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中小学校本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
摘 要:本文从中小学校本德育教育的內容构成部分着手分析,指出课程形态和物质形态的两种德育教育同样重要。在此基础上,对实际课程中的应用性策略进行细化分析,通过举证,再次详细阐述了德育课程开发的实践性四重原则。后文提出了针对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相关策略和建议,对于实际课程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校本德育;方法与实践
引言
新课改后,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教育,校本教育和德育课程越来越被重视。就社会而言,对人才的全面素质教育更加注重,过去曾讲的“品学兼优”,在当下社会中,“品”排在了“学”之前,可见校本德育课程的重要。学校是人才诞生的摇篮,所以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中,德育教育的相关课程也多了起来。本文针对合理构建中小学校本德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究。
一、德育课程的内容构成
本段文字主要对中小学德育课程系统的主要内容课程做出主要的构成分析,理论始终是实践的基础,本段对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是为下文的实际应用做好基础,对于理论方面的分析是必要的,也是与实践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
(一)课程形态
德育课有单独的科目,如许多城市从小学教育开始就设立了“校本”课或者“家乡”课等等,其中“思品”课也属于德育课的主要科目,小学的“思品课”与中学的“政治课”还有所不同,小学的“思品”课更注重“思想品德与德智教育”,而中学的“政治课”已经接近“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人的幼年时期及青少年时期的德智教育会影响人一生的正确观念,对人一生中的认知与三观起到决定性作用。特殊的成长阶段能够对人的意识形态与思维逻辑都造成影响。当代社会犯罪中,有大部分程度的恶性犯罪是与受教育程度不高有关的,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也要更注重全面素质教育。
(二)物质形态
德育课不仅仅指着“思品课”一类的具体课程,其中学校中设立的各种德育设施也属于课程的一部分,例如有些中学设立无人文具取用处,在吉林的某所初中就设立了这样一个不需要人员售货的德育场所,完全凭学生的自觉去维护秩序,既能为学生解决文具问题的燃眉之急,又可以对学生的德育进行全面考量。这种物质形态的德育教育是有形设施的,也是无形教育的。在校园中,这种物质形态的德育教育是随处可见的,例如设置废品回收角,也是保护环境的一种体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节约资源的良好美德。
二、德育课程的方法论与实践
上文讲述了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构成,对专业的德育课程和日常中的物质形态教育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在校本德育课程的相关理论内容已经有了相关的认知,那么下文将针对实践应用的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一)德育课程开发的实践性原则与举证
首先,应注重课程的灵活性。开展校本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的“思品教育”,所以应该注重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日常“思品课”中的不足予以补全,对素质教育有缺漏的地方进行细化,善于从细节处对学生实行教育。校本课程没有固定的德育范本,中小学只能根据国家规定的校本教材进行翻讲,但在讲解时,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且相互沟通,理解学生所想,才是注重课程的灵活性。
其次,应注重学校与家庭的双重教育。德育教育不能只靠学校课程,家庭的教育同样重要。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德育主题的家长会,与家长座谈沟通如何实现家校的双重德育教育。家长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德育教育的普及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也必不可少,故而应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努力实现家庭德育教育的另一半作用。
再次,应注重与地方特点结合。我国地域广阔,各地风土人情不尽相同。例如井冈山,就可以依据“红军抗日根据地”开展“红军精神”的红色教育;在遵义,就可以依照历史情况,开展“长征精神”的德育教育;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就可以开展“民族团结”的德育教育;在东北,就可以依照抗日游击十四年的近代史,开展“黑土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教育。当地中小学的校本德育教育,需结合地方特点进行对应教育,这样更易使本地的中小学生接受德育精神,从而培养正确的认知。
最后,应注重与日常生活结合。校本课虽然使德育教育的依托课程,所讲述的理论也并非其他课程那样具体,但指导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实例结合,不应讲知识讲述的更加抽象、使学生难以理解,对于德育课程,在实例中获得的经验与道理,远远比死板的课程更加重要。
(二)德育课程实践策略
在设立相关校本德育课程的同时,除了要注重课程质量外,也要开展相关德育课程予以辅助。比如可以举办德育手抄报展示、德育主题的演讲或者亲子活动。举办相关亲子活动,能够积极带动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并且进行经验互换,促使家庭中的德育教育产生作用。举办德育的手抄报或者演讲比赛,能够激发学生对德育的自我思考,评判标准不需要太严格,举办比赛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认真思考德育教育的意义与其中感悟的内涵。各班级内也应该定期开展德育教育的班会,班会作为班级自行组织的小型讨论会,可以将一些关于德育教育的问题放在一起进行自由讨论,如“社会中的扶不扶问题”、“礼貌让座的看法”等等,可以通过学生的自由讨论间接的进行教育,效果更佳。
结束语
德育课程要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中小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与培养。作为德育课程的引领者,指导教师应秉承着先进的德育教育理念,科学的培养学生的德育思想,将方法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德育课程中受益匪浅,不要白白浪费课时时间,要注重课程质量,同时日常的德育教育也极为重要,要注重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两面作用,为我国培养新一代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蒲素.构建中小学校本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0(05):11-13.
[2]金红.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现实价值与方法论基础[J].思想·理论·教育,2003(04):55-59.
[3]严肃.论中小学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创新[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 下卷(一)[C].:,2006:2.
[4]李玉杰.让儿童在主体体验中成长——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大道中小学校本德育课程实践[J].中小学德育,2017(06):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