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蹴鞠源考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蹴鞠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齐国(今山东临淄),“蹴术”与“鞠术”作为一种古老的技法早在黄帝时代就已存在,汉代女子蹴鞠发展成为一种贵族娱乐,冰上蹴鞠在清代最为繁荣。蹴鞠有其产生、发展、成熟、衰落的独特发展道路,蹴鞠文化的国际传播主要有东线、西线和南线3条路径。中国古代的蹴鞠没有发展成为现代足球,实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国际学术界主要有3种足球起源学说,即英格兰说、波斯“哈巴斯托姆”说和中国临淄说。

关键词:体育史;蹴鞠;传播路径;源考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11-0090-06

Research on the origin of kick-ball game

ZHANG Shu-ju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255049,China)

Abstract: Kick-ball game originated in the ancient Qi state (today’s Linzi) in China. As an ancient technique, the “kicking technique” and “ball playing technique” existed as early as in the HUANG Di age; in the Han dynasty, female kick-ball game was development into a sort of entertainment for nobles; ice kick-ball game was the most prosperous in the Qing dynasty. Kick-ball game had its unique way of development from occurrence to development, maturity and decline.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kick-ball game culture, there were mainly three routes, namely, the east route, west route and south route. There wer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of ancient Chinese kick-ball game to develop into modern football. Today, in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mmunity there are mainly three theories about the origin of football, namely, the England theory, Habastom Persia theory, and Linzi China theory.

Key words: sports history;kick-ball game;way of communication;origin research

蹴鞠,在《战国策•齐策一》中作“蹋鞠”[1];在《史记》中作“蹹鞠”[2];在《汉书•卫青霍去病传》作“躢鞠”;《汉书•艺文志》载,兵家技巧著录《蹵鞠》二十五篇,又作“蹵鞠”。《汉书•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载枚乘之子枚皋赋辞曰:“弋猎射,驭狗马,蹴鞠刻镂,上有所感,辄使赋之。”是说打猎、遛狗、踢球、雕刻在当时流行程度[3]109,34,59。《后汉书•梁冀列传》载:“(冀)性嗜酒,能……六博、蹴鞠之戏。”[4]张守节[5]《正义》曰:“蹴踘,谓打球也。”可见蹴鞠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用脚踢球的运动。颜师古[6]在《汉书•枚乘传》注解中云:“蹴,足蹴也;鞠,以韦(皮)为之,中实以物;蹴鞠为戏乐也。”关于蹴鞠的研究,学界大多注重史料的挖掘与整理,而对起源于中国齐地(今山东临淄)之蹴鞠文化的现代阐释,以及该运动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总体进路,缺乏清晰且有价值的分析。本文的研究将先从“蹴术”与“鞠术”的考证入手。

1“蹴术”、“鞠术”考

汉代刘向[7]在《别录》中记载:“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时。”由此可见,蹴鞠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种古老的踢球文化,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而我们对这种艺术的认识和研究仍存不足之处。

1.1蹴术

关于“蹴”字,《孟子•告子上》:“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8](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赵歧注:“蹴,蹋也。”[8]唐•齐人(临淄)段成式[9]《酉阳杂俎•壶史》:“(有人)扣门求籴,怒其不应,因蹴其户。”是说有人敲门买粮食,而对方不愿意,于是用脚踢对方家门的事情。可见“蹴”的含义是踢的意思;“鞠”,亦作“踘”,指用作踢的球。虽然中国古代的“蹴”术与今天现代足球的规则自无完全相同之处,但在以下的具体方法和规则上仍存在惊人的相通之处。

1)双队竞技法。双队竞技法又分为“跃打法”、“七人制法”、“十二人制法”、“三十二人制法”。“跃打法”是指不用球网、球门,两队相互追逐奔走,以踢球次数多且高者为胜。“七人制法”是指在球场上设一个球门,球门两根立柱设在场地中央,高约三丈。每队7人,规定只站在自己球位上踢,不准跑动换位。由一个队的“球头”将球抛踢过门,而另一队球员用规定姿势接住球,若能将球回踢过门则为胜,双方交替进行。“十二人制法”来源于东汉李尤在《鞠城铭》中的记载:方形的蹴鞠场,形制为两边各6个蹴鞠门;比赛双方共有两队参加,每队只允许12人上场;比赛有裁判,裁判要秉公执法,纠正误差,不循私情;双方都要遵守裁判的裁决;如双方不服裁决,则由本地执事来最终判决[10]。“三十二人制法”来源于《武林旧事》卷四:“乾淳教坊乐部”,其中列出了“筑球三十二人”竞赛法。竞赛时两队分工与名单:“左军一十六人:球头张俊、跷球王怜、正挟朱选、头挟施泽、左竿网丁诠、右竿网张林、散立胡椿等;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跷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左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11]从上面的史实记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古代的蹴鞠比赛,不论场地多大,不论球门多少,不论上场人数多寡,最终都表现为双队竞赛,这和现代足球的“双队竞技”规则是相同的。

2)三线出球法。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中国古代蹴鞠很早就形成了中线开球、边线发球、底线罚球的规制[12],这与现代足球的开球、发球与角球的的规则有相似之处。

3)“筑球法”。孟元老[13]《东京梦华录》有载:“左右军筑球。殿前旋立球门,约高丈许,杂彩结络,留门尺许。左军毬头苏述长脚朴头红锦袄,皆卷脚头,亦红锦袄十余人。右军毬头盂宣并十余人,皆青锦衣,乐部哨笛杖鼓断。胜者赐以银蛊锦彩。拜舞谢恩,以赐锦共披而拜也,不胜者球头吃鞭,便加抹枪。”这里边谈到的“筑球法”很类似今天足球的传球法,而且中国古代的“筑球”也讲究科学性和及时性。宋代蹴鞠家把这些“筑球法”归结为“十踢法”即肩法(肩如手中持重物)、背法(用背慢下快回头)、拐法(拐要控膝蹲腰取)、搭法(用伸腰不起头)、控法(控时须用双眼顾)、捺法(用肩尖微指高)、拽法(时且用身先倒)、膝法(右膝左手略微高)、拍法(胸拍使了低头觑)、月兼法(何必频频问绿杨)。这样的踢球技术,已接近于现代足球运动技术了[14]。

4)“六蹴法”。蹴鞠运动经过战国、秦汉的发展,到西汉时期已相当发达,唐代的蹴鞠能手把踢球的方法归结为6种,即筑、拐、蹑、搭、蹬、捻。此“六蹴法”中“筑”的含义是“助”的意思,是指传球、送球的技法;“拐”是指身形变化的技法;“蹑”是指脚法的灵动;“搭”是指给队友创造进球之胜机;“蹬”类似于现代足球的“铲法”;“捻”是指带球的高超技术。古人还把“六蹴法”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十二法结合起来,形成了“转乾坤”、“燕归巢”、“斜插花”、“风摆荷”、“佛顶珠”、“旱地拾鱼”、“金佛推磨”、“双肩背月”、“拐子流星”、“海底捞月”、“阴阳分手”、“五行轮转”的十二蹴球法[15]。

1.2鞠术

“鞠”,或作“踘”。李善注引郭璞三苍解诂云:“鞠,毛丸,可蹋戏。”①毛丸,即以足踢的毛球。扬雄《法言•吾子》卷第二:或问:“公孙龙诡辞数万以为法,法与?(公孙龙向来以诡辞为处世的准则,究竟是这样的吗?)”①曰:“断木为棋,捖革为鞠,亦有法焉。不合乎先王之法者,君子不法也。”(把木头做成棋子,把皮革做成可踢的球,都有自己的规则。如果不合乎祖先的法则,我不会推行的)①杨雄注解曰:“大匠之诲人也,必以规矩;君子之训物也,必以仁义。”①此处表面上是指为人处事必须遵循一定的礼仪和规范,实际上是强调“制鞠术”。下面就制鞠术的沿革来探讨中国古代鞠术变化的规律和特征。

1)“气球”术。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吹气的球”的国家。据体育史记载,英国发明“吹气的球”是在11世纪,较我国唐代晚了近三四百年。“气球”术是指将原填满毛发的球改用8片皮子制成球壳,内装动物胆,灌气用口吹,由于很费力,后改为“打揎法”。明代汪云程[16]在《蹴鞠图谱》里曾对“打揎法”加以介绍:“打揎者,添气也,事虽易,而实难,不可太坚,坚则健色浮急,蹴之损力;不可太宽,宽则健色虚泛,蹴之不起;须用九分着力,乃为适中。”“健色”指的是球,“打揎”是用一种鼓风箱来打气。说明当时对球的气压已有规定。但对球的体积并无记载。改用“气球”有利于腾跃,能增加比赛的精彩。

2)“毛球”术。是指用毛发或各色布料充塞以为鞠。由于布料、毛发等的柔软性和伸展性,使得用布废料、丝绸、棉花等充塞的圆球富有弹性和易掷性,并且在用脚踢球时不至于伤及身体,因而“毛球”在宋代和三国时期广为流行。《昭明文选》载曹植《名都篇》有“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句[17],即是说明毛球的流行程度和技法的多变性。

3)“皮球”术。中国汉代创造了熟皮制鞠的工艺,此时期牛、羊、猪、虎、鹿等动物的皮革被广泛用于制作轻盈而富有弹性的鞠。唐人归氏子[18]在《答日休皮字诗》中曰:“八片尖皮砌作球,火中燖了水中揉,一包闲气如常在,惹踢招拳卒中休。”此处指明两点:首先,鞠是用8片尖皮缝制而成的;其次,制鞠用的皮子经过了必要的加工,即“火中燖”和“水中揉”。唐中期还出现了用动物膀胱吹气作“内胎”的气球,外部用动物皮革缝制,结构比较圆整,较汉代足球有了较大进步。

4)“肉球”术。中国古代的蹴鞠工艺最早起源于对待战争俘虏的方法上。据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的一件帛书——《十六经•正乱》记载:“黄帝身禺(遇)之(蚩)尤,因而擒之。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19]由是观之,早在公元前2697年的黄帝时代用动物的内脏制鞠的技术就已出现了,而且最早是作为一种射箭训练法而存在的。此处“充其胃以为鞠”是指用人的胃作为鞠胆,里面塞进肉类的东西,缝好之后,让人拿着,用箭射击,既解战场之恨,又能训练射击技术。肉球术持续一千年后,在战国时逐渐式微。

5)石球术。1954年到1955年间,我国考古工作者曾经两次在西安半坡文化遗址挖出了一种稀奇古怪的“石球”,数量很多。这种“石球”表面光滑浑圆,最大的直径有6 cm,最小的有1.5 cm。经考古学家考证,这些“石球”是一种儿童玩具——可踢戏的圆球。它既不同于中国古代弹子游戏中的“弹子”,也不同于在今天中国农村仍较为流行的“毽子”,而是一种供人踢耍的石质球体。这说明约在公元前3 000多年(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以前中国就出现了球类运动,这一点比欧洲要早三千多年。此时的石球是用坚硬的花岗岩打磨而成的,质地浑圆,适合于儿童闲暇玩耍。石球术在公元前1500年的殷代,发展成为“足球舞”或叫“鞠舞”[20]。当时主要是在祈祷、祭祀或巫术仪式上使用,在一定意义上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运动了。

2女子蹴鞠与冰上蹴鞠的发展脉络

2.1女子蹴鞠的发展与演变

现代女子足球作为一种正式的比赛起源于16世纪的英格兰。而在中国,女子足球早在汉代就已出现了,而且还很普遍。据桓宽《盐铁论•刺权》载,西汉社会承平日久,权贵人家以“临渊钓鱼,放犬走兔,隆豺鼎力,蹋鞠斗鸡”[21]为乐;而平民百姓也是“里有俗,党有场,康庄驰逐,穷巷蹋鞠”[22](《盐铁论•国疾》)。据清野史记载:“汉代有女子者,蹴球而溺”[22]。这是说有一女子到水中救球而亡的事例。

唐代吸收少数民族遗风,妇女解放,以健壮为美,当时尚无缠足之风,这给妇女蹴鞠创造了条件。唐代是女子足球逐渐兴盛的时期。宋代的女子蹴鞠与宋徽宗和高俅有关。公元1105~1120年的某一天,宋徽宗在宫廷外的一片空地上与一群宫女嬉戏。此时有一男子身着布衣,脚带蹴鞠而入,引得满堂喝彩。徽宗高兴,便招宫女与此男子一同蹴球,还当即赋诗一首:“韶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再输赢。”[23]此男子便是高俅。据《水浒》记载,高俅擅长踢球,而且球技很高,深得徽宗信任,后得以发迹。《文献通考》介绍:“宋女弟子队153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24]上海博物馆藏一幅《宋太祖蹴鞠图》②,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

元代出现了男女混合足球活动。萨都刺的散曲套数《南吕•一枝花•妓女蹴鞠》写女子蹴鞠的情景:“红香脸衬霞,玉润钗横燕。毕罢了歌舞花前宴,习学成齐云天下圆。”[25]67可见在当时蹴球和歌舞一样,都是宴会上的伎艺。这些“占场儿陪伴了英豪”的女子,大都是”谢馆秦楼”、“鸣珂巷里”的“绝色婵娟”;“若道是成就了洞房惜玉怜香愿,六片儿香皮做姻眷。”[25]67邓玉宾的《仙吕•村里迓古•仕女圆社气球双关》写道:“包藏着一团和气,踢弄出百般可妙……”[25]69中间几支曲子具体描写仕女们蹴球时的种种风情、优美姿态。最后作者夸赞道:“似这般女校尉从来较少。随圆社常将蹴踘抱抛,占场儿陪伴了些英豪。那丰标!体态妖饶……那姐姐见球来忙把脚儿跷。”[25]75这些散曲作品记述了男女对踢足球的情景。但这种男女对踢,已不是双方寻求自身的娱乐,而是以妇女蹴球作为一种伎艺供人们欣赏。

明代的女子蹴鞠演化为一种娱乐活动。《明史》上记载,拥兵三吴、称兵割据的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每出师,不问军事,辄携樗蒲(一种赌具)、蹴鞠,拥妇女酣宴。”[25]98清代的女子足球仍追求娱乐性和个人的技巧性。

2.2冰上蹴鞠运动的出现

冰上蹴鞠与现代冰球运动自无纵向比较之处,但在中国历史上冰上蹴鞠的出现,却昭示着中华民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推行冰上体育活动的民族之一。在清代,蹴鞠由陆上演化到冰上。《帝京岁时纪胜补笺》记曰:“冰上蹴鞠,皇帝亦观之,盖尚武也,武备院各侍卫护军人员皆须网为门以度球。”[26]这种“冰上蹴鞠”的运动形式,不仅成为清代禁卫军的业余训练内容,而且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蹴鞠文化的延伸和发展。

3蹴鞠演化过程

综观蹴鞠的流变进路,可以发现其变化发展的几个规律:

1)项处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为足球而献身的球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临淄人也,姓淳于氏,名意……安陵阪里公乘项处病,臣意诊脉,曰:‘牡疝。’臣意谓之:‘慎毋为劳力事,为劳力事则必呕血死。’处後蹴踘,要蹶寒,汗出多,即呕血。臣意复诊之,曰:‘当旦日日夕死(意指一天内必死亡)。’”[26]张守节《正义》:“蹴踘,谓打球也。”[27]由此可见齐国医生淳于意医术的高超,也说明了蹴踘运动的剧烈程度。项处患“牡疝”的疾病,不宜从事蹴踘运动,却不听淳于意的告诫而丧生。这种对蹴鞠的狂热程度,要远远超过现代足球的“粉丝”对足球的热爱。

2)三国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首个专业“蹴鞠师”(类似于今天的足球教练),在江浙一带会稽山下,对蹴鞠文化作专门研究的蹴鞠学因然而生。《太平御览•魏略》记曰:“孔桂字叔林,好蹴鞠,太祖爱之,每在左右。”[28]此中的孔叔林,就是中国历史上首个蹴鞠教练,名曰“蹴鞠师”。此人不仅酷爱踢球,而且球技高超,太祖非常喜欢,于是常令其跟于左右,一则在某些场合上作蹴鞠表演,二则在闲暇时教自己学习蹴法。三国时期的曹操曾大量招募蹴鞠师为其训练军队。由于三国时期的吴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对于军队的训练亦非常严格,于是吴王孙权便下令一批博学者在会稽山下开官立学,研究蹴鞠之法。于是对蹴鞠文化进行专门研究的蹴鞠学便应然而生。

3)宋代关于蹴鞠活动的4个“第一”:(1)宋代蹴鞠第一次发展成为一种社交礼仪,特别是在外交活动中应用非常普遍;(2)宋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蹴鞠民间团体——“齐云社”,此社的功能是研究蹴鞠的技法、切磋民间蹴球的经验、定期举办各种蹴鞠会、加快蹴鞠运动的国际交流;(3)宋代第一次出现了专门靠踢球维持生计的足球艺人,艺人的收入主要靠各种演出费和培训费;(4)宋代蹴鞠首次出现了商业化运作的倾向,由于蹴鞠深受人们欢迎,不少商人便借此做文章。一位叫黄尖嘴的商人,开设了一间“蹴球茶坊”,一位卖油的老板将其店唤作“角球店”,这虽是一种促销手段,也反映了市民们对蹴鞠的喜好。由于蹴鞠踢法多样,观赏性强,有些商人适应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它引入商业机制,以吸引游客,如《武林旧事•放春》“将苑使有小圃不满二亩,而花木合匝,亭树奇巧,春时悉以所有书画。顽器冠花器弄之物,罗列满前。且立标杆射垛及秋千梭门门鸡蹴鞠诸戏事,以娱游客。”③

4)中国21世纪初首次将蹴鞠文化推向全世界,国际社会首次认可中国是足球的发源地,山东的临淄是足球的故乡,而“蹴鞠文化”是足球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描述。

4蹴鞠的传播路径分析

起源于中国的蹴鞠文化,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其极强的娱乐性、趣味性和群众性。从传播过程上看,不外乎有两条:一是国内传播;二是国际传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国内传播路径。

从纵向来看,蹴鞠的传播主要是指时间维度的传承。近四千年世代传承而不断的历史证明,蹴鞠作为一种健身运动,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只要我们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华民族传统的蹴鞠文化必然会在今天大放异彩。从横向来看,蹴鞠运动在战国后的传播范围呈弥散之势,路线图为:齐国(临淄)—其他诸侯国—华北地区—中原地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

2)国际传播路径。

(1)东线。主要是指由齐鲁大地向高丽和日本的传播,其中在隋朝由陆地传入高丽,唐代由海上传入日本。唐代在军队中比较流行的蹴鞠就是由河北锦州经辽海而传入高丽国的;向日本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海上贸易的商人将蹴鞠带入日本,并由中国赴日僧人在日本宣传和推行的。唐代蹴鞠的“一般场户”的打法(无球门打法)于公元664年传入日本。④

(2)西线。主要是由陆地经河西走廊,循古老的陆上丝绸之路到达安西(今新疆和田),后因战争带进中亚和中欧各国。对蹴鞠文化向西传播作出巨大贡献的有:汉代文成公主、班超和丝绸之路商人。值得一提的是,起源于中国的古老的蹴鞠文化主要不是通过战争来传播的,因为元代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国度,很少向周边国家推行强硬外交,因而战事很少。没有战争,蹴鞠仍在其他国家流行,原因是什么呢?这只能证明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平等的文化交流和互利的商品交换是任何文化向外扩散的重要基础条件。在《马可•波罗游记》里也有关于蹴鞠的记载:“中人蹴鞠于西地,蹴之以为乐”,是说中原的汉人在西域各地蹴鞠为乐的情况[29]。

(3)南线。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中国与东南亚不仅早有人员往来,而且频发商业贸易。在这些过程中,古老的蹴鞠文化自然而然地发展成为一种娱乐游戏而为东南亚各国人民所青睐。另外,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不仅带去了中国的陶瓷文化,而且带去了在军队中较为流行的蹴鞠文化,这些都为蹴鞠运动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蹴鞠没有发展成为现代足球的原因

我国古代的蹴球活动,历经几千年,在汉唐与宋代,曾发出彗星般的闪亮光辉,但到了清代,却“直投水中,滚滚作沸泡声而灭”[30]。我们不能苛求历史,但分析蹴鞠文化的流变,至少可以使我们“察古而知今”,这对于我们今天足球事业的发展也许是一件好事。

1)传统文化的原因。中国封建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是宗法体制、尊卑文化和等级森严的礼仪禁忌,在这种专制文化的规制下,人的个性被抽象化为“圣贤之言”,而现实的人永远被泯灭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一种彰显个性特征的体育运动,蹴鞠除非在统治者显性或隐性的制度设计下,否则不仅会招来谣言是非,而且还会惹来杀身之祸。唐宋以降,蹴鞠只是以一种“泛体育”的形象而存在,它始终没有发展成为规则统一、公平竞争、推崇个性的竞技体育运动,也没有形成一种更高、更快、更强的现代体育精神,应该说与传统体制和文化束缚有着直接的关系。

2)没有随世而变、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是蹴鞠不能发扬光大的内在原因。唐宋时期创造的单球门间接对抗,没有照顾全民普及的需要,只侧重于向专业艺人表演的道路发展,这既使蹴鞠运动失去了群众基础,也使得以后的蹴鞠活动偏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明朝将领张士信“蓄声妓,恣荒淫,不问军事,拥妇女酣宴、蹴鞠。”[31]115。人们从直接参与蹴鞠到间接观赏蹴鞠,再到欣赏女子的蹴鞠姿态,蹴鞠运动从军事训练的勇力型到了技巧型,最后发展到了观赏型,最后走向了浮躁和轻浮,这些都为蹴鞠的衰弱和沉寂写下了再生动不过的“注脚”。

3)统治者的政策是蹴鞠运动衰落的政治根源。唐宋皇帝大多都重视蹴鞠运动,并把它当作一种军事训练手段,遇到比赛时都亲临观看。朱元璋称帝以后,严禁军人蹴鞠,并下旨“蹴鞠者卸脚”[31]19,但由于蹴鞠运动本身的魅力所在,蹴鞠在民间依然盛行。清朝入关后,喜欢射猎的满族统治者,对汉民族的蹴鞠也实行了禁止政策。顺治皇帝曾口谕禁止踢球,对蹴鞠要“即行严禁”。后来,乾隆皇帝干脆明令禁止蹴鞠活动,民间的蹴鞠运动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6几种足球起源说阐释

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14世纪的英格兰这已无可厚非,但中国古代史料记载中的“蹴鞠”是否是现代足球的前身,在国际上存在几种不同的看法:

1)英格兰说。持此说的主要是欧洲和北美洲一些国家的学者。他们认为:“蹴鞠”运动类似于今天的颠球运动,它并不是真正的足球运动。所以尽管国际足联认为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国际上认同这一观点的人却很少。持此说者的证据主要来源于一段英丹战争的记载:11世纪时英格兰与丹麦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无聊加仇恨使英格兰人将一名丹麦俘虏的人头踢来踢去,他们发现踢这种东西很有趣,于是开始踢其他球状或类球状物品,足球从此诞生。

2)波斯“哈巴斯托姆”说。据孟德斯鸠[32]《波斯人信札》记载:古代波斯帝国疆域跨亚非欧三大板块,在这块土地上,特别是在阿拉伯世界,人们很早就从事一种踢球游戏。他们在一个长方形场地上,将球放在中间的白线上,用脚把球踢滚到对方场地上,当时称这种游戏为“哈巴斯托姆”,这种“哈巴斯托姆”运动后来被西方学者认定为是传说,不足为证,并指出:“哈巴斯托姆”更象用脚打排球,而且没有球网[33]。

3)临淄说。此说认为蹴鞠最早成型于战国时期的齐国。《战国策•齐策》和《史记》对蹴鞠的记载是中国史书对蹴鞠活动的最早记载,由此以降,有关蹴鞠在齐地流行的记载屡见史书,直到清朝末年的《聊斋志异》。由于蹴鞠活动的无间断性和特殊性使得中国山东的临淄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足球的故乡。几乎所有的中国学者皆持此说。

蹴鞠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所形成的灿烂文明,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考证、研究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继承与发展。中国的蹴鞠运动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文化话语体系。本文的论证有力地说明了体育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整体演进的意义。

注释:

① 转引自张之信《蹴鞠运动之我见》,现存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资料室,属内部资料。

② 《宋太祖蹴鞠图》是目前研究蹴鞠壁画艺术的代表作品,现存上海博物馆。

③ 宋朝周密著《武林旧事》载。

④ “一般场户”,又名“打毱”。是不用球门,个人像踢毽子一样进行比赛的蹴鞠。有10种比赛方式(1人场到10人场),全身皆可触球,可比赛也可个人表演。这种“一般场户”于公元664年传到日本。后经唐宋等几个朝代的发展,至明清逐渐式微。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籍善本编纂委员会. 中国古籍善本丛书卷33:战国策•齐策一[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5.

[2] 张守节(唐). 《正义》解《史记》:孝武本记[M]. 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1959:99.

[3] 班固. 点校本二十五史之一: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2.

[4] 范晔. 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M]. 长沙:岳麓出版社,1968:225.

[5] 张守节(唐). 《正义》解《史记》:项羽本记[M]. 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1959:71,60.

[6] 班固. 点校本二十五史: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2:88.

[7] 刘向(汉). 别录[C]//汉书•艺文志. 卷五. 北京:图书文献出版社,2008:576.

[8] 朱熹. 孟子•告子上[C]//四书集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78-79.

[9] 齐人(临淄)段成式(唐). 二十四史•唐史:酉阳杂俎•壶史[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69.

[10] 马端临. 文献通考•乐二十•蹴鞠戏条(卷一四七):乾隆戊辰年刻本影印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78.

[11] 四水潜夫[宋]. 武林旧事[M]. 杭州:西湖书社,2007:45.

[12] 史记•高祖本纪[M]. 北京:中华书局,1982:77.

[13] 孟元老(宋). 二十四史•宋史:东京梦华录[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243.

[14] 二十四史:运动篇[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65.

[15] 二十四史•唐史:蹴鞠篇[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89.

[16] 汪云程(明). 二十四史明史:蹴鞠图谱[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72.

[17] 萧统著(南朝•梁). 昭明文选[C]//曹植. 名都篇,清代胡克家文选《考异》10卷:42.

[18] 归氏子(唐). 答日休皮字诗[M]//周雷. 唐诗集注.北京:群众出版社,2006:37.

[19] 中国古代球类运动史料初考第7、8辑[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9:70.

[20] 飞天. 《从蹴鞠溯源足球》[EB/OL]. http://blog.163.

Com/feitian_0124/blog/static/845902220095302421427/.

[21] 桓宽(汉). 盐铁论[C]//汉书•艺文志卷五,北京:图书文献出版社,2008:44,57.

[22] 清史拾零[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12.

[23] 李绍关. 宋代婉约诗词选[M]. 济南:光明出版社,2004:18.

[24] 马端临.文献通考[M]. 卷28. 北京:古籍出版社,1966:22.

[25] 鹏羽.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版:元曲精选[M].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67,69,75,98.

[26] 徐福. 论齐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N]. 光明日报,2009-04-04.

[27] 司马迁. 史记[C]//文献通考影印本.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98.

[28] 邵先锋. 现代足球之源——中国古代蹴鞠及其流变研究[J]. 管子学刊,2008(2):122,125.

[29] 付菊芳. 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M].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59.

[30] 蒲松龄. 聊斋志异:第45回汪氏秀篇[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450,470.

[31] 二十四史•明史:张士信篇[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15,19.

[32] 孟德斯鸠[法]. 波斯人信札[M]. 梁守锵,孙鹏,译. 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92.

[33] 张鸣. 古代足球运动的萌芽与发展[EB/O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882034.html.

[编辑:谭广鑫]

推荐访问:蹴鞠

热门文章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