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青下乡
打起背包走出校园,他们义无反顾踏入乡村热土;小村落联通大世界,他们借信息化将乡间旧貌换新颜。12名大学生村官的实践,不过是一个个生动的小片段;数万大学生村官齐努力,就能连成中国农村史上的巨著宏篇。
他们,热情浪漫;她们,时尚靓丽。他们和她们,大学毕业后,被理想带到了同一个地方——农村。当这样一群年轻人义无反顾地踏上那片热土,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大学生村官。
作为新时代的知识青年,他们敢于尝试,以或简单或复杂的信息化手段推动着农村的发展进程,而这正是中国农村全面走向信息化的经典缩影。
2010年7月,当拿到红色的毕业证书时,李学文的大学生活也终于结束了。扛起背包,李学文风尘仆仆来到了北京怀柔,成为了渤海镇大榛峪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和李学文一样,选择坚持在农村的大学生,全国已超过18万人。
凭借较高的文化素质、知识技能、开阔的视野以及充足的干劲,大学生村官在科技普及、增收致富、丰富农闲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农村中对农民、村干部等群体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农村崛起中的意见领袖。
他们任职后的发展情况如何,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究竟如何发挥作用?带着很多问题,《中国计算机报》记者采访了全国各地的近30多名大学生村官,听他们道出自己和村子里的故事。
到基层去到农村去
1995年,江苏省率先挑选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开启了聘任大学生村官的先河,大学生村官作为时代的新生群体出现在公众面前。2008年初,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全面发展期。事实上,因为农村对人才需求迫切,大学生村官的规模迅速扩大,发展得如火如荼。
作为国家基层组织的骨干力量,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被输送到基层,大多担任村两委的助理、副书记等职务,“带有一定的志愿者性质”。
大学生村官的职责已经很明确,他们的工作状态到底如何呢?河北省沧县古迹铺村大学生村官田雨告诉记者,他主要做党务、档案管理这方面工作,村委会如果有消息向居民发布他也会去传达。田雨认为,大学生村官做的工作的确是比较繁琐,这也是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决定的。但也有部分参与调查的大学生村官已经在村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在“你的工作对村子有什么影响”的调查中,记者发现,58%的被调查者并没有接触到实质性工作。
从繁华热闹的城市到穷乡僻野的农村,这是需要勇气的。对这18万名大学生来说,是什么给了他们选择的勇气呢?是内心理想的召唤,还是现实不得已的选择呢?
晚上8点半,在预约了三次后,记者终于和李学文通上了电话。此时,李学文刚在大榛峪村成为大学生村官。他给出的答案非常坚定:“在农村长大,大学时又经常去农村支教,我对农村很有感情。相比于城市,我觉得自己更适合在农村生活。”对他来说,农村是梦想的归属。而一名已经卸任的姓朱的北京村官则表达了另一种想法。“当时选择当村官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可以解决北京户口。”他向记者表示,“当时80%的同事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的。”
在记者调查的北京大学生村官中,至少七成的被调查者坦白,大城市户口确实是自己选择村官的很重要因素。
在农村信息化浪潮中划桨
选择做村官,当然要做一些基础性工作,在这方面他们需要历练,也需要积累经验。但在信息化方面,大学生村官就显现出了先天优势,他们在大学校园里,几乎都经受了很好的教育,信息化视野比较开阔。
农村对信息化要求越来越迫切,在我们采访的村官当中,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及,他们开展农村工作很多都是从信息化开始的,而且这对增强他们的信心,改善农村的经济状况已经开始显现出一定的作用。
来自湖南的村官曹杰选择了从网店开始摆动。“平时我们在淘宝上买东西,也可以把村里的产品放网上卖啊。后来,我们在网上卖起了村里的土特产。”
像曹杰这样大学生村官还很多,陕西延安的村官张小萃运用网站,开始帮助村民科学种植、防治病虫害了。“村民可以直接上网上医院给蔬菜看病,还可以查询蔬菜价格行情。”张小萃告诉记者,村里主要种黄瓜,天气很重要。她还给村里建立了一个飞信平台,及时把天气变化的信息发给村民。像这样从简单的实际情况出发,作为信息化的突破点,就是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缩影,而大学生村官就是其中强有力生力军。
然而,信息化毕竟不是一蹴而就,发展过程也有着很多坎坷。“村委会没有电脑,文件完全纸制化,如果材料需要复印或传真,大家只能去镇里。”江西赣州的村官谌莎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现得很无奈。这样的情况并非个案。河北乐亭县村官王莹对此也很不习惯。“如果碰上需要向县里提交电子文件时,我只能拿着纸质文件到镇里转成电子版再提交。”
更为典型的烦恼是,村民买得起电脑,但是不会用,也没有用的意识。即使少数人会用,也是玩游戏消遣。和乐亭县村官金鹏一样,越来越多大学生村官开始把树立信息化致富典型,强化村民的信息化意识当成重要工作之一。
还有41%的被调查者选择上级单位意识淡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对村官来说,要提高农村信息化程度,除了要加强村民的信息意识之外,争取更多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也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上“村内网” 做村里的朋友
对王益涛来说,吴江市盛泽镇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如果不是爷爷一直在念叨,他几乎想不起这个地方。在他爸爸还尚未出生时,爷爷就离开了盛泽镇老家,来到甘肃,一晃儿50多年了。落叶总思归根,年龄越大,爷爷念叨的时间就越多。于是,王益涛开始在网上搜集一些盛泽镇的消息,希望能给爷爷点儿安慰。
2010年3月,王益涛偶然登录了刚开通不久的盛泽镇“绸都村内网”,他随即联系上了网站负责人。当盛泽镇的照片从家乡传到甘肃时,爷爷的眉头终于舒展了……小小的网站满足了一个暮年老人的心愿。
建立“绸都村内网”的是一群年轻人——盛泽镇的大学生村官,周宏杰则是他们当中的一个。2007年毕业后,学计算机的周宏杰顺顺当当地找到了LG公司的研发工作,让一些同学很是羡慕。但这并没有让他感觉就此安定下来。“在外企工作虽然环境好,工资也高,但缺少归属感。在这里(农村),我找到了自我实现的感觉。”2009年9月,周宏杰离开LG,来到盛泽镇里安社区,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周宏杰是盛泽镇本地人,这个拥有“绸都”美誉的镇子地处太湖流域,宜稻麦,宜蚕桑,自古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尤其以纺织业发达而闻名——“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盛泽镇是吴江市的经济重镇,当地人生活相对比较富裕。
“在盛泽镇,电脑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大部分居民家里都有电脑,而且都连着宽带。”但在周宏杰来说,这还远远不够,“一台整天玩扫雷的电脑和一台运行CAD的电脑当然是不一样的。”虽然电脑普及率高,但“当地的e程度还是比较低的”。
为了方便镇上同行之间多多交流,周宏杰和镇上其他熟悉计算机的村官一起建立了“绸都村内网”。网站一经运行,周宏杰就发现,网站的影响力远远超出当初的预期,越来越多当地居民登录“绸都村内网”,向他们咨询问题,尤其是来自甘肃的那一次网上求助更让周宏杰深受触动。“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网站的服务对象扩展到全镇居民呢?”这个想法得到了其他村官的认可。“绸都村内网”的转身就此开始了……
上一篇:玩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