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交叉:无形资产学发展的规律
【摘要】跨学科交叉研究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无形资产交叉学科是在一定条件下,由无形资产学科与其他一门或两门以上不同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而形成的无形资产新学科。我国无形资产学科交叉研究从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可喜的进展。展望未来,无形资产学科交叉研究必将有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学 交叉学科
一、科学发展普遍性:无形资产学科交叉发展的客观性
跨学科交叉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普遍性,也是科学发展的一条规律。客观世界是普遍相互联系的。国际间,各个国家与各地区之间,通过各种渠道,使之在经济、资金、物资、信息、科技、文化、管理和人员等方面进行交流和联系。客观世界又是一个大系统,在大系统中的各种子系统及其次级系统,都是有机地相互联系的,使得研究这个系统的各种科学也相互有联系。科学的联系性,为各种科学的交叉提供了客观的可能。在十七十八世纪,交叉学科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领域,属于初级的、自发的发展阶段。通过跨学科研究,1887年诞生了第一门交叉学科——物理化学学科。到了20世纪,科学的分化在继续,并已形成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四大科学体系,其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促进交叉学科的进一步发展。1937年,“交叉学科”术语首次被收入《新韦氏大学词典》和《牛津英语辞典补本》。这一术语50年代在科学界已普遍使用,到了60年代在科学界已广泛使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乃至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产生出许多新的“生长点”和“再生核”,形成了“科学键”,从而开拓众多交叉科学的前沿领域;进入21世纪,随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新理论的产生、新发明的出现、新的工程技术的应用,经常表现在学科的边缘或交叉点上。科技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技术集成。据统计,20世纪末,新兴交叉学科总量已达2 581门,占全部学科总数的46.58%①。随着科技进步,各种科学的交叉学科得到长足的发展,不仅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发展迅速,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的发展也方兴未艾。
我国交叉学科研究起步较晚,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报刊上才发表有一些介绍性的文章。1984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科学工作的六条方针》,其中特别提到“自然科学中有与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这是政府文件中第一次涉及“交叉学科问题”。1985年4月17日,由中国科协管理科学培训中心会同国内17个与交叉学科有关的学术团体共同发起,在北京召开我国首届交叉科学学术讨论会,会后出版了《迎接交叉科学的时代》论文集。这次会议影响较大,对我国交叉学科的研究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后,我国交叉科学和交叉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有了较快的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WTO(世贸组织)成员,加速了我国融入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科学融合发展趋势更为明显。科技进步为科学融合创造了更好的物质条件,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管理要求为科学融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2004年1月5日,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渗透,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这对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有着重大意义。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围绕“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提出,“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往往导致重大科学发现和新兴学科的产生,是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部分之一,要给予高度关注和重点部署”②,再次指明了交叉学科研究的方向和意义。2011年7月4日,科学技术部等九个部委制定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积极发展交叉学科”,“实施跨学科重大专项研究”,“鼓励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专题研究”①,这为交叉学科在21世纪的研究和发展吹响了冲锋号角。
由于国家的重视、科学界的努力,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例如《社会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和学科建设有:经济社会学、消费社会学、福利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文化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体育社会学、艺术社会学、环境社会学、法理社会学、道德社会学、关系社会学、民族社会学、宗教社会学、职业社会学、工业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人口社会学、家庭社会学、青年社会学、老年社会学、犯罪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社会统计学、实验社会学、数理社会学、海洋社会学、生物社会学、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地理社会学、军事社会学,等等。《文化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和学科建设有:经济文化学、消费文化学、政治文化学、社会文化学、科技文化学、技术文化学、环境文化学、哲学文化学、民族文化学、宗教文化学、数学文化学、计量文化学、医学文化学、会计文化学、商业文化学、建筑文化学、森林文化学、地矿文化学、信息文化学、网络信息文化学、教育文化学,等等。
无形资产学在交叉学科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必定也会沿着交叉学科的方向持续地发展。无形资产学科的发展不依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循着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无形资产学科交叉发展是社会发展、科学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1)社会发展的需要。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等的建设过程中,产生了涉及人们生存、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如经济全球化、气候变化、能源、人类基因、载人航天技术、城市(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建筑、房地产、环境、市政公用设施、道路、交通、生态环境、信息网络建设、教育、卫生、体育等)和贫困等一系列的单一学科所不能解决的复杂课题,这些课题的研究要求多学科的科研人员通过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学科之间必须相互交叉、融合、渗透。正是由于社会需求的推动,交叉学科研究的发展才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建设新兴交叉学科是时代的客观要求。(2)科学发展的需要。科学的发展要以实践为基础,实践的需要推动着科学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的复杂的现实问题,当单一学科不能解决时,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维,借助相关的学科,集聚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跨学科协作,开展跨学科对问题的交叉研究,以解决现实问题。这种由科学本身滋生出的动力,使学科发生交叉与融合,打破了原有的方法和体制的界限,促进了自然学科与哲学社会科学、自然学科内部、哲学社会科学内部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一个新的学科就此孵化并发展,或者由潜学科逐渐演变为显学科。学科交叉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3)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2010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②。这为高等教育促进交叉学科发展加强了教育制度的保障。高等教育要培养综合性、创新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必须改变单一知识结构的“专才”培养模式,进行跨学科交叉培养模式教育改革,为适应跨学科交叉培养综合性新型人才的要求,需要建设和发展交叉学科。学科交叉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科学发展特殊性:无形资产学科交叉的对象与模式
学科的发展除具有科学发展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殊性。各门学科研究的内容有其共性也有其差异性,即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无形资产学科发展的特殊性体现在无形资产学科交叉的对象与模式。
(一)无形资产学科交叉的对象
1.无形资产学科交叉的概念。无形资产交叉学科是在一定条件下,由无形资产学科与其他一门或两门以上不同的学科,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而形成的无形资产新学科。(1)无形资产交叉学科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是在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下,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某种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2)无形资产交叉学科交叉的范围,既包括无形资产学科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种学科之间,也包括无形资产学内部各分支学科之间,在两门或两门以上不同学科之间形成的无形资产交叉学科。(3)无形资产交叉学科形成的内容,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不同的学科,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交叉,渗透而融合为一体的新内容。(4)无形资产交叉学科是形成的新学科,由两门或两门以上不同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而形成相对独立的新学科。
2.无形资产学科交叉的对象。无形资产学科交叉的对象即无形资产学的对象。无形资产学的对象是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内容来确定它的对象,不是人们主观的臆断,而是根据这门学科实际研究的内容来确定。毛泽东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①。无形资产学的对象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一个综合体,既包括它的价值方面,又包括它的使用价值方面;也就是说,无形资产学要研究无形资产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方面。因此,可以说无形资产学对象,是无形资产运动。无形资产运动的价值运动方面,是无形资产的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形成基础,价值构成,价格,价值增值,价值规律)和价值实现过程(价值补偿,价值分配);无形资产运动的使用价值方面,是以一定载体表现的无形资产,作为资源属性和商品属性能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经营过程,并获取相应的效益。对无形资产运动的研究,表现在对无形资产的种类、性质、规模、水平、开发、使用、经营、效益、保护、核算、审计和管理等各方面。无形资产学在发展中的细化形成各种无形资产分支学科,一些分支学科在跨学科的交叉研究中又形成若干无形资产交叉学科,可见无形资产交叉学科是交叉化的无形资产分支学科。同样,无形资产学对象决定了无形资产交叉学科对象。
3.无形资产学科交叉特点。无形资产交叉学科的发展是无形资产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无形资产交叉学科具有以下特点:(1)跨学科性,无形资产交叉学科研究的内容,是横跨不同学科,由无形资产学科与其他一门或两门以上的社会学科或自然学科交叉的内容;(2)融合性,无形资产交叉学科的研究往往是融合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内容和规律;(3)协同性,无形资产交叉学科的研究是多学科的协同合作;(4)复杂性,无形资产交叉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多种学科相关的各种问题;(5)针对性,无形资产交叉学科的研究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高和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而出现的与无形资产相关的专门问题进行的研究;(6)创新性,无形资产交叉学科的研究是从跨学科的整体出发,在交叉学科之间进行“移植”与“融合”,“嫁接”与“杂交”,“交叉”与“渗透”,在更高层次上的协调和综合的创造性活动;(7)前沿性,无形资产交叉学科研究的内容是当代现实中的热点、难点和创新点的问题;(8)相对独立性,无形资产交叉学科是由无形资产学科与其他一门或两门以上不同的学科相互作用、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经过创造性的加工,形成一个具有新的系统和理论体系的新学科。
(二)无形资产学科交叉的模式
1.无形资产学科交叉模式的概念。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这种模式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供他人采用。无形资产学科交叉模式是无形资产学科与两个或多个学科相互融合和相互合作进行研究的标准形式。无形资产学科交叉模式概念表明:模式的性质是无形资产研究的一种方式;模式的研究形式是无形资产学科交叉研究;模式的研究方法是无形资产学科交叉相互融合;模式的研究组织是无形资产交叉学科研究人员的相互合作。
2.构建无形资产学科交叉模式。无形资产学的发展采用学科交叉研究,相应需要建立无形资产学科交叉模式。无形资产学科交叉模式由各项要素构成,模式要素形成模式的结构,其要素一般有:(1)研究对象,无形资产学科交叉研究的对象是无形资产运动,以无形资产学科为主体的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的对象一般都与无形资产运动相关联的内容;(2)交叉学科,无形资产学科与其他一门或两门以上不同的学科;(3)经济信息,交叉学科研究所需要的与研究对象相关的信息;(4)研究方法,研究人员为完成研究任务而采取的手段、工具、方式、程序、途径和措施;(5)分析研究,对按研究对象搜集的大量经济信息经过整理后,对其进行分析研究;(6)组织工作,根据研究项目的任务、对象和要求,建立研究团队,制定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建立创新研究机制,发表研究成果等。
3.选择适用的无形资产学科交叉模式。无形资产学科交叉从不同角度分析有各种模式,根据系统性、目标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等原则,按学科交叉的数量,选择两学科交叉研究模式或多学科交叉研究模式。(1)无形资产学科交叉二元模式,亦称无形资产学科交叉两学科模式,是在一定条件下由无形资产学科与其他一门学科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进行研究的标准形式。这种模式在客观上是大量存在的,一些无形资产学科交叉研究的论文大多数是无形资产学科交叉二元(两学科)模式,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应用无形资产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研究。无形资产学与其他交叉研究的学科主要有人文社会科学,如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财政学、审计学、统计学、社会学、文化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法学等;也有自然科学,如数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2)无形资产学科交叉多元模式,亦称无形资产学科交叉多学科模式,是在一定条件下由无形资产学科与其他两门以上学科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进行研究的标准形式。这种模式在客观上是存在的,在一些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中,有少数无形资产学科交叉研究的论文是采用无形资产学科交叉多元(多学科)模式,有些无形资产书籍尤其是无形资产百科辞典、无形资产全书等工具书,一般都是采用无形资产学科交叉多元(多学科)模式。
三、科学发展时空性:无形资产学科交叉的发展
科学发展的时空性是一门科学在一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无形资产学科交叉发展,反映了无形资产学在一定时间、地点和相应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无形资产学科交叉发展实际上就是无形资产学的发展。对于无形资产学的发展,还存在误解和疑问,一种误解认为无形资产学就是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是依据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建立的,实际上无形资产学包括的内容除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外,还包括很多其他的内容,无形资产学不等于就是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一种疑问是无形资产学属于哪种学科,属于会计学科还是属于管理学科,综观国家有关部门的学科分类目录,还没有单列的无形资产学,无形资产学按其性质是研究无形资产活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的一门管理科学。
无形资产学科交叉的研究与发展是一个过程,历经了发展的不同阶段。
(一)无形资产要素研究的起步
中国人开始研究无形资产理论,据现有资料表明,是留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的河北杨汝梅(众先)1926年的博士论文《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后经施仁夫先生译成中文,题为《无形资产论》①于1936年6月作为《立信会计丛书》出版。杨汝梅博士《无形资产论》一书的内容丰富,包括第一章总论(无形资产之一般定义,无形资产之特质),第二章商誉之性质,第三章商誉与企业收益之关系,第四章其他无形资产及其与商誉之关系,第五章商誉与额外收益能力之关系,第六章非购入无形资产之处理方法,第七章各种非购入无形资产之分析,第八章购入无形资产之性质及其处理方法,第九章合伙及公司改组时无形资产之处理等。会计界泰斗潘序伦先生对此书喻之为“立论之精审,无与伦比”。该书有关无形资产的理论,对于新中国在无形资产建设起步阶段开展无形资产之知识产权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无形资产核心内容的知识产权工作,建立有关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初步制定知识产权的基本法规,如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0年8月11日公布的《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同年10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公布了该条例的实施细则。1963年l1月3日国务院发布《发明奖励条例》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
(二)改革开放推动无形资产学科交叉研究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从此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实行对内搞活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政策,也推动了无形资产学的交叉学科研究。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了一批无形资产要素著作外,还先后出版了一批无形资产学交叉学科的著作。主要有:(1)无形资产与管理的交叉研究:于长春的无形资产会计管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0);金乃成、崔劲的无形资产管理与评估(中信出版社,1995)。(2)无形资产与会计的交叉研究:吕劲松的无形资产会计(中国审计出版社,1998);于长春的无形资产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3)无形资产与评估的交叉研究:胡海滨的无形资产评估(湖北科技出版社,1992);安心正、刘国良的无形资产评估知识与范例(企业管理出版社,1993);吴贵生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广州出版社,1994);崔劲、宗刚、珍年的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方法与实务(中国物资出版社,1994);陈仲的无形资产评估导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4)无形资产与商业的交叉研究:郑继芳的无形的财富:现代商业交际的艺术(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5)无形资产与价值的交叉研究:王书瑶的无形资产价值论(东方出版社,1992);汤湘希的无形资产价值确认与估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6 )无形资产与法规的交叉研究:吴汉东、阎锋的知识产权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郑成思的知识产权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3):林刚主编的知识产权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等。
到20世纪末,中国无形资产学已经初步建立的同时,也启动了无形资产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并取得一批可喜的研究成果,对发展无形资产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进入21世纪无形资产学交叉学科研究的进一步展现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世纪。我国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我国要依据世界通行的知识产权的规则发展知识产权。在全球化影响下,需要面向世界进一步推进无形资产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在这期间,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先后出版了一批无形资产学交叉学科的著作。主要有:(1)无形资产与管理的交叉研究:王维平的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于玉林的无形资产战略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叶陈毅主编的无形资产管理(复旦大学,2006);吴申元的无形资产管理与评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郭放的无形资产管理与评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梭伦的无形资产度量与控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2)无形资产与会计的交叉研究:刘建翠编的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会计核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刘海生的无形资产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基于异质性理论的视角(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汤湘希等的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探索(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3)无形资产与统计的交叉研究:曹景林的无形资产统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4)无形资产与评估的交叉研究:汪海粟主编的无形资产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蔡继明等的无形资产评估理论与实践(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余恕莲主编的无形资产评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苑泽明的无形资产评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刘德运的无形资产评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5)无形资产与经营的交叉研究:贾益东的无形资产经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6)无形资产与国际组织关系的交叉研究:于玉林的WTO与无形资产(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7)无形资产交叉研究的集成:于玉林主编的无形资产管理全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于玉林主编的无形资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等。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无形资产学交叉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深入、扩大无形资产学交叉学科的发展,丰富和完善无形资产学,发展无形资产事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科学发展前瞻性:无形资产学交叉学科发展的趋势
科学发展的前瞻性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解国内外影响的因素,按照国家和部门规划的目标、方向、政策和要求,依据交叉学科发展的规律,充分利用客观环境的条件,提高研究人员的综合素质,预测无形资产学交叉学科发展的趋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明科学发展前瞻性的重要。预测无形资产交叉学科的发展趋势,需要遵守指导性、系统性、相关性、自主性、有效性、可能性等原则。
无形资产学交叉学科发展趋势是无形资产交叉学科未来发展的走向,即无形资产交叉学科在未来一定条件下,无形资产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而形成无形资产新学科的走向。它是对未来无形资产交叉学科发展状况的预测,指明无形资产交叉学科发展的方向,揭示其交叉的内容,对其提出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同时,需要与之相适应制定有助于反映和实现发展趋势的法规、政策、战略、规划和策略等,据以指导无形资产交叉学科的发展。无形资产学交叉学科发展趋势的内容,包括:
(一)无形资产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交叉的发展趋势
无形资产学主要是与哲学社会科学交叉研究形成新的无形资产学科,或丰富与完善原有的无形资产学科。例如:(1)无形资产学与基础性学科的交叉研究趋势:无形资产哲学、无形资产经济学、无形资产价值学、社会无形资产学、无形资产文化学、民族无形资产学等。(2)无形资产学与部门学科的交叉研究趋势:学校无形资产学、体育无形资产学、图书无形资产学、商业无形资产学、企业无形资产学、旅游无形资产学、军事无形资产学等。(3)无形资产学与职能学科的交叉研究趋势:无形资产会计学、无形资产审计学、无形资产统计学、无形资产经营学、无形资产评估学、无形资产管理学、无形资产保护等。(4)无形资产学与区域学科的交叉研究趋势:地域无形资产学、台湾无形资产学、西方无形资产学、国际无形资产学等。(5)无形资产学与综合性学科的交叉研究趋势:比较无形资产学、无形资产法学、无形资产史学等。
无形资产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交叉研究发展趋势的特点是:(1)原有无形资产交叉学科的完善与提升,如无形资产会计学、无形资产统计学、无形资产评估学、无形资产管理学等;(2)开拓创新无形资产交叉学科,如无形资产哲学、无形资产经济学、社会无形资产学、学校无形资产学、体育无形资产学、无形资产审计学、无形资产保护学、地域无形资产学、无形资产法学等。
(二)无形资产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发展趋势
无形资产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研究者就这方面的问题发表了一些探讨性的论文,还待更多的学者参与这方面的系统研究,能早日有新的成果问世。
无形资产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研究开拓创新无形资产交叉学科的发展趋势,例如:无形资产工程学、无形资产计量学、网络无形资产学、无形资产信息学、无形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学、科技无形资产学、医学无形资产学、无形资产心理学、无形资产地理学等。
(三)无形资产学内部要素学科交叉研究的强化与发展趋势
无形资产学研究的对象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由各个要素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个系统。无形资产系统包括哪些要素还没有共识。笔者认为,依据无形资产的性质,无形资产要素包括专利权、发现权、科学技术进步成果权、植物新品种权、专有技术、经营秘密、商标权、商号、地理标志、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商誉和人力资源等15种要素,相应可以形成专利学、发现学、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学、植物新品种学、专有技术学、经营秘密学、商标学、商号学、地理标志学、版权学(著作权学)、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学、特许经营学、土地使用权学、人力资源学、商誉学等学科。
在无形资产内部各要素学科研究中,有些要素已形成无形资产分支学科,可以开展内部学科交叉研究,如专利学与专有技术学、特许经营学与土地使用权学之间学科交叉研究;有一些要素只是初步探讨,需要进一步关注系统研究、开拓创新,促进无形资产各要素进一步研究。需要指出,无形资产各要素学科按其性质都具有跨学科的交叉性,因此,无形资产学内部各要素学科都要重视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
无形资产学的学科交叉发展趋势如何促其实现,向无形资产学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是一时兴起,空泛议论,毫无实际意义;如是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把握学科交叉的路径,应该重视并启动无形资产学科交叉研究;如果对无形资产学科的交叉研究还很陌生,关键在于创新,需要鼓足创新的勇气,以敢攀高峰的精神,开辟一片无形资产学科交叉研究的新天地,为发展无形资产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作者为天津财经大学会计系原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财经大学现代会计研究所所长、天津现代无形资产研究所所长、天津市无形资产研究会会长、中国审计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J].北京:会计研究,1999(8).
[2]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 [美]巴鲁·列弗.无形资产——管理、计量和呈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4] 刘爽.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8(3).
[5] 顾海良.推进跨学科研究破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N].北京:光明日报,2010-12-09.
[6] 于玉林.六十年演进:建设中国特色无形资产学[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7).
[7] 于玉林.论会计学发展增长点:会计交叉学科[J].太原: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4).
[8] 于玉林.会计持续发展的路径:会计交叉学科研究[J].太原:会计之友(下旬刊),2012(1).
下一篇:三十载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