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综述
摘 要: 2005年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我国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较为活跃,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转型发展阶段、形成原因、类型、虚无历史的方法、在各个领域的表现、理论基础批判、特点、表现、危害、措施、历史虚无主义与其他主义的关系、苏联的历史虚无主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启示等方面,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但对于历史虚无主义在诸多领域的具体表现,历史虚无主义对于古代史的影响等仍存在研究空白或涉足较少,对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中得到的启示等也缺乏足够认识。因此,今后还应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在思想、政治等领域的特点、表现、危害及抵制措施等的研究。只有弄清历史虚无主义的真面目,我们才能更加坚定党的领导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进一步弘扬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历史观;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史观; 新自由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K0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9-4474(2017)02-0115-20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可见历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何等重要。而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沉渣泛起,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和迷茫,为此,我们必须坚定马列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拥护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警惕西方“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彻底的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这不仅是党和领导人应关注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我们学术界应研究的热点话题。
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较为活跃,成果十分丰富,议题涉及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转型发展阶段、形成原因、类型、虚无历史的方法、在各个领域的表现、理论基础批判、特点、表现、危害、措施、历史虚无主义与其他主义的关系、苏联的历史虚无主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启示等方面。现作一总结,以利于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一、我国学者对历史虚无主义本质、特点、分类及表现的认识
(一)对历史虚无主义本质的认识
学界普遍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错误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有其明确的政治目的,本質在于通过多种手段,消解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歪曲中国革命、中共党史,否定四项基本原则,颠覆社会主义制度,达到以“和平演变”的战略“西化”、“分化”我国政治制度的图谋。我们只有看清历史虚无主义的真面目,才可以有效地防止其对我国进行的思想侵蚀。
具体来说,梅荣政、杨瑞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旨在“消解或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翻社会主义制度”〔1〕。肖三、王乐、李清津提出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实质在于企图消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否定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党领导人民执掌国家政权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否定中国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的科学性、正确性,从根本上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危害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陈之骅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潮,目的是通过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理论和实践,否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实现全盘西化和走资本主义道路制造舆论。”〔3〕
(二)对历史虚无主义特点的认识
1.对历史虚无主义特点的整体认识
从研究内容看,梅荣政、杨军指出历史虚无主义只是否定中国“某一阶段或某几个阶段的历史和文化”〔4〕。樊建新、龙斌认为历史虚无主义者“试图对我党的‘三个自信’进行釜底抽薪。”〔5〕
从研究方法看,杨军认为“历史虚无主义常常陷于伪实证和形式实证的状态。”〔6〕秦正为认为历史虚无主义:“第一把历史碎片化,断章取义、妄下结论、以小细节小故事定论整个历史全貌、历史规律;第二历史虚无主义常常脱离历史背景,以当代标准评判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者以假设为条件,并将其作为前提演绎、推断历史等;第三有所虚无亦不虚无,即虚无的是中华文明、中国近现代史革命、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和领袖等,不虚无的是西方文明、西方制度等。”〔7〕曹守亮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创新’的旗号,在历史研究领域做翻案文章,行虚无历史之实。”〔8〕
从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上看,梅荣政、杨军指出历史虚无主义“一以‘学术研究’的面貌出现,在学术刊物、研讨会上和学术著作中发表意见,以显示论者的观点是科学研究、理性思考的产物,是理论创新的成果”;“以文学、艺术作品”,“利用电视、电影和网络等途径”“影响社会舆论,诱使人们‘重新认识’某段历史或某个人物。”〔4〕秦正为提出历史虚无主义“利用新形式、新媒体宣扬其政治意图和意识形态,以强占舆论先机。”〔7〕曹守亮认为历史虚无主义“不仅抛弃已有历史成果,积极鼓噪重新撰写所谓‘真实’、‘客观’的历史,而且还将触角伸到中学历史教育领域,质疑主流历史教学界的成果。”〔8〕
从政治策略看,樊建新、龙斌指出:“历史虚无主义者全线出击,左突右冲,企图造成‘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舆论态势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5〕郑师渠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非理性的社会思潮和思想倾向,其特征主要为:第一否定历史的价值,尤其是一味的抹杀本国的历史;第二借口历史认知存在相对性,随意歪曲历史真相,抹杀历史认知中既有的真理性,陷人了相对主义。”〔9〕罗平汉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旨在“否定和歪曲中国革命的历史,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10〕
从价值倾向看,罗平汉指出历史虚无主义“追求所谓的价值中立和纯客观史,其剑锋却指向当今社会现实。”〔10〕曹守亮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抹煞主观性原则,回避立场问题”,“如以损害和牺牲个别人、局部人的利益为着眼点,否定着眼于全国人民利益,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事业等。”〔8〕
从参与主体看,杨军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突破学术研究由经过正规训练的专业人士参与的界限,形成了部分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的‘合唱’。”〔6〕
下一篇:法治是党的必然选择