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建设的思考
[摘要]现代汽车维修技术正在随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维修市场对掌握新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面对汽修人才的紧缺状况,作为培养汽车维修业人才的主力军,高职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以适应维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 汽车维修专业 专业建设
[作者简介]刘卫泽(1972- ),男,河北深泽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汽车电控系统维修。(河北 邢台 054035)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132-02
一、课程设置
许多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转型而来的,其课程设置上依然延续了传统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
以理论为主,整个课程体系就是一个缩编了的本科模式,只不过教学时间从本科的四年压缩为专科的三年,教学内容和形式基本不变。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普通高校是不同的,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因此,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脱离普通高校的教育模式,不必强调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应按职业的需求安排课程。对于汽车维修专业来说,其课程的设置必须符合汽车维修业的发展需要,要着重于应用型技术课程的开设,如电子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接口技术、汽车电器设备和汽车诊断检测技术等。这些课程内容必须与当代汽车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要紧密联系实际,要以当今具有代表性的轿车作为典型车型,及时补充更新教材,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熟悉最新的汽车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进而熟练地掌握最新的汽车维修技术。
当然,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时,应该有相应的理论要求,否则它就不是“高等教育”,但理论必须以“够用”为度,以“应用”为主线,强调理论为实践服务。因此,在理论深度问题上应遵循适度原则,所谓“适度”,包含“管用”和“够用”两方面:“管用”是指理论课的内容及深度必须满足相关实践的要求,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撑内容;“够用”是对“管用”的限制,指理论课的内容及深度应仅限于专业需要及可持续发展要求,对理论的来龙去脉完全采用“黑箱”原理加以处理。
例如,《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这门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发动机电控系统出现故障后如何进行检测以及故障如何排除。这样就要围绕这个中心进行课程设计。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对于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元件,如传感器、ECU、控制器等,只是判断其是否正常,如果损坏,并不进行修理,直接进行更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些元件,就不需要对其内部的结构原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只要掌握如何判断这些元件是否正常,就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了。以热线式空气流量计为例,该传感器的作用是检测进入发动机的进气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电控单元,以控制发动机的喷油量。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需要讲述该传感器是如何检测进气量的,只需要讲述当发动机的进气量发生变化时,该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是如何变化的,变化的信号又是如何传递给发动机电控单元的即可。这样就可以减少相应的理论学时,而多余的学时则可用于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应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把汽车维修人员应掌握的实践技能分解到各个相关的课程中去,在进行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穿插进行相应实践技能的学习,这样可以使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互促进,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在一个阶段完成之后,再以实习的形式进行一次集中的实践教学加以巩固。
同时,教学也不应只局限在校园内进行,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一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到企业中进行,使学生的实践学习更接近生产实际,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全面了解和熟悉企业,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个环节更加了解学生,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也为毕业生的就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把他们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构成其知识体系,以便于他们在长期的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创建思维的发展空间。
学校在加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容易形成一种被动而又死板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讨论是活跃课堂气氛而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分析问题主动性的一种较好的方法。譬如,教师在讲述了汽车某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之后,可由学生们根据所掌握的知识主动分析该系统可能出现的种种故障和产生故障的原因,并展开讨论。人们经常谈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创新精神就体现在他们是否能积极地思考和主动地分析问题。
另外,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作能力的培养。未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经济交往与社会交往的范围越来越大。信息获取、经济运作、科学研究乃至生活质量的提高等,都离不开与人的交往,学会与人打交道是未来的一项重要素质。二是创造能力的培养。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和人们生活一体化进程加快,低水平的重复和模仿越来越没有市场,创造能力成为竞争焦点,创造能力是未来社会评定人的一项重要标准。三是创业能力的培养。未来人不能仅仅满足于给人打工,还应学会自己创业当老板,创业能力包括开拓进取精神和管理能力等。
三、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既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的教师队伍,他们是进行职业教育教学的主要力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点、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
然而在现实中,许多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普通高校、高专、中专、成人教育和民办高校等转型而来的,很多教师多年来从事普通高等教育,虽然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较高,但是缺少本专业的实践经验,多数教师实际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这严重制约和影响高职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要想提高高职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就要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企业人员,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这些长期工作在生产实践一线的企业人员知道在实际的生产中哪些内容是需要学校讲授的、哪些内容是不需要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企业人员还可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原有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实行灵活多样的培训、进修制度,还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使教师进入到企业一线,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在企业的实际生产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与企业的交流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四、考核体系
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合格,必须接受社会和企业用人单位的检验和考核。为此,在教学质量的考核上,应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办法,注重听取社会和企业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如每年通过召开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以及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的机会,征求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意见和对未来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及时了解企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利用行业学会发调查表进行调查;专门派人到一些毕业生相对集中、有代表性的用人单位走访和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等形式,全面收集各种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和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志宏.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规范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3(7).
[2]胡大宏.汽车维修专业适应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之路[J].交通职业教育,2004(2).
[3]卞建新.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现代化探索[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3(7).
[4]东煦.迈向新世纪—车辆维修业发展研究(一)[J].汽车与配件,2000(31).
[5]东煦.迈向新世纪—车辆维修业发展研究(三)[J].汽车与配件,2000(34).
[6]陈焕江.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J].交通高教研究,2001(1).
[7]许有详.浅谈汽车维修行业的健康发展[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3(8).
上一篇:世界自然遗产崀山发展露营旅游初探
下一篇:2012年长沙市中考英语试卷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