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换种方式走近写作
就目前的作文教学而言,似乎找不到更好的出路,学生害怕作文,远离作文,望文兴叹。我们有没有好的办法让学生亲近作文呢?
要使学生亲近作文,首先要学生亲近作文的组成部分——汉语言文字。亲近文字的方法,莫过于文字游戏。世界各民族都有这类培养对本民族文字感情的游戏,如英国就有填字谜的游戏。中国的文字游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灯谜,一种便是对联。但灯谜历来是纯粹的游戏,而对联到今天还没有发展为一个独立的游戏样式。且我国崇拜文字,强调"文以载道"的传统,似乎把对联视作文字游戏是将其贬低了、降格了。其实,在旧式教育中,对对子一直是提高学生对文字兴趣的重要手段。我国古代,尤其是唐代以来,所有馆塾的启蒙教学,在童蒙略识几字以后,便以对句为教学内容。对句的教学,融字音、字义、词、词组(也称短语和结构)、单复句,以及字词的组合关系、组合方式直到布局谋篇,立意和修辞、逻辑等知识为一体。而进行对句教学,又大多具有趣味性,所以教学效果大体很理想,很能吸引学生。也使童蒙的语文水平在不多的几年中,能够得到迅速的、全面的发展。凡是接受过几年对句教学的人,即使不能继续读书,对于对句也能熟练地掌握和制作,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把对句作为一种娱乐活动的方式。
正因为有这样的训练,在中国历史上,在正统文人中,出现了很多楹联家。特别是到了清朝的时候,康熙、乾隆皇帝多次出巡,下江南,上塞北,游山玩水之余,到处泼墨题联。清宫里,殿殿悬联,室室题对,皇帝还常常令臣子撰联做对。各地官员,学者中涌现出一大批有名的联家,如林则徐、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袁枚、郑板桥、何绍基、梁章钜等。
在民间故事中,有关牧童、渔夫、樵子、农民的妙对、趣对数量是不少的。尽管过去士大夫们由于轻视下层民众,不屑记录他们的诗歌、谜语和对句之类的作品,但从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看,也足以证明对句确曾引起过他们的重视,而且不得不予记录的事实。
这些事实说明,对对子确实非常有吸引力,能激发人的兴趣。
而如今,对联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几乎没有了,今天没有几个人能写出像样的对联了。不少学生对语文,尤其是对作文课反映冷淡,觉得索然无味,害怕作文,遇到作文课就头疼。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了。以致于出现了“小学生写不好一个句子、一篇短文,初中生写不好一封信,高中毕业生写不出一篇散文。这种现象令人痛心,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当今的作文教学忽视了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其实,在古代,进行对对子的训练,正是一种符合汉语言规律的作文训练方式。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篇好的文章,古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以计数的好对联,连牧童渔夫、樵子农民都可例举一二。
对联的规则符合青少年“乐喜游而惮拘检”的特性。在过去,人们曾虐称为文字游戏,所以其中包含着诸多的游戏规则,这正满足了青少年追求自由人格的兴趣,迎合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表现欲望,那种一问一答,随意取材,信手拈来的自由度,与具有严格声律规定、格式规定的约束性相结合,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活动欲望,因而产生极强的趣味性。
对联篇幅短小,对课的内容单纯,特别易于学生掌握。对对子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作文教学,但它是作文形式的延伸,是作文的开始。关于这一点,蔡元培先生有精辟的论述:“对课与现在的造句法相近。大约由一字到四字,先生出上联,学生想出下联来。不但名词要对名词,静词要对静词,动词要对动词;而且,每一种词里面,又要取其品性相近的。例如先生出一山字,是名词,就要用海字或水字来对它,因为都是地理名称。又如出桃红二字,就要用柳绿或薇紫等词来对它;第一字用植物的名词,第二字都用颜色的静词,别的可以类推。这一种功课,不但是作文的开始,也是作诗的基础。”张志公先生也曾举例说:“星光灿烂”对以“水势滔滔”,“如烟”对“似火”,“一川杨柳如丝袅”,对以“十里荷花似锦铺”。“这些显然都能训练学生运用形容、比喻等修辞办法。”他说:“这种练习做得多了,显然能训练学生注意概念、分类、比较等逻辑关系,从而收到逻辑训练的功效。”最后张先生说:“属对练习能够通过实践,灵活地把语法、修辞、逻辑几种训练综合在一起,并且跟作文密切结合起来……”
这样,把对对子当作作文的开端和过渡,一步步适当引导,就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和自卑心理,从而收到激发写作兴趣,迅速提高写作能力的功效。它既可以打下学生的用字炼字、组词造句的扎实功底,又可以使学生养成言之凿凿、准确凝练的良好习惯,更能够在轻松有趣的状态下完成学业,达到“乐学”中的认知目的。
西方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也指出: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工作,通过内在动机(来自思想、观念)和限制性作用(来自环境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借以发展较大的智能以应付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的需要。日本医学专家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中提出,良好的情绪能使大脑分泌出令人心情愉快的神经化学物质——脑内吗啡。一个人如果以积极的思维方式,豁达乐观的心态和愉快的情绪对待事物,就能产生多种脑内吗啡,有利于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写作动机一旦发自学生的内心深处,写作就成了马斯洛心理金字塔中最高一层的需求: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一种验证自己能力的过程,一种不吐不快的心灵宣泄。事实证明,把对对子引进作文教学,学生在好胜心、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调动脑海中储存的各种知识,想方设法对出下句,这样练习的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提高了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文章质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作者驾驭语言文字能力的高低。文章的语言除必须准确、鲜明、生动外,还应该简洁。契诃夫说:“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对联言简意赅,表现力极强,可以说是千锤百炼的结晶。这样,学生既在趣味中进行了写作,又在趣味中提高了写作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上一篇:疏忽
下一篇:开封集市庙会旅游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