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古诗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摘 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是新课改之后教师开始研究和探索的一个新课题。同时,这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古诗文德育教育的目标和需求,探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和作用,并且不断地创新,为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和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德育教育;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1-006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1.036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词、文的国度。古诗文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涵盖了丰富多彩的素材,包括了很多做人、处世的道理,也蕴含了充满韵味的意境,深刻隽永的思想感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因此,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渗透德育,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在背景介绍中渗透德育
“言志”是我国古诗文创作的指导思想,所以大多数作者在当时的环境、背景影响下,用古诗词文寄托自己的志向、情怀、理想、美好希望、远大抱负。因此,在初中古诗文教学课堂上,我们教师就可以从“背景介绍,创作环境”这个角度下手,让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古诗词文有一個整体认识和理解,从而让他们在背景介绍中受到德育教育。
例如,在教授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这一首词之前,就从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入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于是,我给学生讲了作者辛弃疾的经历。他二十一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学生通过了解这首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能了解到当时的环境以及背景,能切身体会到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由于,学生通过创作背景学习体会了到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从思想、精神中渗透德育
在我国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孕育出很多的英雄儿女。他们大多以古诗文的形式和学生见面,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英雄事迹。他们不仅追求自由,热爱和平、追寻真理、注重礼仪,而且还拼搏向上、自强不息、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深深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因此,教师可以初中古诗文课堂上从“思想、精神”的角度渗透德育。
例如,《陈涉世家》这一课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事件,在中国史上有着重大影响和革命威力。对此,教师可让学生学习这种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真神和革命领袖卓越的组织才能。又如,学生在学习《出师表》时,让他们反复研读:“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句话,切身体会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和效忠汉室的真挚感情。再如,在教授《岳阳楼记》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品味和鉴赏古文中的最后一段,领悟作者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的政治抱负。
三、在朗读训练中渗透德育
古文是中华历史的国粹,是一种语言的艺术,精炼、含蓄、优美的语言,饱含了作者的细腻、深沉的思想感情,而阅读训练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让他们对古文有所感悟和思考,进而受到情感的熏陶,最后实现在阅读训练中渗透德育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学会引导学生精准的把握所学古文的感情基调,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在诵读中才能有所顿悟,最后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例如,在教授《醉翁亭记》这一课时,我拿来录音机播放《醉翁亭记》的录音,让学生听读,然后让学生闭眼从音乐和范读的语调、口气中体会整篇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找准《醉翁亭记》的感情基调是“乐”,再依次让学生品读文中的各段领会“山水乐、四时乐、游宴乐、太守乐”,进而让学生领会和欣赏欧阳修“与民同乐”的伟大政治理想、宽厚仁爱之心和济世情怀。
四、从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现阶段古诗文的目标是借助工具书和教师的指导能让学生读懂浅显易懂的文言文。但是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注重课本教材中有限文言文的解析和品鉴,容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而这样一来就更不利于教师德育教育的渗透,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的德育教育从教材内容延伸到课外阅读中。
例如,在学习了一个单元后,我组织学生延伸阅读单元结尾的课外古诗词《泊秦淮》。首先,我让学生们熟读这首诗,接着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开始细细品味和鉴赏这首诗:第一句中的轻烟、淡月、寒水描绘了秦淮河岸的景象;第二句中的“秦淮”“近酒家”简简单单五个字可知秦淮河是灯红酒绿的地方,进而引出下文“商女”出场;最后两句用了曲笔,商女唱什么歌曲是由听者所定,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封建贵族、达官贵人和官僚,短短四句诗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挂怀和忧愤,也侧面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的热气之情。就这样,学生通过赏析课外古诗词而汲取到更多古诗词文中的精华,老师的德育教育也更上一层楼。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的素材和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能让学生学习到取之不竭的人生智慧和做人的道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敢于创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初中古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这些精神滋润学生的心灵,让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而提高他们的自身道德修养和品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光林.创新中学语文古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实践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
[2] 高玉辉.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德育发展的创新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6(1).
上一篇: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
下一篇: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