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石文化发展的十大趋势
中国奇石文化的发展趋势问题就是中国奇石文化发展的方向、路线和未来问题。正确认识中国奇石文化的发展趋势,把握中国奇石文化发展的新动向,对积极引导中国奇石文化在正确轨道上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奇石文化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奇石文化传统,中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新石种的发现,人们赏石观念的转变,市场需求,以及国际奇石文化交流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有必然性的规律在起作用,同时也有人为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大众化、民族化、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同一化、纯净化、艺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十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奇石文化的发展趋势问题。
一、大众化
这里所说的大众化是指奇石文化被社会各个阶层民众所接受的一种趋势。大众化是中国奇石文化发展最大、最明显和最强有力的趋势,这个趋势随着三十年前中国社会改革开放逐步形成,并且迅猛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奇石主要是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帝王、官僚阶级的玩物,中国历史上的奇石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狭隘的封建贵族文化。新中国的奇石文化则是具有最广泛群众基础的大众文化。这是一种历史性的大转变、大进步、大飞跃。今天,爱石藏石者不分男女老幼,遍及中国各个地区、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丰富多彩的奇石文化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已经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常见的社会现象。中国奇石文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不仅改变了中国奇石文化的性质,而且给中国奇石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强大的生命力,是当今中国奇石文化活动取得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成就。今后,随着人民富裕程度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需求日益高涨,中国奇石文化仍将沿着大众化的方向继续向前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爱石、藏石者的队伍中来。
二、民族化
中国奇石文化生发于并且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都是典型的中国式民族文化。古代外来文化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佛家的禅说上,但实际影响不大。现代外来文化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赏石观(审美观)上,但均被中国民族化的赏石观吸收利用,并未改变中国奇石文化的民族性质。中国奇石文化的民族化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赏石观、以中国画论为基础的方法论,以及奇石与中国诗、文、书、画和园艺相结合的形式上。孔子关于石有性,石性仁、静、寿,以及石性与人性相通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赏石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美学使中国现代赏石观在批判继承传统赏石观的基础上,利用人类最先进的思想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得到根本的改造,从而形成科学赏石观。中国奇石欣赏的方法,是以天然性为根本,以中国画论为基础的类艺术欣赏方法。奇石美的主要表现形式则是奇石与中国诗、文、书、画和园艺相结合。如果说大众化是中国奇石文化的生命,那么民族性便是中国奇石文化的灵魂。民族性是中国奇石文化独特性的表现,也是中国奇石文化的魅力所在,因此,保护民族性就是保护中国奇石文化。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文化互相融合,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有着牢固民族传统和科学赏石观的中国奇石文化,仍将坚持民族化的发展方向。
三、科学化
科学化是指中国奇石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其科学性的趋势。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石论是中国奇石文化科学研究的发端。中国古代石论虽然不多,但是博大精深,并且延续了中国奇石文化科学发展的趋势。民国张轮远在其著作《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中集中国奇石文化研究之大成,并引入了地质学、考古学、美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科学运用方面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近三十年来,王朝闻等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对中国奇石文化的深入研究,众多地质科学工作者将地质学知识运用到奇石研究中来,在奇石欣赏和奇石理论研究中中国画论和美学理论的广泛运用,提高了中国奇石文化的科学性,增强了人们对中国奇石文化科学性的认识。
四、规范化
白居易在他的《太湖石记》中说:“今丞相奇章公嗜石……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可见唐人已将太湖石按其优劣分为四等十二级。这说明当时人们在赏石藏石中已经有了一些规范,遗憾的是这些规范在古代没有形成趋势得到发展。不过,到了民国时期,奇石划分等级已经成为南京地区普遍认可的一种规范行为。由于三十年来奇石文化的迅猛发展,以及没有统一的行业管理等原因,中国奇石文化在各个方面迄今尚无任何全国统一规范。事实证明,缺乏规范给各方面的工作带来不便并造成损害,严重阻碍奇石文化的发展。现在,奇石文化活动的规范化已经成为广大石友的共同呼声和强烈期待。
五、专业化
中国奇石文化的专业化,主要表现在采石、石面清洗、某些石种的加工处理、中国画中以奇石为题材的画作,以及园林石的布置等方面。而在奇石收藏、奇石鉴赏、奇石展览、奇石理论研究、奇石文化活动组织,以及奇石文化教育和传播等方面,则属于“业余”性质。这是中国奇石文化长期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也是今后继续发展的严重障碍。专业化是中国奇石文化继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奇石职业经营者和奇石文化媒体专业工作者,是近三十年中国奇石文化专业化的先行者。与此同时,一支技术精良的奇石采集、加工、配座的专业队伍在不断扩大。近几年,一些高等院校陆续开设奇石文化选修课程,表明高校教师开始加入到中国奇石文化的专业队伍中来。专业化目前还是中国奇石文化发展的弱势潮流。只有在奇石文化活动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奇石理论研究、奇石鉴赏、奇石收藏、奇石文化活动组织、奇石文化教育和传播,以及行业管理等方面涌现出大批的专业人才,组织起一支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并有了专业的工作机构和运行机制,中国奇石文化专业化才会满足奇石文化继续发展的需要。
六、同一化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中国奇石文化在许多问题上表现出的差异性远远多于同一性。这种差异性有的是必然的、必要的或有益的,有的则是人为的、不必要的或有害的。比如:奇石名称、奇石定义、奇石观赏要素、奇石欣赏的性质和方法、奇石种类和奇石等级划分、奇石鉴评标准和鉴评方法、科学赏石观、继承与创新、科学与艺术、天然与创造、提高与普及、分散与统一、高雅性与市场化、民族化与国际化,等等,在几乎所有这些问题上,都存在着认识上与做法上的重大差别,有些问题还引发过众所瞩目
的激烈争论。与此同时,同一化的趋势也在逐渐加强,某些方面还有了重大进展。比如:经常使用的奇石名称已由历史上的三、四十个,减少到奇石、观赏石、赏石、雅石等三、四个:关于奇石的性质和众多奇石定义中,主要的差别已集中在“天然石品”、“天然艺术品”和“艺术品”三个概念上:关于奇石欣赏的性质的争论,已主要集中在“类艺术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以奇石分类为基础的欣赏方法和鉴评方法已为世所公认。同一化有利于克服认识上不必要的分歧和理论上的混乱局面,加快科学的中国奇石理论体系的建设步伐;同一化也有利于全国各地各种奇石文化活动的规范化。
七、纯净化
对奇石认知的差距,赏石观念的改变,奇石市场的发育,以及某些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地改变着奇石的本来面貌,给奇石强加上多余的“包装”和似是而非的“内涵”,使奇石与它的天然本质、民族特征和历史文化传统渐行浙远。对奇石外形和表面进行非必要的人为加工,在奇石表面进行不必要的涂油、上蜡,本末倒置和画蛇添足式的奇石配座,喧宾夺主的奇石四周空间布置,用各种人造物品附加在奇石上面或与奇石直接组合,以及强加给奇石的违反科学和理性的“意义”和“作用”等,所有这些表现即是明证。但是,另一股保护奇石天然本质、民族特征和历史文化传统,净化奇石和奇石文化之风也很强大。绝大多数爱石藏石者仍然崇尚奇石的天然本质、民族特征和历史文化传统,仍然保持着自己藏石的天然品质;对外部形态进行加工的类雕塑石(造型石)被拒绝参展参评,对表面进行加工处理的类画石(画面石)被单独列类参展参评,或被降低鉴评分值;一些违反科学和理性的宣传遭到人们一致的批评和唾弃。现代生活的进程反而催生了人们回归自然的理性,人们在净化生活,净化心灵的同时,必然也会去净化他们喜爱的奇石和奇石文化。
八、艺术化
近十几年来不少人将奇石当作艺术品,对奇石进行各种艺术处理,并从理论上去证明奇石和奇石欣赏的艺术性,从而在中国奇石文化发展中产生了一股艺术化的潮流。1993年由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观赏石协会(筹)联合举办的“首届观赏石学术座谈会”给观赏石所做的“天然石质艺术品”的定义,2003年北京人文大学赏石文化研究所举办的“首届赏石艺术研讨会”上关于奇石是不是艺术品和奇石欣赏的类艺术性与艺术性的争论,2005年天津宝成集团举办的“首届华夏雅石艺术论坛”上关于奇石是不是艺术品的争论,以及中国观赏石协会2007年9月14日发布的《观赏石鉴评标准》给观赏石所做的“石质艺术品”的定义,就是这股潮流的突出表现。艺术化潮流产生的根源,一是在理论上混淆了奇石欣赏的类艺术性与艺术性的本质区别,认为在奇石欣赏中的人为创造(包括物质和意识两个方面)将原本具有观赏价值的天然石品“转变”成了艺术品;二是一些人误认为艺术品比天然品价值更高,名声更好,更容易被上层人士和文化艺术界接受,把奇石说成艺术品有利于促进奇石文化进入主流文化:三是一些人误认为艺术这块牌子能够抬高奇石身价,并且能够使其早日进入正规的拍卖市场:四是为了扩大业务范围故意将天然石品与石质艺术品合二为一。在思想自由和市场经济作用下,艺术化潮流无疑还会继续存在,但是,随着人们对奇石本质的深入认识,在各种“艺术”泛滥成灾的时候,特别是在人们净化生活,净化心灵,回归自然的理性驱使下,相信艺术化潮流不会走得太远。在人类几乎无所不能的创造力和无穷无尽的创造物面前,人们非但不会一味地再用“艺术”去“消灭”越来越稀有的天然石品,反而会对天然石品悉心保护和珍惜。
九、市场化
市场化主要体现在奇石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及奇石文化活动的市场化运作两个方面。中国古代奇石市场主要是个体分散的初级市场,规模很小,发展极其缓慢。近三十年中国奇石市场迅猛发展,遍布全国各地,并且有了国际间的交易,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奇石文化的发展。节假目的地摊市场、石展期间的展期市场、在家交易的家庭市场、分散经营的个体市场、集中经营的超级市场、网上经营的网络市场,以及非正规的拍卖市场等,是现在的主要市场形式。所有这些市场形式都还没有行规约束和行业管理,而且大多是无照经营,仍然处于初级发育阶段。今后,中国奇石市场在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展国际交易的同时,必将逐步实现在中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督下,在中国观赏石协会指导下的有行规约束和行业管理的正规化、专业化经营。近三十年来,中国各地的许多奇石文化活动,特别是大型石展,依靠政府出资、企业或个人赞助,办得有声有色,对中国奇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奇石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将出版奇石读物和举办石展等奇石文化活动,纳入市场化运作的轨道,其中以石展的市场化运作较为成功。其基本做法是:自负盈亏,自主筹办,展销结合,以销助展。市场化运作有利于奇石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中国奇石文化的长期稳定发展。
十、国际化
自2300年前的东周灵王时起,中国奇石文化就有了国际间的交流(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时异方贡玉人、石镜。”)。在古代,西域向中国统治者进贡奇石;韩国和日本在中国奇石文化的影响下分别形成了自己的寿石文化和水石文化: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也深受中国奇石文化的影响;近几年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等国家与中国的奇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主要的交流形式是:互相赠石、购石,互相提供奇石文献资料,互相在对方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石照,专家和石友互访,互相参加对方举办的石展、研讨会等活动,以及石友之间的个别交往等。总的来说国际间交流的深度、广度和频率还很不够,并且是外国石友来中国的多,中国石友去外国的少。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奇石文化影响的增强,中国奇石文化与国际间的交流必将日益频繁、深入和扩大。在古代佛教思想的影响,近现代西方自然科学、美学思想的影响和对化石与矿物晶体的广泛认同,以及在奇石文化活动中的市场化运作,都是中国奇石文化国际化的表现。在民族化基础上的国际化,或者说在民族化主流中的国际化,不仅不会削弱民族化,而且有利于中国奇石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上述十大趋势是当今中国奇石文化发展中的主要趋势,它们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影响,用它们共同形成的合力推动中国奇石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上一篇:“传统回归”与“两级传播”
下一篇:蹴鞠源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