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上的村庄
在贵州的大山中,有一座小镇建在一群海拔八百米高的大山上。它就是万山朱砂小镇,这里的朱砂开采始于三千多年前,解放后,万山矿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周恩来总理亲切地称为“爱国汞”。现在的矿山,因资源枯竭国家保护,已不再开采。万山利用大山森林资源、汞矿遗址,华丽转身变成了国家矿山公园。
从长沙坐两个小时高铁到铜仁南下车,再坐半个小时的汽车就到了万山朱砂小镇。一座建在高山上的集镇,黑瓦土墙的民居中生长着现代四五层的高楼,房子的后面或许是山,或许就是悬崖。
我去的时候,正是小镇的赶街天。小镇沿袭古老的传统,五天一墟。街上熙熙攘攘,一辆辆的红色三轮拐的在街上穿梭,不时有山里装扮的人上车下车。街道边和市场里,有寻常的瓜果菜蔬,也有山里的板栗、核桃、野蜂蜜,皮肤黝黑的山里老人将自己腌渍的酸萝卜、酸豆角、蒿子粑粑等一点东西放在脚前,只顾着和边上的老人交谈;有背着背篓的村民在采买,还有将孩子放在背篓里的。绕市场一周,发现市场的边缘在山的背景中留白,过去一看,下面是深深的万丈悬崖。一位大婶背着个背篓从山上下来,我想给她拍张照片,她躲闪着不肯,说:“不好看的,不好看的。”结果照未拍成,她从背篓里拿出两个地瓜,非要给我。
在另一处悬崖处,有一群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建筑,黑瓦斜顶,青砖勾缝;墙上,白底红字写的是五六十年代的标语;地儿不大,却有礼堂,甚至还有俄罗斯餐厅。行走在一栋栋俄罗斯风情的建筑中,耳畔不时传来一首首怀旧歌曲,这是上世纪朱砂采矿厂部的遗址,50年代,万山作为中国最早的县级特区,有很多外国专家,至今还有苏联专家楼。
从悬崖上下到栈道,有瀑布从崖上飞溅而下。栈道离地有几百米。时值仲秋,微风习习,金色的阳光洒满绿色的群山和幽谷,俯瞰溪谷泉流潺湲、田畴野绿,座座山峰脚下生,鹰翔雀跃,让人有离天三尺之感。栈道如飘带缠绕在峭壁上,又像一条天路穿林过崖,向天边延伸。有一段是玻璃栈道,脚下的山峰树木清晰可见,有恐高症者紧贴崖壁目不敢视,尖叫声引来众人一阵善意的笑声。
待进得洞中,一股夹杂着潮湿、夹杂矿石味的凉风扑面而来,暑热尽消,浑身舒泰。一面面的洞壁上常常有许多的洞眼。洞中有洞,纵横交错,扑朔迷离;一会儿似乎到了尽头,但又曲径通幽,峰回路转;一会儿压顶三尺,让人低头缩颈,一会儿又别有洞天。一路观赏,一路在声光电影的解说中科普了朱砂和朱砂采矿的知识。早在远古的时候,古人就知道了朱砂的药用价值,有“不死之药”之称,古代炼丹主要原料就是朱砂。朱砂炼丹可谓是现代化学学科领域的鼻祖。古人在采捡朱砂的过程中发明了“爆火裂石采矿法”,后来还发明了“溜槽”“掏砂盆”等工具;现代机械化的开采,将获得朱砂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矿洞里有古代采矿工具,模拟的采矿场景,还有现代的采矿轨道、铁锈斑斑的矿车。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黑硐子,是个老砂坑。绝壁高101米,上面凿有80多个大大小小的采矿洞口。据说坑道有27条,主巷道有70公里。我走了一段,洞中崖壁上见到了曾被桐油灯烟熏的石梯、隧道、刻槽、标记、炮眼等采矿痕迹。这个矿洞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秦汉时期便有人在此以“爆火窿”采矿,唐时“光明砂”产于此地,明永乐年间“二田争砂”在此上演“砂坑之战”,助推了贵州布政司的建立,清末英法水银公司在此采矿十年,获朱砂水银七百吨……走在矿洞中,我似乎听到了铁锤凿打石壁的声音,似乎看到了一个个赤膊的汉子将一车车的矿石倒入炉中,似乎看到红红的朱砂在熊熊的炉火中崩裂……
在矿洞和矿洞之间,两座山之间,有一个天然形成的景观,那就是仙女石。仙女石长在高高的独立的悬崖之上,长身玉立,着少数民族的装饰,发髻清晰可辨,身前背着一个背篓。传说仙女名叫“青”,巴蜀人,她的丈夫为秦朝的一名将军,被争夺万山朱砂的南蛮豪杰杀死,并被割首于半山,久而久之,将军身首成石。“青”得知并目睹夫已成石,誓与夫去。在经营朱砂生意几十年成巨富后到威灵寺修道,成正果后羽化为亭亭玉立的仙女石,夫妻在仙人洞边隔洞相望。这个故事有真實的人物原型,《史记》记载,巴蜀女子清就是靠经营朱砂丹矿成秦朝巨富,秦始皇对她甚是尊敬。
来万山,观悬崖上的村庄,一定让你不虚此行的。
责任编辑:青芒果
上一篇:山意冲寒欲放梅
下一篇: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