在总结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都把公共政策重点转向了促进地方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其核心是通过区域治理,使增强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利用国际资源相结合。
三、结束语
重庆典型的大城市产业集群现象起源于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的典型的外部经济和技术成本发展道路。这种城市产业集群形成有较强的专业化分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因而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大量同类企业集聚在重庆,也提升了重庆汽车摩托等产业的区域经济的外部性;重庆产业集群的大中小企业通过区域品牌的产地效应,迅速地扩大了市场,进一步促进专业化分工,降低了交易费用。因此,应进一步加强重庆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促进专业化水平和技术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形象,做大做强重庆城市产业集群,才能提高重庆区域竞争力。
(责任编校 夏 冬)
下一篇:汽车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