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对联艺术,激活历史课堂
对联,俗称楹联、联语、对子,是我国传统文化领域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格律严谨,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蕴意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历史教学中如能恰当引用对联,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巧借对联艺术,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知识入门的向导。利用对联,可以使乏味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
如在讲“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一课中“护国运动”这一小节时,为了让学生对袁世凯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笔者给学生出示了一幅对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然后引导学生从对联的基本常识入手分析:此联中的“千古”对“万岁”,符合对联要求,而“袁世凯”三个字对“中国人民”四个字,不符合对联要求,而这恰好反映了撰联作者的意图,即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笔者的讲解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随后,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袁世凯做的事情中有哪些对不起中国人民?学生发言踊跃。接着,笔者又出示一联引领学生:“卖康梁而宠幸位,抚山东、督保定、直入内阁,数十年顶天立地,居然豪杰,谁不说龙腾沧海;抗孙黄以做总统,先临时、后正式、旋改国号,一片心称皇呼帝,忽焉取消,我也笑鳌入紫泥。”并进行分析:上联通过袁世凯所做的几件不光彩的事情反映了袁世凯的“飞黄腾达”,下联通过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结局折射了袁世凯的“末日黄花”。整副对联,冷嘲热讽颇有玩味,谴责鄙夷之心溢于言表。通过笔者的点拨,学生加深了对袁世凯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同时又在轻松愉悦的对联教学中体会到了学习历史的乐趣。
二、巧借对联艺术,归纳所学知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在讲1997年邓小平同志逝世时,笔者出示了如下一联:“创立广西,抗战太行,挥师大别,鏖兵淮海,打过长江,解放川滇,忆雄才大略,功勋赫赫开新国;三中指路,双番远景,百载蓝图,几卷文章,坚持二点,构思两制,将璧合珠还,哀乐声声送伟人。”帮助学生对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建国前的重大革命经历和建国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大贡献作一个较为全面的归纳与回顾。
笔者还通过问题设计、组合对联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述孙中山时,出示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功归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然后设问,上联中的“先行者”指谁?他一生主要进行了哪些革命活动?其中“废两千年帝制”指的是他的哪一次革命活动?下联中的“经验”、“遗言”有哪些?你怎样看待他留下的经验与教训?最后出示与孙中山有关的三副挽联:“春秋大复仇,觉罗即忘,合五族为一,开四百兆众共和创局,民国万岁,先生万岁;欧亚同革命,列宁而外,亘两洲无二,是二十世纪建设伟人,苏联元勋,中华元勋。”(刘大白)、“为东亚造和平,拯斯民于水火;与列宁相伯仲,极世界之荣哀。”(吴玉章)、“薄华盛顿而不为,何况明祖;于马克思为后进,庶几列宁。”(柳亚子)并引导学生对挽联中出现的伟人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第一副对联的层层设问与思考及对后三副挽联涉及到的历史伟人的对比分析,学生不但对孙中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与评价,而且对如何认识、评价历史人物有了新的思考角度。
三、巧借对联艺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对联是时代的产物,它不论是用来抒情、言志也好,还是歌颂、讽刺也罢,都会带上时代的印记,都会反映撰联人对当时人、事或社会现象的看法,这些看法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其中符合时代潮流、人民意愿的对联,教师可结合课文有针对性地讲述引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刘师亮写的“民国万税;天下太贫。”这是针对当时出现的“民国万岁;天下太平。”这副对联而改写的,他将“税”与“岁”、“贫”与“平”进行谐音对调,寓意丰富,反映了包括作者在內的广大人民群众对国民党黑暗统治时期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实际上是对国民党统治时期“天下太平”的无情嘲弄。又如“?;!。”这副写于1976年四五运动中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无字挽联,构思巧妙,里面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就像火山爆发一样无法遏止,上联一个“?”,是对“四人帮”残酷镇压悼念周恩来总理的群众的质问,带有强烈的愤怒之情;下联一个“!”,更表现出对“四人帮”倒行逆施的极大愤慨。这副当时影响很大的特殊无字挽联对学生理解“四五运动奠定了粉碎‘四人帮’的群众基础”很有帮助。其他诸如“莫笑我小米加步枪一代更生新中国;不怕它飞机大炮同心打倒小东洋。”、“专业承包山河长满摇钱树;联产计酬大地变成聚宝盆。”等对联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民族中学)
上一篇:做好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浅见
下一篇:象棋和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