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小池开放开发的产业发展思路
【摘 要】小池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作为湖北省的东大门,不仅是湖北对接长三角经济区的最前沿阵地,也是“中三角”鄂赣互联的黄金节点。本文基于湖北小池的产业基础、优势和特色,提出小池产业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湖北小池;产业发展
2012年8月2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黄梅小池开放开发的意见》,明确了小池滨江新区的定位、目标和开放开发的主要任务以及政策措施。产业是支撑小池开放开发的重点,小池要充分发挥临港和区位优势,整合资源,壮大产业规模,推动产业特色发展、跨越发展、活力发展和绿色发展,打造沿江产业密集带。
一、“特色”发展:发挥滨水优势,优先发展临港产业
借鉴国内外临港城市产业发展特点,结合小池的产业基础及上位规划的相关要求,以临港经济产业园为核心载体,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等为主体的特色工业产业,壮大产业规模,将“四大产业”提升为小池的支柱产业。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成长,促进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打造国内重要的肝素类生化药物制造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提升粮油深加工水平,做大食品饮料业。
商贸物流是临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依托小池港5000吨级的码头泊位和九江长江二桥的建设,以港口发展商贸物流,建设“商贸金谷”,以商贸物流促进小池产业发展。巩固提升小池竹藤器加工批发市场、农贸大市场等专业市场的饿交易能力。加快中部商贸物流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冷冻、农副产品批发、三车配件、木材家具等四大专业市场,配套建设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商住楼、酒店、会展中心,努力打造服务黄梅、辐射三省的中部地区综合性商贸物流第一园。
二、“跨越”发展:发挥“东大门”区位优势,全面对接和承接产业转移
小池不仅是“中三角”的黄金节点,也是湖北长江经济带对接泛长三角的重要门户。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通过“对接”和“承接”两大途径,壮大小池产业实力,推动产业“跨越”发展。“对接”的核心是实现与九江产业的对接。针对九江在土地资源和农业资源方面的匮乏,一是大力支持九江市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冶金、纺织服装、汽车船舶、电子信息、新能源、非金属新材料、节能电器、绿色食品等十大产业集群发展,为之提供仓储基地、加工基地、原材料基地、研发基地。在产业集群之间,在产业配套及产业链延伸上寻求分工合作、错位竞争的机遇,实现互补互利共赢,策划建设“九江小池经济园区”。二是围绕服务九江等周边城市,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把小池建设成为九江的“菜篮子”。支持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建设,加强与九江市农副产品出口合作,共同打造出口品牌。三是大力支持九江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在小池布点,开展跨省连锁经营,实现市场互通、资源互用。“承接”的重点是承接沿海(泛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和武汉城市圈的产业转移。从近几年国内产业转移的发展来看,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强,转移的产业主要以纺织服装业、农产品加工、化工、家电制造、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等产业为主。武汉城市圈内的产业正以“双迁模式”促进武汉与圈内城市的垂直分工,并拓展各产业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形成错位发展的新局面。小池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思路:一是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以现有医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仓储物流等产业基础以及土地资源优势、政策条件优惠等因素吸引产业转移。坚持“两型”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以小池临港工业园为重要载体,采取定向承接方式,能够形成品牌,以商招商,良性循环,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格局。三是要跳出“承接转移就是抓工业”的思维定势,一方面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另一方面,通过吸引外资加速小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进程。
三、“活力”发展: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积极推动服务业发展
发挥黄梅戏文化优势,依托长江岸线和妙乐景区旅游资源,以禅宗文化为重点,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打造鄂东禅文化旅游区,构筑“妙乐福地”。依托妙乐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推进以新农村建设带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模式。同时,以“九江庐山天下恋,禅宗黄梅世代传”为契合点,主动对接以九江为重点覆盖中三角范围的旅游热线,使小池成为对接九江的旅游休闲地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推动小池服务业形成以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为龙头,带动房地产、文化、金融、信息等相关配套服务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为小池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将小池镇建设成为宜居、宜闲、宜业的“滨江新城”。
四、“绿色”发展:围绕“两型”方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小池作为武汉城市圈的重点城镇,“两型产业”是其发展的重要方向,要求制定两型产业准入门槛,构建两型产业结构,进行产业体系的生态化调整。重点打造小池循环经济示范园项目,利用五瑞生物、联兴化工、科普达、瑞达纺织等企业,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利用”的循环流动型经济流程,逐步扩大规模,力争打造成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区”。
下一篇:新书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