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暹罗音乐的魅力
摘要:皮帕特乐队是泰国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的代表性乐队,自中古时期出现,绵延至今,经久不衰,尤其是近代,通过与中国、柬埔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相邻国家与地域音乐文化的交融,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自1900年以来,西方的音乐文化也逐渐的加入了皮帕特乐队音乐的发展中,使其成为泰国传统文化与近现代音乐文化融合的一个范例。这种东西方音乐文化现象以及相关音乐的发展规律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东方音乐文化的现象以及相关音乐的发展规律。本文从皮帕特乐队的起源、类型、乐器的声学特征等方面,通过其自身发展以及与周边地區国家和欧美地区音乐的交融,对泰国皮帕特乐队进行探究。
关键词:历史起源 乐器的形制 表现特点 与西方乐器的比较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4-0080-04
一、皮帕特乐队的起源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是东南亚的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古称哀牢。泰国的古典音乐有三种合奏类型即:皮帕特乐队、马何里乐队与库朗塞乐队,本文论述的是皮帕特乐队。皮帕特乐队出现在第一个泰族人王朝素可泰时期(1238-1377年),也就是泰国文明诞生的时期,作为泰国古典音乐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皮帕特乐队于14和15世纪起源于泰国西部湄南河的梅纳姆盆地,后期被柬埔寨、老挝吸收。在古代主要是作为宗教、祭祀、皇室礼仪的专有音乐,同时为戏剧和舞剧作为伴奏的音乐,处于从属地位。直至20世纪,经过与中国、西方音乐融合,逐步地脱颖而出,作为一种独特的泰国古典音乐形式进行大众式公演。
皮帕特乐队的命名是依据乐队组合使用的乐器类别而成的。皮帕特是两个词,皮代表双簧类型的气鸣乐器,帕特来自梵语,是体鸣乐器与膜鸣乐器,不同的组合被称为皮帕特。从音乐的角度看,皮帕特乐队的音乐在世界民族音乐中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音乐乐队之一,乐队中除了泰国乐器以外,还有中国的民族乐器:二胡、扬琴、大提琴、贝司、定音鼓等乐器。皮帕特乐队演奏时考虑到不同种类乐器的表现功能以及音响特性,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演奏主旋律的乐器、第二类是演奏节奏性的乐器、第三类是演奏抒情性的旋律乐器、第四类是为主奏乐器演奏装饰性作用的乐器。这四类乐器的演奏体现了不同的音色、音高、表现了不同的音乐织体层面。
二、皮帕特乐队的形制以及乐器学的特点
皮帕特音乐从其产生于泰国文明初期,直至作为泰国民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经历了萌生和完善,所呈现出的音乐是以泰文化为主流,并融合多元文化特色的音乐表演形式,无论是从单件乐器的形制还是多个乐器的组合,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探索和研究。
(一)皮帕特乐队的编制与组合
按照萨克斯霍恩博斯特尔的乐器分类法,皮帕特乐队演奏主旋律的是体鸣乐器:大围锣、小围锣;演奏抒情性旋律的乐器是双簧类气鸣乐器:皮;对主旋律进行装饰性的乐器是体鸣乐器:船型的竹排琴、铁排琴;演奏节奏性的膜鸣乐器:塔朋鼓以及体鸣乐器:钹。皮帕特乐队由这几种乐器组合而成,以打击乐器为主,根据实际演奏的需要而选择不同的乐器组合,乐器的数量和种类平均增减,形成了大、中、小三种规模的乐队编制。
1.乐队规模及乐器种类:最小的皮帕特合奏乐队由六件乐器组成,乐队编制按照3:2:1的方式建制,乐队使用乐器数量的搭配通常按照3件体鸣乐器,即:第一竹排琴、大围锣和钹;2件膜鸣乐器,即塔朋鼓和泰国鼓;1件气鸣乐器,即皮。中型的皮帕特合奏乐队由八件乐器组成,是小型乐队的六件乐器加上两件体鸣乐器,乐队编制按照5:2:1的方式建制,增加的乐器有音域比第一竹排琴向更低频扩展,从而音色更为深沉的第二竹排琴,还有高频段比大围锣更高的小围锣。最大的皮帕特合奏乐队是十件乐器组成,由中型乐队的八件乐器加上两件乐器组成,乐队的编制按照7:2:1的方式建制,它们分别是体鸣乐器第一铁排琴,另一件是第二铁排琴,铁排琴的琴键在一个长方形的共鸣箱上固定着,音域是与第一竹排琴相同的,是齐奏主旋律的乐器。
2.表演功能与音响特点:依据现代科学、全面的萨克斯霍恩博斯特尔的乐器分类学理论,皮帕特乐队基本是由体鸣乐器与气鸣乐器、膜鸣乐器组合而成。在表演中,体鸣乐器与气鸣乐器是作为旋律性的乐器;膜鸣乐器是作为节奏性的乐器,是辅助性乐器。
从乐器的数量以及种类组合可知,体鸣乐器形成了最强的音响,以鲜明、高亢、短促的脉冲形成了听觉的最强点;膜鸣乐器以较弱的音响和较低的音域范围形成了陪衬性的节奏,与体鸣乐器相协调,更低响度的双簧类气鸣乐器“皮”作为旋律性乐器形成了合奏中的背景主旋律,三者同时演奏,以形成较舒适的听觉感受,并依据观众的需求以及表演场合的规模大小,形成了不同的配器形式,满足了听众的要求。
(二)皮帕特乐队的乐器的特点
1.大围锣:属于旋律性打击乐器,乐器的分类属于体鸣乐器,在乐队中演奏核心曲调,早起的大围锣由8面小釜锣构成,架子是长方形,从18世纪中叶至今改为16面小釜锣构成,小釜锣类似碗的形状,置放一个平放口圆环形乐器的架子上,小釜锣排放的方式是按照顺时针方向从低音到高音排列,演奏者端坐圆形乐器架中央,左右手各执一木槌敲击围锣。音域是两个八度加上一个大二度,典型的演奏技法是两只手同时演奏八度以及交替演奏分解的八度音,当乐曲的速度很快,演奏者双手合奏单一性乐曲,由于大围锣几何尺寸较大,振动衰减慢,因此形成了余音缭绕的声音,音色柔和、清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2.小围锣:小围锣的整体构造与大围锣相似,但是小釜锣的数量为18个,其中两个称作哑锣。音域比大围锣多了一个八度,分布形式与演奏形式与大围锣相同,大围锣声音强,小围锣声音弱。
3.第一竹排琴:有一个船型的共鸣箱,由21块竹子制成的木琴琴键,琴键在共鸣箱上面,音域是三个八度,激励体的数量是两根,材料有硬槌和软槌,根据力学原理,硬槌敲击时,触弦时间短促,冲量大,形成较大的音量与明亮、清晰的音色,适合演奏节奏稍快的旋律。软槌击奏琴键的音色柔和、暗淡,用于节奏缓慢的抒情乐曲中。此乐器最初是作为独奏乐器演奏的,使用两台竹排琴合奏的形式,之后经过乐器的改良,使其音调更加清脆,成为现代的形制。琴键采用了泰国竹、印度竹和泰国红木等材质,最低音的琴键长38厘米、宽5厘米、厚1.5厘米,随着琴键长度、宽度尺寸的减小以及厚度的增加,音调随之变高,从而形成了第一竹排琴典型、特有的音域和音阶,合奏时与大围锣齐奏主旋律,装饰性的演奏法则用于乐曲的引子部分或者是独奏的乐曲片段中。
4.第二竹排琴:顾名思义,其声学构造是与第一竹排琴类似的体鸣乐器,也是由竹子材质制成具有17个琴键的木琴类乐器,虽然其琴键数量比第一竹排琴少了4块,但由于琴键尺寸比第一竹排琴稍大一些。音域延伸了低频范围的若干度,琴键的下面是一个共振箱,共振箱是船型的,这样的琴键和共鸣箱有较确定的音高和较和谐的音色,在乐队中为主旋律的变奏,在节奏上有很多灵活而快速的变化,常用切分音,音乐表现出活泼的气氛。
5.第一铁排琴:有一个长方形的共鸣箱,由21块金属制成的琴键,外形的尺寸107.2厘米、宽40.3厘米、高38.5厘米。早期的制作材料是铜制作的,现代的制作材料是铁制作的,琴的表面有镀金和彩绘的装饰,激励体是两只竹棒,竹棒上面有衬垫,两只手手握竹棒演奏,音域与第一竹排琴相同,在乐队中齐奏主旋律。
6.第二铁排琴:其基本结构与第一铁排琴相同,也是将铜制或铁质的琴键固定在长方形的共鸣箱上,共鸣箱的体积比第一铁排琴大,琴键的尺寸也比第一铁排琴大,因此,音域比第一铁排琴要低几度,在乐队中,其功能与第二竹排琴相似,但演奏风格比第二竹排琴更沉稳一些。
7.小钹:外形是一对类似茶碗的形状,直径约5厘米,通常用铁铜和金属的合金制作而成,有两种主要的击奏方式,一种是钹口向上,左右手分别执一只,倾斜的向下演奏,会发出清澈、明亮的声音,记谱为“0”;另一种击奏的方式是右手执小钹,钹面朝下,扣到左手的钹面上,发出chap的声音,记谱为“+”。前者在次强拍上击奏,后者在强拍处击奏,小钹在乐队合奏中既用做打节拍,也用做板式,在音乐中为演奏者作计时器,模式为周期性的,以保持旋律和节奏的一致性。
8.塔朋鼓:尺寸为47厘米,直径36.5厘米,将整块木头抽空,外形类似桶状,两边用牛皮面制成,鼓体为木质。由于膜鸣乐器中,膜的张力影响音调的高低,因此采用皮条缠绕鼓身口的松紧,这样可以调整鼓膜面张力的大小,从而控制音高。用镀金和彩绘制作而成,演奏时用两只手敲击鼓的两个膜面,在乐队中作为指挥者,协调乐队的演奏。
9.大鼓:诞生于19世纪的末叶,是桶状的单面鼓,大鼓的尺寸有三种,大型鼓高度为31.8厘米、直径为47厘米;中型鼓的高度为31.8厘米、直径为19.7厘米;小型鼓的高度为19.1厘米、直径为19.7厘米,三种尺寸的鼓分别产生不同的音量与不同的音色,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选取一对音高微小差别的大鼓进行演奏,演奏者两手各执一支木槌,为调音调高低,使用黑色树脂涂抹鼓面中心处,通过改变鼓膜面密度的方式控制音高。
10.皮:用热带硬木制成,中心凸出,纺锤形状的双簧类气鸣乐器,上端盖有骨盘,两端类似喇叭形、下端的制作材料是用沥青和黑色的腊盖住,用以调整。簧舌是用棕榈叶浸湿之后折成四折,演奏出的旋律绵长、不间断,共有6个指孔,合奏时将竹排琴、铁排琴和围锣的跳跃式音连接起来,是乐队的领奏乐器,演奏时加入不同的装饰和变奏,可以演奏二十二种音调。
三、皮帕特乐队的演化与发展
(一)加入中国民族传统乐器的皮帕特乐队组合
皮帕特乐队除了前述的三种基本组合形式以外,在吸收中华文明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新的组合形式,在新的组合形式中,对于皮帕特乐队组合以体鸣乐器为主,强调打击乐器鲜明的节奏感。根据近现代音乐审美观变化的需求,加入了高笛2只、中笛2只、大笛2只、高笙2只、中笙2只、低笙2只、高唢2只、中唢2只、上低唢1只、低唢1只等气鸣乐器,此处还增加弦鸣乐器达十余种,诸如:革胡、倍革胡、高胡、中胡和二胡各一把,筝一台,大阮、扬琴、柳琴各两把、中阮、琵琶各三把。其中,中国民族气鸣乐器有10种、弦鳴乐器有10种之多,加入中国的民族乐器之后使皮帕特乐队的表现具有更丰厚的底蕴,在音色组合方面出现更为柔和、悠扬的听觉感受。由于皮帕特乐队的调律沿用几百年前传承的古旧做法,把铅、蜡混合物涂在木琴的琴键上和锣的表面上,从而通过改变共振基频调整共鸣体的固有频率,用这样的方式来调整相应音阶的高度,使得乐队中所演奏的音色单一、融入中国民族乐器以后,一改皮帕特乐队中所出现短暂音乐的疲劳与单调的乐感。
(二)加入西洋乐器的皮帕特乐队组合
自1900年以来,西方的音乐也影响着泰国的本土音乐。皮帕特乐队的发展进程中,为了弥补低音频段的不足,也为了音乐整体的厚重加入了贝司、大提琴、定音鼓和打击乐器,在规模较大的表演场合,低音贝司的数量会达到3把之多,大提琴达到5把之多,对低音的展宽也起到了音乐审美学积极的作用。
四、皮帕特乐队音乐的特点
(一)皮帕特乐队音乐结构的特点:皮帕特乐队属于泰国音乐中的宫廷音乐和传统音乐,旋律由作曲者控制,没有特定的调式,是由演奏者世代相传的记忆予以延续。从现代音乐理论分析可知,为建立复调形式的织体,表演者控制不同速度的旋律线,并使这些旋律线交织、重叠,形成特有的音响效果。每个乐段中音乐的陈述一般具有起、承、转、合的特点。各个结构的段落环环相扣,音乐结构属于织声体的多声部音乐,由一或两件乐器演奏主题,其余乐器以不同的节奏织体对主题进行各种装饰、加花性质的伴奏,旋律平稳,乐器结构多为方整形结构。每个乐器的演奏交替出现,高潮部分乐器同时演奏快速的音乐,成为东南亚流行的金属敲击乐为中心的大型合奏的代表形式。
(二)皮帕特乐队的乐制分析:在乐制的建立与运用上有其独到之处,与十二平均律全音程200音分相比,七平均律全音程是更窄的171.4音分,基本音阶大概记谱为C D E #F #G #A B,这样的音阶给人的听觉感受是音不准,但是这种七平均律音阶呈现出地域性音乐的独特风格,使其具有影响世界乐坛的魅力。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德彪西对七平均律音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后期创作的音乐作品中,大量出现了泰国音乐中七平均律音阶的暗影。
在上述皮帕特乐队中,在其特有的七平均律音阶中,采用区别对待的方式,几乎不用第四级音,而将第七级音处理为装饰音或经过音,这使得音乐风格另有特色。以皮帕特乐队为代表的泰国乐队,自产生以来就受到了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音阶和旋律:虽然皮帕特乐队是七等分平均律音阶,但实际演奏中并不是同时运用7个音,而是以五声音阶为主,但由于旋律的技法和音乐风格与中国不同,所以音乐从总体上讲七声音阶的感觉很强烈。
2.节奏:皮帕特乐队的节拍大多数是2拍子的节奏,大多从弱拍开始,表现为弱、强、弱、强的节拍周期。
3.音乐风格:由于泰国的佛教徒占国民比例的92%以上,所以音乐风格的特点表现为沉着、稳健。
五、泰国皮帕特乐队与西方乐队的比较
通过上述对泰国皮帕特乐队的描述,可以明显的看到它与西方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西方音乐有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形成了泰国音乐独特的风格与特点。主要的差异表现在:
(一)乐队形制上的比较:泰国的皮帕特乐队是以打击乐为主,打击乐中是以体鸣乐器为主、膜鸣乐器为辅,而气鸣双簧片乐器只有一件,担任的角色是穿针引线的作用,把由打击乐器所组成的以节奏形式表现的旋律串联起来。而西方的乐器在形制上和泰国的皮帕特乐队有所不同,西方的管弦乐队是以弦鸣乐器中的弦乐为主、气鸣乐器中的木管、铜管类乐器为次主、体鸣乐器和膜鸣乐器中的打击乐处在了次要的地位,体现了以旋律为主、节奏为辅的音乐特点,因此二者表现的音乐情感是不同的,所使用的音乐语言也有所不同。
(二)音乐表演环境:从使用的乐器形式看所产生的音量大小、音色的特点也是不同的,因此泰国皮帕特乐队中所使用的乐器通常适用于小范围、特定的场合,而西方的乐器表现为更大范围的,更多的受众。使用的规模和范围不同,泰国皮帕特乐队演奏员最多12位,而西方的管弦乐团最多可达120位。
(三)乐器的演奏形式:泰国的皮帕特乐队演奏形式通常是席地而坐,由于演奏员是坐在地面上,因此在剧场中的发声是处在一个相对压抑的状态,传播的空间也很小,表演者本身的织体语言也显得单调而封闭,西方的管弦乐团是坐在椅子上,所以在声场中的发生处于开放的状态,传播空间也相对大一些。
(四)乐器材料的声学品质:泰国皮帕特乐队中的乐器大多用热带的硬木制作而成,这样的材料没有共振,所出现的声音缺乏泛音列,音色单调,音域狭窄,音高、音准不强,但更重视音高与节奏。西方的乐器大多采用阿尔卑斯山的白松制作而成,拥有很好的共振,泛音列丰富,所演奏的旋律音色圆润、丰厚、音域宽广。
(五)演奏方式:皮帕特乐队演奏的方式大多以敲击为主,而西方管弦乐队以拉奏和吹奏为主。
(六)文化背景的影响:泰国皮帕特乐队中的音乐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西方管弦乐队演奏的音乐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七)音律:泰国piphat乐队所使用的是七平均律音阶,而西方管弦乐队所使用的是十二平均律音阶。
六、结语
由此可见,皮帕特乐队中的乐器由于其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以及宗教文化的影响,使其更具有地域性的特色,对其分析和研究使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东方音乐文化的特点,以及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对比,从中可以扬长避短、互相弥补,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于深入探索东南亚地区音乐文化的特點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俞人豪,陈自明.东方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2]姜宝海.泰国乐器与乐队[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9,(02).
[3]葛重昌.泰国古典音乐中的“主旋律”模式特征研究[J].艺术评论,2016,(02).
[4]刘洋.感受千岛之国的音乐——菲律宾民族弹拨乐队“朗德拉亚Rondal l a”[J].黄河之声,2011,(16).
[5]韩宝强.音的历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
[6]Jeffrey M.Dyer.Nationalist Transformations:Music,Ritual,and the Work of Memory in Cambodia and Thailand.Yale Journal of Music&Religion.
[7]Duriyanga,P.C.Thai music.Thailand Culture Series.Bangkok:National Culture institute.Also published in Asian Music,1956,13(02):5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