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摘 要: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肩负着学生身心培养的重任。而语文教育作为培育学生感性思维的重要课程,同样也具有极强的德育培养效果。利用语文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品行,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在认清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对农村教育开展所具有的实质性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小学语文教育渗透德育的关注重点,构筑适合语文教学德育教育开展的教学模式,势必能改善农村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其进取心、爱国心、奉献心,确保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育肩负着极为重要的使命。其对开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心灵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小学教育开展的科学性,并强调在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借由教育渗透与教学引导,培育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合理的人生观、准确的价值观的重要性。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研究,着力认清语文教育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质价值,并在关注学生德育培养重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获得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渗透德育的价值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育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在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身心成长而言意义重大。可归纳为如下几点:其一,德育教育渗透能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育开展的初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无论是拼音抑或是汉字,学习认识、应用是语文教学开展的初衷。中华文化以文字构成的词语含义,需要利用丰富的手段引导学生去理解。其中,德育教育手段是不容或缺的关键,包括善良、单纯、美好等正向性词语,需要培育少年儿童的健康心理,才能促进其理解词义,学会应用,并成为其性格的一部分。其二,德育教育渗透能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语文教育是充满感性思维的教育,语文课文中歌颂美好的章节、感叹自然的语句,往往需要阅读者拥有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才能真正去体会。对此,农村具有极为丰富的自然美景,需要学生们去感知、去体会,从而培养感性思维。并且需要渗透德育教育,令农村学生更好地发现美、感受美,利用探知美的精神去深刻地理解语文课本中描绘的美好。
(二)小学语文教育渗透德育的可行性
在小学语文教育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得以明确的基础上,分析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支持二者互相融合的关键点,在于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的本质殊途同归。从表面上来看,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受教者的心灵,语文教育的目的则是促进受教者学会应用文字,体会文字中深刻的意蕴。二者虽然表象目的有别,但实质性的目的却基本相同,均是引导受教者感受生活、感知生活、理解生活。因此,在二者共同引导受教者的过程中,德育培育学生发现美的意识,语文提供学生感知美的途径,必能构建起积极而高效的心灵引导模式,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生活之美,感受人性之美,从而成为创造美丽生活的其中一员。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渗透德育的关注重点
(一)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开展中,培育学生的心理是重中之重,只有保证心理培育的科学化,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教学融入德育教育的作用。对此,针对农村学生的家庭构成情况,教育者要分析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适合他们心理成长的教学手段,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令学生感悟生活之美,体会生活之美,从而保证学生自主构建良好的心理意识。为了较好地培育学生的心理,笔者在开展德育教育前会进行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例如,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的情况。再如,在课余时间跟学生们谈心,利用相似的爱好、有趣的故事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并借此了解学生的思想,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生思维的培养
借德育教育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能改善学生的心理思维,鼓励其正视现实,积极生活。因此,在语文教育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在心理培养科学开展的基础上,优化学生的思维意识。利用良好的教育方式,在优化学生心理的同时,改善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认知,以此来促进其积极、乐观地生活,构建良好的生活思维。笔者在日常与学生接触时,通过聊天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后,会慎重地分析每一名学生的思维意识,当进行德育教育时,会结合不同学生的思维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如思维本身较为活跃、个性阳光开朗的学生,笔者会辅助其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保持自己的优点;而对于内向、害羞的学生,便会鼓励其走到人前,树立展示自我的意识,以此来转变他的思维,促进其正向思考。
(三)学生行为的引导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现象较为严重。对此,为确保学生在未来发展中能够更理性、更科学,小学语文教育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的行为意识,让其知道何可为、何不可为,以便其能更为明事理、懂善恶。
三、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渗透德育的科学方案
(一)应用爱国主义题材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最为基础的方法是利用教材,选择爱国主义题材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能从根本上优化学生的品德意识。例如,借助诸如《升国旗》等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知道国旗的设计理念,并明白最大的那一颗五角星是“党”的象征,了解党为人民解放、为国富民强作出的贡献,以此来树立小学生爱党、爱国的热忱,以便培育其良好的爱国情怀。
(二)讲解传统美德故事
除了利用爱国主义题材来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强化其爱国意识之外,借由传统美德教育来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引导其思维构建,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保证学生思想品德的优化。例如,利用“孔融让梨”的典故来引导学生懂得礼让与分享;利用“黄香温席”的故事来培育学生亲贤孝长的美德;利用“囊萤映雪”的故事来鼓励学生不畏艰辛、不断求索,将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建设,保障学生优秀的品质培养。其实,历史的典故与传统美德故事,并不是束缚学生的枷锁,而是优化其心灵的通路,让学生在学习传统美德故事时,发觉人性的善良,体会人性的美好,这是美德故事所要传承的精神内涵。让学生保持善的心、拥有善的性,才能确保其领悟思想道德的真谛,踏上思想发展的正途。
(三)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在德育教育开展中,语文教育课堂虽然能为学生身心的培养提供很多资源,但除了课堂上的讲授外,课堂之外的实践活动也是良好的体验场所。对此,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德育是要真正落到实处的一种教育行为,德育包含的内容很多,如弘扬传统孝道、关爱鳏寡孤独人群等。例如,带领小学生一起走访附近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借由慰问的方式增加与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交流,并让小学生在这样的互动中体会助人的快乐,从而更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以此来优化学生的思维素养。可以说,开展德育活动是古今中外优秀典故的试验场,让学生们借由实际行动来复刻曾经的亲贤孝长典范,将能保证学生以更好的心态去理解亲贤孝长的重要性,从而在未来的生活中主动亲贤孝长,并从中培育自身良好的思维素养。
综上所述,利用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构筑科学的心理引导方案,势必能改变农村学生的心理现状,促使其拥有积极的心态,以更好地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参考文献:
[1]郑格.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28).
[2]董晓雯.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7(16).
[3]曹豐勋.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7(02).
上一篇:经济
下一篇:民办高校德育模式和德育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