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探析
摘要:近年来,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作为群众文化事业的有力补充,正在以势不可当的迅猛趋势壮大,这不仅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也是立足于党政关心、社会关注、群众能为的公益事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新形势下群众文化部门服务社会的新途径、新探索。本文采用定向研究的方法,以太原市群众文化志愿者为个案,客观分析其所具有的内在属性及存在的问题,探讨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以期为新形势下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志愿者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文化志愿者 志愿队伍 志愿服务
文化志愿者的产生,为文化建设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实现了我国文化团队的发展与壮大。群众文化志愿者扩大了我国群众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将群众文化的触角延伸至偏远山区或乡镇,使更多的人民群众通过不同的文化活动,近距离地接触、参与和感知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
一、太原市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
(一)太原市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长期以来,太原市活跃着一批自发组织的各艺术门类团队,这些团队大多在公园、广场、社区及文化馆(站)等公共场所开展活动,他们是群众文化志愿者的主体,在太原市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5年,太原市群众艺术馆整合本馆及全市30余支艺术团队资源,经市精神文明办批准,注册成立了太原市群众艺术馆文化志愿者联盟,标志着太原市群众文化志愿者工作步入正轨。2017年,太原市群众艺术馆在整合全市文化团队的基础上,成立了省城文化志愿者总团,涵盖团队231支。这些群众文化志愿者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在实际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志愿者联盟成立后,以志愿者为主体,于每周五下午在本馆演艺厅演出的周末文化惠民演艺台活动,成为太原市的一项重要文化惠民活动。
(二)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特点
1.群众文化志愿者招募的规范性。为了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促进文化志愿者队伍的持续发展,太原市群众艺术馆在招募文化志愿者之前就着手制订志愿者招募计划,确定组织机构,出台文化志愿者服务章程,规定文化志愿者的加入条件、考核制度以及相关权利和义务等。
2.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的专业性。志愿者是为广大群众提供服务的最直接参与者,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水平。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对深入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服务至关重要。因此,太原市群众艺术馆在招募志愿者时,充分考虑到志愿者的文化素质水平和业务专长,还专门开展了针对团长的培训。
3.群众文化志愿者服务的广泛性。基层群众是文化志愿服务的主体,也是文化志愿服务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重要依据,更是文化志愿者队伍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太原市群众文化志愿者不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还举办摄影、音乐等艺术门类的讲座,深入基层进行舞蹈培訓等,为广大群众提供专业化、大众化、普及化的文化服务,使文化志愿服务贴近群众、扎根群众生活。
二、群众文化志愿者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文化志愿者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太原市群众文化志愿者大多是由在公共文化馆活动的团队直接转变而来的,只对志愿者进行注册登记,缺乏严格的筛选、培训、激励制度。同时,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手段,多采取现场报名方式,以及靠传统的电话和当面监督进行管理,导致人力资源浪费和有些环节脱节或管理不到位。
(二)群众文化志愿者积极性有待提高。太原市群众文化志愿者中有退休老年人,也有中青年。由于老年人时间宽裕,大多能主动自觉地参与志愿者服务。而中青年尽管有志愿服务的能力,却缺乏文化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他们甚至把文化志愿服务当成工作任务对待,一旦没有动员就很难自觉提供文化志愿服务。
(三)群众文化志愿者组织经费短缺,缺乏必要的政策保障和机构保障。目前,随着群众文化志愿者组织内容的丰富、多样及显著成效,党政部门和社会机构对群众文化志愿者组织资源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但是,往往存在重使用、轻支持,重付出、轻资助的现象,使得群众文化志愿者组织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对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群众文化志愿者管理,引进先进管理手段。要充分发挥网络功能,采用网上报名方式,工作人员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加以筛选;利用网络进行培训,实行动态管理,增强管理的便捷性和有效性;在志愿服务方面,可以建立群众文化志愿者QQ群、微信群等,使得群众文化志愿者和组织者之间及服务对象间能够实时交流和对接。
(二)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群众文化部门也可以借鉴一些企业和运营商的做法,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开展一些线上活动。可以招募一些项目性群众文化志愿者,主要是有讲课经验的各门类专家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他们在微信群通过“语音+文字+图片”的方式开展一些关于艺术鉴赏、摄影技巧、演唱技巧,甚至是国学养生等讲解活动,做到线上与线下相呼应,服务内容多元化的效果。
(三)建立有效的社会激励机制,保障群众文化志愿者的合法权益。群众文化志愿者管理部门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给予鼓励、支持和肯定,为实现文化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提供有力保障,形成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组织表彰和社会评价相呼应的良好激励机制。
(四)加大志愿者精神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人加入到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中来。志愿精神以“奉献、利他”为价值导向,以“互助、友爱”为行动导向,最终都归于“个人发展需求的满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目标导向。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传播志愿者事迹,加大宣传力度,为人们加入群众文化志愿者行列。从事文化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加强对群众文化志愿队伍的培训,提升文化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面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群众文化志愿者自身的知识、能力、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文化主管部门和文化志愿者管理部门,除为群众文化志愿者提供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必要的条件和保障外,还应该有计划地为群众文化志愿者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班、培训班,帮助他们学习和了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知识,熟悉和了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及公共文化资源的情况,掌握更多的服务技能和技巧,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总之,群众文化志愿者是公共文化人才不足的重要补充,是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培育和壮大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建立有效措施解决文化志愿者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突出矛盾,才能促进群众文化志愿者事业的持续发展,使群众文化志愿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参与文献:
[1]华黎明,李洪丽.志愿者组织的人力资源构成与管理[J].法制与社会,2008(05).
[2]王名.志愿者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穆青.社区志愿服务的类型、内容与形式[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04).
[4]蔡兴建.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完善[J].大众文艺,2013(17).
[5]敬彪.对完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体制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4.
(作者简介:刘志桢,男,本科,太原市群众艺术馆,管理员,研究方向:群文理论)(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