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主任蒋义国教授开展的讲座,又来到环境致癌广东省医学重点实验室进行参观学习,亲身参与了香烟提取致癌物、化学物诱导小鼠肺癌、用显微镜识别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细胞RNA的电泳分离等实验项目,在科学实践中度过了难忘的一天。
作为活动主办方的代表,广州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戴晓虹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我听到学生们都说这次难得的经历让他们感到周末并没有虚度,学习到了很多知识的时候,我感觉非常欣慰。以后我们一定多举办一些类似活动,让大家尽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
而亲自带领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副校长陈红燕也表示:“我感觉这次实践活动的最大意义就是真正开启了高中生们的生态伦理意识,产生了为人类绿色未来服务的使命感。让他们学会尊重生命,追求多元共生、和谐发展的人与自然相处的自律性。而且通过活动,我和其他老师们也得到渗透生态伦理教育的启示,都感觉受益匪浅。”
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都撰写了参观学习体会,通过他们的文字,也让大家深切地感受到——环境教育不能只是简单说教,把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中,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需要;要让青年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人,更需要把他们置身于生命科学的问题情景中。让他们看到生命、生态的脆弱,才能更好地从当下做起,热爱生命,维护生态。
感想一:高一(2)班 张月玲
星期六,学校组织了一次到广州医科大学参观、听讲座和到实验室体验的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生活环境与肿瘤”,我们既激动又期待。在回来的路上,同学们都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抒发自己的观点,各有不同,我也不例外。
从研究数据上看,海珠区的鼻咽癌发病率居广州首位,这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如今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患有鼻炎,包括我也在受鼻炎的困扰,但我们的父母都没有患病,这不是家族遗传的。我们不妨回想一下二十年前,马路上的汽车并不多,许多城中村里还有绿油油的田地,人来人往都是单车,公园、大树、绿色植物还没有被高楼大厦取代的时候,得鼻炎的人并不多,鼻咽癌的发病率还不高。但近十年来,广州经济迅速发展,一座座高楼大厦屹立在城市中央,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一条条水泥路,“庞然大物”也在街上随处乱窜排出刺鼻的气体,外来人口持续增长,公园、大树都被住宅取而代之。PM2.5、酸雨、白色污染,珠江水质变差等等,这些环境问题像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一下子来到我们的面前,癌症的病发率也迅速升高了。如今,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这些变化找到与致癌的一丝关联呢?由此,我提出了我的观点:癌症并发率和环境污染成正比,当环境污染越严重,癌症并发率就越高。
癌症可怕,但我们也不必过度惊慌,可以定期到大型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及时铲除。我们的日常要养成好的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等营养食品,少吃烧烤、腌制品、雪糕等三高食品,不吃发霉、过期、含致癌物质多的食物;按时作息,坚持每天运动,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出门或骑车时,应戴口罩减少PM2.5的吸入。政府应尽早改善广州的环境质量,增大绿化带,多建“绿色”公园,多在马路两旁种植绿化树,加强对水质的监控,向人民大力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做到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健康两不误。每人都注意一点,癌症便离我们远一步。
感想二:高一(1)班 李萍
在得到全班要参观广医科大的肿瘤科实验室的通知之后,我非常期待这一次参观活动。作为一个有志向要从医,并且大致方向还是肿瘤科的高中生,刚开学没多久就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心里很激动。于是,我准备了好多问题要问医科大的老师们。
首先蒋教授的讲座给我们介绍了全国癌症分布地图,影响肿瘤发生因素,肿瘤是如何形成的,化学致癌机制,如何预防肿瘤等等知识。我听得津津有味,其间也记录下了不少要点。让我觉得最贴近生活的就是,其实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和体育锻炼。我们要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
后来参观实验室的时候我还动手操作了一回。给我们介绍的女老师一项一项地为我们示范操作,一边作详细的解说。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细胞培养皿和药剂,仔细地记在脑子里。在等待细胞和药液充分混合的三分钟里,我戴上了手套和口罩,听着老师的解释和指示,有模有样地操作了从清洗培养皿,去除杂质、注射培养剂到分离的步骤。
回程中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是否能具备作为医生的基本要素——细心、认真、负责,甘于奉献。我想我正向梦想中的白衣天使形象靠近。
在参观展板的时候,我又就自己的理解向老师提出了新的问题——既然一般癌症的发病期是一、二十年,那么我们如何在早期发现它并将它们杀死?于是两位老师向我科普了肝癌、胃癌等癌症的一些症状。
了解了不少知识,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下:癌症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只有当我们了解它,能辨别它,养成好习惯,定期到医院进行身体的检查,才能让癌症逐渐远离我们。环境保护也很重要,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麻烦,甚至引来病魔,夺走我们的生命。
希望我的医生梦能早日实现,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肿瘤,珍爱健康和生命,从自身做起!
感想三:高一(2)班 韦茵茵
医科大学的蒋教授给我们开展了讲座。讲座中我对一个名词印象最深刻,那就是“苯并芘”。讲座后我深入了解了一下。苯并芘是多环芳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苯环稠合在一起形成的芳香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一种。多环芳烃有较强的致癌作用,其中含五个苯环的苯并芘更是臭名昭著,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苯并芘归在致癌物的第一组(已经明确对人类有致癌作用)。
苯并芘在食物中也有,在高温、长时间烹调的食物中会产生苯并芘。新鲜油脂不含多环芳烃,但长时间油炸后含量会迅猛上升。碳火烤肉、熏制鱼肉中苯并芘含量非常高,炒菜锅过火的高温也会促进其产生。在食物中有苯并芘,空气中也有,工业活动中煤炭、石油等不完全燃烧后的废气和汽车尾气等这些也能使我们的食物受到污染。除了空气,一些有机物,如石墨、沥青、石蜡油等也可能含有苯并芘,这也会使我们的食物受到污染。比如,一些食品包装中可能会用到石墨、石蜡油,就可能使食品污染;我国一些地方的农民将粮食、油料作物晒在用煤焦沥青铺的马路上,沥青中的苯并芘物质就可能附着在粮食上。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蔬菜等食物都不能吃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毕竟,蔬菜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也与植物生长期、距离污染源的远近以及常年风向等气象条件有关,危害究竟有多大,真的很难评估。但可以肯定的是,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食品安全,就是对肿瘤的预防。
感想四:高一(1)班 黄毓炜
今天我们来到了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流花湖畔的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开展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全日制高等医科院校。
在那里,教授开展了致癌物质医学重点科普的讲座,使我了解到癌症的危害与可怕之处,这个健康杀手与我们的生活习惯与环境密切相关,而癌症的神秘之处不禁令我感到惊叹。随后教授向我们讲述了肿瘤的预防措施,可以从改变不良习惯和改善自我的饮食入手,其次就是改善周围的环境污染,这也是呼吁我们保护环境。我也从中学到了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肿瘤发生的原因除了生活环境与习惯不好之外,还与遗传有关。这主要是宿主因素造成的后果。教授还向我们展示了肿瘤并非都是那么恐怖,它们分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两种,良性肿瘤,是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好的;而恶性肿瘤,就是我们常说的癌症,它犹如一张涂满了502强力胶水的纸张黏在我们身上一样,即使是撕下来也会对我们的皮肤造成不小的危害。若果身体内有了肿瘤而不及早接受治疗,癌细胞就会扩散至身体的系统、组织,令人衰亡。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化学物质会对肿瘤发生影响,例如影响癌症的发病潜伏期等,而且化学因素在致癌因素中占大部分。
讲述完肿瘤的危害与如何防范之后,老师们把我们带进校园参观,广医的校园环境令我向往。简单的介绍各处教学楼之后老师到我们带了实验室进行分组的参观,那些只在电视里出现的“白大褂”今天与我面对面交流这令我欣喜若狂。
带队老师依次向我们展示了实验室中的工具,冷藏室里保存完美动物结构,以及压轴的实验。在实验中,老师手把手教我们如何给小鼠注射等。这便是课程的尾声,完美结束。
回校的路上我细细品味生物的奥妙及神秘,感受到生物科技其实是如此的伟大,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而广医所做的就是如何更好地运用技术造福,我也希望成为他们的一员啊,去了解生物的最奇妙,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感想五:高一(1)班 王子蕙
活动过程中,我们小组观看的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区别,看着实验室人员戴着蓝色塑胶手套与口罩的“全副武装”的模样,我不禁在心中感叹着研究的专业。研究员告诉我们这次试验用的是光镜而不是电镜,虽然看不见传说中的电镜让我有些遗憾,但这并不能浇灭我对于此次实验的期待。
实验开始了,研究员一边向我们讲解放在我们面前的“庞然大物”——光镜的用法,一边调试着光镜,过了一会,电脑屏幕上显示出了细胞的模样,研究员告诉我们,这是正常的支气管的上皮细胞。看着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有的聚集成一片有的单独一个,我不禁感叹细胞的神奇。研究员还向我们展示了经过癌变的支气管上皮细胞,与正常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相比,癌变的支气管上皮细胞要显得比较浑浊,可惜我们高一的生物课才刚刚开始学习,许多知识都不太了解,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相信经过在高中的学习,我们会了解到更多。
看完有趣的实验室,我们来到了放置精密仪器的房间,带队的老师为我们一一介绍各种仪器的作用,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高速离心机,它最快竟然能达到1秒十万转的速度,令我叹为观止。
上一篇:悬崖上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